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這家咖啡店銷售不樂觀,卻讓5名心智聽覺障礙者在此實現就業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鞏漢語 實習生 鄭欣 記者 高文
「今天我做了芝士蛋糕,做了冰沙,鳳梨冰沙……」
每天的工作結束後,19歲的陽陽會在「工作日誌」上記錄下自己一天的勞動成果。這是他從青浦初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在維納斯咖啡店做甜點。
咖啡店位於上海市青浦區海盈路257號。目前,店內有五位職員患有不同程度的心智或身體障礙。
7月22日,青浦區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在維納斯咖啡店成立。「這是區殘聯為我們提供的就業培訓平臺,我們可以學習各種技能,得到崗位的鍛鍊。」咖啡館店員朱瑩瑩在成立儀式上用手語演講。
繁星的工作日誌上記錄了他一天的工作。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鞏漢語 圖
助殘就業導入咖啡店的想法起源於「夢工坊」,一家經媒體報導後廣為人知的殘疾人咖啡吧。不過相比之下,「維納斯」的處境並不樂觀。青浦區殘聯教育就業科科長何建洪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當下,大家面臨的共同難題是如何讓這家咖啡店的生意好起來。
在咖啡店打工的殘障青年
7月28日,澎湃新聞記者走進了維納斯咖啡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掛在牆上的「黑板報」,上面記錄著每日的菜品、飲品,旁邊點綴著用粉筆畫的小物件。向裡望去,咖啡店大廳寬敞明亮,十幾套桌椅擺放整齊,靠牆一側有幾處隔間,裡面擺著花,是顏色濃烈的雛菊。這裡並不奢華,陳設簡單,舒適愜意。
維納斯咖啡店大廳。
四月份的某個早晨,韓新月第一次來到維納斯咖啡店。在此之前,患有心智障礙的她已經「賦閒」在家三年。2017年從青浦初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後,她嘗試過找工作,但每份工作都「幹不了多久」。
在職校時,韓新月學的是中西點烹飪。畢業後,韓新月曾在寶龍廣場的一家飾品店做服務員。
「太累了,我身體受不了。」韓新月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飾品店規定上班時間是早九晚四,但多數時候會加班到晚上十點。工作三周後,韓新月從飾品店辭職,拿到的工資不到兩千元。
在咖啡館工作,韓新月說得最多的就是「挺好的」:參加咖啡培訓挺好的,學會做奶茶、咖啡挺好的,能在這工作挺好的……「學東西很快,工作也很積極。」這是維納斯咖啡店負責人劉佳平對韓新月的評價。
現在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時間不算短,但好在有趣、不累,韓新月每月的薪資也提高了。
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成立當天,店裡來了新同事,韓新月成為了店裡的「老員工」。
現在,和韓新月一起在咖啡店工作的還有19歲的「奶茶小妹」繁星,她負責店裡的飲品製作。繁星的每日工作計劃表記錄著她充實的一天:「2020年7月29日,早上打掃手工室衛生,完成;洗珍珠,完成;做奶茶和綠豆湯,完成;學習做咖啡,完成……」
繁星告訴記者,她每天最開心的事情是做奶茶。「我愛喝奶茶,出去玩的時候看到奶茶店就會想買,買奶茶的人也很多。」她的願望是開一家奶茶店,爺爺最近身體不好,她想掙錢給爺爺奶奶買好吃的。
劉佳平說,雖然繁星智力發育遲緩且入職晚,但已經十分適應店裡的工作,「是個活潑的女孩子」。
咖啡店裡還有一個看上去性格靦腆的男孩子——陽陽,他是繁星的同班同學,從學校畢業後,一起被推薦到咖啡店實習。入職當天,陽陽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前來,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家人的陪伴給予了他安全感。
「剛來到這裡時,他只跟繁星交流。」劉佳平說,陽陽愛畫畫,他可以畫一整個下午不說話。店內的「黑板報」就是他畫的,上面畫有磨豆機、冒著熱氣的咖啡、還有露出肉餅的漢堡。
展示牌上的內容全部為陽陽所畫。
來到這裡的第七天,陽陽嘗試著做了中式面點和西式甜點,並開始主動和他人分享成果。當繁星說起自己最愛的動畫是「米奇妙妙屋」時,陽陽忽然接了一句「太幼稚了」,引起在場的人們一陣鬨笑。
