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橫行霸道,出門卻膽小內向?「窩裡橫」的娃該如何治?

2020-09-10 寶貝方舟

經常會聽到媽媽的這些抱怨,那就是:

娃在家的時候,就是個「作天作地」的小霸王,誰都不服,不管是誰,他都敢槓上去,每天家裡雞飛狗跳的,不見絲毫乖巧。

但是一旦出了門,就立馬換了一副面孔:膽小畏縮,見了陌生人連個招呼都不敢打,直往家長背後躲……

很多家長對孩子「窩裡橫」的行為很是不解:你說好好的一個娃,怎麼還有兩副面孔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窩裡橫」的原因

家長的溺愛

一個簡單粗暴的原因,相信大家也都明白,那就是家長的溺愛。

家裡人太過於寵愛遷就,過分溺愛,保護過度,在家裡,所有人都對他百依百順,無條件滿足他,沒有人捨得去兇一下去管一下,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對家裡人都是呼來喝去的,養成了一種習慣。

在外面,沒有人去遷就順從他,在家裡呼來喝去的那一套在外面不管用,換句話說,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跟別人打交道,就會感到膽怯害怕,時間久了,就形成了這樣的「兩面派」性格。

孩子天生的界限感

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不然。

其實,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有一定的界限感。當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時,他知道自己是被愛著的,所以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釋放自己的情緒。

但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下,自然不會像在熟悉的環境中那麼自在,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自我保護。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沒有進行適當的引導

當孩子到了一歲多兩歲的時候,慢慢學會說話增進和家人的互動。家就成了孩子第一個人際交往和情緒訓練的實驗場。

細心的爸媽會發現,孩子並不從一開始就這樣。有些孩子大概是從三歲起,或者更早一點兩歲多,或者晚一些,才出現了「窩裡橫在外熊」的情況。

這就是孩子在之前的行為探索中形成了這種模式。而更早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和家裡人,沒有在TA的探索中給予正確的反饋。

破解「窩裡橫」,要這麼做

統一育兒原則

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家庭,可能「隔輩親」,老人家會更加的溺愛孩子。

但是,愛孩子並不意味著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真的愛是克制的,是有原則的。

所以,適當減少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對於無理要求更是要學會說「不」,讓他知道不是任何事情,長輩都會順著他。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慢慢走向獨立,不能因為覺得孩子小而自己代勞,使孩子得不到成長。孩子在家得不到特別多的關注,漸漸地,他的性格也會變得不再那麼任性。

給孩子創造社交條件

「窩裡橫」的孩子缺乏與外界打交道的經驗,所以家長要積極配合,給孩子創造機會,多帶孩子到戶外玩,多接觸同齡小朋友,讓孩子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學會謙和合作。

當孩子在交往中發生爭吵時,只要沒有危險,爸媽最好不要幹涉。遇到事情讓孩子自己試試去解決,以培養他的責任心和自信心,減少依賴性。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孩子的勇氣與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須是通過自身在與社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的,這是誰也給予不了的。

家長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了解世界的引路人,父母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這個世界在孩子心目中印象的縮影。

所以不要將工作上的情緒帶到家裡來,不要將脾氣都宣洩給最親近的家人。要知道,孩子在幼年時期的模仿能力是超強的,而父母就是他們最好的模仿對象。要讓孩子知道,應該將愛留給在乎的家人,而不是把傷害留給家人。

