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作文是綜合素質考試中必考的一項,而且所佔分值為50分,佔綜合素質分值的1/3,因此這一部分的得分就非常重要,也就是說我們作文寫的比較好的話,那綜合素質的備考壓力就少了很多,立馬安排主題類作文素材!
關於因材施教類素材
(一) 精彩論點
1.教育需要堅持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能夠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優勢。
3.遵從因材施教原則,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
(二)精彩論據
1.理論論據
(1)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當教師把每一個學生都理解為他是一個具有個人特點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結構的人的時候,這樣的理解才能有助於教師去熱愛兒童和尊重兒童。——贊科夫
(3)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蘇霍姆林斯基
(4)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儘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於出頭處謀自由。——陶行知
(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陶行知
2.事實論據
01、孔子
有一次,孔子講完課回到自己的書房,學生公西華給他端上一杯水。這時,子路匆匆走進來,大聲向老師討教:「先生,如果我聽到一種正確的主張,可以立刻去做嗎?」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條斯理地說:「總要問一下父親和兄長吧,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子路剛出去,另一個學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問:「先生,我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嗎?」孔子馬上回答:「對,應該立刻實行。」冉有走後,公西華奇怪地問:「先生,一樣的問題,你的回答怎麼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說:「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所以我鼓勵他行事果斷;但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勸他遇到事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三思而行。」教無定法,因材施教效果才好。
02、蔡元培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擔任過南京臨時政府的教育總長,後來又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對美育的提倡和實踐,都作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不僅致力於研究西方美學和教育,而且對中國傳統的教育遺產也進行了認真的批判繼承。他同樣重視因材施教,曾經明確指出:「總須活用為妙。就是遇到特別的天才的,總宜施以特別的教練。在學生方面,也要自省,對於哪幾科覺得很困難的,須格外用功些,哪幾科覺得特別喜歡的,也不妨多學些。總之,教授求學,兩不可呆板便了。」蔡元培先生主張對「特別的」和「天才的」學生,都分別「施以特別的教練」,這就是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體現。
03、陶行知
現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方面,都作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貢獻。他主張教師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即根據學生的能力「學得多教的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反對不問實際的「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陋習。如培養兒童創造力問題,他以形象的比喻闡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陽光,並需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
04、誇美紐斯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在主張「一切青年男女都應該進學校」的同時,也承認青少年學生存在著「性格的區別」,「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遲鈍的;有些人是溫柔順從,有些人是強硬不屈的;有些人渴於求取知識,有些人較愛獲得機械技巧」。
他的《大教學論》第12章從第18節到第31節,對這些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實施不同的教育作了生動而又具體的論述,體現了他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藝術。
他確信幾乎沒有教不好的兒童,因為「我們差不多找不出一塊模糊的鏡子模糊到了完全反映不出任何形象的地步,我們也差不多找不出一塊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麼東西的地步」。他舉例說,「我們有一些伶俐而且渴於求知,但同時又很倔強不易駕馭的人。這種人常常是使學校受到困難的大根源,他們大部分被絕望地放棄了。但是,如果正確地對待他們,他們常常可以成為最偉大的人」。他舉出了具有說服力的例子:希臘雅典的大將塞密斯託克麗斯年輕的時候野性難馴,但得到了正確的教育,終於成為歷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
(三)精彩語段
01、因材施教,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因材施教」語出《論語•為政》,淵源深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總結了前人的教育經驗,並根據自己的教育實踐,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教育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便是「因材施教」。他在教育過程中善於挖掘學生專長、發現學生特點,並且善於區別對待,促進學生各有所長、穩步發展。當今中國正在不斷探索發展和實踐素質教育,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加深對因材施教原則的認識,從科學合理的角度努力實踐,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這一教學原則的積極作用。
02、當今社會,人才競爭激烈,而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作為教師,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使他們將來能經得起挑戰,綻放出最美的花朵,點綴更美好的青春花園。
0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生命是豐富多彩的,學生也是千差萬別,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做到因材施教,唯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個性化優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閃閃發光。
04、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學生有一千種不同的個性。兔子擅長短跑,松鼠具有爬樹能力,鴨子教練卻逼著兔子和松鼠學遊泳,儘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並不大。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為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來進行教育。一個人的天賦再好,不因材施教,不有的放矢,他各方面的素質也很難提高。所以在教育學生時,應針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05、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這啟發我們,作為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幫助,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特點和才華,就如同「遊泳」的故事一樣,根據學生的特點,發掘潛質,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