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梁力
圖/羊城晚報記者 施用和
已成廉租屋的小洋樓裡,真藏有寶貝嗎?
灰塑是廣東特有的傳統建築裝飾藝術,被譽為「嶺南泥塑藝術之花」。 相傳始於明代,盛於清代及民國,曾廣泛應用於廣府地區的祠堂、廟宇、學宮、大宅等建築之中。2008年,灰塑以「廣府灰塑」之名,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灰塑屬泥塑彩繪藝術,灰漿塑形,彩繪上色,材質易朽,而且它作為建築的室外裝飾物,長年受風吹日曬侵蝕,難於長時間保存。因此,目前我們能看到的保存完好的灰塑歷史真跡極少。據現有的資料看,有明確年份可考的百年內灰塑原作,只有番禺小谷圍穗石村古民居保存的一幅,名為《獨佔春魁》,塑於1916年。
灰塑書法《八陣圖》損壞嚴重;上面的壁畫只能看到下半部分,上半部分被放雜物的閣樓遮擋,電線和水管就從畫面上橫跨而過
最近,記者意外得到報料,說廣州西關一棟建於民國的小洋樓中,保存著四幅塑制於1931年、至今仍完好的灰塑原作,而且是民國灰塑大師、有「灰塑狀元」之稱的靳耀生手作。報料還稱,目前這些國家級「非遺」珍品處境危殆,隨時有被毀掉的危險。為此,我們特意前往一探真假。
在一條熱鬧的商業街道上,我們終於找到了報料所說的小洋樓。它坐北朝南,樓高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立面設計簡潔大氣,兩根愛奧尼式柱直接貫通三樓和四樓半外挑陽臺,很是特別。樓房雖顯殘舊,但仍能感受到當年的不凡氣度。
不過,眼下的這棟小洋樓,已成為「七十二家房客式」的廉租屋。地面的一層,被出租為批發光雞的檔鋪,白乎乎的光雞堆疊得滿地都是,旁邊只留出一幽暗的小門洞供樓上租戶進出。二樓以上,以樓梯為軸心,左右兩側的廳房被分割成六個獨門的單元戶出租屋,有的出租住人,有的出租成為倉庫。
以粗獷著稱的灰塑,登堂入室成為小洋樓裡的裝飾
我們從二樓開始,逐一敲門查詢。在敲開四樓一間朝南的房間時,終於有了收穫。租客回答說屋內有四幅「老畫」,並介紹說樓下的小門洞的牆上還有一幅,隨後熱情地讓我們進屋查勘。
房間大約30平方米大小,顯長方形,左右兩面牆壁上鑲嵌有四幅灰塑,顯二二對稱分布狀。這是一套四幅的古典仕女圖,豎形,每幅高約1.2米、寬約0.5米。
四幅灰塑中,能看到題款的有兩幅,一幅寫著:「《待月西廂》辛未小陽春,以應粉壁之中。靳耀生。」意思是說,這幅作品塑制於1931年(辛未年)的農曆十月,特意放在這幅牆上。另一幅寫著:「《幽居織室》靳耀生作」。
從題款和內容看,這些作品描繪的很可能是《西廂記》故事,作者確為靳耀生。靳耀生(1885年-1954年)是番禺九如鄉(今沙灣鎮)三善村人,民國傳統建築裝飾高手,擅長灰塑、壁畫、書法。
前面已說,灰塑主要用於廣府傳統建築外貌及庭園的裝飾,是一種遠觀藝術,風格粗獷大氣、用線粗勁、色差強烈,而眼前的這些灰塑,卻如名人字畫一般登堂入室,成為西式小洋樓裡的重要裝飾藝術品,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灰塑的認識。這是一套怎樣的灰塑呢,我們來看看——
一般來說,灰塑分為平麵塑、半邊塑、立體塑三種類型,最適合於「掛牆」的,是平麵塑,即淺浮雕,又叫「平面做」。這一套四幅的灰塑,就是這種類型。然而,按「平面做」的傳統習慣,是以純黑色或純白色作為底色的,但用於室內觀賞會稍顯單調。於是,靳耀生別出心裁地把壁畫引入灰塑中:人物和主要景物是「塑」的,其他背景如青天月夜、遠山湖岸等則以壁畫顏料畫出。由於融匯了灰塑和壁畫的優勢,作品顯得深遠立體、真實自然。
為適應近距離觀賞的需要,在人物和景物的塑形和細節處理上,靳耀生採用了特別細膩精巧的灰塑表現手法,用線靈動流暢,批灰精妙入微,以求達到質感平滑細密、層次平順自然的畫面效果。例如,仕女的髮髻,採用層層添疊塑法,將髮飾和髮絲仔細雕出,精巧如真;仕女的羅裙衣帶,用線飄逸,批灰順滑,有一種衣袂飄飄之感。在用色上,靳耀生捨棄了傳統灰塑大紅大綠的配色,用低飽和度的顏料,搭配出柔和清新之色。
靳耀生還把當時流行的透視和素描等西式畫法,引入到灰塑中,讓畫面上的朱欄、山石、樹木等顯得自然逼真,符合人們新的欣賞趣味。
此外,靳耀生還別出心裁地為灰塑鑲嵌上寬邊木質畫框,讓灰塑顯得猶如油畫般華麗高貴。同時,出於保護需要,還為灰塑鑲蓋上一層玻璃。
由此看來,這是一套技巧精妙、別具一格的作品,與室內其他裝飾十分和諧,相得益彰,顯著提升了裝飾的檔次,充分顯示靳耀生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突出的駕馭灰刀技藝,無愧「灰塑狀元」的稱號。