不想讓孩子變成「窩裡橫」,家長首先要從自身先做起。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最後,如果真的愛孩子,那就要教會孩子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窩裡橫」的現象,一定要認真對待,積極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和人相處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在家橫行霸道,出門膽小內向?窩裡橫的孩子就得這麼治
    今天咱們就聊聊如何搞定「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01「窩裡橫外面慫」的原因無原則的寵溺孩子「窩裡橫」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家裡有人對他無原則的寵溺。因此,想讓孩子告別「窩裡橫」最重要的就是育兒原則要一致,全家人都站在統一的戰線。
  • 窩裡橫,出門慫,寶寶「兩面派」怎麼治?
    在小區裡,他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鬧,如果有小朋友從他手中搶走玩具,他都不敢要回來,只在一邊眼巴巴瞅著,有時候委屈了就開始找大人幫忙……你們說,我家孩子怎麼就成了「兩面派」,在家「紅太狼」,出門「小綿羊」,這該怎麼辦呢?有朋友說:隔輩親,慣的!
  • 在家橫著走,出門見人慫?「窩裡橫」的寶寶得這麼「治」
    肯定有不少的寶媽都同樣的困擾,那就是自己家每天在家上躥下跳、唯我獨尊的「小霸王」,只要一出門就變成了一個「小慫包」,見了人不敢打招呼,也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明明在家就是一個自動抬槓的「活體ETC」,為啥出了門就跟斷電一樣在死活「抬」不動了呢?為啥寶寶這兩種狀態就不能均勻分配一下呢?寶媽們的夢想是啥?
  • 在家兇,在外熊,「窩裡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最近就有一位媽媽給能量君留言說:「我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總會被霸道的孩子嚇得不敢說話,但是在家裡,動不動就大喊大叫,整個就是一個窩裡橫!」或許很多媽媽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孩子家裡與家外的表現有如此大的差異?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3個家庭真相
    我說,這不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嗎?朋友點頭:「是啊,你說這兩面派的孩子可怎麼辦?」其實,娃「窩裡橫,出門慫」,並不能全怪孩子,背後暴露的真相更值得我們反思。「窩裡橫」,多源於無規則的愛有一次,我帶女兒到朋友家玩。
  • 孩子在家「窩裡橫」,家長該如何糾正呢
    當孩子在家「窩裡橫」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去糾正呢?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兇。但是只要一出家門就會變得特別膽小,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呢?
  • 「百樹雲課堂」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為啥孩子只會「窩裡橫」?
    不管是作為小孩還是大人,蘇明成在家裡仗著有母親為他撐腰,多次欺負妹妹,但一到外面就變成了一個點頭哈腰的男人,極具反差。不少網友也留言說家裡孩子窩裡橫的現象很嚴重,在家裡玩具隨便玩,叫他收拾也不收拾,一副不管不顧的模樣。但是一到外面,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一直跟在家長身後,不敢離開家長,也不敢上前和小朋友玩。
  • 李玫瑾: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與家長的行為有關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一個人養成的性格,未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們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性格的發展方向,不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最後將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多半與家長的這3個行為有關!
    晨媽在後臺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我家孩子在家裡像條龍,出門像只蟲,慫得不得了;家裡的二寶一在家就欺負姐姐,出門了連句話都不敢和別人說;兒子三歲了,在家裡橫行霸道,出門大氣都不敢出,經常被人欺負了都不吭聲;...「窩裡橫,出門慫」的孩子很常見,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窩裡橫呢?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不但如此,兒子的手上還拿著另一個小朋友的書包,寶媽非常不解,明明兒子在家裡的時候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小霸王,怎麼一出門就變成了小慫包了呢?看著窩裡橫的兒子,寶媽也十分無奈。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於這3種家庭1)家庭過度保護心理學家表示:幼兒的在交往過程中普遍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也導致了大多數的孩子並不擅長社交。
  • "在家狂,在外慫"?"窩裡橫"的娃,是缺乏從內到外的"契機"
    "窩裡橫"的誘因1、父母過度寵溺現如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比以前提升了許多,很多父母有餘力承擔孩子的開銷,因此經常會無意間作出無條件滿足孩子需求的行為,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過渡寵溺。那麼,父母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引導呢?更正"窩裡橫"的方法1、強調原則底線父母寵愛孩子,這是一種無可厚非的行為。但寵愛並非溺愛,為了避免孩子繼續作出在家肆意妄為的舉動,父母應該明確原則底線,不能毫無節制地滿足要孩子的要求。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教您3招,搞定孩子兩面性格
    「怎麼了,你平時在家不是很橫嘛,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慫了?」對寶寶這種 的行為,我既感到疑惑又感到無語,在家裡那麼耀武揚威,一出門就像換了一個人一般,慫巴巴的。
  • 家長的溺愛成就孩子窩裡橫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性格非常的暴力,而且是屬於我也恨的現象,還坐在家裡表現的非常的霸道甚至有些,孩子完全不尊重自己家裡的長輩,以前是百善孝為先,現在是一切為了孩子,孩子成為這個家庭的中心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部圍繞著家裡的一個孩子轉孩子,受千萬寵愛給予醫生這種過度的溺愛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很大的影響,會讓孩子變得只知道接受,不懂得付出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同時也會讓孩子變得在家裡窩裡橫出門
  • 父母別怪孩子慫,「窩裡橫、外面慫」的娃,家庭都有這2個特點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如今,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兩副面孔,在家裡對親近的人大吼大叫,但是出門在外,連話都不敢大聲說出口,而且對外人總是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大氣都不敢出一口,這是典型的「窩裡橫、外面慫」,讓父母很是頭疼。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不但如此,兒子的手上還拿著另一個小朋友的書包,寶媽非常不解,明明兒子在家裡的時候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小霸王,怎麼一出門就變成了小慫包了呢?看著窩裡橫的兒子,寶媽也十分無奈。以身作則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是「窩裡橫」的性格,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 在家裡是"小霸王",出門溫順"小綿羊",窩裡橫寶寶讓人無奈
    今日問題:在家小霸王,為何出了門就變成小慫包了呢?你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對外永遠都是好脾氣,好性格,回到家就瞬間轉換角色,說話刻薄,做事消極。甚至是將外面受到的所有不悅全部轉換成負能量,暴躁的釋放在家人身上?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即使是小孩子也會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出門乖寶寶,回家小霸王。
  • 「窩裡橫」怎麼破
    窩裡橫,顧名思義,就是在家裡十分霸道豪橫,在外表現卻截然相反,彬彬有禮,甚至謹小慎微。窩,是家的意思。窩裡橫,問題正是出在「家」這裡。而當一個家庭規則不清晰,對孩子的要求沒有界限,常常在孩子的耍賴等試探中早早妥協,孩子要什麼有什麼時,一個窩裡橫的孩子基礎就打好了。02 孩子不會變通與人交往的方式當孩子進入家庭之外的人際交往中時,發現在家裡的「無法無天」的方式遇到了挑戰——其他人並不是家裡人,並不吃他那一套。
  • 「窩裡橫,出門慫」,不能全怪孩子,背後原因值得父母反思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那面對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能全怪孩子,背後的原因值得家長深思。父母給予孩子愛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如果沒有規則,一味溺愛的話,卻為培養出「窩裡橫」的孩子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