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橫行霸道,出門膽小內向?窩裡橫的孩子就得這麼治

2020-08-15 崔玉濤育學園

不知道大家在帶娃過程中有沒有這樣的困擾。

那就是娃在家的時候,是個「作天作地」的小霸王,誰都不服,每天都是雞飛狗跳,根本不存在母慈子孝的時刻。

但是一出門孩子立馬就變成了小慫包,膽小畏縮,不敢和陌生人打招呼,更不敢和其他小朋友玩兒,總是躲在家長身後。

我們都盼著這兩種狀態能混在一起融合一下,在家裡乖巧懂事,在外面能落落大方,那該多好!

今天咱們就聊聊如何搞定「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

01「窩裡橫外面慫」的原因

無原則的寵溺

孩子「窩裡橫」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家裡有人對他無原則的寵溺。

  • 媽媽不讓吃糖,寶寶一哭二鬧三打滾,姥姥看不下去了,趕緊用糖果「休戰」。
  • 寶寶發脾氣打了爸爸一巴掌,爺爺趕緊出來掐滅爸爸要教育孩子的苗頭:「孩子還小,再說了也不是故意的。」

因為嘗到了甜頭,長期以往,孩子就會把哭鬧、撒潑打滾當成「武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想讓孩子告別「窩裡橫」最重要的就是育兒原則要一致,全家人都站在統一的戰線。

不懂得如何社交

至於「外面慫」,則多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社交

對於在家橫行霸道慣了的孩子來說,哭鬧、撒潑打滾這樣的「武器」在外面可就不靈了。

  • 在家裡發脾氣、大吼大叫,家人會哄,但是在外面可能會被別人批評。
  • 在家裡玩玩具沒人幹涉,但在外面可能會被其他小朋友搶走。

孩子之所以在外面有點慫,是因為他還沒有學會怎麼和別人交往,一旦離開家裡這個「舒適圈」,到了外面的世界會感到陌生,自然想要逃避。

敏感的界限感

不管是「窩裡橫」還是「外面慫」,本質上都離不開孩子天生的「界限感」和比較強的地域意識。

當處於自己熟悉的環境,比如家裡,就會表現得放心隨意,沒有壓力的做他想做的事情。

一旦離開熟悉的環境,面對陌生的人和事物,就會非常小心謹慎,自然表現會顯得比較膽小。

這並不是孩子性格的缺陷,而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

知道了原因,接下來我們就有針對性地破解這兩個問題。

02給「愛」立規則,破解窩裡橫

統一育兒原則

很多長輩分不清「寵愛」和「溺愛」的區別,認為只要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是愛孩子。

其實不然,真正的愛是克制的,是有原則的

我們越是愛孩子,越要讓孩子明白凡事都是有規則的,家裡也不例外。

  • 打罵大人、不尊重長輩——堅決不允許!孩子但凡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態度嚴肅地教育,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 撒潑打滾、非要買玩具——我們去商場前先和孩子約定好,只買一個玩具,或者繞開玩具區,從根本上杜絕誘惑。

在主要以長輩照看孩子為主的家庭中,父母平時要多和長輩溝通,家人對待孩子的態度要儘可能保持一致

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界限,也不會因為有人護著他,一再嘗試突破大人的忍耐底線了。

家長以身作則

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不傻,所以我們家長要時刻以身作則,給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

在遇到孩子哭鬧撒潑的情況,我們要先反省一下,是不是我們先給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告訴孩子乖乖打完針就可以買玩具,但打完針就把這事兒忘了,於是孩子大哭。
  • 不讓孩子大喊大叫撒潑打滾,但是我們自己遇到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第一反應也是亂發脾氣。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絕對不能只針對孩子一個人,家長自身的榜樣力量是最不容忽視的。

03學會社交,讓孩子在外面不再「慫」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在外面看起來特別小心翼翼時,大家千萬不要急於去改變他,要求他「大方」。

  • 見到你認識的人,就逼著孩子必須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沒禮貌。
  • 要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不然就是不合群。

強迫孩子做一些你認為鍛鍊社交能力的事情,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山大,很可能會適得其反,讓他更加害怕社交,不敢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效果,我們就下意識地給孩子貼上「沒禮貌」「膽子小」「不聽話」「不大方」等標籤,這樣也是不對的。

在你給孩子貼標籤的過程中,孩子反覆接受到這樣的心理暗示,真的會以為自己就是不聽話、沒禮貌、膽小,會影響孩子以後性格的發展

所以說,讓孩子不再害怕陌生環境,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理解他的心理,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一些不好的標籤,然後才能讓他放下懼怕心理,嘗試著社交,不再慫。

