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總統府門樓首次大修開工 施工期間照常開放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南京總統府門樓首次大修開工 施工期間照常開放

  中新網南京10月17日電(記者 申冉 盧輝)83歲高齡的民國時期南京國民政府標誌性建築南京總統府門樓昨天晚上第一次被整體披上了工程腳手架。17日,記者從南京總統府管理部門了解到:總統府門樓建成以來的首次大修正式開工,如此重要的民國建築修繕在全國範圍內尚屬少見,整個工程預計將持續100天,施工期間總統府景區照常對外開放。

  今年7月,記者就「總統府門樓出現嚴重牆體開裂」進行過現場採訪,當時即發現「門樓牆體外部布滿了長短不一的裂縫,更有不少位置的水泥表面已經脫落,露出牆體內部的鋼筋支撐。」對此,該市文物管理部門當時回應,已經邀請東南大學的專家團隊對門樓進行「大手術」,整修方案正在報國家文物局審批中。

  「整修計劃通過後,我們立刻開始準備工作。」南京總統府管理處負責人劉剛向記者介紹,「目前預計整個整修時間為100天左右。非常巧合的是,這座門樓是1929年9月5日開建的,當年12月建成,建造時間也差不多是100天。」

  維修時間為何如此之長,劉剛解釋,民國建築多為鋼筋水泥建造的,與晚清時期的木質建構建築在建築力學上有所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靠內部鋼筋水泥支撐的民國建築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老化,一旦有外表能看到的損壞出現時,意味著其內部相關聯的結構已經出現嚴重問題,維修難度很難預測,「目前國內很多民國時期的建築都經歷了8、90年的歷史,亟待整修,而對於這類建築的整修還處在一個探索階段,此次門樓的大修非常慎重,很多嘗試都將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負責此次維修方案的東南大學教授王彥輝也在採訪中強調,由於門樓建於上個世紀,由於排水系統落後,長期的風雨侵蝕讓雨水漸漸滲入牆體內部,影響牆體的支撐性能。更讓人擔憂的是,由於總統府位於城市中心位置,周邊城市建設多年來的持續行進,包圍在總統府周圍的高樓和一些地下設施讓總統府周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這是造成了建築牆體開裂變形的主要原因。同時沒有抗震功能也是門樓的一大歷史缺陷。而這些問題都要在此次大修中得到改善和修復。

  據介紹,此次修繕將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首先對門樓內部的鋼筋、水泥等建築材質進行探測、取樣,在這個基礎上配比修繕材料。對牆體的裂縫也採取針對性措施,小於1.5毫米的裂縫進行灌漿填實,大於1.5毫米的裂縫採用特殊物質修補。修繕後,預計門樓本體可以達到目前南京市地震部門7級抗震烈度的要求。

  南京總統府大門樓原為清朝兩江總督署的黑漆八字大門,1927年,國民政府遷至此處建邸;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向時任主席的蔣介石建議改建大門;1929年,由姚彬建築師設計的國民政府新門樓建成。從此,這座西式建築在歷史上留下了其特殊的地位,成為中外遊客到南京必去的景點之一。(完)

