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熱食品加熱不當會燙著? 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

2020-12-27 環球網

自發熱食品加熱不當會燙著

食用加熱前一定要看懂照說明書規範操作

最近,讀者張先生在超市裡看到了一款自發熱食品,幾分鐘的時間一碗熱騰騰的飯菜就好了,食用起來也十分方便。不過,張先生也發現,有人說自發熱食品容易發生危險,操作不當的話,噴出的熱蒸氣會燙傷自己。自發熱食品真有這麼危險?為此,記者進行了相關實驗。

調查

自發熱食品操作簡單

在北四環的一家超市裡,記者看到,貨架上擺放著不少自發熱食品,除了傳統的飯菜組合,甚至還有自發熱的簡易火鍋。

在這些產品包裝上,記者注意到,不少自發熱食品標註著「自加熱方便米飯,不用火,不用電,隨時隨地,盡享美味。」有的食品上還打出了「15分鐘新鮮吃熱飯」的字樣。

價格上,這些自發熱食品都不算便宜,最便宜的也要十三四塊錢,而貴一點的接近三十元。「主要是方便省事,還不用開火。」一位挑選自發熱食品的顧客告訴記者,食用自發熱食品十分簡單,而且發熱包升溫速度也非常快,四五分鐘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比自己買原材料在廚房裡做可省事多了。

實驗

發熱過程十分劇烈

記者在超市中購買了一包自發熱食品,拆開包裝後,發現裡面是由飯包、菜包、發熱包以及水包構成。若想食用就要先將發熱包放在盒子的底部,然後用水包裡的水進行浸泡,同時將米飯和菜放在一起,放置在發熱包上,蓋上蓋子,一分鐘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加入冷水一分鐘後,發熱包周邊出現氣泡,水溫急劇上升。

那麼,發熱包在被水浸泡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呢?記者將發熱包放進飯盒中,直接倒入冷水。碰觸到水後的發熱包迅速膨脹起來,過了一分鐘左右的時間,發熱包周邊不斷冒出氣泡,而此時,整個發熱包已經鼓得非常厲害,盒子中的水開始沸騰,伴隨著咕嘟咕嘟的聲音,不斷有白煙冒出。

加入冷水後,發熱包開始膨脹。

記者用手觸摸了飯盒周邊,可以明顯感覺外側溫度急劇上升,飯盒有些燙手,發熱包的整個發熱過程持續了一分鐘,隨後,白煙開始逐漸減少,但溫度並沒有下降。

提醒

加熱時嚴格按照說明書

記者注意到,在自發熱食品的外包裝盒上,並沒有標註發熱包的主要成分。經過查詢記者發現,自發熱包裡面的物體呈棕黑色,主要由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組成,加入生石灰、碳酸鈉和水,溫度可升至120℃用來加熱飯菜或蒸煮食物,溫度保持時間長,20分鐘後降至100℃,60分鐘後降至60℃。

在一些自發熱食品的外包裝盒上可以看到氣孔,在操作說明中,也有提示稱不能堵住氣孔,也不能拆開發熱包。這是因為發熱包和水反應的過程十分劇烈,拆開發熱包反應更加迅速,很容易隨著翻滾的蒸氣撲到使用者的身上,造成燙傷。而使用發熱包在發熱過程中,發熱包和水反應後會產生大量的蒸汽,飯盒蓋上的小孔就是用來散發熱氣,減少盒內壓強的,避免因裡面壓強過大,發生爆炸。

