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到底誰更適合中國式教育?

2020-12-14 亮哥動物說

原創|亮哥動物說,圖|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相抗衡的情況下,很多人都開始思考,到底是什麼教育才能適合現在的孩子教育,相反,素質教育並不是更具針對性的教育,它關注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個人、個性的全面發展。如果說應試教育的目的是成"材",那麼素質教育的目的則是成"人",它不僅僅關注學生現階段的狀態,更關注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舉個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一個把大量心血之傾注在學業上,只看重學業的人,一旦他的學業遇到了瓶頸,他可能會崩潰。而素質教育下的孩子,他本身有各種素養,他可以通過音樂,美術,其他來排解自己的焦慮,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生活中的美更加敏感,他會更加幸福。現階段素質教育的實施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它所倡導的理念或許確實不是你想的那樣哦。我說的針對性不是針對某一項學科,而是針對個人特點進行更好的教育。素質教育大規模普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說的很清楚,對底層來說公有教育就是最好的,你說的那些音樂美術,我們不需要。如果壓力太大,我聽明星唱歌就行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網友的評價:網友一,素質教育不是針對個人特點進行更好的教育,那是因材施教!素質教育也不是讓普通家庭去承受額外的才藝興趣班支出。從你的理想狀態走出來看看現實吧,現實就是公有教育開始減負,老師開始變聰明,收費補課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我並沒有說現在就很糟糕,沒救了,我只是告訴大家,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算了,你是不會理解的,因為你腦子裡滿是素質教育的理想狀態,就像當年蘇俄的共產主義一樣。太理想的東西,遲早會在現實面前解體。

網友二:素質教育不太好總結出來,我的認知是素質教育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全面發展不一個是學習課本教材上的文字公式,更多的是引導你的學習的思維方式。推崇孔子的因材施教。我高中福建小縣城就讀,感謝素質教育,讓山溝溝裡的孩子見識各種東西,學會學習課本知識以外的東西,以及在活動學會待人接物,與人相處。接觸到了你口中只有富人才能接觸到的。

網友三: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看起來確實很美,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學生在校時間是有限的,素質課程開的豐富,自然會壓縮文化課程的時間。而因為整體資源的不足,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素質課程其實在學校也就學習個皮毛而已。這時,家庭的因素就出來了,對孩子文化要求高的,可以在課外帶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想讓孩子有音體美要求的,各種培訓班絕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然後那些沒錢上各種班的底層百姓就悲催了,不紮實的學業,皮毛的素質,最終也不過還是底層而已。對他們來說,只有輕鬆的課堂,課後大把的遊戲時間。

小編覺得:,素質教育中的藝術教育的目的也並不是讓孩子們真正掌握精通一門藝術,他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形式,但是應試教育也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只有在應試教育下,就比如高考,只有在通過高考才能劃分學生的能力,雖然兩種都存在問題,但是也各有好處。

