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粗俗網絡流行語玷汙中文之美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瀋陽一商場閒置店鋪圍擋現網絡流行語,引來不少顧客圍觀合影。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李曉宜繪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藍瘦,香菇,本來今顛高高興興,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去年10月,廣西南寧一小夥失戀後錄的一段視頻在網上爆紅,他一口標準的「桂普」讓「藍瘦香菇」這個詞組一夜之間火遍大街小巷,甚至出現了「藍瘦香菇」體,微博話題閱讀量更是達到數以億計,還無一旁落地入圍了2016年各大網絡流行語年度榜單。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藍瘦香菇」這樣的「爆款」網絡流行語產生。作為網際網路的一種次生文化,層出不窮的網絡用語被大眾廣泛熟知和使用,豐富了漢語的多樣性。然而,那些不規範甚至粗俗化的網絡用語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成為當前值得關注和思考的社會問題。

  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不是杞人憂天

  「君要臣死,臣Facebook」「baby無恥」「無可phone告」「無shake擊」「無fuck說」……不知什麼原因,這種中英混雜的詞語最近突然開始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更是隨處可見。其中有些是把成語改得面目全非,有些則是對約定俗成的熟語進行曲解,還有的甚至摻雜了英語中的髒話。

  「如果說『臣Facebook』『baby無恥』等還帶有一些詼諧幽默的意味,只要注重使用場合還無傷大雅,但是生造一些帶有辱罵意味的中英混雜詞語就屬於低級趣味了。」微博網友「yoyo」這樣認為。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曾發布一份《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報告指出了網絡低俗語言產生的4種途徑。除了這種英文發音音譯之外,還有一些生活中髒話的網絡變形,例如「草泥馬」;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也多用於罵人的髒話,如「艹」;網民諷刺挖苦的新造詞語,如「土肥圓」「矮矬窮」等。

  有些網友認為,使用這些粗俗的詞語其實只是為了娛樂,何必較真,應該包容。然而事實上,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已經不再是杞人憂天,因為不良的社會影響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對處於語言學習期的青少年而言。

  微博網友「蓓」講述了自己作為家長的擔憂:「上初二的兒子用起網絡流行語來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逼格』『狗帶』『撩妹』信手拈來,兒子的詞庫更新之快經常讓我感到摸不著頭腦。」

  不久前也曾有新聞報導,一位學生的考試作文中竟然出現了「尼瑪,見到他這個『屌絲』樣,我也是醉了」這樣的句子,當即讓閱卷老師大跌眼鏡。

  對於網絡流行語的粗俗化傾向,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張華認為:「語言是具有嚴謹性和文化邏輯性的。脫離規範的戲謔,勢必會玷汙其純潔性,不利於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網絡流行語也可以雅俗共賞

  除一些粗俗不堪的詞語,多數網絡流行語能符合雅俗共賞的標準,反映時下社會的萬千變化。比如,「洪荒之力」「小目標」等就同時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和商務印書館等機構聯合推出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也入選《咬文嚼字》雜誌社評選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語和百度熱搜年度榜單。

  2016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接受電視專訪時表示:「最好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我先掙它1個億。」深受震動的網民紛紛轉發,「小目標」成為網絡熱門詞語,甚至出現了名為《小目標》的網絡歌曲。王健林的「小目標」實際上是網友眼中的「宏偉目標」,於是網友們有的笑談、有的吐槽、有的自嘲。再比如,網絡流行語「吃瓜群眾」可以表示自嘲或互嘲,表示一種事不關己、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看熱鬧的狀態。

  除日常使用,一些網絡流行語也登上了「大雅之堂」。2010年11月10日,向來嚴肅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題為《江蘇給力「文化強省」》的報導,「給力」這一網絡語言在傳統媒體上被使用讓不少人感到有些意外,這一度被認為是傳統媒體改變文風的重要標誌。

  除傳統媒體,在新媒體上,很多過去看似古板的政府機關也試圖通過改變語言方式來拉近與網友的距離。去年,中央氣象局的一則微博就因一句「雪是好雪,但風不正經」刷爆網絡,官微本意是想幽默提醒人們大風將至,卻引發了網友一場關於「X是好X,但Y不正經」的造句,一下子提升了官方微博在網民心中的親和力。

