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真的認為魯迅說的這句話是病句嗎?

2020-12-25 網文新世界

「茴香豆的茴字到底有多少種寫法?」

一聽說這句話,恐怕很多人都有著相當深刻的印象,因為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都學習過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孔乙己》。

因為孔乙己的那句「讀書人的事情,怎麼能夠叫偷呢」,很多人都將孔乙己這個人物給記住了。

作者魯迅先生作為一個見證者,他親眼目睹了孔乙己所遭遇的一切,直到後來再也沒有看見過孔乙己,於是魯迅先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便在這篇文章的最後發出了這樣的一句感慨: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對於一些閱讀粗心大意的人,在讀過這句話之後並沒有什麼覺得奇怪的地方,不就是作者之後再也沒有見過孔乙己,他猜測孔乙己已經死了吧,這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呢?

不過一些細心的人,發現了這句話的不對勁,因為他們憑藉自己多年來的認知,認為這句話居然是一個病句,而且還相當的明顯。

原來「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句話出了問題,前面的「大約」是不確定,表示模糊概念,作者是在猜測,可是在猜測之後,又緊接著出現了「的確」這樣一個表示肯定態度的詞語。

要知道的確是一個肯定程度很高的詞彙,單獨用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如果將這樣的一個詞語與「大概」這樣一個表示不確定的詞語放在一起,就是一個相當明顯的病句了。

但是,你真的認為魯迅說的這句話是病句嗎?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句話。

這篇文章的作者我們絕對不能夠忽視,是魯迅,如果是其他作者寫出來這樣一句話,那麼毫無疑問是一個病句,但是作者是魯迅,就值得我們多加思考了,憑藉魯迅先生的文學造詣,是絕對不會寫出這樣的病句出來的,既然寫出來了,那麼必然有他的深意。

其實仔細分析這句話所在的文章所描述的背景,就不難發現魯迅先生的良苦用心,這句話並不是病句,而是相當好的一句話。

正確的理解應當是下面這樣的。

大約:大約這個詞是由於「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這樣一個原因而得出來的這樣一個猜測,要是孔乙己還活著的話,作者肯定還會再看見他,但是沒有再看見,作者便做出了這樣一個猜測,於是用了「大約」這樣一個詞。

的確:為什麼要用的確這個詞呢?其實作者在做出大約之後,突然想起孔乙己處在一個新舊文化交替的年代,是必死無疑的,是不可能活著的。但是想到這一點,作者為什麼沒有將前面的「大約」給刪掉呢?因為作者雖然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但是他內心還是存有一絲希冀的,那就是希望孔乙己還活著。

恐怕對於很多人而言,看見了這樣一個分析之後,再也不會覺得「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句話是病句了吧?

