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滬政協委員呼籲規範網絡語言文字:屌絲、逼格太粗俗應禁用
在上海市政協委員、農工黨上海市委副主任張懷瓊看來,像屌絲、裝逼這樣的網絡語言頻繁出現,甚至出現在一些主持人的口中,令他感到憂慮。在今年的上海「兩會」上,張懷瓊遞交提案,呼籲減少網絡語言汙染,加強對漢語的保護。 在張懷瓊看來,對網絡語言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原標題: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絲"是下流詞語? 「萌萌噠」、「有錢,任性」是受訪者最常用網絡流行語 調查顯示,網絡語言正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語言的一部分。89.8%的受訪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網絡流行語,其中28.2%的受訪者經常使用。
-
網絡流行語讓漢語不純潔了?
當下許多網絡流行語正在汙染漢語!日前,在政協上海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提出這樣的批評。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
網絡流行語入侵漢語現象嚴重 "萌萌噠"成最常用
他指出,隨著網絡發展,我國出現了大量網絡語言,有的網絡語言反映了時代進步值得肯定,但有的網絡語言,比如「屌絲」「裝逼」「逼格」等,完全是粗俗猥瑣的下流詞語,對漢語的發展是一種威脅。 在當下,網絡語言正鋪天蓋地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真的威脅到漢語發展了嗎?
-
別讓粗俗網絡流行語玷汙中文之美
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不是杞人憂天 「君要臣死,臣Facebook」「baby無恥」「無可phone告」「無shake擊」「無fuck說」……不知什麼原因,這種中英混雜的詞語最近突然開始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更是隨處可見。
-
網絡上的粗俗語言誰來管?
最讓我不解的是,網絡還孕育出許多不堪入目、難以啟齒的粗俗詞語,如「撒B」「跪T」「互T」「D絲」「B格」「尼瑪」「逗比」,等等。好像在網絡語言環境中,誰不夾雜著一兩個這樣的詞句,誰就是一個與時代脫節的人,一個被網民恥笑的人,更算不上一個「潮人」。在這種文化現象裹脅和誘惑下,一些所謂的「文化人」也喪失了「風骨」,向一群「烏合之眾」舉起了雙手,挺好的一篇文章,也必須插進一兩個類似的詞彙,讓人極不舒服。
-
鼓勵接地氣摒棄粗俗化 網絡語言也要講規矩
近日,上海市政協委員張懷瓊關於減少網絡語言汙染的呼籲,又引發了對網絡語言的討論。 冒新詞兒是語言自我發展的常態,一些網絡語言因為表達形象、接地氣而受到大家的歡迎並進入到主流的語言表達體系,但一些網絡語言粗俗化也是不爭的事實。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草根力量,是不是就可以不受約束?
-
評"標題黨"的語言暴力:網絡語言粗俗引受眾不適
原標題:「標題黨」的語言暴力(文藝觀察) 網絡語言的豐富和活力賦予個人以更大的表達自由,但我們不應付出語言粗鄙化和趣味衰退的代價 最近,詩人餘秀華在微信朋友圈中爆紅。 種種類似的表達已經在網際網路這個公共語境中形成了語言暴力。最典型的網絡語言暴力使用的是隱喻身體器官的髒話及其變體,如已為人們司空見慣的「屌絲」「TMD」「裝13」等。它們原本出自口語,僅在個體之間傳播,不僅公共場合很少聽到,稍微正式的私人談話也不會使用。但如今它們卻悄然變成文字,傳播到每一部手機、每一臺電腦中,甚至結合符號、英文,成為特色屏幕語言或「網絡書面語」。
-
報告稱中國網絡語言低俗化問題突出
報告稱中國網絡語言低俗化問題突出 2015-06-02 13:32:53 這份由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網絡低俗語言調查報告》指出,現在網絡語言低俗化現象日益突出,一些生活中的髒話經由網絡得到廣泛傳播,如「草泥馬」、「尼瑪」等詞;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也使網絡低俗語言不斷翻新,如「碧池(bitch)」、「逼格(bigger)」等。此外,網民自創的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詞語近年來也有所增多,如「屌絲」、「土肥圓」、「綠茶婊」等。
-
盤點各國網絡用語規範:美新聞報導禁用粗俗語言
