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過灰塑,玩過輕黏土…心智障礙青年仍在探索就業之路

2021-01-09 騰訊網

12月25日下午2時,廣州東山口竹絲崗二馬路7號大院走進了十餘位心智障礙青年。

大院內的一個活動空間,背負「殘障」標籤的青年們各自領了一把輕黏土,模仿指導教師的揉捏搓壓黏等動作,開始製作黏土玩偶。「要均勻用力,不能有裂縫……」現場,指導教師來回巡視和觀察,時常糾正手勢。

這是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發起的殘疾人手工藝培訓計劃。

「對於這十幾個孩子來說,輕黏土不是玩,是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會長陸鋒告訴記者,該計劃邀請心智障礙學員每逢工作日下午2時學習手工藝,並對接企業收購其手工品,將銷售所得分配給學員。

通過打通公益銷售渠道,過去苦尋工作而不得的心智障礙青年們因此獲取了「第一桶金」。不過,這還遠遠稱不上可持續的就業模式。陸鋒透露,「學員還不熟練,產出少,利潤薄,連社保都支付不起,頂多只能說是掙點零花錢。」

在她的設想中,殘疾人手工藝培訓計劃應該讓人看到希望,並創造一條新的就業出路。

就業之路一波三折

在參與殘疾人手工藝培訓計劃之前,陸鋒了解到,「包括參加計劃的學員在內,很多孩子想就業,卻沒工作,要麼面試被拒,要麼畢業後沒怎麼出過門,似乎大家都覺得肯定沒有適合殘疾人的職業崗位,尤其是心智障礙。」

一位指導教師亦告訴記者,「在和學員們接觸時,會發現他們或多或少在學校或其它地方學過手工藝,但畢業出來,動手能力便又成為了『障礙』。」該教師還記得,第一次和學員接觸時,大家在動手能力變得十分生疏。

「他們不是不行,只是缺乏鍛鍊,而外界也沒有給到他們機會展示。」陸鋒分享道,去年,殘疾人服務協會為心智障礙群體開設了灰塑培訓班。這是古建築常用到的裝飾藝術品,涉及造型打底、批灰、上彩等工藝。

「但他們往往因為一個標籤而被一次又一次拒絕;有的則害怕被傷害和歧視,幾乎從未走出家門。」在陸鋒看來,只要能有一個合適的手藝活給到心智障礙青年,完全有可能在經過一次次的重複訓練後勝任。

為此,他們請來了灰塑領域的導師培訓殘疾人掌握製作技能。不過,這次嘗試以失敗告終。陸鋒分析道,「一方面,是上彩環節需要十分細膩的手法,這恰恰是學員不具備的,另一方面也是銷售市場不明確。」

陸鋒等人迅速轉變了思路。在第七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支持下,他們將目光聚焦在輕黏土上,並免費提供培訓場所及學習材料,通過聘請手工藝導師,培訓殘疾人掌握黏土手工藝品製作技能。

在他們的設想中,輕黏土的難度一下降低了好幾個量級,說不定適合作為就業的新切口。

相信學員們的潛力

在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的籌措下,學員們獲得了一家廠家支持。

記者了解到,在公益創投資助項目——殘疾人手工藝培訓計劃中,廠家為學員提供彩泥等原料,學員將它們捏製成特定的造型,協會再對這些黏土產品進行打包、統一點算後發貨寄回工廠,工廠根據產品的數量進行結算。

然而,誰也沒想到,儘管學員們熱情滿滿,但最初製作出來的模型卻不達標。剛開始的時候,絕大部分學員的動手能力差,輕黏土製作各環節速度比較慢,捏出來的造型也不符合標準,產品大小不一、常有裂紋。

「當時我們都不敢跟孩子們說不合格,趁大家離開,才把一箱又一箱的失敗品處理掉。」陸鋒回憶:「那時我們信心也不是很大,可能有一個多月捏出來那些東西完全都不能看,也不能作為產品。」

難道又一次放棄嗎?彼時,該協會認定製作黏土產品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耐心,需要不斷重複地完成同一款式的產品,而心智障礙者恰恰普遍耐性好、專注度高,「只要樂意做一件事,總能沉下心做。」陸鋒很是堅定:這是方向。