  網絡語言使用絕不能「無政府主義」

  雖然很多網絡流行語可以雅俗共賞,然而,當下一些網絡流行語粗鄙化的傾向已非常突出,甚至媒體本身都沒有倖免。根據《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對2014年媒體新聞報導使用網絡詞語的調查數據顯示,通過對當年中文報刊的數據檢索發現,「屌絲」在新聞標題中共出現818次之多,「逗比」「叫獸」「逼格」「綠茶婊」也分別出現275次、452次、65次、66次。

  針對網絡詞語在媒體上濫用的趨勢,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曾發出一份《關於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中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通知》。通知要求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嚴格按照規範寫法和標準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

  對於如何從根本上消除網絡低俗語言這一問題,阜陽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語言學博士楊勇在文章中寫道,「強大的流行力量往往會讓集體失語,而語言規範的步伐相對滯後。」

  楊勇認為,單純依靠語言進化中的自然選擇、語言系統的自我修復和調節是遠遠不夠的,網民自律、網管監控和相關機構因勢利導、匡謬正俗極其重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扭轉語言生態的失衡態勢,保證漢語言向健康、規範、高雅的方向發展。

  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則認為,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需要更多的公眾自覺以及道德規範的制約,在健全法律法規的同時加強監管。此外,他還表示,需要加強在年輕人和中產群體中進行網絡用語的文明教育,應該在他們中間多傳播文明用語的知識和禮儀規範等,讓人們有所遵循,讓壞的示範逐漸絕跡。(記者 吳晉娜)