順應孩子的節奏

我們要儘可能的多帶孩子外出,讓孩子去接觸更多的人和新鮮的事物,學會適應新的環境。

先可以帶著孩子在旁邊觀察,看到別的小朋友是如何交往、交流的,模仿也是學習的一步。

當孩子對周圍的人或事有了足夠的了解,很可能就會萌出想要參與進去的欲望。

這時候,我們適當地「推他一把」,比如根據孩子感興趣或擅長的領域,為他尋找能夠表現的機會,並鼓勵孩子「你一定可以」「你很棒」等等,他很可能會在你的引導下勇敢地「往前邁出一步」。

不要用我們的想法去強行要求孩子必須做到什麼地步,而是要順應孩子自己的節奏。

最後我想說,其實不管是「窩裡橫」還是「外面慫」都不像感冒生病一樣,對症用藥就能好,育兒問題更多的需要有耐心的慢慢引導,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

請大家要相信,你付出的愛和時間是不會辜負你的!

點個轉發,讓孩子告別「窩裡橫外面慫」

相關焦點

  • 在家橫行霸道,出門卻膽小內向?「窩裡橫」的娃該如何治?
    經常會聽到媽媽的這些抱怨,那就是:娃在家的時候,就是個「作天作地」的小霸王,誰都不服,不管是誰,他都敢槓上去,每天家裡雞飛狗跳的,不見絲毫乖巧。但是一旦出了門,就立馬換了一副面孔:膽小畏縮,見了陌生人連個招呼都不敢打,直往家長背後躲……很多家長對孩子「窩裡橫」的行為很是不解:你說好好的一個娃,怎麼還有兩副面孔呢?
  • 在家橫著走,出門見人慫?「窩裡橫」的寶寶得這麼「治」
    肯定有不少的寶媽都同樣的困擾,那就是自己家每天在家上躥下跳、唯我獨尊的「小霸王」,只要一出門就變成了一個「小慫包」,見了人不敢打招呼,也不敢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明明在家就是一個自動抬槓的「活體ETC」,為啥出了門就跟斷電一樣在死活「抬」不動了呢?為啥寶寶這兩種狀態就不能均勻分配一下呢?寶媽們的夢想是啥?
  • 窩裡橫,出門慫,寶寶「兩面派」怎麼治?
    對於孩子的「窩裡橫、出門慫」行為,很多爸媽表示不解、頭疼!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窩裡橫,出門慫」的孩子不在少數,背後原因也不是「慣的」兩個字就能解釋清楚的。孩子怎麼就成了「窩裡橫」?為什麼一出門反差如此大?面對這樣的困擾家長該怎麼做?接下來袋鼠麻麻就和大家共同學習一下。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3個家庭真相
    膽小拘謹、唯唯諾諾,想和小朋友玩,都得大人過去跟人家打招呼,被搶了玩具也不敢吱聲,還得央求父母去要回來......我說,這不就是典型的「窩裡橫,出門慫」嗎?朋友點頭:「是啊,你說這兩面派的孩子可怎麼辦?」其實,娃「窩裡橫,出門慫」,並不能全怪孩子,背後暴露的真相更值得我們反思。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為啥孩子只會「窩裡橫」?
    不管是作為小孩還是大人,蘇明成在家裡仗著有母親為他撐腰,多次欺負妹妹,但一到外面就變成了一個點頭哈腰的男人,極具反差。不少網友也留言說家裡孩子窩裡橫的現象很嚴重,在家裡玩具隨便玩,叫他收拾也不收拾,一副不管不顧的模樣。但是一到外面,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一直跟在家長身後,不敢離開家長,也不敢上前和小朋友玩。
  • 在家兇,在外熊,「窩裡橫」的孩子該如何引導?
    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到恐懼和不安,從而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輕易招惹別人。最近就有一位媽媽給能量君留言說:「我家孩子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總會被霸道的孩子嚇得不敢說話,但是在家裡,動不動就大喊大叫,整個就是一個窩裡橫!」
  • 孩子窩裡橫、出門慫?多半與家長的這3個行為有關!
    晨媽在後臺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我家孩子在家裡像條龍,出門像只蟲,慫得不得了;家裡的二寶一在家就欺負姐姐,出門了連句話都不敢和別人說;兒子三歲了,在家裡橫行霸道,出門大氣都不敢出,經常被人欺負了都不吭聲;...「窩裡橫,出門慫」的孩子很常見,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孩子會窩裡橫呢?
  • 家長的溺愛成就孩子窩裡橫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孩子性格非常的暴力,而且是屬於我也恨的現象,還坐在家裡表現的非常的霸道甚至有些,孩子完全不尊重自己家裡的長輩,以前是百善孝為先,現在是一切為了孩子,孩子成為這個家庭的中心點,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全部圍繞著家裡的一個孩子轉孩子,受千萬寵愛給予醫生這種過度的溺愛會對孩子造成一種很大的影響,會讓孩子變得只知道接受,不懂得付出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同時也會讓孩子變得在家裡窩裡橫出門