■本期策劃:李環宇

李環宇

張群琛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自加熱火鍋驚動燃氣報警器,消防提醒:操作不當可能「自爆」
    然而,自熱食品看似方便,卻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自熱食品的發熱包屬於易燃易爆品,消費者在使用時要非常小心,且坐火車和飛機都不允許攜帶。觸發燃氣報警燙炸茶几玻璃消費者小陳自從一次在家吃自熱火鍋導致燃氣報警器報警後,就不敢再吃了。
  • 自加熱食品存安全風險,專家透露正探討建發熱包統一標準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2020年1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專家解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路福平對熱詞之一的「自加熱食品」進行了解讀。路福平表示,目前專家正探討建立自加熱食品發熱包統一的標準,如通包含的化學成分和比例、加熱強度、產氫量等指標進行規範。
  • 2019食品安全熱點六:自加熱食品遇發展瓶頸 專家解讀:「自加熱包...
    自加熱食品行業「短板」問題亟待破解  近兩年來,以自熱火鍋為代表的自加熱食品市場保持了強勢、快速的增長勢頭,成為我國方便食品領域新的增長點,引領著行業朝特色化和跨界融合的方向發展。但市場火爆的背後也存在隱優。操作時的安全隱患、相關標準的缺失等問題亟待破解,自加熱食品行業急需補齊短板。
  • 「自熱食品」發熱包威力有多大?塑料瓶受熱炸裂
    近年來,自加熱方便食品日漸風靡,特別是自熱火鍋、自熱米飯等自發熱食品以其便捷、速食的特點備受青睞。但是,新聞報導中因自熱食品產生傷人事故也在提醒大家吃自熱食品還是得「悠著點」。那麼自熱食品發熱包「威力」有多大?濟南時報·新時報「真相2.0欄目」通過模擬實驗為您尋找答案。
  • 「自發熱」產品俏銷,使用不當有安全隱患
    同時,近些年市場上出現的一些號稱自發熱的「黑科技」取暖產品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自發熱」關鍵字,出現了十幾種類型的產品,有發熱內衣、發熱圍巾、發熱腰帶和發熱鞋墊等,價格從幾十元到近千元不等。在剛剛過去的「雙11」,一款智能發熱服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 「自熱火鍋」會爆炸,它的加熱包裡有這些……
    網紅食品「自熱鍋」日漸風靡,這種食品特別方便,只需要一瓶水幫助加熱,稍等片刻便可以享用美味的火鍋了。但是,這種自然發熱的食物真的安全嗎?江蘇消防用實驗告訴你真相!從實驗視頻中可以看出,網紅食品「自熱鍋」具有一定危險性,由網紅自熱鍋引發的傷害事故也屢見不鮮。
  • 自熱食品操作不當會爆炸,應避免密閉空間內食用
    曾多次發生爆炸事件自熱食品能隨時隨地食用主要在於其自帶的發熱包,發熱包中的材料一般是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等,遇水會產生較大熱量,可對食材加熱。但由於熱量較大,同時也存在較大風險。近年來,因食用自熱食品導致的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 別的方便食品要錢,這種方便食品要命!
    自熱食品無須電或火,加水就可以加熱,原理在於焦炭粉、活性炭等成分組成的發熱包遇水升溫。消費者須嚴格按照指引操作,那麼有多少人會如此謹慎呢? 自熱鍋測試,試出三大問題 問題 1 發熱包和水哪個先放?
  • 別的方便食品要錢,這種方便食品要命!
    自熱食品無須電或火,加水就可以加熱,原理在於焦炭粉、活性炭等成分組成的發熱包遇水升溫。消費者須嚴格按照指引操作,那麼有多少人會如此謹慎呢? 「那次我先放發熱包,後加水,它反應很快,蒸汽不斷往上冒出。我急忙把盛菜的塑料架架上去,一緊張,架子沒放好,有一部分插入到下層的水裡,石灰水混進了食物。我的手還被蒸汽燙了一下。」網友伍女士回憶起第一次吃自熱火鍋時的「翻車現場」,自熱菜混入了石灰水,只好整盒丟掉。
  • 自發熱餐盒不能上飛機
    石家莊機場提醒旅客:按照民航相關規定,自加熱功能盒飯屬於危險物品,禁止旅客隨身攜帶和託運。4月19日,一名乘坐NS3623次航班(石家莊-桂林)的旅客在通過安檢時,機場安檢員在其背包內查獲一盒自熱型飯盒。據安檢員觀察,該飯盒外觀上標有魚香肉絲米飯字樣,與普通盒飯並無不同。但是盒飯使用說明中明確表示,使用時將內置發熱袋與水反應後,能夠產生高溫。
  • 愛吃「自熱食品」的親們請注意了...
