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合伙人將合夥財產份額轉給普通合伙人,無需全體合伙人同意

2020-09-19 李立律師


李立律師

合夥指南 | 作者:李立律師

這是李立律師博客和合夥指南公眾號454篇文字

有限合伙人將合夥財產份額轉給普通合伙人,無需全體合伙人同意


《公司法》與《合夥企業法》從整體邏輯上是不同的,但是在某些細節方面,有時是有些類似的。

比如,除非公司章程有特別約定的以外,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之間轉讓股權,其他股東是沒有優先購買權的,事實上也就沒有不同意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一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覆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另外,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股東之間轉讓股權,但轉讓方還保留公司一部分股權的,公司登記的股東名稱就沒有變化,這類內部股權轉讓不是公司登記事項。

合夥企業,合伙人之間也可以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

《合夥企業法》第二十二條 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須經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合伙人之間轉讓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應當通知其他合伙人。

這裡,《合夥企業法》將合夥企業財產份額的轉讓,區分為內部轉讓和對外轉讓兩類,適用不同的法律規則。

一方面,合伙人持有的合夥企業財產份額,其中包含了合伙人合法的財產價值,因此,合伙人原則上是可以有權依照法律以及合夥協議的規定轉讓變現的。

另一方面,合夥企業這種組織,與公司這類法人組織是不同的,它更核心的是本質是人的組合,因此更強調人合性的價值。這種人合性決定了合夥企業對於新增合伙人必然採取一種更為嚴格的程序要求和合伙人的同意。對外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就意味著會引入新合伙人。這就是為什麼《合夥企業法》規定對外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必須取得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為什麼有限責任公司在股權對外轉讓時也要規定老股東的優先購買權呢?那是因為根據《公司法》立法的理念,在公司制裡,有限責任公司這類公司,仍然是帶有一些人合性,所以規定了老股東在這方面有優先購買權。

當然,可以看出,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性是遠遠弱於合夥企業的。也因此,在發生對外轉讓時,有限責任公司的老股東只能用同等價格購買的方式拒絕引入新股東;而合伙人就可以直接不同意,也可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是有選擇權的,不是必須花錢購買的。

合伙人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還有一個與轉讓公司股權不太一樣的地方。

雖然在上市公司的股份裡存在特別表決權股份和普通股份,但是在數量佔絕對多數的有限責任公司裡,從法律性質上講,只有一類股權,國家法律目前並不承認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內部可以搞特別表決權股權。

可是,合夥企業裡有一個類型,叫做有限合夥企業。根據《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有限合夥企業這類企業裡的合伙人,本身就分為權利義務不同的2類。《合夥企業法》第二條規定:

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

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伙人組成,合伙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本法對普通合伙人承擔責任的形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組成,普通合伙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另外,《合夥企業法》第六十七條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執行合夥事務。執行事務合伙人可以要求在合夥協議中確定執行事務的報酬及報酬提取方式。第六十八條規定,有限合伙人不執行合夥事務,不得對外代表有限合夥企業。……

有限合伙人,從本質上更像是一個財務投資人,而且是沒有表決權的那種,而普通合伙人100%控權。這也是有限合夥企業的特點。特點用得好,就是優點,用得壞,就是缺點,好還是壞,要看怎麼用了。

言歸正傳。那麼,不同類型的合伙人之間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有沒有什麼特別呢?比如說,有限合伙人將其合夥財產份額轉給普通合伙人,普通合伙人將其合夥財產份額轉讓給有限合伙人,法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呢?