歡迎大家點讚轉發,喜歡小編的可以給我點個關注。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式現代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博弈
    現代教育觀,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有弊端,所以提出了素質教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到99年正式提出素質教育的內涵,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所以,素質教育依然步履維艱。應試教育依舊屹立不倒。應試教育,可以說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的科舉制1300多年的歷史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大都是通過科舉考試。這樣的考試文化是骨子裡的,加上如今的高考氛圍,家長父母能不看重學習、考試嘛。所以,中國式教育,如今就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相搏弈。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浙江省教育廳一位處長甚至明確表示,浙江不歡迎衡水中學,理由是衡水中學的做法過於強調分數,這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相牴觸。  衡水中學辦分校風波引發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還未停息,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的《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又成為網紅文章,為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再添一把火。
  • 應試教育,到底危害了誰?誰最恨應試教育
    有人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在這個理論下,應試教育當然是危害了素質教育,或者說的更嚴重一點,就是,危害了中國兒童的素質養成,危害了中國人的素質。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就是說,原來都是應試教育,原來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基本上都沒有素質,或者說絕大多數素質不高?很顯眼,這是胡說八道!
  • 素質教育就是更全面的應試教育
    博雅小學堂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文 | 灰鴿叔叔復旦大學新聞學碩士博雅小學堂新聞導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根本不是拳擊場上互相PK的關係,它們應該是一體的:素質需要通過應試來起到評價和選拔作用,應試需要不斷拓展和調整以滿足社會對素質的需求。
  • 到底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
    但家長和社會上對應試教育的理解,卻不是這樣。那些以升學考試為指揮棒,追求學生分數和升學率的辦學,也是應試教育,因為其基本價值導向,就是升學、應試導向。正是因為家長和社會對應試教育有如此理解,且這種理解和教育界的理解有十分明顯的偏差,因此才會出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
  • 應試教育靠努力,素質教育看家庭,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孰優孰劣?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長期以來,中國一些人欣賞美式教育及思想開放的探索精神,因此出現了不少將年幼的孩子送到國外,接受西方式教育。而今年疫情,國外小留學生的數量,確實令人驚訝。「美國人頭腦中有一套中國學生必須什麼樣的印象。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非對立
    人民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沈文敏)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存在一個很大的困擾,即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似乎是一對天然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提倡素質教育,必須反對應試教育,有關方面還取消了奧數、英語一年多考,引來了學生和家長的不同看法。對此,昂立國際教育總經理慄浩洋認為,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並不是對立的關係。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中國的應試教育經常被國人抨擊,其帶來的後果便是一波波瘋狂的「擇校熱」、「補習熱」等浪潮,使家長、孩子奔波於學校和補習班之間,孩子因此也沒了創造力,高分低能的孩子層出不窮,無不讓家長憂心忡忡。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可以說是中國教育最熱鬧的話題。所謂的「應試教育」是指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它的特點是採用機械化教育方式培養學生,學生僅能以出版社出版的課本為準進行學習,並以升學率高低檢驗學校教育質量、教師工作成績及學生學業水平。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只重視學生智育的培養,而不是重視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全面發展。「應試考試」也叫「升學教育」,也有人稱為「填鴨式教育」。
  • 我國的教育,到底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兩種教育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應試教育」本質上是目標教育理念的體現。它認為教育是社會的對象,是選擇社會階層和人力的工具。在這裡,教育的選擇功能被視為終極目標和本體,而人的發展只是適應選擇的手段和選擇的「副產品」。
  • 素質教育的對立面不是「應試教育」
    這種重視選拔教育、輕視普及教育, 知識傳授以應試為目的, 片面追求升學率,從上個世紀80 年代中期開始逐步被強化,愈演愈烈,被社會強烈詬病。其實,社會上廣泛使用的「素質」一詞並沒有準確的定義,但已經被理解成比知識和能力更高級的東西,或者說是內化為人的與智慧相關的格調和品位表現。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淺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誤區
    近期,由於南京一中高考結果引發的部分家長抗議「素質教育」,要求校長下課等在社會上再次掀起「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而且雙方論點似乎都有理,可謂是針鋒相對。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我們對兩者的看法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 有感於活在應試教育下的素質教育
    下面是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的一段話,「我希望一中的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應對高考,更要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從興趣到志趣。」這裡,其實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應試教育,又叫填鴨式教育,或者說灌輸式教育,結合現在的初高中學習,又有個名詞叫做縣中模式,如果你不理解什麼是縣中模式,想想衡水中學就明白了。學校通過製造封閉環境,不斷給孩子洗腦,讓孩子熱衷於刷題,通過高強度的學習來提高成績。
  • 在線教育助力實現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雙贏
    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孰優孰劣有諸多爭論。有人認為應試教育帶來一波波瘋狂的「擇校熱」、「補習熱」等浪潮,孩子的身體素質下降,也缺乏創造力。也有人認為素質教育評價體系不明晰,在人才選拔上有失公允。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有何差別?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近日,南京一中事件讓在中國延續了多年的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爭,成為爭論焦點。有輿論認為,這是「素質教育向應試教育的低頭」;也有人認為,在高考指揮棒前,任何脫離應試成績談素質教育的行為,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多大差別?
    這幾天衡水中學入駐「發達」地區的話題很熱鬧,原因是這個「扼殺學生創造力」的考試訓練營是應試教育的模範,有時候人們甚至會將之與軍營比較,比如精確到分的時間表和準軍事化、標準化的管理等。  在素質教育成為普遍呼聲的檔口,這個「不太像學校的考試工廠」竟然還在擴張,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關注。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
    文/李紅笛  發於2020.10.26總第969期《中國新聞周刊》  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 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殘酷真相:為什麼大科學家多出現在歐美?
    文 |小陳教育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應試教育」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又稱「填鴨式教育」,它的官方解釋是:以單純培養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為目的的教育。之所以有應試教育,是因為有考試且十分看重考試成績、背誦和解題。素質教育就是字面意思,我們會很快聯想到西方的教育制度,他們的教育就比較開放。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石鑫校長眼中適合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就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需求的教育,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求的教育。  業內和坊間都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說法,而江蘇省海門中學則是南通教育當之無愧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