相關焦點

  • 83歲南京總統府大門樓因牆體開裂牆面空鼓擬修繕
    南京總統府大門樓是個標誌性建築。這座西式門樓於1929年建成。如今,它卻「病」了。專家檢查發現,門樓本體結構沒有抗震能力,牆體開裂,牆面空鼓。而昨天的大雨,更讓專家們擔心,由於上世紀的排水系統失效,雨水會順著裂縫進入牆體內部,威脅門樓。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了給門樓「治病」,南京總統府邀請了東南大學教授王彥輝對門樓做了修繕方案。
  • 蔣介石也迷信,曾因風水之說,大修南京總統府大門
    革命進行了十幾年的十年,終於在1927年4月18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成立,根據但是蔣介石的建議,民國政府的首都就建立在了南京,而把平時工作的地方叫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抗日戰爭爆發,日軍攻佔南京,蔣介石被迫將首都暫時遷移至重慶,八年以後,日本戰敗,國民政府首都重新遷回南京。
  • 北京故宮太和殿將關閉大修
    【南京日報報導】根據故宮古建築保護修繕計劃,太和殿將於2006年年初進行全面修繕。為此,自2006年1月6日起關閉太和殿,進行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整個修繕工作預計在2007年年底結束。施工期間,中和殿、保和殿照常開放。在太和殿施工區域將增添有關太和殿歷史和保護修繕的知識展示,並在維修保護遮蔽棚上用大幅噴塗形式再現太和殿的雄偉景象。
  • 門樓上的總統府三個字摘下後,換上了五角星,你知道嗎?
    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總統、副總統就職儀式舉行在即,時局動蕩,時間緊迫,5月初,由原考試院副院長周鍾嶽題寫的「總統府」三字,用木頭據好,草草地掛上了門樓。 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突破長江,南京解放。24日凌晨,解放軍佔領總統府,燒毀了旗杆上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了面紅旗。總統府成為人民歡慶勝利的地方。
  • 上海博物館啟動首次大修 局部維修期間實行周一閉館
    上海博物館昨天全面啟動大修,這是該館不間斷運營21年來的首次大修。記者獲悉,局部維修期間實行周一閉館,館內展覽則按原計劃照常推出。  「按照原計劃,本來今年6月底就要啟動大修,但考慮到『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和『茜茜公主展』的大客流,博物館調整了工期,等兩個展覽結束以後再開始大規模的維修工作。」
  • 南京|玩轉總統府+明故宮
    上一期|我們遊玩了鼓樓區的美食美景,今天我們直衝總統府.........總統府 明故宮南京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館。總統府是民國時期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是近代中國歷史的重要見證。南京總統府不僅歷史顯赫,而且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因其獨特的風格、優美的景色成為了南京遊的必遊之地。
  • ㊙49年解放軍衝入南京總統府 看到的驚人一幕
    有關總統府的人、事、建築,傳說、傳聞、軼事,數不勝數……進了總統府大門,宛若進入了百年中國的時光隧道。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旅遊民國--南京」叢書中的《探秘總統府》將帶著讀者走進這座大門,將謎一一揭開。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強渡長江成功後,立即向南京作鉗形穿插,以形成對國民黨統治中樞南京的威脅。23日晚,解放軍「三野」在南京江面渡江成功。
  • 總統府有儀門嗎?位置在哪?何時拆除的?
    南京總統府位於清兩江總督遺址,總統府門樓就是建在清代督署大門的位置,而原督署大門內的大堂、二堂等建築均保存完好至今,而在大門與大堂之間的儀門卻早已無存,那麼這個儀門是何時拆除的呢
  • 旅遊,旅遊攻略4A景區南京總統府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遺址
    中線簡介圖片門樓南京總統府門樓是擁有83年歷史的民國標誌性建築,原址是清兩江總督署頭門,太平天國時建天朝宮殿「真神榮光門」,又稱「皇天門」或「鳳門」。1864年清兵攻破天京後將此門拆毀,重建兩江總督署大門。國民政府成立後,於1929年新建了這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西方古典門廊式建築。
  • 南京保留了6個世紀之久的總統府,為什麼還是當地必打卡的景點?