還真沒有特別規定,除非這種轉讓造成了企業內部只剩一種合伙人的之外。比如說,轉讓後,企業內只有普通合伙人了,或者只留下有限合伙人而沒有普通合伙人了。對於這種情況,《合夥企業法》 第七十五條有規定,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有限合伙人的,應當解散;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普通合伙人的,轉為普通合夥企業。

這裡給一個新鮮的案例一起看看。

這是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2019年的9月二審審結的一個案件。

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大致是這樣的:

  1. 一家有限合夥企業,楊景峰是普通合伙人,其他合伙人都是有限合伙人,其中有一位有限合伙人名叫陳君。
  2. 合夥協議中關於合伙人之間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的規定,與《合夥企業法》的表述一致,沒有特別約定。
  3. 2017年9月30日,陳君與楊景峰籤訂協議,陳君把自己所持有的合夥企業財產份額全部轉讓給了普通合伙人楊景峰。具體內容是: 2017年9月30日,陳君與楊景峰籤訂《鹽城XX中心股權轉讓合同》,約定陳君同意將持有鹽城XX中心(下稱XX中心)的股權18.4375%以70萬元轉讓給楊景峰;楊景峰同意在本合同訂立三十日內以現金支付陳君24萬元,剩餘款項在一年內以現金形式支付;陳君代陳某持有的上海XX有限公司(下稱XX公司)3%股份,已於先期轉給楊景峰代持,由楊景峰承擔所有責任和義務;陳君於2016年6月16日與李衛東籤訂的股權轉讓協議,總金額100萬元截止目前已收到20萬元,剩餘80萬元除用於XX公司增資56萬外,剩餘24萬尚未支付給陳君,由楊景峰繼續一年內以現金形式支付;發生下列情況時,可變更或解除合同,但雙方必須就此籤訂書面變更或解除合同:由於一方或二方違約,嚴重影響了守約方的經濟利益,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此外還對其他事項進行了較詳細的約定。

核心事實就是以上這些。後來楊景峰沒有支付轉讓款,於是陳君訴訟。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上面的事實裡出現的所謂《股權轉讓協議》以及所謂股權的說法,事實上就是指的合夥企業財產份額。雖然雙方在協議裡這樣的表述按照法律來說是錯誤的,但是合同協議重實不重名,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可以確定雙方的真實意思就是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

籤了協議,協議合法有效就應當履行。一審法院判決陳君勝訴,判決要求楊景峰支付轉讓款。

楊景峰向二審法院上訴時,提出了2個上訴理由:

  1. 陳君轉讓了自己的所有份額,應當屬於退夥,該事項需要合伙人一致同意。
  2. 陳君將其全部的有限合夥份額轉變成普通合夥份額,依法應當報經全體合伙人同意。但迄今為止,全體合伙人對此無法達成一致同意意見。

二審法院審理後,乾脆地駁回了楊景峰的這2條理由。二審法院認為:

  1. 合夥企業有關法律規定強調的是身份而非財產份額,合伙人之間份額的轉讓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僅需通知其他合伙人即可。本案中陳君向楊景峰轉讓合夥企業財產份額,僅涉及普通合伙人份額的增加,不涉及普通合伙人與有限合伙人身份的轉換,根據有關法律和合夥協議,無需全體合伙人同意,因此楊景峰的意見本院難以支持。
  2. 合夥企業法有關法律和合夥協議均未規定退夥需所有其他合伙人同意,……

上面這個案件中,當事人之間可能另有隱情才鬧出了矛盾,但是有些錯誤的觀念卻是在社會上挺多見的,比如說:「退夥,必須全體合伙人都同意才行」,又比如說:「內部轉讓合夥份額,需要其他合伙人同意」。

另外,像這個案件中的當事人一樣,將合夥企業的財產份額稱呼為股權,把一份合夥企業財產份額轉讓的協議稱之為股權轉讓協議,這類情形也不少見。錯誤的認知後面,往往有著更深的錯誤理解,其中所蘊含的風險幾乎是不可測的。只是,這個案子中的當事人在這方面有點兒小幸運,這種錯誤的認識恰好沒有影響到法院對合同的實質的判斷。按照我總結的合夥實務原則,這兩個當事人至少目前都不是適合操作合夥的人。

