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望路地鐵站一出口在兩條機動車車道中間,乘客出站後過馬路非常不方便。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交通】
在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擬提交關於完善北京市地鐵出口設計的整體提案。昨日下午小組討論時,委員們就此展開集體討論,集體給北京地鐵出口「診病」,並提出新機場線應連接商務區等建議。新京報記者 王姝
市政協委員沈興海認為,北京一些地鐵容易讓人迷路,「特別是一些方向感不強的女同志,經常走反」。他建議,地鐵站內應該強化東南西北方向標識。
市政協委員常旭也有同感,認為怎樣解決迷路、完善方向標識是一個突出問題。她還表示,5號線、1號線東單站,都是ABCD四個出口,「在東單站,我經常聽到有乘客跟人打電話,『我就在A口』,可對方仍然找不到她,因為兩人去的不是同一個A口」,她建議,東單站應該在標識上明確標出線路,例如1號線A口、5號線A口。她還提出,10號線健德門站沒有東北方向的出口,而東北側正是企事業單位的集中區域,出入口缺失帶來不便。其餘三個出口中,東南出口設在公園門口,利用率不高。
「有可能(健德門站東北方向)是有出口,只是沒開通」,她剛講完,市政協委員方炎接過話題說,一些地鐵口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規劃中有出口,可是由於拆遷難度大等原因,目前無法開通。
提交集體提案時,應該由哪個部門負責辦理?對此,多名委員發言,有人提出按慣例是市交通委轉給地鐵公司,由地鐵公司負責辦理。「我當了10多年的地鐵監督員,我的經驗是地鐵公司難以完成辦理任務」,市政協委員程留恩說,「完善地鐵出口涉及到多個部門,還是開協商會的形式比較好,相關部門坐到一起,商量協同解決」。
程留恩還提出,老機場線由於發車間隔時間較長、換乘較多等問題,利用率只約達9%,而國外的機場線利用率可達30%左右,他建議新機場線應與老機場線有效銜接,減少換乘,同時與商務中心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