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2020深一模作文分析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中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強國。與之不相稱的是:中小學體育課,經常被佔用;
強度稍高的運動項目,被移出了校運會;中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項指標下滑……
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電視臺為此舉辦「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主題論壇,請嘉賓們各抒己見。應邀嘉賓有:朱女士(女排隊員),林先生(體育專欄記者),方女士(學生家長),
王老師(高中班主任),康同學(高三學生)。觀眾席上有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
請你以其中一位嘉賓的身份,寫一篇發言稿。要求:結合材料,切合身份,貼合情境;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一、解讀材料和任務:
作文命題,以高考立德樹人的考試目標為指針,緊扣社會熱點和焦點,從目前中國的體育現狀特別是青年體育現狀出發,意在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表達對現實和自我的思考。
(一)解讀材料:
第一段列出兩種不相稱的現狀:一是中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強國。二是中小學體育課不被重視、學校學生運動項目簡單化、中國青少年的體質不斷下降。這裡有三句話,用分號隔開,第一句中小學體育課經常被佔用,指出中小學不重視體育課;第二句「強度高的運動項目被移除校運會」,學校學生的運動項目簡單化;第三句指出中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多年下降,強調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項指標下滑。三句話中既有並列又有遞進,體育課不被重視、運動項目簡單化是導致中國青少年的體質不斷下降的原因。最後是省略號,表明還有相類似的情況存在,只是不能一一列出來而已。考生可以略有補充。
這裡需要把「競技體育」這個概念和「全民體育」「學校體育」等等概念聯繫起來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含意。「競技體育」是指在全面發展身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人(個體或群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潛力的基礎上,以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運動活動過程。競技體育屬於體育活動的範疇,追求運動成績最大化,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體能力,不斷突破和創造優異成績,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在運動競賽中分出勝負。競技體育不同於「全民體育」和「學校體育」,具有激烈的競爭性、排他性、功利性、不確定性和娛樂性。我們要重點理解好「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關係,寫作重點是「學校體育」。
第二段「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這」主要是指前面的「與之不相稱」的現狀:中小學體育課不被重視、學校學生運動項目簡單化、中國青少年的體質不斷下降。
(二)解讀任務:材料的第三段+提示語:電視臺為此舉辦「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主題論壇,請嘉賓們各抒己見。應邀嘉賓有:朱女士(女排隊員),林先生(體育專欄記者),方女士(學生家長),王老師(高中班主任),康同學(高三學生)。觀眾席上有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這是對寫作情境和任務的創設,
提示語:請你以其中一位嘉賓的身份,寫一篇發言稿。
結合材料第三段和提示語,解讀以下任務:
1、內容:(1)主題限制:寫作主題方向是「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對這個主題語的理解,「體育強國」這個「體育」應該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包括「競技體育」,還應該包括「全民體育」「群眾體育」「學校體育」等等,是一個寬泛的體育範疇。「少年何以強」,就是青少年憑什麼強大起來的意思。按照題目的環境設置,這裡的「強」更強調的是身體的強壯,精神的剛健。既要寫「體育強國」的重要性,又要寫清「少年何以強」,兩者緊密關聯,就是要寫清在作為體育強國的背景,少年何以強。
(2)內容限制:「為此」「這引起了人們的熱議」「結合材料」意味著必須要在材料的範圍內作文,因此結合體育強國背景,對材料中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究,並對「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提出對應的建議或提出措施是寫作剛需。
2、對象:(1)寫作身份:以其中一位嘉賓的身份——①朱女士(女排隊員)②林先生(體育專欄記者)③方女士(學生家長)④王老師(高中班主任)⑤康同學(高三學生)。(2)讀者(交流對象):觀眾席上有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及在場的嘉賓。
3、交際情景:電視舉辦的「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主題論壇。
4、文體:發言稿
(三)解讀要求:注意新要求(傳統:三自四不)
要求:結合材料,切合身份,貼合情境;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1.結合材料:要求考生必須結合材料展開寫作,不能脫離給出的材料,不能離開「中國體育現狀」去泛泛而談「少年何以強」。
