豐田一頁紙思維整理:永遠都別輕易說你已經懂「高效溝通」

2020-12-17 騰訊網

這是第六個人的第 281 篇文章

閱讀提示| 全文 4197 字,你大概需要 8 分鐘

旦轉換視角,從「讓聽者以最快速度、最友好的方式聽懂複雜信息」這個角度出發去重新思考 「溝通」,你就會獲得一個徹底全新的項目管理視角……

這正是《豐田一頁紙極簡思考法》所帶來的深刻啟發。

作者淺田卓在豐田工作多年,從「一頁紙」中汲取了深厚的智慧——一頁紙所創造的信息管理方法,不僅僅簡單的應用於職場溝通:比如會議記錄、出差報告、項目整理中,你同樣可以把它用來做生活規劃、進行新聞整理,在任何有必要進行信息傳達和溝通的場景中,你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簡單來說,一頁紙的精髓就是將你所要表達的信息,以重要事項不超過3項的描述進行展開。但,無論你想說的話有多麼長篇大論以及你想要表達的欲望有多麼強烈,無論在日常的會議、面對面等等場景,你會一來二去用多少語言和段落去形容描述,一頁紙都逼迫你去做信息的篩選、精簡、判斷和雕琢,以達到最重要的信息被呈現出來,並足以讓閱讀一頁紙的目標對象,能夠清晰了解信息背景,並採取精準行動。

因此,一頁紙的核心三要素就包含:

1. 信息溝通的對象

2. 信息溝通的目的

3. Action First 行動優先

事實上,一旦用這三個維度去定義「高效溝通」,我認為,我們會獲得全新的「溝通感受」。強調這三個維度,有利於我們始終把「溝通到底是為了什麼」,真正的記在心上。

充分重視溝通對象,會讓我們了解,不同的人對信息關注的重點和傾聽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因為對象不同,我們想要溝通實現的目的也就相應不同——因為,你需要對方不僅僅是「聽聽而已」,而要他採取行動:

比如,整理出一個業務改進的方向,並找到短期改進的方法手段; 比如,讓你的同伴加入一個創新性項目的頭腦風暴中,產出新的靈感,增加可選項;或者,在一個棘手問題中,從幾個封閉性的選項中,權衡利弊,做出決策。

當我們忽略溝通對象以及忘記溝通對象的直接+ 潛在需求時,信息的呈現邏輯、呈現形式、溝通的姿態,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左右了溝通的效率,也決定了溝通的情緒。

淺田卓把一頁紙思維的整理過程劃分為兩個階段:

1. 整理信息

2. 整理思考

延伸的,如果需要開會討論或展示:還需要傳達

一頁紙思維由兩個非常核心的工具構成:Excel1+ Logic3。他們代表了一個事無巨細的吐槽清單,和一個被最大極簡化表達的結構化圖示。

現在,你需要一些基礎的材料,來啟動信息整理:

1. 一支三色筆

2. 一頁白紙

現在,假設你要梳理減少加班問題的解決方案,弄出一個清單,你可以嘗試用以下步驟整理——

Execel1:

1. 用綠色畫框線

2. 藍色寫出8個關鍵詞

3. 紅色標註每項下面的重要三件事,並進行優先級排序

為減少加班問題所做的Excel1

我個人認為, 沒必要一定遵從淺田卓喜歡「綠色邊框」的審美,總體上,你要用顏色來進行信息和圖示的維度劃分——顏色在某種程度上,劃定了信息的邊界,幫助你在視覺上形成焦點和優先級。

嘗試用Excel1 做了自己的每天工作 To do list , 我的感受是:和以往的清單不同的是,平鋪的文字信息像散養的動物被圈回了籠子,這種「各回各家」的感受非常好——因為,你的腦子一下就清淨了。

用Excel1 的強大威力是,當你要整理一頁紙還沒有任何思路重點方向時,通過Excel1 事無巨細的羅列,你會慢慢梳理出冰山的全貌。

這正是淺田卓一再強調的:畫表格、列信息的過程,你的一切行動就已經在路上了。這種行動的實質意義就是——你在整理的不僅僅是信息,你在整理自己的「思考」。

在Excel1的16格、32格內,畫上最重要的三角形——那就是從一個平鋪羅列的信息中,尋找重點和優先級的過程。

不分順序、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會讓你在這種自由流暢的羅列過程中感受到輕鬆無壓。沒有什麼比這種信息梳理更讓人愉悅的過程了!