「普通人可能就不太能坐得住,你讓一個普通人就整天去做這個,可能會覺得枯燥。」她說,在學員工作的時候,老師們會播放流行音樂;有時還會有唱歌、跳舞、畫畫、做遊戲等活動,經常跟學員聊天,讓大家對輕黏土產生樂趣,專注其中。

經過了一個月的訓練以後,這些學員逐漸有了很大的進步,在手工老師的指導下,目前他們已經可以獨立生產輕黏土手工藝品,較熟練的學員一天可以做十多套;他們分動物造型組和水果造型組,每一套黏土產品都用塑封打包。

在陸鋒看來,學員終於邁出了通過手藝實現自養的第一步。

創造就業的空間

這一就業探索有可能成功並複製推廣嗎?

記者觀察發現,在該項目學員賺取「第一桶金」的過程中,愛心企業本身與特殊學校有長期接觸,因此在收購學員輕黏土玩偶中帶有一定的扶持性質,且收購力度並不大,而學員的平均生產量依舊較低,因此所能獲得的勞動收入不高。

「對於他們來說,目前的能力和掙錢能力的確不足以購買社保。」陸鋒亦透露表示:「正因此,我們希望最終通過這些項目,能幫助他們實現就業,第一個小目標就是他們自己賺的錢、能夠幫他們自己買社保,這意味他們必須在商業市場走得下去。」

一方面,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在增強學員的各方面綜合能力。陸鋒介紹道,每周固定時段,會有大學生志願者上門輔助學員完成黏土產品,讓學員認識更多的志願者,增強人際交往;同時也通過志願者增進社會對殘障特殊群體的認識。

另一方面,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找到了華南理工設計學院教師義務設計包括「小電燈」「杯墊」「玩偶」等手工藝品,向愛心企業定向推銷,並提供契合企業需求的DIY設計,爭取打開更廣闊的市場。

陸鋒透露,在後者,目前已有部分企業有合作意向。她表示,希望未來,「殘疾人手工藝心工坊」將不斷發掘人才並壯大,最終還是希望傳承民間手工技藝的同時 幫助更多殘障人士掌握手藝,實現就業,突破困境,緩解生活壓力。

不過,融合就業依舊是個漫長的議題,需要社會多方可持續地推進,將一個項目打造成長周期的穩定行動,逐漸梳理出殘障人士就業的背後邏輯和關鍵因素。而殘疾人手工藝培訓計劃在這方面,仍需要長期的觀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蘇贊 實習生 李文浩 通訊員 王雁