2.貼合情境:一個是這個活動的情境,這是一個公開性的活動,需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這是一個電視節目,時間安排是比較緊湊的,要注意發言的簡潔。另一個是話題情境,這是圍繞「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的論壇活動,發言就要圍繞這個主題進行,你的觀點,要指向「少年何以強」,要以解決這個問題為目標。
3.切合身份:要求考生寫作者的身份是對應的嘉賓身份,要注意身份特徵。發言的內容,要符合你選擇的嘉賓的身份特點。
①朱女士(女排隊員),她應該是競技體育的代表,是國家女排隊員,又是「中國早已成為競技體育強國」的最好代表。
②林女士(體育專欄記者),這是媒體代表,媒體代表更關心社會問題。
③王老師(高中班主任),這是學校教育者的代表。
④方女士(學生家長),這是學生家長代表。
⑤康同學(高三學生)。這是學生代表。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這一影響終身的考試,高三學生代表,有典型性。
⑥觀眾席人員的構成主要有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這是交流對象
4.自擬標題:文章要求有標題。
二、評分標準:
分解任務:
1、內容:(符合材料+主題任務)結合材料中競技體育強國背景,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圍繞主題「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主題發言,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2、文體:發言稿,注意格式,同時要對話意識,要有現場感。
3、對象:①寫作身份是對應的嘉賓身份,要注意身份特徵。發言的內容,要符合你選擇的嘉賓的身份特點。②交流對象:觀眾席人員:學生、家長和其他感興趣的市民
4、情境:①電視臺組織「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的論壇活動——要圍繞主題發言;②競技體育強國和與之不相稱的學校體育現狀——社會背景
三、立意層次和打分細則。【參考2019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廣東)】
(一)最佳層次:四個寫作任務要全面落實,有重點地落實。「我是誰」的身份意思是否明確?選擇一個適合自己表達的身份非常關鍵。我們要看考生是否對這個選擇的發言者、寫作者的身份有足夠的理解。「我給誰寫作」,面向嘉賓,面向現場觀眾,也要面向電視觀眾,要能夠預想其他嘉賓大致的觀點做好應對的準備。「要達到怎麼樣的表達效果」,結合材料圍繞主題發言,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1、一等文(54分以上):四個任務完成好;思想好、表達好、思路好;
結合體育強國背景,結合材料,對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深入分析與探究,並對「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提出對應的建議或提出措施,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切合身份,貼合情境,文體特徵明顯,材料典型,內容充實,語言流暢。
2、二等文 (48-53)
類型1:51分至53分:四個任務完成好,寫得較好,亮點可少些。
結合體育強國背景,結合材料,對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究,並對「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提出對應的建議或提出措施,身份特徵比較突出, 有一定的情境意識,能落實各項任務,
類型2:48-50分:四個任務完成 ,但寫得一般。
結合材料中,對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究,並對「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提出對應的建議或提出措施,身份特徵比較突出, 有一定的情境意識,能落實各項任務,
(二)基本層次(三等文,42分—47分):兩類四個任務都有所涉及,但完成不全,甚至顧此失彼基本符合題意。
①完成了任務1 ,能結合體育強國背景,結合材料,對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究,並對「少年何以強」這個主題提出對應的建議或提出措施,但其他任務沒落實好(忽略演講稿、現場感、身份特徵、情境意識,泛泛而談「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45-47分)
②完成了任務1,談「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但是不結合材料,任意拓展,甚至寫成話題作文(42-45分)
③涉及了任務1的一部分,只對對材料中與之不相稱的做法和現狀進行分析與探究,就事論事,有相應的建議,但忽略了主題「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42-45)
…………
(三)跑偏層次(四等文,36分—41分):沒有很好的完成任務1
(1)完全脫離材料
①拋開材料談體育的意義,以「體育」為話題作文;
②拋開材料談「青年強則國強」
.....
(2)不落實主題任務:
①只圍繞材料就事論事,完全不談主題「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大談中國體育的發展與成就或猛批「學校體育教育」現狀②圍繞材料寫寫「中國青少年的身體狀況」......
(四)其他注意事項
(1)不能脫離材料的作文。不結合材料的均屬於跑偏題。得分上限為36分;根本不提原材料的在25分以下;結合具體材料而沒有做現實拓展內涵延伸的屬於偏題,得分上限42分。
(2)情景交際意識和身份特徵要特別突出,沒有體現這一點的,一概打入45分以下。比如:沒有對話感,沒有現場感,沒有展示身份特徵......
(3)沒有發言稿的格式一律45分以下;發言稿格式錯誤扣2分。
(4)五類文,35分以下
(1)完全拋開材料與驅動任務,不寫「體育強國:少年何以強」,另立話題進行寫作(如寫「時代精神」「強國」)
(2)殘篇:
400字以上的,按標準打分,每50字扣1分。(若低於600字一般不會高於30分。)
200字到400字的,20分以內。
200字以下的,10分以內。
(3)只寫標題,1分。
(4)有標題,有個別語句。(1-2分)。
(5)白卷。(0分)
(6)抄襲的。(抄論述類文本和非連續文本的情況。)10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