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海成山路上那家夢工坊咖啡吧嗎?這裡的工作人員雖然大多有心智障礙,但嘗試融入社會,自食其力。
日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再次來到這裡,這家咖啡吧熬過運轉初期的虧損,挺過新冠疫情期間的暫停期,當初的8名員工,留下了7名,1名去了隔壁的洗車房。
夢工坊超市實習的學員。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首席記者 鄒娟 實習生 吳諾惟
一名員工之所以去了洗車房,是因為挨著咖啡吧,開了一家夢工坊洗車房,也招收心智障礙青年。不僅如此,一年來,夢工坊麵館、夢工坊超市也悄然開業,同樣接收心智障礙青年就業或實習。目前,這4家店已陸續籤約14名心智障礙青年,6名實習生。
夢工坊超市實習的學員
「『夢工坊』最開始是我們輔讀學校技能課程的名字。寓意學會一門技術,將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沒想到,現在,『夢工坊』成為他們就業的招牌。這裡,真正成為這些智力發育遲緩孩子追夢的地方。」浦東新區輔讀學校教導處主任楊斌說道。
一年間的變與不變
如今的夢工坊咖啡吧與剛開業的時候,幾無變化:一樣的進門就有員工問好,一樣的點完咖啡員工會非常認真地提醒「請先買單」,一樣的店內布局和咖啡香味。
殷昊已經是專業咖啡師
不一樣的,是咖啡吧一角,放著的文創環保袋,圖案形象根據首批員工設計定製;咖啡師殷昊已經拿到拉花大賽冠軍;員工吳薇製作了一款「薇薇有點啤」的專屬飲品……
員工吳薇製作的專屬飲品薇薇有點啤,檸檬薄荷味的口感,帶來夏日清涼。今後,夢工坊咖啡吧的每一位員工都將擁有自己的專屬飲品。
「夢工坊能活下來,而且活得不錯,真像做夢一樣!」被店員親熱地稱呼為「於姐姐」的老闆娘於成紅,看著孩子們自信、燦爛的笑顏,難抑激動。
一年前,她得知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的職校畢業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找到工作,便下決心拿出成山路的門面房,和輔讀學校深度合作,「給特殊孩子一個和社會接觸的崗位,如果他們能自食其力,我哪怕虧本也願意一試」。
一年後,8位特殊員工整整齊齊都還在這裡,年輕的模樣都沒什麼變化,但是仔細交談下來,還是有些不同:
自閉症男孩楊安昆更熱情,店裡的慶典活動,已經能自信滿滿擔當主持人;
內向的女孩王穎異不再躲避他人的目光,可以勇敢走上舞臺大聲表達感恩;
「唐寶寶」殷昊「不高興」的時候越來越少了,已經能拉出具有專業水準的咖啡拉花;
零基礎開始學做咖啡的吳薇,已能獨立製作拿鐵、摩卡和卡布奇諾,並獨創了一款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品「薇薇有點啤」……
「感謝溫暖的輔讀學校,感謝所有支持夢工坊的好心人,帶給我們這樣的特殊家庭愛和希望。」夢工坊員工秦佳晨的媽媽含淚表示,兒子自從有了這份工作,只要是當班日定會早起,因為「他太珍惜這份工作,太愛這裡的人」。而每月準時發放的薪水,則讓父母如釋重負:特殊孩子能自食其力,著實解決了這個家庭的後顧之憂。
夢工坊咖啡館留言牆。
孩子們的無奈與柳暗花明
特殊人群的就業,一直是個社會難題。
浦東新區輔讀學校教導處主任楊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夢工坊咖啡吧,最開始是學校探索的一項課程,從技術性、社會融入性而言,可操作性都比較強。運轉之初,學校教師每天在店裡守著,這些孩子的父母偶爾也來做志願者。步入正軌後,學校的身影相對會模糊些。
比如咖啡吧隔壁新開的夢工坊洗車房,白天基本只有四五名籤約的心智障礙員工。幾人當中有一名小組長,負責協調,所有員工上崗之前經過專業培養,每輛車4名員工負責擦洗。
而員工忙進忙出的時候,「輔導員媽媽」王煒則時時刻刻關注著他們。楊斌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輔導員媽媽」這個崗位是夢工坊獨有的,畢竟這些孩子智力發育遲緩,有時候需要「媽媽」的照顧。
王煒每天的工作,最主要就是照顧他們的飲食生活,「洗車房是要穿工作服工作的,孩子們來了,不知道要脫掉身上的衣服,直接套上工作服就開始工作了。現在天熱,我就一定要叮囑他們,脫了身上的汗衣,再換工作服。」
王煒說,自己是真的喜歡這些孩子,也喜歡這裡的氛圍:有知道這些員工特殊身份的車主,開著車來,不洗車,就為了辦卡。有車主邊誇他們做得好,邊樂呵呵幫著一起洗車……
20歲的孟天賜幹活特別賣力。幾個月前,媽媽看到這裡招工,幫他報了名。他在短短幾天之內學會了打泡沫、擦洗,還特別記住洗完車後拿出列印的二維碼,不能忘記收錢。「每天都很開心,想來上班。」孟天賜說。
不過,小夥子們的快樂雖然單純,但畢竟是職場,會有人來人往,有無奈,也有柳暗花明。
汪琪是夢工坊麵館的「明星服務員」。
汪琪今年23歲,2016年從浦東新區輔讀學校畢業後,汪琪先後幾次嘗試工作,卻屢屢碰壁。偶然間,汪琪聽說母校門口開了一家夢工坊咖啡吧,學弟學妹們在這裡當服務生。他先來做了一回顧客,還給當年的老師發了一段感受。當時「夢工坊」正在籌備新開洗車店和麵館,於是汪琪主動來試工。得知他患有智力障礙和哮喘,「於姐姐」特意將他的崗位從洗車店換到了汙染較少的麵館。
如今,汪琪已然成為麵館的「明星服務員」,還有顧客因他拾金不昧的善舉送來錦旗。
夢工坊門口的錦旗,是送給汪琪的。
「所有開出來的夢工坊的店,在學校都有實訓課程。不久的將來,第二家夢工坊咖啡吧,也將面世了。雖然都只是嘗試,希望越來越多的實踐和社會力量能介入,可以讓越來越多的特殊群體,自食其力,實現夢想。」楊斌說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