相關焦點

  • 抵制網絡低俗語言 別讓粗俗網語玷汙中文之美
    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不是杞人憂天  「君要臣死,臣Facebook」「baby無恥」「無可phone告」「無shake擊」「無fuck說」……不知什麼原因,這種中英混雜的詞語最近突然開始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更是隨處可見。
  • 網絡流行語讓漢語不純潔了?
    當下許多網絡流行語正在汙染漢語!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 《非誠勿擾》:孟非痛批年輕人的「網絡流行語」,網友:說的真好
    ,他頂著一個大光頭,在節目上經常充當情感前輩老師的角色,侃侃而談,而在這一期節目中,孟非就痛批了現在年輕人們流行的「網絡流行語」,而網友們也紛紛在彈幕上留言說:說的真好。孟非之所以要痛批「網絡流行語」,主要還是這一期節目中的一個奇葩男嘉賓引起的,這個男嘉賓說話的時候喜歡插一句「非常old school」,別人發表一個觀點,問他有什麼看法,他也是「非常old school」,意思就是「非常老派」,而且這個口頭語是他經常聽歐美音樂之後才出現的,這就讓對語言比較挑剔的孟非有點氣憤了,他委婉的說:一般來說,有些人的一些習慣讓別人很反感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萌萌噠"成最常用
    其他網絡流行語還有:「時間都去哪兒了」(19.7%)、「漲姿勢」(19.4%)、「我讀書少,你別騙我」(19.2%)、「畫面太美我不敢看」(15.3%)、「你家裡人知道嗎」(14.5%)、「挖掘機技術哪家強」(14.2%)、「逼格」(13.4%)、「保證不打死你」(13.2%)、「不造」(11.7%)、「只想安靜地做一個美男子」(9.3%)、「上天台」(6.2%)等。
  • 新奇用語說火就火 網絡流行語又翻新花樣
    能在網絡上流行的,大都滿足人們「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之塊壘」的要求,如「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我也是醉了」「我內心幾乎是崩潰的」。這些精煉的語句往往能生動而精準地反映當代人的心理狀態,或是「有苦說不出」的難言之隱,或是面對突發事件的難以置信,或是無力改變現狀的灰心喪氣。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 BBC盤點中文網絡流行語:洪荒之力火爆全網
    BBC盤點中文網絡流行語:洪荒之力火爆全網 2017-06-05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31日作了如下盤點:  「洪荒之力」:中文圈共用  中國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在裡約奧運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後,中央電視臺採訪她問道:「有沒有為明天的比賽有所保留?」她回答:「沒有保留,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
  • 網絡流行語的是與非
    ——論中文的常態與變態》因微信公眾號的轉發再遇熱讀,短短幾天點擊量已至3萬。餘先生當年撰寫此文本意為保有中文自身的魅力,扭轉中文英式化的不良現象,如繁冗囉嗦、語言貧乏等。他大約想不到英式中文尚未改進好,二三十年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網絡語言已經來襲,且來勢更猛,對傳統中文的衝擊更加大。  余光中指出了中文運用中一系列名詞、介詞、詞性、複數等問題,如今我們略一翻閱,這些問題比比皆是。
  • 2018十大中文流行語+網絡用語,怎麼翻譯?
    綜合來源:譯·世界/中國日報/滬江英語/華南翻譯市場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了2018年的十大中文流行語,下面我們就來看下這些流行語用英語怎麼翻譯
  • 美媒盤點2017中國網絡流行語:最後一句扎心了
    導語:美國財經媒體Quartz近日開始關注2017年在中國網絡上出現的流行語。文章稱,世界看見了一個在全球化和氣候變化等多個領域取得進展的中國,然而在中國國內,許多事情仍值得擔憂。中國網絡上有很多流行語反映出中國已感受到的驕傲和焦慮。文章列出了其中的一些流行語,並解釋了前後來源。
  • 2015上半年網絡流行語(中英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2015上半年網絡流行語(中英雙語) 2015-07-06 09:49 來源:滬江 作者:
  • 還漢語音韻相合之美,抵制庸俗的網絡用語(推薦閱讀)
    漢語,在這個時期,展現出中西方語言的融合之美。那時候翻譯西方文學的,本身就是大文豪,每一段文字,既是原文的再現,也是譯者漢語文學修養的展示。只是翻譯家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翻譯原則,而今卻被快速推向市場的需求擠壓得無處容身了,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被快速的翻譯成中文發行,缺少了時間的醞釀,思想的磨合,語言的再創造,有時讀來,不知是誰的文筆之罪?
  • 2018十大中文流行語+網絡用語,用英語怎麼說?
    12月3日,《咬文嚼字》公布了2018年的十大中文流行語,下面我們就來看下這些流行語要怎麼用英文說。
  • 堵住粗鄙網絡用語不能只靠傳統媒體
    日前,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主辦的「漢語盤點2016」評選結果揭曉,2016年度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和十大網絡用語等悉數出爐。揭曉儀式上,著名作家、文化部原部長王蒙表示,特別反感「小鮮肉」、「顏值」等網絡詞語。別說語言專家,就連我們也一樣一樣的,聽不慣見不得受不了「撕逼」、「逼格」這樣粗鄙的文字招搖過市。
  • 從網絡流行語看網民輿論生態
    2016年,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都是套路、撩妹/漢、洪荒之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藍瘦香菇、老司機、厲害了我的哥、感覺身體被掏空、一億小目標、北京癱等成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統計的輿情熱度最高的十個網絡流行語。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網絡熱詞並不是2016年的新詞,而是在2015年或更早之前就已經出現。
  • "文言文風潮"走紅網絡 網絡流行語被改成文言文
    近日,網絡上忽然掀起把網絡流行語改成文言文的遊戲,比如最近最流行的「土豪,和我交個朋友吧」就變成了「富賈,可為吾友乎」,而「你為何放棄治療」則變成了「汝何如停療」……  有網友稱一旦改成文言文,這些網絡流行語也顯得十分雅致、甚至高大上起來。更有網友把一些外文歌曲翻譯成中國文言文,整首歌曲就變得辭藻華麗,十分耐讀。
  • 流行語不能等同於粗俗——警惕語言粗鄙流行化趨勢
    如今在網上有一大批網絡流行詞彙,實在是比較粗俗登不了大雅之堂,在網上某些非正式場景,一些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說罷說罷,還情有可原,但是有些看上去有頭有臉的人,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景下說出這些話,就讓人匪夷所思,讓人出離氣憤!
  • 滬政協委員呼籲規範網絡語言文字:屌絲、逼格太粗俗應禁用
    滬政協委員呼籲規範網絡語言文字:屌絲、逼格太粗俗應禁用 澎湃新聞記者 姜麗鈞 2015-01-25 17:38 來源:
  • BBC盤點中文網絡流行語:「洪荒之力」火爆全網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31日作了如下盤點:「洪荒之力」:中文圈共用中國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在裡約奧運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後,中央電視臺採訪她問道:「有沒有為明天的比賽有所保留?」她回答:「沒有保留,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
  • 「屌絲」「裝逼」等網絡語言粗俗下流?還有哪些詞不入眼
    「屌絲」「裝逼」「逼格」等詞語在網上盛為流行,政協委員呼籲減少網絡語言汙染,加強對漢語的保護。  「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最典型的特徵和最珍貴的文化載體。」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說,「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粗俗猥瑣,絕不能當做文化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