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國產汽車,尤其是燃油車,最近兩年的形勢要比前幾年好很多。
雖然有了轉機,銷量也能夠保證,但是遠比合資車的銷量,國產汽車的銷量還是少的可憐。
而現在又出現了一個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下場」應該不會比燃油車的好,因為燃油車發展了幾十年,還是有一定的基礎。再加上現在燃油車的技術不斷成熟,而相比較電動汽車的更新換代速度之快,電動汽車的淘汰可能就是幾年的時間。
而燃油車拼的是技術,電動汽車拼的是創新。
雖然國產的電動汽車品牌也不算少數,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全國共有486家電動汽車生產企業,而實際上真正「著想」發展電動汽車的,寥寥可數。更不要說發展或者競爭,有些企業估計連競爭本土企業的優勢的都沒有,就更不要說跟外來的電動汽車企業進行相互競爭。而存量大、體積大,但是為什麼國產電動汽車沒有優勢可言?
造車是假 騙取補貼才是真
實際上486家電動汽車企業,能夠叫得上名字的可能就比亞迪、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奇瑞汽車、北汽汽車等等,而很多企業根本連名字都沒有聽說過。而其他的一些車企,明細不是為了創造屬於自己和國人的電動汽車,而是為了騙取巨額的補貼才「加入」到製造電動汽車的行列中的。
畢竟隨便租塊地,註冊一個公司,拉一些生產零部件的模板和工具出來,就能夠對外公布我們也正在製造電動汽車。而實際上都是為了騙取一定的補助,當補助取消之時,也就是這些企業「倒閉」之日。也許486家電動汽車製造企業,除去需要補貼才能生存的,靠著自身能夠生存下來的也許只有幾十家而已,直接打臉中國汽車製造。
而特斯拉降價帶來的影響不止止是國產電動汽車的「消亡」,而是反射出國產電動汽車的「堅挺」。即使特斯拉降價10萬,而國產電動汽車還是堅持不降價,這是因為有補貼在支撐。而實際上特斯拉已經把電動汽車的成本「撕破」了,但是國產電動車堅持不降價,為的就是騙取補貼。
國產汽車才是披著羊皮的狼
有人說引進特斯拉就是引進了狼,引進特斯拉對國產電動汽車的發展沒有好處。
其實不然,真正披著羊皮的狼是國產電動汽車。特斯拉在進入中國市場一年的時間,降價達到了6次,降價接近10萬,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電動汽車的成本不算很高。而國產電動汽車隨便拎出來一輛跟特斯拉價格相比較差不多,甚至有些比特斯拉還貴。而在特斯拉進行降價的時候,國產的電動汽車卻一直沒有任何動靜。
國產電動汽車的高價銷售,一方面是因為有著相關的補貼進行著維繫,這也讓企業能夠不為特斯拉降價而所動。二是因為降價意味著承認自己在「戰略」上的失敗,會讓特斯拉更進一步的進行有效打擊。而最後吃虧的,往往都是消費者,以及補貼帶來的惡性循環。而國產電動汽車某些企業,才是真正的披著羊皮的狼!
引進狼真的能培養狼性嗎
一面騙取著補貼,一方面欺騙著消費者,這才是真正的國產電動汽車,靠著愛國情懷消費者使用者的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進狼,追著這些虛偽的羊,也是才是唯一的辦法。引進狼的後果就是吃掉一批羊,存在一批能跑的羊,這樣鍛鍊出來的羊也許更有活力。
而實際上,這種方法在燃油車的時候就已經出現過,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不斷的兼併和合作,然後再通過合作的方式進行欺騙消費者。當然電動汽車也不例外,也許活不下去的國產電動汽車,也會很樂意的為特斯拉等引進的企業做「嫁衣」。
路還長,可是狼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