相關焦點

  • 普通合伙人與有限合伙人在法律層面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以下簡稱「合夥企業法」)規定,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伙人與有限合伙人組成,普通合伙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因此,有限合伙人對企業債務的承擔範圍要小於普通合伙人。2.本企業內交易。
  • 合夥贏天下:合伙人與股東區別要分清楚
    有限合伙人擁有對合夥企業事務的參與權。一般來說,有限合伙人對有關基金本身運作的重大決策擁有投票權,如基金到期後是否延續,延續多長時間,合夥協議的修改,合夥關係的提前解除等,其目的在於增加對普通合伙人的監督,保障有限合伙人的合法權益。
  • 普通合伙人保障優先合伙人投資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約定是否有效?
    案情簡介:2011年8月18日,人濟公司作為甲方與乙方中投公司籤訂《漁業中心合夥協議》,約定:第二條,漁業投資中心是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組成的有限合夥企業,漁業投資中心的合伙人共2人,其中普通合伙人為
  • 合伙人模式與合伙人分類
    其實,合伙人投資組成合夥企業,參與合夥經營的組織和個人,是合夥企業的主體。合夥企業中首先應當具備的是合伙人。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伙人組成,合伙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組成,普通合伙人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責任。
  • [公告]彩虹精化:深圳市前海新旺兆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夥協議
    第二十七條 普通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喪失勞動能力或因其他原因導致合伙人無法勝任工作的,除非經其他全體合伙人以持有三分之二以上認繳出資份額同意任命新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合夥企業解散。 有《合夥企業法》第五十條規定的退還被繼承合伙人財產份額的情形之一,合夥企業應當向合伙人的繼承人退還被繼承合伙人的財產份額。
  • 典型案件:有限合夥企業可以沒有普通合伙人嗎?|公司法權威解讀
    2018年8月3日,王霄燕申請贖回基金份額,但鋒達中心僅同意部分贖回,並向王霄燕支付贖回金額625700元。五、王霄燕向北京朝陽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鋒達中心按照0.91元全部贖回196萬份,支付剩餘的115.79萬元並賠償利息損失。鋒達中心答辯稱雙方為合夥關係,王霄燕不能隨意取回投資。六、一審朝陽法院認為合同中未明確普通合伙人,雙方不成立合夥關係,支持王霄燕訴訟請求。
  • 合夥企業的合伙人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嗎?
    合夥企業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第三十九條規定「合夥企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根據以上規定,當合夥企業對外產生債務時,首先是由合夥企業以合夥企業的財產來承擔該債務,當合夥企業不能承擔該債務時,全體普通合伙人就要以其全部資產連帶來承擔合夥企業的債務。
  • 最高法院:合伙人能否對合夥財產主張所有權?能否要求債務人直接向...
    案情簡介一、2013年7月,金元百利公司和吾思基金籤訂《合夥協議》,成立吾思十八期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吾思基金為普通合伙人,金元百利公司為有限合伙人,合夥通過中國銀行以委託貸款的方式投資於豐華鴻業公司,用於寶華寺項目。
  • 【最高院•裁判文書】合伙人的出資對象是合夥而非其他合伙人,故合伙人無權要求​其他合伙人返還出資款
    ,其他合伙人實際佔有並控制合夥企業的財產,是以合夥事務執行人的身份代表合夥企業佔有和控制合夥資產,合伙人無權要求其他合伙人返還出資款。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7月,吾思基金前身深圳吾思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同金元百利公司的前身上海金元惠理資金管理有限公司籤訂《合夥協議》,約定吾思基金為普通合伙人,金元百利公司為有限合伙人,二公司同意按照本協議約定的條款及條件成立有限合夥企業。2.3.1企業目的是對外進行股權、債權或組合投資,為合伙人賺取投資收益,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募集或發行基金。2.5經營期限為5年。
  • 有限合夥與有限責任企業的對比分析
    ,有限合夥中只有普通合伙人承擔無限責任,有限合伙人承擔有限責任; 3、普通合夥企業人數沒有上限,有限合夥企業人數不能超過50人; 普通合伙人可以以勞務出資,有限合伙人不得以勞務出資; 4、普通合夥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擔全部虧損