然而,羅列信息、找到重要的事情,並不代表,你給你的聽眾講好了一個故事。

在我看來,第二個工具Logic3,就是用來以最簡化的方式講完整故事的利器。

你可以:

1. 用綠色畫框架

2. 寫日期·主題 列出和這個問題相關的3個重要問題Q1 -Q2- Q3

3. 填寫1P:用一句話總結的話:描述這到底是個啥問題?

4. 綠色標註 Q1 -Q2 - Q3

Excel1+ Logic3工作流程:全部羅列+ 總結提煉排序

每項羅列問題都按照1-2-3進行重要優先級排序,整理你的思考

每一個Q的描述不超過3個問題,這3個問題也需要按照重要優先級進行排序,呈現順暢的邏輯關係

以上是我最近馬上要落地的一個創新產品技術實施方案梳理的一頁紙。這是一個行業中非常創新的產品,需要進行技術開發。背景是:

1. 溝通對象:我的老闆

2. 溝通目的:由於他常年各地出差無法進行線下面對面完整時間溝通,我需要讓他以最短時間、最敏捷的方式了解這個無比複雜項目的來龍去脈

3. 行動:做出這個項目是否按照這樣的方式實施的決策,能夠接受並敲定目前的開發預算報價

這個項目,我已經搜集、比對了多個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理論上講,我應該提供多個合作方的一頁紙,並最終集合成一個複合型的一頁紙,給到他完整信息……但因為供應商的能力懸殊較大,我就以其中非常有可能合作的一家作為信息輸出對齊的藍本,人為簡化了溝通過程和信息量,但並不影響他做決策判斷。

在前期溝通中,我用了大量時間了解技術實施的細節——這其中,包含選擇小程序還是H5等不同技術路徑去實現的問題;包含區分哪些是核心功能、哪些是輔助功能,如何區分一二期開發的優先級和先後順序;預算報價的合理性在哪裡;以及,這一個單點項目,對未來品牌的長期流量池、用戶池會帶來哪些長線影響……這些,都決定了一頁紙的核心信息究竟應該寫什麼,以及,管理者最終如何去判斷,下結論。

Logic3 左上角基本是關於這個項目的主題和背景的描述,此前的定位文件已經有所梳理,所以,我會把這部分內容直接搬過來;因為希望老闆能夠快速做出決策,我在這個下面做了一些具體描述:那就是,這個項目成敗、決定它能做成,能做成「大成」的因素,究竟是哪些。

這個根本的因子為Logic3奠定了基調,人在思考混亂的時候,也可以重新回到左上角,再去回顧:這張表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我看到它,究竟該怎樣做決策。

四個圈定的象限中,剩下三個維度,要依賴於你的創造性去發揮。

淺田卓建議:你可以根據信息的What- How- Why去填滿不同的象限區域。

因為這個項目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存在為什麼要做的說服過程,所以,我將Why這一部分去掉,改造成了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項目的預算與風險控制」。

我的三大板塊,Q1-Q2-Q3,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提問模擬:

老闆最困惑,最希望通過這個表格,來了解哪些信息,既能做到充分,同時還能突出重點,足以幫助他做決策了?我模擬了他的回答。

這也需要回到Excel1的吐槽清單中:老闆會吐槽、無限發問哪些問題?是否能做到MECE(窮盡)?

因為我對這個項目足夠熟悉,所以,Excel1 在列出了7-8項之後,我就終止了這個動作,直接進入了Logic3 的創作中——

我把What- How- Why 改造成了:

1. 技術實現的關鍵路徑是什麼?(Why+ What)

2. 具體實施方案是怎樣的? (How)

3. 如何把控預算和風險控制? (Risk Management)

每個溝通對象的提問和思維的習慣是不同的,你對這種吐槽的模擬越準確,溝通越容易同頻,也更容易快速達成深度共識。決策的周期也就會越短。而所有不能回答的疑問,也就意味著,你的表格存在信息覆蓋不全面、或者表達不夠準確的問題。

事實上,前兩個本質上都是What:某種程度上,技術實現的關鍵路徑決定了項目上線後,能否賺錢盈利,能否大範圍獲取用戶,你也可以本質上把它理解成是某種程度的Why。

由技術實現的路徑,進而決定了,你和對方合作的技術開發方案,應該是怎樣的:這裡,包含了你如何區分這個項目的不同功能,他們的優先級是什麼,放在一二期乃至遠期開發裡。

作為一個項目負責人,我給到老闆的應該不是一個點狀信息,而是一個項目的全貌——全貌,對於所有管理者都異常重要,尤其對於某些非常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的高難度項目:最高管理者需要看到障礙因素在哪裡,怎麼控制它的走向。因此,我認為「全貌」務必要在這個表格中進行呈現,我們需要知道項目最終會去向哪裡,短期會到達什麼程度。