  • 你的孩子也是窩裡橫,外邊慫嗎?
    你家的孩子是不是只在家裡生氣,發脾氣,一但外面就慫了, 變得很乖呢?這是為什麼?孩子只會「窩裡橫」,為什麼在家裡跟在外邊的差異這麼大呢?大多數孩子有情緒,都是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際上你告訴他解決問題的辦法了,或者通過引導,讓他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就不會再「窩裡橫」了。 孩子「窩裡橫」其實也是一種不夠自信的表現,這與社交能力的缺乏有關。
  • 孩子在家「窩裡橫」,家長該如何糾正呢
    當孩子在家「窩裡橫」的時候,父母該怎麼去糾正呢?日本著名作家——稻盛和夫。就曾在自傳裡公開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是「窩裡橫」。他說:小時候自己特別愛哭、愛撒嬌,如果母親不過來哄,他就會越鬧越兇。但是只要一出家門就會變得特別膽小,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窩裡橫」呢?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教您3招,搞定孩子兩面性格
    「怎麼了,你平時在家不是很橫嘛,怎麼現在變得這麼慫了?」對寶寶這種 的行為,我既感到疑惑又感到無語,在家裡那麼耀武揚威,一出門就像換了一個人一般,慫巴巴的。
  • 「窩裡橫、外面慫」的孩子,背後大多站著怎樣的父母?
    孩子個頭不大,脾氣倒不小,說到「窩裡橫」這可能是每個小孩子的通病,也是讓爸爸媽媽頭疼的事情。我接觸過這樣一個孩子,在家是一個「小霸王」,說一不二,稍有不合心意的地方,就大發脾氣,甚至會罵髒話,甚至動手打人。
  • 孩子「窩裡橫、外面慫」?家長應該這樣教育
    本文改編自優家教育 一位媽媽在社交軟體上發帖,吐槽自己的孩子「窩裡橫」:「我兒子在家裡蠻橫無理,稍不順心就大哭大鬧,甚至直接動手。一出門就慫,見到陌生人連招呼都不敢打。被其他小朋友搶了玩具也不敢說話,回家後和我發脾氣。這孩子咋就養成窩裡橫、外邊慫的性格了呢?
  • 「百樹雲課堂」孩子「窩裡橫,出門慫」,背後暴露了4個家庭真相
    常常聽到好多家長訓斥自己的孩子:你也就在家裡橫,你能你倒是到外面去橫啊?就是在窩裡橫出門慫的傢伙!雖然家長經常這樣訓斥孩子,其實還真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飛揚跋扈的,蠻橫霸道,稍有不順心就要發脾氣,和父母頂嘴,甚至是和父母吵架,一到外面就老實了,乖的像一隻小白兔,即使有時候遭到別人的打罵和搶東西也不敢出聲,不敢反抗。
  • 孩子窩裡橫、在外慫,責任多在父母身上,「亡羊補牢」來得及
    文|好孕姐周末的時候,跟表姐相約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在公園的時候,她家孩子總是緊緊跟在她的後面,不敢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表姐苦笑著說:「也不知道咋回事?這孩子在家裡厲害得無法無天,爺爺奶奶都拿他沒辦法。
  • 「窩裡橫,出門慫」,有多少孩子輸給了「兩臉派」性格?
    經常收到家長留言:我們家孩子就是「窩裡橫,外面慫,在家像條龍,出門像條蟲」。在家裡,看到什麼都是一句「都是我的」,出了門,自己的玩具被搶了都不敢要回。總是受人欺負,我也覺得非常焦慮!」的條件家庭的過度溺愛,給孩子創造了「窩裡橫」的條件。
  • 孩子「家裡橫、出門慫」的個性,原來跟父母有關,現在改來得及
    這個詞放在孩子身上,指的就是孩子在家裡稱王稱霸,動不動就對家人發脾氣、使臉色,甚至打罵家人;可一到了外面就慫了,變得懦弱怕事,別人打不還手,被搶東西也不知道找人理論……窩裡橫其實是個普遍現象,不光很多孩子窩裡橫,很多成人也是窩裡橫。
  • 李玫瑾: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與家長的行為有關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一個人養成的性格,未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們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性格的發展方向,不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最後將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心理分析:窩裡橫的男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男人有沒有本事,先得看他對待家裡是什麼樣的,有的男人在外面友好有愛,在家對家人發脾氣,甚至對老婆孩子大打出手,這種男人明顯就是窩裡橫的男人。窩裡橫的男人表裡不一,當今家庭環境中有很多這樣的男人,那麼,你知道窩裡橫的男人是怎麼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