圖:受訪者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林傳凌

相關焦點

  • 做過灰塑,玩過輕黏土……心智障礙青年仍在探索就業之路
    「對於這十幾個孩子來說,輕黏土不是玩,是一份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會長陸鋒告訴記者,該計劃邀請心智障礙學員每逢工作日下午2時學習手工藝,並對接企業收購其手工品,將銷售所得分配給學員。通過打通公益銷售渠道,過去苦尋工作而不得的心智障礙青年們因此獲取了「第一桶金」。不過,這還遠遠稱不上可持續的就業模式。
  • 為心智障礙者「洗」出一片未來——喜憨兒洗車的可持續商業探索之路
    在中國,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做「喜憨兒」,雖然名稱中帶有喜字,這個人群卻患有心智障礙,一生都無法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喜憨兒是心智障礙者的通稱,包括患有腦癱、自閉症、唐氏症候群、發育遲緩、智力障礙等的人群。  作為一名喜憨兒的父親,曹軍一直想給兒子探索一個未來的生活保障,2015年,他創辦了喜憨兒洗車中心,僱傭的所有員工均是心智障礙者。
  • 心智障礙青年的未來在哪裡,如何讓生命更有尊嚴?(家長必讀)
    社會上有這樣一群人,因為發育障礙導致智力或者社交弱於常人,更嚴重者無法自主生活,他們有個特別的稱謂----「心青年」。當「心青年」的年齡越長越大,父母的擔憂也不可避免的與日俱增。他們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心青年」能否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心青年」的生命如何更有尊嚴?
  • 夢工坊「擴容」記:心智障礙青年們的變與不變
    這裡的工作人員雖然大多有心智障礙,但嘗試融入社會,自食其力。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再次來到這裡,這家咖啡吧熬過運轉初期的虧損,挺過新冠疫情期間的暫停期,當初的8名員工,留下了7名,1名去了隔壁的洗車房。夢工坊超市實習的學員。
  • 湖南首家心智成長青年就業示範崗正式掛牌
    湖南首家心智成長青年就業示範崗正式掛牌。紅網時刻10月13日訊(記者 楊朝文 通訊員 由雅)今天上午,湖南首家心智成長青年就業示範崗在長沙市嶽麓區坪塘街道的一家中國福利彩票投注站正式掛牌。這一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芒果V基金髮起的公益項目,將在湖南省殘聯的指導下,與長沙市福利彩票發行中心等愛心機構和企業合作開發就業崗位,對心智成長青年提供從技能培訓到實現就業的縱深服務,通過在餐館、商超等社區場景的適應性訓練,幫助他們真正融入社區。並採用一對二輔導的形式,在就業輔導員輔助下,幫助「心智成長青年」逐漸勝任工作崗位。
  • 心智障礙者的美好生活
    原本以為給心智障礙者提供好吃,好喝、好住的生活就叫有品質的生活。心智障礙者成年從義務教育階段進入社會,如果他們能順利就業當然很好,如果種種原因一時無法就業,社會如何接待他們?他們如何在紛雜的社會中建立自己的美好生活。專業的服務可以幫助他們用有限的資源過豐富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
  • 第七屆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心職培」心智障礙青少年職業技能...
    或協助銷售貨架商品,變身商場員工成為銷售新鮮人;或推出樂活人生茶,為協會助力特殊群體就業項目籌款義賣;或為愛心空間作畫捐贈點讚社區互助,或者為遊戲攤位補充毛絨玩具,為社區兒童帶來歡樂……在花城匯購物中心,一場以心智障礙青年為主角的快閃引來街坊路人注目。
  • 殘疾人手工藝心工坊為心智障礙者開啟新希望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符暢  通訊員 王雁  兩年來,每天準時到廣州市殘疾人服務協會「手工藝心工坊」培訓基地報導,成為眾多心智障礙學員生活中的一部分
  • 維納斯咖啡店:銷售不樂觀,卻讓5名心智聽覺障礙者在此實現就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這家咖啡店銷售不樂觀,卻讓5名心智聽覺障礙者在此實現就業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鞏漢語 實習生 鄭欣 記者 高文「今天我做了芝士蛋糕,做了冰沙,鳳梨冰沙……」每天的工作結束後,19歲的陽陽會在
  • 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責任邊界
    那裡有些是給商家做工的計件活,做得多相應老闆就拿的多。」 東東的經歷並非個案。心智障礙者大多外表和普通人並沒有太大的差別,當整個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度不夠的時候,他們遭到歧視的機率以及融入社會生活的障礙是極大的。一個人從出生到去世,教育、就業、社會生活、養老都是自然而然、不可迴避的過程,心智障礙者在每一個環節幾乎都要經歷巨大的考驗。
  • 心智障礙者你了解多少?這是人們無法理解的「匠人精神」
