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1. 工具開發的原因
此次「教學容量」觀察表的開發主要基於本區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而展開的。通過問卷和調研,我們發現了本區英語教學中與教學容量相關的一些問題,如針對學生的問卷結果顯示:(出示餅圖)在課堂學習中,只有53.92%學生認為在英語課上有充足的時間思考老師的提問;在拖堂問題上,僅41%的學生認為老師從來不拖堂;而針對教師的問卷結果顯示,57.82%教師認為拖堂的主要原因卻是:學生的課堂表現低於預期。
由此可知,部分教師為了達成所謂的教學目標佔用了學生思考和休息的時間,卻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學容量。
2. 工具開發的起點
基於上述問題及松江區的研究經驗,我們再一次學習、研究了松江區《寫作課教學課「課堂容量」觀察量表》的設計,以此作為我們研究的起點。最初,我們想設計英語聽說課或者閱讀課的「教學容量」觀察表,然而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兩者擁有很多共性,而且這些共性的問題實際存在於各種課型中。因此我們將「教學容量」觀察表的範圍定義為初中英語課堂的各類課型。
二、研究思路
這是我們團隊的研究思路,通過問卷及調研發現問題;經過理論學習了解什麼是容量,怎麼控制容量?針對問題的研究開發工具;試用工具再修改;運用工具診斷並改進教學;最後總結經驗形成案例,為我們的後續研究提供實證基礎。
三、工具開發的過程
首先,尋找關鍵要素。工具的開發應具備科學性及可操作性,通過查閱資料、問卷及調研,我們找到了教學容量方面的問題歸因。我們把聚焦的「幾個關鍵問題」進行了歸納,最後確定了觀察表主要包含四個維度的8個觀察點。
其次,組織工具語言。這份《「教學容量」觀察表》一共修改了五稿。在修改第二稿時,我們對於工具語言進行了高度概括和精煉。但是在實際運用中發現,觀課者對於觀察點的理解存在疑問,需要我們進一步解釋說明。而一份好的觀察表是易於理解,且具有準確傳達觀課要求的功能。因此我們重新組織了工具的語言,使每個觀察點的表述更具體化。
第三,使用工具實踐。我們每修改一稿都會在課堂中進行實踐,實踐之後再修改、再組織工具語言進行完善。最終,我們形成了大家手上拿到的這份《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容量」觀察表》。
四、工具的解讀
那麼我們如何來利用觀察表進行觀課呢?
1. 教學目標聚焦
要控制教學容量,首先要合理控制教學目標。此外,教學目標應具有針對性,要體現課型的特徵、語用價值等。研究中我們發現,單課的教學目標最多不宜超過3個。剛才大家聽到的兩節課,我們的教學目標十分明確,且都只有兩個目標。
2. 教學設計留白
通過控制教學活動的數量來為學生提供互動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其次,教師要擺脫對課件的依賴,課件要有彈性,不著急給答案,不限制學生思維。我們徐笑穎老師的課中,有一個觀點分類的環節,除了預設的三個方面,她還增加了others這一欄,這樣的留白能夠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是十分恰當好處的。
3. 教學實施從容
我們要在單元框架下合理規劃課時內容;控制課堂教學節奏,不急不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交流。其次,教師課堂用語對於教學容量有著較大影響,具有啟發思維、培養學生聽課習慣的作用。教師要設計課堂話語,不重複學生發言,不修復教學指令;對於課堂提問要簡明清晰;對於學生的評價要富有變化。
4. 時間安排合理
「時間安排合理」主要體現在活動時間的合理安排。另外,教師要從時間上規範自己的教學,不提早上課,不拖堂。
五、工具的功能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容量」觀察表》具有指導教師備課、提升教研品質和促進教師成長等功能。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吳曉月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容量」觀察表
制表:吳曉月(同濟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附
初中英語課堂「學生互動」觀察表
制表:王新陽(嘉定區婁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