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陳太泗公支系字派含義初探
太袒省元真,貴以勝百萬;文章國士元,自其道宏全;能為宜立志,作述可希賢;務學光世德,敦本大心傳;相諭尚恭友,家政允昭宣。
以上是義門陳太泗公支系輩分派行。如果你的輩分是按上面的字輩來的,那麼恭喜你,你找到家了。我們是正宗的同姓同宗的家門。
張王劉李陳,天下一半人。陳姓是中國五大姓之一,而義門陳則是陳姓中最大的一個分支。日常我們接觸到的陳姓人物,都說自己屬於義門陳,目前還沒有碰到說自己不是義門陳的。
義門陳名滿天下,分支當然也很多。比如老燈所在的張家塘灣村,就屬於義門陳的太泗公支系。
關於義門陳的世系由來,前面一些帖子已經講過,這裡不再贅述,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太泗公與我們張家塘的相關情況。
唐朝初年,陳姓的一支落戶江西德安,形成陳姓中最大的支派義門陳。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距今約1100多年),義門陳的一支陳袞協助南唐皇帝李昪(就是那個寫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著名詞人李後主的先人)建國,在南昌府進賢縣開宗立派,成為太泗公這一派的始祖。
根據宗譜記載,陳袞為歷代總世系中的第82世祖,其三世孫、歷代總世系中的第85世祖為宗愈。在宗愈條下,標明了後裔居興國盤底。說明我們上幾次所說的太泗公從進賢縣遷到江夏的說法有誤,特在此予以更正。
大約又過了300多年,到了距今670年前的元末,隨著紅巾軍起義,各地諸侯爭霸、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朱元璋與陳友諒(他也是義門陳的)為了爭奪天下,在江西、湖廣大戰。為了躲避戰亂,陳袞的後裔太泗公率子孫由興國盤底遷到武昌府江夏縣積善裡(今武漢市江夏區舒安街道),形成我們現在的宗派。本文開頭出現的我們正在使用的字派就是這個時候制定的。目前,已經到了賢字輩,後面還有20個字,最少還可以使用四五百年。
又過了約300年,到明末清初,太泗公這一支枝繁葉茂,人丁大盛,為了拓展發展空間,其十四世孫元瑞公率領子孫落戶張家塘。這就是我們張家塘的由來。當然,在舒安街道,跟我們同一宗派、屬於太泗公後裔的村莊還有不少,如石頭咀、樓下陳、老屋陳、新屋陳、陳詩、榨鋪陳、趙陳、陳麻、陳師、葛田鋪、郝陳、倉下陳、陳大行、陳屋基、考咀陳等等,估計不下20個。目前,太泗公的後裔估計在萬人以上。
行輩字派一般由家族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訂,編成幾句吉祥話,一般是類似於詩的作品,其中寄寓了一定的內涵。其主要作用是加強宗法制度,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這一目的。字派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祿、吉、祥、賢等;第二類是希望宗族延續和昌盛的字,如:永、傳、昌、盛、興、延、繼、承等;第三類是懷念先祖和歌頌皇天恩德的字,如:澤、祖、顯、榮、恩、錫、啟、先等。
那麼,我們這一支的字派有什麼含義呢?
由於字派既不是正式的文章,也不是正規的詩作,其寓意一般都比較模糊,後人難以作出具體、明晰的解釋。下面,就談談老燈對我們這一支的行輩字派的膚淺理解。
本字派共五句話,五十個字。總體來看,我們的祖先崇尚道家思想,對後代寄寓著耕讀傳家、為人正直、勤儉持家的願望。
第一句,太袒省玄真,貴以勝百萬,大意為,如果能參透玄妙深奧的大道,那就比擁有百萬家財還珍貴。省,思索,參悟;玄,玄妙深奧;真,真理,自然、社會、人生的哲理。
第二句,文章國士元,自其道宏全。文章是國家棟梁之士應該修持的基本的要求,它裡面蘊含著又大又全面的道理。元,通源,源頭;宏,宏大;全,全面。
第三句,能為宜立志,作述可希賢,大意為,如果想要有能力有作為,應該及早立志,不管是自己著書立說還是闡發、傳播先賢的思想,都寄望於我們後輩中的賢能之士。孔子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作,自己著書立說;述,講解、宣傳先人的思想。希,希冀,寄望於;賢,賢能之士。
第四句,務學光世德,敦本大心傳,大意為,後輩人應該專心向學,發揚光大時代相傳的祖德,保持耕讀傳家的根本。敦,致力於;本:農業,古代以農為本。前後合起來大概就是耕讀傳家的意思吧。
第五句,相諭尚恭友,家政允昭宣,大概講的是在外、在社會上交朋結友、為人處世要謙恭有禮,在內(家政,家庭內部事務),處事公平、公允、公開。諭,諭示,告誡;尚,崇尚;恭,謙恭;允,公允,公平;昭,昭示,公開,讓人知道。宣,宣講,傳播開去。
當然,這只是老燈的一己之見、一家之言,只能猜測個大概,肯定離祖先本意相去甚遠,不妥之處、不敬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也歡迎大家各抒己見,談談自己的理解。
本公眾號面向全國長期徵稿,來稿請隨附作者簡介和照片。來稿郵箱:982075137@qq.com;公眾號:cjy700312;來稿作者請添加管理員微信:cjz690814,以便發放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