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州各級教育部門高度重視移民搬遷安置點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問題,教育教學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點突出差異化和個性化,為每名移民學子制定合適的課程內容,進一步提升移民學子適應社會能力,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實現自我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8月16日,走進獨山縣鄢家山黃埔幼兒園,在嶄新的學校、優美的環境裡,這裡正為入園孩子舉辦首次師生及家長見面會,孩子們入園迎接他(她)們的是和藹可親的老師,應有盡有的健康玩具,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久久不願意離去。
據了解,獨山縣鄢家山黃埔幼兒園結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思想,秉承「親親自然,快樂成長」的辦園理念,為孩子提供釋放天性的體驗空間,讓孩子親密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尊重生命,體驗幸福,從而主動保護自然,達到生態文明教育的目標。
在安置點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不僅是幼兒園,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嚴格執行國家、省中小學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國家和地方課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加強和推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體育衛生教育、美育教育、養成教育、勞動教育、生態文明教育、民族民間文化教育和國防教育等,讓安置點移民學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羅浪威是惠水縣惠民小學的一名學生,今年已升入初中,兩年前剛從村小搬遷入城的她,對新的學習環境以及生活環境都很不適應,平時學習生活行為習慣都較差,當惠民小學教師了解情況後,多次深入家中探訪,因材施教,對她進行感恩教育、勵志教育、禮儀教育等素質教育方面知識培訓,經過兩年的不懈努力,羅浪威現已成為學校優秀學生代表。一年又一年,惠民小學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幫助學生立德立志立人,以感恩教育為主導,以勵志教育為引領,不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安置點學校學子的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我州在安置點學校紮實開展感恩教育和思想教育,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一方面,強化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多元評價,教育引導學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廣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感情日益深厚。另一方面,深化安置點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教學方式,突出因材施教,著力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此外還與移民學子家長密切溝通聯繫,不斷完善家訪制度,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作用,促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形成了良好的家校育人環境。
如今,黔南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不僅建得漂亮,管理得井井有條,108所安置點學校共3700多位教職工盡心盡力,只為繼續書寫好「讓每一位移民子女都享受到優質均衡的教育」這篇大文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用實際行動斬斷貧困代際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