再繼續,是一個營銷人本身應該具備的核心素質:你需要告訴管理者,它的成本是多少,同時,作為一個技術開發項目,我們也需要知道開發周期和預算的關係,以及,還有哪些肉眼不可見的風險因素,應該規避。

本著這個原則,我已經在前期溝通中,想像過很多次,我最終呈現出來的Logic3,到底長什麼樣。作為一個非典型意義的產品經理,首次操刀一個如此複雜、難度都兼具的項目,這張圖,幫助我化解了巨大的規劃和執行壓力。

同時,我的合作夥伴給了我一個很好的提示:你應該錨定一個基礎的KPI數值:比如,你要收入多少,用戶多少,作為早期冷啟動的KPI指標。把這個指標如果放進1P的描述中,也會讓項目變得更加清晰、目標聚焦。我也覺得,這是未來在Logic3迭代的時候,更多需要關注的細節。

好的一頁紙的確幫助我們節省了大量溝通的成本——即使條件受限不能做面對面交流,你同樣可以通過一頁紙的幫助做出一些重要決策——這正是它真正指導實踐並做到「行動優先」的威力!多數時候,它甚至讓我們更加容易深度共識!

回過頭來看,日本這個民族,很值得揣摩。從極簡主義和斷舍離的風潮,到MUJI為代表的冷淡系品牌風格,再看豐田的極簡工作整理,再回歸到日常生活中的女性清新妝容,再到枯山水庭園的極簡造園藝術,再看山本耀司的黑白灰服裝設計,再到安藤忠雄的清水石灰中穿透過的光與影……

在日本這個民族的生活、技術與藝術的世界裡,整理和收納無處不在,對簡潔的追求又幾乎是到了極致!

信息整理的過程也正是情緒和思考同步整理的過程……一旦信息被填進相應的格子,大腦就會通過這些邊界清晰的線框尋找關聯,並通過這種結構化的圖示,摸索出問題的本質和答案。以此,你可以重新審視所有你曾經發起的會議、溝通、交流,那些以捲軸鋪展開的成堆文檔,那些在口頭交流中大段的文字和贅述,是否真正讓閱讀和傾聽的人,瞬間明了?或許,我們過往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在了這種看似有效實則複雜的溝通中。

一頁紙,幫助我們以最小空間,容納了最大限度的極致思考。再也不能變得更短,再也不能變得更薄,正是人生從此走向有序和豐盛的開始。簡潔,恰恰創造了信息傳遞的鋒利——也讓人們從充滿了「表現欲和表達欲」的交流,變成了「為對方創造最大傾聽舒適度」的高效溝通!

現在,當你用一頁紙整理自己的生活,比如:在你生命中不能失去的那些人;選擇新工作的代價和成本;一份徘徊猶豫是否將要進入或離開的愛情……當你把這個Excel1 無窮盡的問題隨性的寫下去,你也會從一鍋粥、一團麻的混亂信息裡,漸漸找到方向,明白心之所屬……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對話?

提筆瞬間,思考也就上了路。

語言發揮的空間有限,長篇累牘往往把我們帶向了習慣性繁複裡。

但運用結構化的、擁有足夠邏輯關聯的信息呈現方式,對問題根源的窮追不捨,卻讓我們的世界從此清爽起來!