和上面三位不同,聾啞人朱瑩瑩和錢立超是店裡請來的臨時培訓師,下個月,他們將有屬於自己的店鋪。朱瑩瑩告訴記者,她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交了開店申請,目前正在審批中。她將邀請具有八年工作經驗的「老搭檔」錢立超做她的甜點師。
錢立超與朱瑩瑩合作製作甜點。
劉佳平說,雖然他們聽不到、說不出,但從他們的手勢和神情中,能夠感受到他們對生活的熱情。
「咖啡店的首要任務是維持店員基本生存」
去年年底,維納斯咖啡店剛剛開業,那時名字還叫「慢享」。沒多久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停業兩月有餘。復工後,生意一直「冷冷清清」。
維納斯咖啡店老闆屈春光告訴記者,附近居民知道咖啡店的存在,但比較少來,現在咖啡店的主要盈利渠道是網絡訂餐。
記者打開外賣平臺發現,其中一家平臺頁面顯示月銷售量40份,總評價4.85分,總評論量25條。而另一家外賣平臺則因訂單過少不顯示評分,總評論量不足10條。與同區其他咖啡店和奶茶店相比,銷售數據並不樂觀。
記者在咖啡店時,時不時聽到陣陣電鑽聲和敲擊聲。何建洪告訴記者,最近老城區店面在美化裝修,「施工的噪音暫時避免不了,可能要持續到今年九月份。」
屈春光分析道,撇開裝修噪音,咖啡店位於盈浦街道,是青浦老城區的中心,附近有大量住宅區,又緊靠海盈路,就地理位置而言,咖啡店的生意不應該差。
街區改造,海盈路正在開展整體美化工作。
帶著疑問,屈春光曾前往「夢工坊」咖啡吧參觀考察,這是上海首個校企合作的心智障礙青年支持性就業基地。維納斯咖啡店創立的靈感便起源於此。
考察回來後,屈春光感慨,「夢工坊」的管理、服務等模式已經步入正軌,並且增添洗車業務,規模不斷擴大。還未成型的「維納斯」相形見絀,沒有穩定的受眾群體,也沒有得天獨厚的學校資源,「想要打響知名度很難」。
「維納斯咖啡店現在是不盈利的。」屈春光說。當下,如何讓咖啡店的生意好起來,是他面臨的最大難題。
「不求盈利,但求能正常運轉,首要任務是維持店員的基本生存。」屈春光認為,就業幫扶基地的成立對咖啡店而言是一個新起點。
如何給咖啡店帶來收益,身為幫扶基地的負責人,何建洪最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表示,幫扶基地剛剛成立,大多數計劃、活動還未來得及開展,助殘事業為咖啡店帶來的收益,目前還沒能得到體現。未來,青浦區殘聯將組織五大協會在基地開展活動,「陽光之家」活動也將陸續在此展開,「相信咖啡店的生意屆時將會逐步好轉。」
藏在咖啡店背後的,還有更多想法
其實,早在咖啡店成立之初,青浦區殘聯已經有和咖啡店合作的打算。當時,青浦區殘聯正在開展手語推廣活動,擬定在維納斯咖啡店引入聾啞人員工。疫情使計劃擱置,再次提起已是今年5月份。
期間,何建洪也去過一次「夢工坊」。經過考察學習,何建洪對「夢工坊」的「網紅」效應有了些許擔憂。他發現「夢工坊」沒有想像中火爆,「也還在發展,但群眾的新鮮勁過後,一切都回歸正常了。」他說,「維納斯」想做得更好,那麼就要在「夢工坊」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開拓創新。
考察之後,青浦區殘聯做出兩個決定:變「聾人咖啡」店為綜合性咖啡店,招收就業人群由聾人擴展至全體殘疾人士;變咖啡店為綜合性殘疾人教育就業幫扶基地。
與想法同時擴大的,是就業基地的規模。
5月,維納斯咖啡店所在場地擴建,由原來的200平方米擴建至500餘平方米,增加展示廳、培訓室、活動室等功能區。兩個月後,青浦區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於7月22日在這裡成立。
據上海市殘疾人聯合會官網顯示,青浦區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不僅是各街鎮「三陽」機構、專門協會的學習活動基地,未來還將作為青浦初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實訓基地,定期開展實習、實訓等活動。
記者從咖啡店的大廳往裡走,首先來到就業基地展示廳,廳內牆壁上掛著殘疾人創作的國畫和書法作品。與展示廳緊挨著的是活動室,空間寬敞,四周放置著架子,上面擺有殘疾人做的手工藝品,串珠、棉拖鞋、摩託車模型等等,種類繁多。
再往裡走,則是培訓室。7月28日上午,一場殘疾人的書法培訓課在這裡舉辦。桌上留有未帶走的作品,上面寫滿了「自信自愛」。室內放映屏的畫面定格在一條紅絲帶上,心型中間,是一個「愛」字。
青浦區殘疾人教育就業基地培訓室,一場殘疾人書法培訓活動剛剛結束。
青浦區殘疾人教育就業基地活動室的架子上擺放著殘疾人做的手工作品
何建洪介紹,截至7月,青浦區今年已有207名殘疾人實現就業。「咖啡館形式的就業幫扶基地,這是青浦區第一家,但不會是最後一家。」何建洪說,未來,其它形式的就業幫扶基地也會逐漸發展。
(應受訪者要求,韓新月、繁星、陽陽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