看完了樓上的灰塑後,我們跟著租客來到一樓黝暗的過道,察看另一幅「老畫 」。打開手電筒後,牆上果然有一幅寬約五六十釐米的山水壁畫,但就像四樓的兩幅灰塑一樣,搭建在過道上的閣樓,把畫面的上半部分遮擋了,只露出下半部分的山石樹木、溪流石橋,從落墨著筆的手法看,嫻熟老練,畫中小石橋的橋墩的用線,亦完全遵循現代透視準則。
壁畫下,配有一幅藍底白字的灰塑書法,內容是杜甫的《八陣圖》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由於看不到壁畫和灰塑書法題款,不知是誰人作品,但從上乘的繪製與塑制水平來看,很可能也出自靳耀生之手。
歷經87年滄桑而倖存下來,是一個奇蹟
勘察的結果顯示,樓上房間內的那一套灰塑,核心畫面保存尚完好,細節清晰,沒有嚴重破損,顏色雖然受到不同程度的煙燻塵浸傷害,有變色褪色的情況,但總體的色澤感覺還在。一代灰塑名家的力作,在經歷了87年歷史滄桑變幻後倖存下來,完全是一種偶然機緣,這對於極度缺乏歷史遺存的廣府灰塑藝術來說,彌足珍貴。
民國時期的灰塑,正處於其歷史發展的承上啟下階段,而靳耀生是那個時代灰塑最高水平的代表者,他的作品的發現,對灰塑這一嶺南傳統建築裝飾藝術的傳承歷史,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證據,同時亦為現代灰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難得的藝術判斷標準和參照物。對於這些珍罕歷史文物,我們理應萬般呵護才對。然而,記者這次調查發現,它們當前正處於自生自滅之中,面對毫無文物保護常識的業主和租客,處境極為不妙,使人產生深深的焦慮。
先說樓上四幅灰塑的處境。灰塑所在的房間淨空高達4米,有一個朝南陽臺以及四扇窗戶,極為敞亮通風。然而,業主為了出租效能的最大化,對房子進行了「立體性」改造:縱向,將房子用板牆一分為二,分隔出可獨立出租的兩個小間、一條公共通道、一間廚廁;橫向,分別搭建了供人居住的閣樓以及放雜物的閣樓。於是,房子便成為「房中有房,房中有閣」的格局,擁有三個獨立住人的空間,擺放有三張睡床,可以居住三人以上。
實際上,灰塑已成為房間裡被遺棄的物什,一幅被大衣櫃遮擋在背後,一幅被蚊帳遮擋在後面,還有兩幅分別被閣樓攔腰「卡斷」成為上下兩部分,沒入閣樓部分有沒有受到破壞,不得而知。
灰塑那些精美的木質裝飾框,許多已損毀,尚完好的部分,租戶隨意在上面打上鐵釘,用於鉤掛各種雜物,甚至連菜刀和大剪刀也掛在上面;木框上還釘有線卡,用於固定橫穿而過的管線(有水管和電線)。一塊寬邊的長木塊,更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竟然橫著被死死釘在一幅灰塑的木質裝飾框上,場面駭人。
灰塑受到的另一種侵害,是租客在屋內生火煮飯的油煙。貼近廚房的那幅灰塑,顏色已明顯發暗,木質畫框上殘留的幾片玻璃,被油煙燻出一層黑乎乎的油漬。為了拍照,記者曾輕輕取下了其中的玻璃,結果,沾在手上的油漬用紙巾怎樣都擦不掉,最後只好到廚房取來洗潔精,才把手洗淨。油煙侵蝕之猛,可想而知。
一樓過道上的灰塑和壁畫的現狀更為不妙。灰塑書法《八陣圖》損壞情況極為嚴重,上面布滿了劃痕和磕碰痕跡,二十個字的一首詩,十個字完全剝落。灰塑上的山水壁畫,能看到的部分尚且完好,但沒入閣樓之中的部分有沒有毀壞,有待勘查。
小洋樓 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交代一下,這棟小洋樓建於1928年,是當年廣州一家著名錢莊的舊址,現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然而,眼下的情況是,不僅小樓裡的灰塑沒有起碼的保護措施,整棟小洋樓的保護也很不到位。就整棟樓的內部情況看,可用一片狼藉來形容,樓梯的轉角處堆滿了舊家具等物,出入的門洞通道堆滿了貨物包裝箱,而各租戶的屋裡,管線沿牆亂拉,雜物到處亂堆,而且租戶都在屋裡生火煮食,而小樓裡卻見不到任何消防設施,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有鑑於灰塑目前所處的狀態,記者特意隱去錢莊的具體名字和地址,以免珍貴的歷史文物遭到新的破壞。我們希望有關部門馬上徹查跟進,拿出相應的保護措施。
編輯:智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