如果你也渴望向前一步

實現營銷專業沉澱

或對跨界轉型和個人成長探索充滿熱情

歡迎加入知識星球

讓我們共同成長

相關焦點

  • 高效工作法:結構化思維的9個步驟,讓你分分鐘搞定你的溝通對象
    忐忑地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回復,男神只有一句話:沒空看,你就說你想幹什麼吧。給我閨蜜噎得夠嗆。很多人都有這個毛病:說完話生怕別人沒理解,或自己沒發洩完,總要添油加醋解釋一大通。有時明明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非要長篇大論。在生活中這樣也算無傷大雅,但如果把這套搬到職場上,可就不那麼樂觀了。
  •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13本書
    各行各業、各種需求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據此書建立專屬於自己的思維工具箱,成為一個多模型思考者。它將幫助你整理數據、提取信息、去偽存真,在決策時讓你知道選擇什麼樣的模型,選取一個模型還是幾個模型。而這是現代高手必備的一種大智慧。《事實》
  • 好的簡歷,一頁紙就夠了!(教你寫中英文一頁紙簡歷)
    昨天收到了小朋友的留言,一頁紙的求職簡歷怎麼寫?
  • 如何看待一頁紙Term Sheet?
    如何看待一頁紙Term Sheet?對於投資機構們的1頁紙Term Sheet現象,老何提示創業者們以下三點:1. 一頁紙Term Sheet = 一頁紙交易文件?Term Sheet只是核心投資條款清單,只是投資意向書,並不是最終交易文件。具體投資條件都在大家最終籤署的交易文件裡。
  • 「晚安」故事別輕易說出口,留給懂你的人聽
    一開始的時候,總覺得來日方長,什麼都有機會,殊不知人生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來日不方長。懂你的人 才配得上你的餘生The people who know you are worth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有多少人故意賭氣關掉手機 ,忍不住打開後,發現什麼也沒有;自作多情以為自己在他心裡有多重要,到最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個笑話。
  • 為什麼你的跨部門溝通總出現問題?減少本位主義才是高效溝通方式
    那我們應該怎麼提升自己的跨部門溝通能力,為什麼很多職場人跨部門能力都有缺陷?今天我們一起來解讀「跨部門溝通」這件事:1、為什麼跨部門溝通這麼難?很多人說:你說話的方式,是你情商的體現。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一個人說話的邏輯,是他的思維模式的體現。你的語氣,用詞,甚至是你說話的態度,都無時無刻表現這你的價值觀,以及當時所處的狀態。
  • 一頁紙工作整理術:教你用一張紙、一支筆,掙脫創意泥潭,輕輕鬆鬆...
    一支筆+一張紙=一種思考方式暢銷書《餐巾紙的背面》作者、視覺化思考之父丹·羅姆經典作品《一頁紙工作整理術》一、教你用一張紙、一支筆,掙脫創意泥潭,輕輕鬆鬆解決工作難題!《一頁紙工作整理術》是視覺化思考領域的必讀作品。只需四天,就能讓讀者學會受用終生的視覺化思考技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本書為雙色印刷,書中近一半篇幅為作者的手繪圖,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現了視覺化思考的魅力,整體風格非常輕鬆明快、易於閱讀。
  • 結構化思維:如何高效的思考和溝通?
    結構化思維可以快速加工處理繁雜的信息,並且提煉出核心觀點進行表達,讓你的聽者更容易懂你。在日常工作中,你是否會遇到以下場景:如果你有以上幾種情況,那就需要刻意練習一下結構化思考與溝通!1.職場中的那些溝通其實,我接觸過的3年以下的職場人(包括自己剛工作時),很多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溝通時表達不清,主次不分明,不能讓人快速明白在講什麼。比如,老闆問,這次活動怎麼吸引更多用戶參與?如果沒有結構化思考,可能會說:「嗯,發紅包?海報做的吸引人一點?
  • 100個實用的思維框架模型,聰明人的高效工作方法,值得你擁有!
    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當你點開這個專欄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意識到「效率」這件事,你也想,掌握這些聰明的工作方法,也想,像那些精英們一樣,高效地工作,快樂自在地生活。在往期的文章中,我已經零零散散地分享了很多的思維模型、工作方法、工具模板。借著這個專欄,我將重新整理這些思維模型,把實踐經驗、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專欄的素材內容,如,PPT、思維導圖、工具模板等,也會一併分享給大家。
  • 高效能人士的筆記整理術
    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不就是拿起筆桿子寫字的事嗎?錯,你的觀念一開始就是錯的。所以做了這麼多年筆記,你還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出口」,找不到出口,就永遠備受局限,無法突破自己。所以筆者要推薦這本《高效能人士的筆記整理術》給大家,就是為了證明一件事,同樣是做筆記,有方法的人可以用一半的時間做出一倍的效果,當你掌握了這些方法,只要試一試就知道我說的是否正確。
