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屌絲」「裝逼」等網絡語言粗俗下流?還有哪些詞不入眼
「屌絲」「裝逼」「逼格」等詞語在網上盛為流行,政協委員呼籲減少網絡語言汙染,加強對漢語的保護。 「語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最典型的特徵和最珍貴的文化載體。」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說,「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的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粗俗猥瑣,絕不能當做文化的進步。」
-
鼓勵接地氣摒棄粗俗化 網絡語言也要講規矩
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關於減少網絡語言汙染的呼籲,又引發了對網絡語言的討論。 冒新詞兒是語言自我發展的常態,一些網絡語言因為表達形象、接地氣而受到大家的歡迎並進入到主流的語言表達體系,但一些網絡語言粗俗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草根力量,是不是就可以不受約束?
-
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少數民族政協委員在行動
原標題: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保衛中華文化多樣性——少數民族政協委員在行動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週遊):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獨特的藝術與風俗習慣的基礎與載體,是民族文化的靈魂。然而受經濟全球化、強勢消費文化、跨區域交往和人口流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特別是一些人口較少、無文字的語言正面臨著衰微、甚至消亡的困境。這也是來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多名少數民族政協委員所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全國政協委員格桑卓嘎(女)說:「我本人是珞巴族,生活在一個民族鄉,當地的語言比較複雜,漢語和藏語都摻雜在一起。
-
教科書禁用網絡詞彙是對中國語言的一種尊重嗎?
教科書禁用網絡詞彙是對中國語言的一種尊重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針未尖:公文、教科書應慎用網絡詞彙 來源:中國文化網 據報導,今年4月1日,《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將正式施行。
-
網絡語言,到底該規範什麼
【大家談·語言文字規範那些事兒】從2000年《文匯報》刊登報導《網絡語言不規範引起關注》至今,網絡語言規範問題不斷被媒體、專家乃至政府部門提起。《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網絡語言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見,網絡語言規範問題已不僅是語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問題。
-
別讓粗俗網絡流行語玷汙中文之美
然而事實上,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已經不再是杞人憂天,因為不良的社會影響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對處於語言學習期的青少年而言。 微博網友「蓓」講述了自己作為家長的擔憂:「上初二的兒子用起網絡流行語來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逼格』『狗帶』『撩妹』信手拈來,兒子的詞庫更新之快經常讓我感到摸不著頭腦。」
-
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美新聞報導禁用粗俗語言
王蒙表示,現在出現的各種新詞是好事兒,但希望人們能夠學會正確使用自己的語言。 近幾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已多次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對網絡語言作出一定規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曾發出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不得使用或者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造成的詞語。 網絡語言不是中國的特有產物,在網際網路早已普及的國家,網絡語言不僅比中國多,而且使用也更廣泛。
-
規範網絡用語是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中將「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作為頭條列入「重點工作」,提出要引導網絡、手機等新媒體規範使用語言文字,糾正語言文字使用不規範的現象,引導社會語言生活健康發展。 三是完善法律法規。
-
網絡流行語讓漢語不純潔了?
當下許多網絡流行語正在汙染漢語!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萌萌噠"成最常用
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 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在當下,網絡語言正鋪天蓋地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脅到漢語發展了嗎?
-
抵制網絡低俗語言 別讓粗俗網語玷汙中文之美
然而事實上,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已經不再是杞人憂天,因為不良的社會影響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對處於語言學習期的青少年而言。 微博網友「蓓」講述了自己作為家長的擔憂:「上初二的兒子用起網絡流行語來簡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逼格』『狗帶』『撩妹』信手拈來,兒子的詞庫更新之快經常讓我感到摸不著頭腦。」
-
書稿寫作與編輯應慎用網絡語言
在日常工作實踐中,筆者也就此進行了一些思考,認為作者在使用網絡語言時,應保持一種嚴謹的態度;編輯在面對書稿中的網絡語言時,則須仔細甄別,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尤其在使用所謂的網絡熱詞時,作者與編輯更需要慎之又慎。 流行的未必是合規的,作者和編輯對網絡語言的使用要保持審慎態度 眾所周知,寫作其實就是一種文字表達,應該遵循基本的語言文字規範。
-
全國政協委員祁德川建議「搶救」少數民族語言文字
中國網3月8日訊(記者王靜 實習生 汪樂怡)「現在少數民族語言丟失的情況非常嚴重,比如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的省份,可現在,除了回族、滿族、水族三個民族轉用普通話以外,其餘22個少數民族有26種語言,其中14個民族使用22種文字。」
-
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國政協...
現將有關發言摘登如下——全國政協副主席巴特爾作主題發言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語言、多文種、多方言,同時根據法律規定,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形成認同。「十三五」期間,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本普及,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確定的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目標。
-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
當然,伴隨著網絡語言井噴式的增長,出現了一些不規範、不健康的網絡用語,如「人艱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澀的詞,「屌絲」「綠茶婊」等低俗的詞。這不僅對網絡語言自身,更對社會語言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 網絡流行語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以辯證的態度,既充分認識其對豐富語言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也要看到其不規範、不健康的一面。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
王文豐:媒體熱衷低俗網絡用語不是「接地氣」
原標題:王文豐:媒體熱衷低俗網絡用語不是「接地氣」 10月15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聯合公布了2014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這是教育部、國家語委連續第十次向社會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報告稱,2014年,熱詞熱語勢頭不減。
-
ETC新政遇「槽點」 滬政協委員籲規範高速公裡收費計算起始點
ETC新政遇「槽點」 滬政協委員籲規範高速公裡收費計算起始點 2020-01-14 19:22:44不過,這項便民新政運行後,卻出現了通行費用偏高,往返收費不一致、收費不透明、由於ETC設備「卡殼」導致擁堵等現象,引發網絡熱議。 就在本月,交通運輸部對高速公路收費問題有了回應:確認ETC多收費的要足額及時退還車主。與此同時,新政實施不足一月適逢「春運」,數量龐大的民眾或自駕回鄉或去外地探親訪友,對高速收費規則等信息格外關注。
-
語言文字無小事
【大家談·語言文字規範那些事兒】編者按語言即生活。我們每天都說話、寫字,但你是否深思過那些你脫口而出的一詞一字與世界萬象、時代風貌的連接。根據社會語言生活發展和語言文字建設的需要,《語言文字》版特推出「大家談·語言文字規範那些事兒」專欄,邀請我國著名語言學家陸儉明教授和瀋陽教授擔任主持人。該專欄既討論方方面面的語言文字現象,更關心語言文字規範化的實現路徑。而「大家談」本來就有兩個含義,一是請「大家」發表高見以指點迷津,二是請「大家」七嘴八舌以集思廣益。
-
【2020武漢兩會】嬰幼兒託管難 政協委員呼籲:建託管中心
武漢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將於1月7日至10日召開,政協武漢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將於1月6日至10日召開。4日起,「我有問題問兩會」開啟徵集活動,市民、企業可建言獻策,本報記者將把市民和企業的建議帶到兩會上,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