相關焦點

  • 魯迅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為什麼讀的不通順,是語病嗎?
    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句話是不是語病的問題。魯迅的這句話是不是病句,爭論點在於「大約」與「的確」。大約,是對結果模糊不清的不確定推測。的確,是對結果確定的推測。於我們的正常邏輯中,這句話,對結果的推測不確定與確定同時存在,是不符合常理的。所以於邏輯的角度上,所以很多人說它是病句。
  •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看不懂覺得是病句,看懂才知是神妙之筆
    在小說的最後,魯迅寫道:「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是時間副詞,表示對估計的內容不十分精確;的確是程度副詞,表示十分肯定。有意思的是,字典裡「的確」的反義詞有:好像、貌似、大概、或許,恰恰這幾個詞都是「大約」的近義詞。
  • 魯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寫道「大約他的確已經死了」,什麼意思?
    「大約」和「的確」放在同一個句子裡,從我們現在的語文課的教給我們的認知,那就是典型的語病,這沒問題。但是那是近百年前魯迅先生寫的,那個時候,沒有魯迅先生這輩先驅,白話文還不知道在哪裡?我們交流可能還用的是文言文。
  • 民族大師魯迅的「病句」錯誤,國外的大文豪也有犯
    魯迅作為民族文學大師,他的一部部精妙短篇小說,塑造了眾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在他的《孔乙己》中,結尾曾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初讀的時候,都會對這個句子不明所以,這就像是小學時寫作文所犯的病句。
  • 魯迅的神妙之筆:不明白的人認為是病句,看懂後才知其精妙之處
    而《孔乙己》,算是魯迅筆下最為經典的一片文章,在《孔乙己》的結尾,有這樣一處描述: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句話,看起來是病句,但是,仔細品味才發現這是神妙之筆。
  • 魯迅沒有嘲諷孔乙己,作者是在自嘲,還拉上孔子
    最悲劇的是,人人都是孔乙己,孔子和魯迅何嘗不是孔乙己?大千世界的你和我何嘗不是孔乙己?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何為「孔乙己」?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爾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禮也。
  • 魯迅為什麼喜歡《孔乙己》,原來我一直沒讀懂
    魯迅的學生孫伏園,在《魯迅先生二三事》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曾問過魯迅先生,其(按:指《吶喊》)中,哪一篇最好。他說他最喜歡《孔乙己》,所以譯了外國文。其實,這正是魯迅的匠心,也就是創作的原則,或者可以說是魯迅小說美學原則。重要的不是人物遭遇,而是這種人物在他人的、多元的眼光中的、錯位的觀感。魯迅之所以棄醫從文。
  • 魯迅最經典的三句「罵人話」,罵人不帶髒字,你還以為是在誇你
    對於這兩種人,反諷的方法就格外有效。魯迅先生以文字和紙筆救亡圖存,一生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反諷藝術作品,然而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以下三句「罵人話」,其中不但沒有一個髒字,有時甚至讓人覺得,自己是在被誇獎。
  • 《孔乙己》:魯迅對舊社會絕望中的希望,從孔乙己身上的優點說起
    我問他的好處,他說能於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明顯,有大家風度。」從魯迅先生筆下的這些角色中,我們都能找到類似的地方,或者是說看到某些熟悉的自己。就好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這大概就是成年人的悲哀吧!
  • 孔乙己課文朗讀與賞析導學
    (1)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汙人清白……」(  )      B、表話未說完(2)「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  )  C、表心情矛盾(3)「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  )A、表思維躍進(4)「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
  • 淺談魯迅文集之孔乙己——從未消失的上大人孔乙己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文章《孔乙己》最後一句話。記得中學時看到試題上讓我解析這句話時,當時產生的心裡陰影幾乎伴隨了我整個中學時期。如今再次拜讀這篇文章時,發現孔乙己的"特立獨行"從一開始似乎便決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 魯迅並沒有嘲笑那個穿長衫站著喝酒的人,「孔乙己」應該另有所指
    魯迅筆下「孔乙己」的形象,歷來被認為是晚期科舉制度下的讀書人,麻木、冷漠、呆板、愚昧,可以說這些詞彙都成了孔乙己的代名詞。但是,如果從文本來看,似乎魯迅對孔乙己並沒有後來分析者指出的那般嘲弄,反而是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 重讀《孔乙己》:年少不懂孔乙己,讀懂已是書中人,成年人的悲哀
    魯迅先生一句話,「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我一直認為是現代文學寫得最好的介紹。站著喝酒,表示孔乙己的經濟狀況和「短衣幫」差不多,承擔不起坐喝的價錢,卻又穿著長衫,來顯示自己作為一個讀書人的「不一樣」。短短數字,一個矛盾的孔乙己便也躍然紙上了。
  • 魯迅寫的「兩株棗樹」像囉嗦的病句,為何大家都說是千古名句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文章《秋夜》開頭。時常有人開玩笑仿寫這句子「在我家的後院,可以看見圈裡有兩頭豬,一頭是母豬,還有一頭也是母豬。」也有人戲謔,這是魯迅先生也想要湊字數,多掙些稿費了。這要是學生寫給老師看,老師的評語大約會醒目地寫著:「囉嗦的病句,請修改成兩株都是棗樹。」
  •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敘事角度
    孔乙己的地位: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怎麼樣?先寫服辯⒁,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 魯迅曾批判國人有十大劣根性,現在回頭再看一遍,依舊說得很準確
    缺少反抗精神魯迅有一句名言: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在魯迅諸多的小說當中,反抗精神永遠都是一個線,不管是祥林嫂,還是孔乙己,魯迅在他們身上都寄託了一種希望,一種向死而生的希望。
  • 《孔乙己》人物分析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在魯迅筆下,這個愚昧可笑,心地淳樸善良,卻受盡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的虛造人物以及他與酒館的故事是當時整個社會的寫照。他頑固迂腐。他深深地相信與知識與讀書的力量,可是他卻連秀才都沒考上。
  • 你可知「茴」字有幾種寫法——《孔乙己》
    ……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帳要用。」孔乙己等了許久,很懇切的說道「誰要你教,不是草頭底下一個來回的回字麼?」我不耐煩的、懶懶的回答道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櫃檯。
  • 眾人眼中的病句,卻成了名句,魯迅的「兩棵棗樹」是不是語病?
    作為開頭的第一句話,乍一看多少像是前後囉嗦,多餘重複的病句,這句話要是被讀書時期的我們給寫出來,估計又免不了語文老師親切的「款待」了。但是魯迅先生,一位人盡皆知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難道也犯了同樣低級的語句錯誤嗎?
  • 周樹人原來很可愛 ——新思考下的《孔乙己》教學設計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小說《孔乙己》,魯迅自己曾說,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最喜歡的就是這篇小說《孔乙己》。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讚嘆《孔乙己》寫得好。《孔乙己》這篇小說還被譯成外文,傳到國外。孔乙己究竟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