    圖片中的就是時下正流行的「自熱食品」。   自熱食品帶有一個發熱包,遇到水後在3-5秒鐘內即刻升溫,溫度高達150℃以上,蒸汽溫度達200℃,最長保溫時間可達3小時,很容易將「生米做成熟飯」。   更有媒體報導,一名旅客在列車上熱飯時,「自熱食品」突然受熱膨脹,險些爆炸。還有人在吃自熱米飯的時候被蒸汽灼傷…   自熱食品到底危不危險,高溫加熱時是否存在隱患?   請看實驗!
  • 廣西將禁止自加熱食品上動車,其他地方呢?
    點擊音頻,收聽央廣記者的報導 自帶加熱食品觸發煙霧報警有先例 自帶加熱食品為何會跟鐵路運營安全聯繫在一起?接下來的這個案例或許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 自加熱食品能上高鐵嗎?民警:能帶,但建議不要帶
    自加熱盒飯、自加熱火鍋是一種新型的方便快餐。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發熱劑和水的化學反應,產生熱量給食物加熱。自加熱食品食用方便,因此受到不少人的歡迎,有人還把它帶上高鐵動車。前不久,有網友爆料在乘坐高鐵動車時,親眼見到有乘客食用自加熱食品,那熱氣騰騰景象挺叫人擔心的。
  • 自加熱盒飯有毒嗎?能吃嗎?吃自加熱盒飯應該注意哪些呢?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的懶人文化也越來越步步向著我們駛來,例如我們現在發明了很多省時省力的東西,如懶人拖把,懶人掃地機,懶人減肥等等,說了這麼多今天我們就不得不說說今天的主題:『』懶人自加熱盒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
  • 衣服也會自發熱?看鋰電池加熱的自發熱服飾
    近日,北極人推出了自發熱服飾。該套自發熱服飾系列產品具有防風、防水、防汙、耐磨、耐酸鹼、耐高壓以及使用壽命長等特點。  北極人自發熱服飾中所採用的高科技碳纖維材料,具有單位能耗發熱量高性能穩定的優勢同時,因為其發熱過程中碳纖維會產生遠紅外線溫度,還具備遠紅外光波的保健理療作用。
  • 這種網紅食品加熱包的能量,竟可將礦泉水瓶炸裂!
    天氣越來越冷,自發熱小火鍋等食品受到不少市民的喜歡,幾分鐘就可以享用熱氣騰騰的美食。不過也有人擔心,這種方便快捷的自發熱食品安全嗎?在加熱過程中會不會發生意外?日前,記者對此進行實驗,並藉助紅外熱成像儀記錄自發熱食品的發熱過程。
  • 自發熱火鍋的原理是什麼?有安全隱患嗎?
    「一杯冷水吃火鍋」的自發熱小火鍋,可以說是網紅食品了。這種火鍋不用火、不用電,只需一瓶水,15分鐘左右就可以讓人吃上香飄四溢的小火鍋。因其操作方便、口味眾多,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不過,這種自熱方便火鍋是否存在著安全隱患呢?
  • 自熱火鍋操作不當可能爆炸!切忌接觸明火,不要在狹小空間內使用
    近來有一種只要澆上水就能發熱的「自熱火鍋」悄然走紅。除了自熱火鍋外,一些企業還紛紛推出自熱蓋飯、自熱麵條等產品。自熱火鍋雖然便捷,但存在全隱患。火鍋能自熱是因為裡邊有個發熱包,但這個發熱包屬於易燃易爆品。
  • 氧化鈣和鋁粉做發熱包 網紅自熱火鍋會不會變炸彈?
    結果顯示,3成樣品食盒在加熱後會出現變形。而且,自熱方便火鍋產品具有自發熱持續高溫的特點,關於該類產品本身及其內含發熱包的安全管理問題,我國尚未出臺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予以規範,存在一定安全隱患。試驗數據顯示,這些加熱包的兩種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和鋁粉,含量均在40%左右,屬於「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或混合物」,根據聯合國《關於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規章範本》的分類標準,自熱方便火鍋產品在運輸中屬於危險貨物。而發熱包中的鋁粉,按照我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的規定,則屬於「危險化學品」。
  • 「網紅」自熱火鍋遇水會爆炸?
    近日,「網紅」自熱火鍋爆炸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稱「網紅」自熱火鍋若操作不當,遇水也容易引發爆炸。針對這一情況,「非常睿智」聯合義烏市消防救援支隊進行一組實驗,科普自熱火鍋的正確操作方式。實驗一:自熱火鍋的加熱孔堵塞會爆炸實驗開始前,消防員準備好3個自熱火鍋,1瓶380毫升的礦泉水,穿戴好防護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