  • ...及京福華採(台州)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優先級財產份額的公告
    重要提示:  ● 本次貴州益佰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佰製藥」或「公司」)終止受讓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寶信託」)持有的京福華越(台州)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京福華越」)66.54%的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對應出資額36,666.00萬元)及京福華採(台州)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京福華採」)66.65%的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
  • 企業合伙人協議書(詳細且完整版,收藏起來,一定用得上)
    (二) 事務表決1、 普通事務表決合伙人對合夥企業有關普通事務作出決議,實行合伙人一人一票並經全體合伙人過半數通過的表決辦法。③ 退夥需提前_30_日告知其它合伙人,並經全體合伙人同意;未經合伙人同意而自行退夥給合夥造成損失的,應以實際損失金額賠償。④ 退夥後以退夥時的財產狀況進行結算,由合夥協議約定或者由全體合伙人決定,可以退還貨幣,也可以退還實物。
  • 管理人未妥善履行管理義務導致損失的,有限合伙人是否能提起訴訟呢?
    一、裁判要旨 有限合伙人的出資實為合夥企業財產,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管理人如果未按約定妥善處理合夥企業投資所持資產的變現,可能會造成有限合伙人投資財產損失,但並非直接侵害有限合伙人投資的利益,故有限合伙人以侵權為由要求管理人對其承擔賠償責任缺乏依據。
  • 個人合夥未經清算,合伙人能否要求分割財產?
    個人合夥未經清算,合伙人能否要求分割財產?齊精智律師提示未經清算合伙人不得請求分割合夥財產,更不得直接請求返還投資款,屬對法律理解錯誤。 本文不惴淺陋,分析如下: 一、 個人合夥未經清算,合伙人不得要求分割合夥財產。 裁判要旨:周立新與郭久村籤訂《合作協議書》,依法形成合夥關係。
  • 最高法院:合伙人能否對合夥財產主張所有權?能否要求債務人直接向其清償債務?(裁判規則解讀)|民商事裁判規則
    一、2013年7月,金元百利公司和吾思基金籤訂《合夥協議》,成立吾思十八期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吾思基金為普通合伙人,金元百利公司為有限合伙人,合夥通過中國銀行以委託貸款的方式投資於豐華鴻業公司,用於寶華寺項目。
  • 合伙人與合夥企業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合夥做生意的幾個人,在合夥企業中既做老闆又像其他普通員工一樣上下班並且負責具體事務。像這樣,如合伙人鬧矛盾(僵局)或者退夥(散夥)時能否主張存在勞動關係,進而向合夥企業要求支付未籤勞動合同雙倍工資、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年休假工資等勞動者權益?
  • 合夥企業對外擔保​時僅有合夥企業與執行事務合伙人籤字蓋章的...
    ,《合夥企業法》並未對全體合伙人「一致同意」的方式和載體作出規定。在合夥企業與其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籤字蓋章同意保證的情況下,對於債權人而言,可以得出合夥企業通過其執行事務合伙人作出了連帶責任保證的意思表示。要求債權人作為外部人查明全體合伙人是否形成「一致同意」的意思表示,不具有合理性。將控制合伙人越權擔保風險的義務分配給合夥企業,更具有法律上和經濟上的正當性。
  • 合伙人內部糾紛,合夥企業要承擔責任嗎?|公司法權威解讀
    即不通過執行合伙人財產的方式直接要求合夥承擔責任,或者發生類似於「反向刺破公司面紗」效果的責任承擔。本文通過福建高院的一則案例進行闡述。要明確區分合夥份額轉讓和合伙人退夥,合伙人之間因合夥份額轉讓發生的糾紛,在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合夥不對其承擔責任,即不能要求合夥履行轉讓款償付義務。
  • 分割離婚財產時對合夥企業的出資如何處理?
    合夥企業是指各合伙人籤訂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或有限責任的企業由於這種企業與有限責任公司不同,所以本離婚律師認為有必要介紹一下合伙人離婚時關於其出資作為離婚財產的分割問題。
  • 美國法中的有限責任合伙人
    一般合夥完全由一般合伙人組成,合伙人均對合夥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責任合夥中的合伙人則由一般合伙人和有限責任合伙人組成。一般合伙人對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有限責任合伙人對合夥債務通常僅承擔有限責任,在例外情況下對合夥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