王蒙表示,現在出現的各種新詞是好事兒,但希望人們能夠學會正確使用自己的語言。 近幾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已多次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對網絡語言作出一定規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曾發出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不得使用或者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造成的詞語。 網絡語言不是中國的特有產物,在網際網路早已普及的國家,網絡語言不僅比中國多,而且使用也更廣泛。
-
網絡亞文化的社會化傳播——以「屌絲」文化為例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絡亞文化的現象頻現,不斷衝擊人們的傳統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屌絲」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網絡亞文化,它誕生於網絡且在社會化傳播的過程中逐漸擴大其影響力,被人們所認知和接受,成為一種新文化。本文以「屌絲」文化為例,分析在網絡環境中,亞文化的生成機制、傳播模式及對人們的生活和觀念產生的影響。
-
2014網絡低俗語言排行榜出爐:尼瑪 屌絲 逗比位列前三
一是生活中的髒話經由網絡變形而受到廣泛傳播,例如「草泥馬」、「尼瑪」等詞語同音利用;二是詞語因輸入法運用而呈現出象形創造,例如艹、「我屮艸芔茻」、「我凸(艹皿艹)」;三是英文發音的中文化、方言發音的文字化使網絡低俗語言不斷翻新,比如「碧池」、「逼格」、「滾粗」;四是網民自我矮化、諷刺挖苦的創造性詞語,如「屌絲」、「土肥圓」、「矮矬窮」、「綠茶婊」等。
-
抵制網絡低俗語言 別讓粗俗網語玷汙中文之美
拒絕粗俗網絡流行語不是杞人憂天 「君要臣死,臣Facebook」「baby無恥」「無可phone告」「無shake擊」「無fuck說」……不知什麼原因,這種中英混雜的詞語最近突然開始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在朋友圈和微博上更是隨處可見。
-
網絡語言,到底該規範什麼
【大家談·語言文字規範那些事兒】從2000年《文匯報》刊登報導《網絡語言不規範引起關注》至今,網絡語言規範問題不斷被媒體、專家乃至政府部門提起。《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網絡語言實際上會對語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可見,網絡語言規範問題已不僅是語言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社會問題。
-
央視批《熊出沒》語言粗俗 幾百集已全部修改
南都訊 記者黃丹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央視動畫公司等10家動畫製作機構、央視少兒頻道等10大動畫播出機構,聯合發出關於倡議號召全行業承諾不製作、播出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的動畫片,兩部由廣東本土動漫公司出品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熊出沒》被點名批評存在暴力失度、語言粗俗等問題。
-
流行語不能等同於粗俗——警惕語言粗鄙流行化趨勢
如今在網上有一大批網絡流行詞彙,實在是比較粗俗登不了大雅之堂,在網上某些非正式場景,一些價值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說罷說罷,還情有可原,但是有些看上去有頭有臉的人,在一些比較正式的場景下說出這些話,就讓人匪夷所思,讓人出離氣憤!
-
廣東一小學禁用網絡熱詞:SB、臥槽上榜
隨著網際網路的加速興起,網絡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人們的生活,最明顯的當屬網絡熱詞了,往往幾天之內就能傳遍大江南北,人人會用。這些網路流行語橫行,無形中也影響兒童的言語文明。為了推出文明規範用語、建文明和明雅校園,廣東中山一所小學近日宣布禁用一些網絡用語如「屌絲」、「尼瑪」、「裝逼」等,原因是這些用語不文明。
-
光明日報:不能讓粗鄙語言大行其道
他在提案中這樣寫道:「打開網絡,詞彙用語幾乎日日新,有很大一部分卻朝著低級、汙穢的方向發展,髒話、下流的話,在網絡世界俯拾皆是。『屌絲、撕逼、逗逼、最苦逼、尼瑪、臥槽、草泥馬……』等等汙穢不堪的詞彙隨處可見,已經發展到無法忍受的程度,令人痛心。」語言用詞的粗鄙化現象不能不重視了,因為它正逐漸從虛擬空間進入現實世界。看看現在的小說、報刊、電視、文藝節目,正逐漸被網絡語言融入。
-
2012那些速生速朽的網絡流行語:屌絲,中槍!
屌絲、逆襲、吃貨、高富帥、重口味、躺著也中槍……2012,每一個流行話語,背後都站著一類人群、一段時事、一個熱點話題、一種生活方式。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就說,一些看似平常的詞,都暗含精準的政治態度。語言的歷史就是人類史、社會史。 那邊屌絲已然進入主流世界,這邊同樣在輿論場掀起軒然大波的「元芳,你怎麼看」卻只打了幾回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