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今天的長江路292號,就是當年國民黨政府的總統府。多年來藏於深閨,世人難窺其真實面目。這座在電視、電影中反覆出現過的建築,令人有無限的遐思。總統府,歷經滄桑600年。特別是晚清至民國以來的100多年,風雲際會,風雲人物層出不窮,它更成為中國政治的軸心,重大事件的策源地。有關總統府的人、事、建築,傳說、傳聞、軼事,數不勝數……進了總統府大門,宛若進入了百年中國的時光隧道。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旅遊民國--南京」叢書中的《探秘總統府》將帶著讀者走進這座大門,將謎一一揭開。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強渡長江成功後,立即向南京作鉗形穿插,以形成對國民黨統治中樞南京的威脅。23日晚,解放軍「三野」在南京江面渡江成功。24日凌晨,「三野」第35軍104師312團官兵在師參謀長張紹安率領下,率先進入南京挹江門。很快,就與起義警察接上了頭,並由他們帶路,直向總統府奔去。
夜幕下的總統府,三扇大鐵門緊閉,前院空空蕩蕩,早已是人走房空。整個總統府,從前到後,到處飄灑著紙張文件,還不時冒著縷縷青煙。只有幾個房間還閃爍著忽明忽暗的燈光。張參謀長、褚寶興營長等率部抵達總統府後,發現總統府大門雖然是緊閉著,但只是用插銷插著,並沒有上鎖。當部隊到大門口時,裡面立即就有了反映。很快,就出來了兩三個人,很配合地將大門打開。六名戰士用力推開了沉重的鏤花大鐵門,大隊人馬立即湧入,很快就控制了整個總統府大院,各就各位等候天明。
解放軍官兵來到了總統府辦公樓「子超樓」。官兵們挨個房間巡視。最先到的是二樓蔣介石和李宗仁的辦公室。「總統辦公室」、「副總統辦公室」的木牌還赫然掛著。蔣介石的一張大辦公桌上,還端放著一套《曾文正公家書》,台鐘、筆插、毛筆、鎮紙等等,依次放著。引人注目的是一個檯曆,上面顯示的是:
中華民國卅八年4月23日星期六農曆己丑年三月大代電:梗。
東牆上,還是那張蔣介石最為囑意的1943年任總統時的著色大幅戎裝照片。一切照舊。可見,李宗仁當代總統時,還挺「規矩」,並沒有進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取而代之」,而仍然在蔣介石對面的副總統辦公室「辦公」。這一點,李宗仁還是有數的。
張參謀長在秘書室一堆零亂的文件中,順手撿出幾張紙,一看,竟然是蔣介石為慶祝「徐蚌會戰」大捷的嘉獎令。戰士們一起湊過來,接著,就是一片會心的鬨笑。
人們今天經常在書籍、報紙、電影上看到的「解放軍在總統府門樓上歡呼」的那張標誌性照片,究竟拍攝於何時?是不是抓拍的?解放軍佔領總統府的時間是凌晨,而在沒有閃光照明設備的情況下,如何能拍出這樣的照片呢?
據解放軍「三野」35軍隨軍攝影記者鄒健東回憶,這張照片是他親手用一架德國產蔡司相機拍下的,但不是在24曰。解放軍佔頓總統府時,他並不在先遣部隊中,而是在幾天後才進城的。拍攝時間是4月27日上午10時許。當時,佔領總統府,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它標誌著一個舊政權的覆滅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請示部隊領導同意後,在官兵們的積極配合下,鄒健東舉起了相機,拍下了一組解放總統府的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中就有那張解放軍官兵們在總統府門樓上歡呼的照片,其他還有列隊衝入總統府、推開大門、降下國民黨青天白日旗,升起一面紅旗、吹號、衝入長廊等等。
令人惋惜的是,4月24日佔領總統府的那批官兵們,到27日時已經調防,沒有在這組歷史性的鏡頭中留下自己的身影。
佔領總統府是4月24日凌晨,但是,解放軍進入南京城的時間是4月23日深夜。所以,就將1949年4月23曰,定為南京解放的紀念日。
「總統府」由何人所書
國民政府大門門樓上,一直掛有「國民政府」四個字。細心人不難發現,「國民政府」四字的字體,幾個時代是不同的。在大門建成後的1929年12月,是顏體,「民」字一側,還加了一點。四周鑲有邊框,遠看像一塊匾。
按通常的說法,這四個字是前國民政府主席譚延?所書。譚延?是國民黨內的四大書法家之一(另三人是吳稚暉、居正、于右任),由他來寫,不管從資歷官職,還是從書法造詣上來說,都是合適的。