  • 可口可樂、寶潔都在用的OGSM:一頁紙打通戰略到個人績效
    同時我永遠能夠輔導下面的人,能確保他將我的策略衡量變成他的目的目標,也不會遺漏。再接下來就是因果關係的環環相扣,它每一塊都是一環接一環,後一項都是對準前一項拆出來的。如果你的策略到位的話,你的目的一定能達成,你的衡量到位的話,你的目標一定能夠達成,在設計的時候,要設計成它們是充分的關係,後面做到了前面就能夠做到。
  • 2019年「一頁紙」日曆
    網上翻了一下,找的一些日曆排版都沒有自己想要的,索性自己做了一個。   縮略圖如下:   (2019年「一頁紙」日曆-公版)   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所有的日期提示可以自由設置,同一天,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
  • 運用結構性思維,實現高效表達
    給客戶溝通,把客戶最關注的利益說出來,如果時間允許,把優勢說出來。如果還有時間,再講特點。每一頁ppt都按照結構性思維來進行表達,每一頁都能傳遞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價值,每一頁都能彰顯給客戶帶來的利益。ppt做成這樣,給客戶交付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說:這是我的報告,有時間你都看看,沒時間你就看看每頁的第一句話(標題)就可以了。客戶拿到這個報告,看每一頁的標題,看到的都是利益。
  • 一行字還要佔用一頁紙?教你縮減Word頁面節省列印紙
    我們撰寫完Word文檔之後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內容編輯完了發現有一行字單獨出現在另外一頁中,而文件中的內容已經不能再進行刪減了,一般應該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文件需要列印出來的話,因為這一行字卻要佔用一頁紙,這樣不僅不利於文件閱讀,還浪費列印紙,這該如何是好呢?
  • 為什麼學會了結構化思維,還是不會溝通?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能將問題分析清楚,但在溝通的時候卻問題重重:「對方還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為了表述清楚一件事,自己花費了很長時間」、「嘗試進行溝通,但效果沒有達到」。那麼,為什麼學會了結構化思維,卻還是無法高效溝通呢?
  • 學過那麼多技巧,依然不會高效溝通?你需要側重溝通輸出
    讀、聽屬於輸入,說、寫、行動則屬於輸出。例如,我讀了《為什麼精英這樣溝通最高效》這本書是輸入,讀完把感想說給朋友聽,寫一篇書評,是輸出。根據書中方法,指導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就更是一種輸出了。二、溝通輸出的準則1.輸出是將記憶長期固定的關鍵當人進行「寫」的時候,手臂和手指肌肉會動;「說」的時候,口腔和喉部肌肉會動,「行動」的時候,則要用到全身各部分肌肉,可見任意一種溝通輸出,都要用到運動神經和肌肉,這樣形成的記憶稱作「
  • 多大PhD教你高效無紙化學習
    現在市場上的類紙膜⻥⻰混雜,我更推薦來自於德國 的PaperLike這個類紙膜,從一開始他們在Kickstarter上眾籌到現在為止已經發售兩代。雖然個人認為一代的手感更好一點,可惜已經不發售了(我還私藏了一張)。這個類紙膜價格比較高,要34歐元兩張,但一分錢一分貨,質感要比淘寶貨高到不知道哪去了。
  • 賺錢思維:錢永遠都是都是錢生出來的,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
    賺錢思維:錢永遠都是都是錢生出來的,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前段時間在抖音上看到杜老師說過一句話:免費的永遠是最貴的!一開始第一反應是覺得很奇怪,但是突然從另外的思維來講,這句話是其實對的不能太對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後來我懂了,因為不管一個東西再怎麼好,再怎麼有價值,在你沒有為此努力爭取付出就輕易的得到後,那你也只會把它當作新鮮事一樣,興趣過後就會煩膩,而你也永遠感受不到它的最大價值。
  • 為啥豐田車上都有密封條,大眾卻沒有?過來人:貓膩也就行家才懂
    為啥豐田車上都有密封條,大眾卻沒有?過來人:貓膩也就行家才懂豐田和大眾一直在國內市場佔有很大的比重,很多人在買車時,都會考慮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這兩者的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們拿豐田汽車和大眾汽車做比較的話,會明顯發現二者之間的明顯差別,那就是豐田汽車都有密封條,而大眾卻沒有,這是為什麼?過來人道:貓膩也就行家才懂。
  • 靜夜,我想聆聽一頁懂我心聲的文字
    你真心痴心的呼喊我卻沒有被你有力且深情的文字打動你說你的世界不能沒有我想我太深你會默默流下淚滴可夜深的時候你怎麼最懂寂寥的雲兒你怎會給我無情的愛默默守候曾經的愛辜負了你我往後的你可否永遠存在我的夢裡靜夜裡月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