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北鬥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計劃在廣州討論發起成立事宜。該聯盟計劃由來自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南京、武漢、西安等地的八家北鬥產業園區代表單位共同發起成立。
目前,國內已經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華中鄂豫湘地區、西部川陝渝地區等五大北鬥產業集聚區域,五大區域聯合貢獻了全國衛星導航產業約80%的總產值。這五大區域的北鬥產業又主要集中在前述提及的8個城市。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前期廣泛調研以及多輪項目篩選後,已確定這8城為創建北鬥產業示範園區依託城市。
近年來,一些地方沒有經過嚴格論證和考察分析就上項目、建園區,以致北鬥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擴張亂象。業內人士呼籲通過協同破解這一難題。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聯盟的發起,標誌著我國北鬥產業發展將進一步實現資源整合,邁向各地方協同互助和聯合自律發展的新階段,聯盟將探索北鬥相關園區發展新的思路與方向。
北鬥園區告別粗放擴張
成績與教訓並存,是北鬥產業「園區經濟」的基本情況。
隨著北鬥產業的迅猛發展,各地方紛紛利用產業園區(基地)的方式推動北鬥產業落地發展,並已成為一種高效推動和集約化促進當地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打著北鬥旗號圈地圈錢的苗頭。
賽迪智庫軍民結合研究所楊少鮮、李宏偉於2017年6月撰文指出,很多地方並沒有考慮當地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甚至沒有經過嚴格論證和考察分析就上項目、建園區。部分園區存在產業發展引導方式比較單一、力度偏小,產業發展空間載體不足、新增用地難度大,行業組織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
要告別這種粗放式的「擴張」亂象,一大思路是集中發力,扶持優質園區。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國家正在推動北鬥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意在打造綜合類北鬥產業示範園區和專業特色類北鬥產業示範園區。南京市發展改革委官網一則消息還提及,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前期廣泛調研以及多輪項目篩選後,確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武漢、長沙、成都和西安為創建北鬥產業示範園區依託城市。
此番「會盟」的八大北鬥產業園區,正是前述被「點名」的8個城市的頭部產業園區。這一「民間」行為,也呼應了官方「做強做優一批北鬥產業園區」的訴求。
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景貴飛表示,發起成立北鬥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正是基於行業自律和產業發展的需要,通過聯盟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必將有助於促進北鬥產業園科學布局、健康發展,推進各地北鬥產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景貴飛表示,目前北鬥產業園發展良莠不齊,有些問題也亟待解決,各地政府主管部門對北鬥產業發展在認識水平和促進思路上各有高低,但總體來說對園區或基地開發建設的初衷是好的。
據他介紹,一些北鬥園區(基地)通過近幾年地方政府的集中扶植和用地、用房優惠政策,快速發展起來,實現了「聚環境」「聚人才」「聚企業」,形成了產業綜合發展優勢,產生了良好的集聚發展效應。新成立的聯盟,將在政府建言獻策、擴大園區合作、推動產業發展和行業自律等方面做出貢獻。
這也意味著,已經呈現集聚發展趨勢的北鬥產業,將進一步集聚。
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國內已形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華中鄂豫湘地區、西部川陝渝地區等五大聚集區域,並逐漸呈現出以重點城市為主的集聚式發展格局。這些重點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武漢、長沙、深圳、廣州、成都和西安等。截至2018年1月,業內58家上市公司(含新三板)中有42家都集中在這些城市,佔比達到70%。這九座城市覆蓋了「會盟」園區所在的八座城市。
主動與新經濟融合
近五年來,伴隨著北鬥系統建設的推進,北鬥技術應用已經「越過」智慧型手機、車載導航兩大傳統應用場景,在多領域多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
據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到2550億元,同比增長20.4%。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直接相關的晶片、器件、算法、軟體、導航數據、終端設備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佔比為35.4%,達到902億元;由綜合應用衛星導航技術所衍生或直接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達到1648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認為,交通運輸行業仍是衛星導航應用的主流,除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邊坡監測、尾礦監測、精密測量、城市地下管網管理和精準農業等應用外,其它領域如高鐵路基沉降與平準性監測、交通事故判定與救援、車輛自動駕駛、無人機物流等方面,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預計到2020年,北鬥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認為,北鬥技術不斷同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經濟結合,這一趨勢將隨著2018年「北鬥三號」的建設進一步深化。
作為北鬥「江湖」的領頭者,「結盟」的八大產業園呈現出來的態度是,北鬥企業不僅要持續融合新經濟,而且還要更加「主動」。
在8月18日的發起儀式上,北鬥時空產業園發展聯盟提出主動「+北鬥」的發展思路,即通過「+北鬥」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促使北鬥產業開闢新的發展方向。
將探索制定行業標準
不過,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李冬航表示,從目前看,能夠利用北鬥升級改造的行業其實很多,北鬥應用雖然已經進入一些行業開展了示範應用,但大部分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普遍應用和規模化採購的氣候。
景貴飛也進一步指出,北鬥產業發展目前在技術、資源和能力各方面都尚處於較弱階段,需要國家大力扶植和推動。由於資源分散、支持分散、市場分散,導致產業力量分散。
他指出,萬餘家企業各自為戰,各顯神通激烈競爭,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業內協同聯合,業外相互融合,以及公共資源的有效整合。由此,國家和地方的支持和推動也難以達到最佳效率,實現最大效益。
另一方面,北鬥產業在國內的發展環境還面臨著不少空白。儘管多份國家規劃對衛星導航都有相當大比重的著墨和支持,但目前國內統一的衛星導航立法還在醞釀之中;另一方面,北鬥技術的許多技術問題,比如某些通信的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確認。
「結盟」的北鬥產業園管理者們希望用聯盟的協調解決問題。
李冬航稱,聯盟將積極探索與各行業的協調與聯合,在政策和標準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促進北鬥行業應用的規模化發展。
他表示,以聯盟為平臺,有助於企業在確保合作各方市場優勢的基礎上,應對共同的競爭者,並將業務推向新的領域,也有助於企業更專注於自身核心業務的開拓。在聯盟的行業整合作用下,將推動北鬥行業集中力量支持高水平技術創新,培育應用市場,擴大應用規模,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服務「軍民融合」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