    這裡是「新禾特青」一店的所在地,這是一個服務於心智障礙人群的訓練中心。 幫助過心智障礙者就業事業十多年之久的新禾特青之家負責人李秀琴給我們介紹了新禾特青的來龍去脈,當我們問起,心智障礙者家庭和這類人群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李老師低頭沉吟了一會兒,然後告訴我們:「心智障礙者就業一直是這類人群及家庭的願望,但是其就業率比起其他的障礙人群來說還是要低很多,即使在非常前沿的廣州也只有4%。"
  • 福袋生活攜手99公益日,見證 「心青年」實現就業之路
    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和熱情他們也如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憑藉自己的勞動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是他們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被美國智能不足協會定義為「心智障礙2020年福袋生活聯合騰訊99公益日,推出「星關愛·新起航,關愛心青年,點亮幸福之光」線上愛心直播活動,讓更多的心青年能夠被社會所關注,推動建立孤獨症家庭救助機制,讓每一位自閉症孩子都能夠擁有實現就業和接觸社會的機會。
  • 被遺忘的「灰塑狀元」真跡
    灰塑書法《八陣圖》損壞嚴重;上面的壁畫只能看到下半部分,上半部分被放雜物的閣樓遮擋,電線和水管就從畫面上橫跨而過最近,記者意外得到報料,說廣州西關一棟建於民國的小洋樓中,保存著四幅塑制於1931年、至今仍完好的灰塑原作
  • 林美瑗:追求生命彩虹的小琪(兼談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探索)
    其實不全然,我們很多大齡身心障礙者,當他15歲後基本性格已經穩定了,從15~24歲就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關鍵期,我們應該多提供給他們多元的、豐富的體驗機會。 對於各類身心障礙者在生涯探索過程,協助他們「發展切實的自我概念」更是職業生涯探索的核心工作!在臺灣對於大齡身心障礙者,勞動部會免費提供給他們至少一次的職業前的全方位評估。
  • 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心智障礙者的「夢想莊園」
    (中國網事·感動2015)深圳喜憨兒洗車中心:心智障礙者的「夢想莊園」  新華網深圳8月18日電(「中國網事」記者馮璐 白瑜)近日,深圳市一家開業不久的洗車店迎來了絡繹不絕的顧客,與其他店面不同,這裡的洗車工是9名心智障礙者,又稱喜憨兒。
  • 傳統技藝人的惑與變:灰塑彩畫盼新生,走上鄉村振興大舞臺
    平日裡,他活躍在潮陽傳統民居「下山虎」「四點金」的工棚上,做著嵌瓷,畫著壁畫;閒暇時,他努力嘗試著把嵌瓷、壁畫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門類工藝品化。因為興趣結緣灰塑彩畫談起自己與灰塑和彩畫工藝結緣的時候,廖奕傑眉飛色舞,打開了話匣子,「那時候,農村小孩沒什麼好玩的,經常在村裡瞎溜達,我沒事就跟小夥伴到河邊抓些泥土玩,捏出不同形象的泥塑。這可以說是我掌握灰塑手藝的啟蒙。」廖奕傑說。
  • 關注心智障礙患者:為長不大的「孩子」建一座港灣
    為長不大的「孩子」建一座港灣編者按對於已經長大的心智障礙者而言,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如果有一天父母無力監護,或者撒手人寰,孩子們如何獨自在社會上生活,或者說,生存。誰來接過這些父母的接力棒,讓這些孩子能夠平安地過完一生?當本是悲劇的「白髮人送黑髮人」,卻成了這群父母的心願時,我們應當思考,該為這些父母、這些長不大的「孩子」做些什麼?
  • 壹基金聯合水滴公益啟動「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計劃」
    在未來三年內,壹基金和水滴公益將通過這種聯合公益模式的探索,為更多心智障礙者家庭提供深入、專業、便捷且具有持續性的支持體系,有效促進其家庭生活福祉構建和社會融入。 發布會上,心智障礙者家長同時也是家長組織網絡理事長的戴榕介紹了心智障礙者及其家庭面臨的的困境和挑戰。心智障礙人群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參與中共性的功能障礙主要體現在:學習障礙、溝通障礙以及社會互動障礙。受這些身體功能障礙的影響,心智障礙者代表了國內邊緣化群體之一,他們的確診、訓練、教育、就業、個人發展和社會融合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需求都面臨很多挑戰,生活品質極低。
  • 關注心智障礙|融合教育,讓每一個生命都閃亮
    自閉症等心智障礙孩子可以像普通人一樣上學嗎?心智障礙孩子可以融入校園生活,交到朋友嗎?這是心智障礙孩子及其家庭的疑問,也是學校老師的問題,還關係到了學校中的每一位同學和家長。玉雲拿起玩具和凡凡一起玩,凡凡特別開心。當我要走的時候,凡凡跑過來抱著我說:『阿姨,你喜歡我嗎?』我說:『喜歡。』『阿姨,我也喜歡你。』然後就在我臉上親了一口。我心裡頓時被融化了,我想一定盡力幫助他們。
  • 孤獨症青年當上檔案掃描員啦!
    經半個月培訓就通過面試,家人為他感到驕傲 心青年是指包括孤獨症譜系障礙、智力發育遲緩、腦癱伴有智力障礙、唐氏症候群人群在內的心智障礙者。保守估計,我國目前有1200萬心智障礙者,但由於社會對心智障礙者群體缺乏科學客觀的認識,因此許多心智障礙者無法融入社會,更無法走上工作崗位,整個家庭面臨嚴峻的經濟、精神的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