    南京總統府位於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292號,是國家4A級旅遊區。目前,博物館總佔地面積為9萬平方米,共分為3個參觀區域。日,開放時間為:8:30-17:00,特別注意的是,總統府周一、除夕都是閉館的。
  • 上海博物館啟動大修計劃,十一以後實行周一閉館
    其實不然,「澎湃新聞」昨天從上海博物館新聞發布會獲悉,2017年6月底,上海博物館已啟動對開放空間影響較小的館舍施工,而大修的一期工程將在「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後全面展開,也就是說,自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起,上海博物館將實行每周一閉館。
  • 北京東三環大修時間及大修主要路段交通提示
    為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大修工程主要工序全部在夜間零時至5時進行。施工期間,將按照先外側、後內側,分區域、分階段的原則進行交通導行。  具體來講,處理外側道路病害時,佔用主路最外側兩條車道施工,將車輛導入最內側1條車道通行;處理內側道路病害時,佔用主路最內側兩條車道施工,將車輛導入剩餘1條車道通行。
  • 故宮太和殿大修竣工重開放 首次放「鎮物」(圖)
    此次隨著太和殿大修,工作人員才按照歷史圖片原樣復原了這些書法,並按照原位置懸掛起來。「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李永革說。  修繕內簷彩繪將不影響開放  太和殿大修過程中,不僅整體進了保護棚,而且殿內也處處都被罩起來。「寶座、柱子都被細細包裹起來,保證不會被碰上,地面的金磚上鋪了好幾層苫布和三合板,工人即使在殿內搬東西也不會留下劃痕。」
  • 南京323歲板橋已成危橋 將啟動首次大修(圖)
    323歲板橋「封橋」啟動首次大修   建於康熙年間,是古代南京南郊交通要道,李白曾漫步橋上留下絕唱   最近,有許多家住南京雨花臺區板橋老街的市民向本報反映,他們每天通行的板橋從今年初開始就被封閉起來——禁止機動車上橋,因該橋連接著板橋街南和板橋街北,封橋給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 和平公園迎來首次大修
    管理費用設想引出話題  建園近半世紀的和平公園今年下半年將迎來首次大修。由市區兩級政府投資2800萬元,替園內陳舊的基礎設施「大換血」。通過調整景觀及植被品種,使其成為一  座具有典型中國園林風格的「雅園」。
  • ...浦西方,繞行,延安東路,人民路,橋隧,浦西,大修,-上海頻道-東方網
    2月15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上海市路政局獲悉,社會關注的延安東路隧道大修工程計劃春節後開工,施工期間隧道始終採取保持浦西往浦東方向通行,浦東往浦西方向繞行的交通組織模式,共有13條途經的公交線路需要調整。屆時,局部路段可能發生嚴重擁堵,相關部門建議社會車輛選擇其他橋隧越江。
  • 南京長江大橋封閉27個月大修:橋面全拆全換-南京,長江大橋,封閉...
    全程封閉27個月,耗資超過11億元,這次大橋大修究竟怎麼修?交通部門昨天給予了詳細解釋。不過,備受關注的工程開工時間至今尚未最終敲定,「現在只能說力爭10月開工。」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大橋怎麼修橋面全部拆掉換成鋼面板,開車更舒暢位於兩大橋頭堡中間的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正橋1576米橋面維修是此次大橋大修的重點部位。近半個世紀的風雨侵蝕後,大橋橋面「屢壞屢修、屢修屢壞」。
  • 南京總統府遊記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我和我爸兩人去南京總統府遊玩了半天。
  • 南京總統府門票年收入近億 收支算不清也沒法說
    作為南京「地標」的南京「總統府」,雖然門票沒有跟風上漲,不過也有部分遊客反映,「總統府」更像歷史博物館,花40元遊一趟 「有點不值」。專家指出,旅遊資源是一種自然或者文化遺產,歸全體公民所有。尤其是公益性景區,免費開放具有應當性。對具有壟斷性的國家旅遊資源來說,景區的收入與支出更應該透明化。
  • 南京「民國門樓」原是大學校門 該校前身是黃埔軍校
    南京有一些民國建築,如今只存下一座門樓,但由於其歷史價值突出,依然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這其中就包括建鄴路168號的「原國立中央政治大學門樓」。最近,有市民發現,這座老門樓已經過了修繕,基本恢復了歷史舊貌。這座門樓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呢?記者做了一番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