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省考面試模擬題:如何理解「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2020-12-24 北京中公教育

2020山西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統計

【模擬題】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

這句話是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結合我自身的經歷,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如下:

「成事不說」是說我們做事要低調,對於自己之前在工作上或者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績或成就應該及時清零,避免自己沉溺於過往的成就,戒驕戒躁。要讓自己時刻保持做事的初心,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時刻保持進步。

「遂事不諫」是說無論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還是我們周圍的人身上的事,既然已經發生了,無論好壞,都不要再對這件事發表看法了。如果是好的事,沒有再說的必要;如果是壞的事,光說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需要採取措施去降低壞事的影響,而不是說一些「如果早知道,就如何如何」的話。

「既往不咎」是說我們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要學會適度的寬鬆和包容,尤其是在與家人或朋友的相處中。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也是不可能不犯錯的,如果我們的朋友或家人在某些方面做錯了,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包容他們的錯誤。要看他們以後的表現,關注他們得到的教訓和成長,而不是抓住小錯不放。

山西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面試模擬題 | 如何理解「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理解。這句話是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 面試模擬|如何理解「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理解。這句話是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 2020安徽省考面試題:如何理解「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理解。結合我自身的經歷,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如下:「成事不說」是說我們做事要低調,對於自己之前在工作上或者其他方面取得的成績或成就應該及時清零,避免自己沉溺於過往的成就,戒驕戒躁。要讓自己時刻保持做事的初心,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時刻保持進步。「遂事不諫」是說無論是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還是我們周圍的人身上的事,既然已經發生了,無論好壞,都不要再對這件事發表看法了。
  •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的「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三句話對於後世的影響非常之大,下面分別講解。 關於「成事不說」。 所謂「成事不說」是有兩個概念組成,一為「成事」;二為「不說」。 所謂「成事」,就是指某個事情或者事物已經形成了的意思。
  • 每日一練:如何理解「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答案】這句話是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魯哀公問孔子弟子宰我,國家要祭祀土神,用啥做柱子牌位呢?宰我回答說:「夏朝後期用的是松木,殷朝時代用柏木,周朝時用的慄木,用慄木美其名曰讓老百姓感到戰戰慄慄,威武害怕而產生敬畏。」。老師孔子聽說後,很惱火。為啥?
  • 孔子「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樣的話對嗎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是孔子的「三不」原則,語出《論語·八佾篇》。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孔子作為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雖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還是教導他的學生如何做官的。在學而優則仕和書中自有黃金屋思想的影響下,孔子已經解決了出仕與財富的關係。他以讀書人的擔當去諫言,堅持「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三不」原則,可以少惹麻煩,提高工作效率,免於無謂的糾纏,但能不能達到「仁」的效果就兩說了,至少可以保全自己。
  • 《論語》中的說話智慧: 成事不說 遂事不諫 既往不咎
    油嘴滑舌不叫會說話,言過其實只會給人留下不誠懇、沒有信用的印象;八面玲瓏也不叫會說話,如果缺乏一顆真誠的心,表面的「人緣好」其實只是孔子所說的「鄉愿」。會說話的人,話不一定多,能恰如其分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說話,更要知道什麼時候不該說話。《論語》中就告訴我們,在三種情況下不要輕易說話: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與人相處的智慧,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為人圓滑,說話油嘴滑舌,言過其實只會給人留下不誠懇、沒有信用的印象。為人八面玲瓏,長袖善舞,沒有一顆真心,通常也不會是真正的朋友,表面的「人緣好」其實只是孔子所說的「鄉愿」。會說話會辦事的人,不一定說得多做的多,能恰如其分才是最重要的,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辦什麼事。
  • 我讀論語小記:八佾第三·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換個角度讀《論語》: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3.21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譯文魯哀公向孔子學生宰我詢問供奉土地神用什麼木料做神主。宰我回答說:「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人用慄木,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恐懼戰慄。」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已經做過的事就不要討論了,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諫阻了,已經過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 人生應該學會的道理:成事不說,既往不咎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出自《論語》,是可以作為人生座右銘的一句話。原文中,魯哀公問了宰我一個問題,宰我隨口給了一個不合理的答案。孔子聽說後雖然生氣,而後對宰我說了這句話。時間過去兩千多年,「既往不咎」早已成了一個人們很常用的成語。在我看來,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道理。學會「既往不咎」,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從容。當人們爭吵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翻舊帳,一旦有人翻舊帳,爭端必然擴大。很多人都喜歡揪著別人從前的錯處不放,最終使得小事化大。
  • 《悟學.第三十四篇》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魯定公問孔子,君使臣,臣事君,應當如何。孔子對以君禮臣忠。君應當以禮使臣,凡事當依國家所定的規矩而行。臣應當以忠事君,要盡其應盡的職責。君臣相遇,各盡其道。320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2020安徽事業單位面試模擬題及答案-國培教育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對「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這句話的理解。【參考答案】這句話是說:已經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 孔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做企業要向前看
    林佳梅教授在華商書院商界領袖博學班中提到:因為放不下。面對所在行業艱難的現狀,拋不開曾經的榮譽,放不下臉面,那麼就很難突破困局把企業做大。孔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不要對過去的事耿耿於懷,放下過去,向前看。
  • 2020廣東公務員面試技巧:情景模擬題如何作答
    2020廣東公務員面試技巧:情景模擬題如何作答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面試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公務員面試技巧,廣東省考面試技巧,廣東公務員面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2020年甘肅公務員結構化面試技巧:情景模擬題如何作答
    2020年甘肅公務員結構化面試技巧:情景模擬題如何作答 2020年甘肅公務員面試採用結構化方式,進入面試環節的考生須提供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原件和《面試通知書》才能參加面試,在此之前為了讓大家做好面試準備,甘肅中公教育
  • 省考公務員面試之情景模擬題
    省考公務員面試題型——情景模擬題。考察考生們在遇到人際溝通與應急應變的時候,能否運用各種資源有效解決題幹中的矛盾。能夠運用群眾聽的懂的語言、方式是考察重點。比如:老王與老李因為建造房屋採光問題產生了爭執,你作為村委會工作人員,如何勸解?請現場模擬在我們前面例題中說到過,正確的稱謂可以有效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但是在這道題,我們可以直接稱呼,這是因為,你作為村委會工作人員,對本村的人員本身就很熟悉,不需要過度套近乎。
  • 2020寧夏省考備考:從容應對結構化面試中的「情景模擬」
    情景模擬題是這幾年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中出現的新題型,實際上情景模擬題是人際溝通題和應急應變題的變形,但僅僅把對情景模擬題的認知停留在這個層面顯然是不夠的。要想答好這類題,還需要對這類題進行深入的認識。為了方便答題練習,我們把近幾年考查的情景模擬題進行了大致的分類,主要有:公眾發言、匯報工作、主動勸說等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