這四個字一直掛到1937年。南京淪陷後的1938年3月,日軍扶植的一個偽政權「維新政府」在這裡成立。於是,大門門樓上,原來的「國民政府」』四個字被鏟去,掛上了漢奸文人書法家江亢虎書寫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八個字,四周也鑲有邊框,字和框上都鍍了金。
到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國民政府」四字起了變化。這一次掛上去的「國民政府」四字,已不是1937年前的那四個字了,邊框也沒有了。有人說,這仍是譚延?寫的。但稍稍加以注意,就發現是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字。
1948年5月,蔣介石當選總統後,國民政府四字要更換成「總統府」三字。由於要趕在總統就職大典前掛上大門門樓,所以,就由原考試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周鍾嶽寫了「總統府」三字,用木頭鋸出,表面再貼上金箔,草草地釘在了大門門樓上。
以上,僅僅是一種說法而已。
還有一種「權威」說法是這樣的。國民政府成立後,在1929年新建國民政府大門時,要懸掛「國民政府」的招牌,「國民政府」四個字,自然要請書法大家來寫。文官處立即就想到了原國民政府主席、時任行政院長的譚延?。譚延?寫成之後,覺得很不滿意,就對文官處的人說:「我的字比不上我家五爺,他才得到翁同?的真傳,現他在上海賣字,你們到上海去找他寫吧。」這位五爺,就是其胞弟譚澤?。
國府文官處人員立即趕到上海,請潭澤?寫就了「國民政府」四個大字,付給潤筆費4000大洋,正是「一字千金」。
這四個字用金屬製作,鐫於一塊有水泥邊框的「匾」上,字和匾的表面都貼了金,遠遠看去,閃閃發光。這塊匾一直掛到抗戰時南京淪陷,才被日偽政權換了下來。1945年「還都」後,匾不知去向,就用紫銅另制四字掛在門樓上,這四個字,就是當年譚延?先寫的那四個字。1948年5月,總統府要換招牌,蔣介石對自己的書法一向自我感覺很好,就打算自己親自寫。後來想想不行,怎麼自己當總統自己寫「總統府」的招牌呢?這不符中國的傳統。於是就又想到了已故主席譚延?。隨即就吩咐人集了譚延?寫的「總統府」三個字,「總」字,就是集的中山陵碑亭中的字。再用木頭鋸出貼上金箔後,匆匆掛上了大門的門樓。
1929年所書「國民政府」四字,應是譚延闓所書。究竟1946年後的「國民政府」四字和「總統府」三字是出自何人之手?現在看來,仍是眾說紛紜,恐怕暫時還是一個謎。
「總統府」中國民黨來不及帶走的寶貝
1949年4月24日解放軍佔領總統府後,於當天就開始對總統府中的物品進行清理。除了在各個辦公室整理國民黨來不及帶走的文件、家具外,還在總統府的各個地點清理各類物資。
總統府前院的西側的車庫中,停放著嶄新的雪佛萊、福特、別克轎車各一輛。後院車庫中,發現美式中吉普一輛,基姆西卡車一輛,汽油170加侖。
在總統府圖書館中,還清點出全套的《國民政府公報》和《總統府公報》。在餐廳中,還發現了大量珍貴的景德鎮青瓷餐具。這就是1930年代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專門在江西景德鎮訂製的那批瓷器,人稱「國府御瓷」。
最令人稱奇的是,在「子超樓」蔣介石的總統辦公室中,居然發現了一對曾國藩的雞血石章,一對翡翠石章,兩串清代的朝珠,一套線裝雕刻版《曾文正公全集》。為何在這裡會出現這些珍貴的清代物品呢?接近蔣介石的人都清楚,蔣介石對清朝重臣曾國藩一向推崇備至,以至達到頂禮膜拜的程度,對曾氏的物品當然是情有獨鍾。蔣介石「引退」,是1月20日前後,蔣介石滿以為這次離開南京,也只是幾個月的功夫,按照以往「下野」的經驗,重登總統寶座只是時間問題,所以並沒有將這幾件珍貴的東西帶走。可蔣介石沒想到,這一去就不復返了。
在「子超樓」中,還遺留有一大批極其珍貴的古玩瓷囂,如玉板指一隻,黃地綠龍瓷盤一對,景泰藍銅瓶一對,五彩花瓷瓶、花瓷盤各一隻,嵌石屏風一座……這些珍貴的物品,都是中國文物中的極品,價值連城。由於南京出現的真空時間較短,估計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加上總統府的大門關得比較緊,還有幾個老僕役守著院子,所以沒有遭到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