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政訴訟實務能力

2020-12-16 南通網

本報訊 (記者何家玉)1日,市律師協會舉辦行政訴訟及法制審核專題培訓,以提升全市公職律師及行政專業律師的執業素養,增強履職能力和業務水平。這也是我市自2017年建立公職律師制度以來,首次組織專門培訓。

培訓由我市首批公職律師周紅佔、盧鵬進行專題授課,培訓分別從政府信息公開的實務問題、重要條文解析、流程操作要點、規範性文件和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核的審核內容、審核強度等結合案例進行了詳細講解,為公職律師及行政專業律師實務操作提供了有效指導。

我市目前已有600餘人領取公職律師證,建成了一支政治能力過硬、業務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公職律師隊伍,有效地發揮了在促進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法治政府建設中的作用。尤其是今年疫情以來,全市公職律師積極投身防疫戰場,全力當好政府的法律助手,切實促進疫情防控各項舉措依法有序開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合肥市公安系統行政訴訟應訴實務競賽(決賽)在包河法院成功舉辦
    9月22日,合肥市2020年勞動和技能競賽-公安系統行政訴訟應訴實務競賽(決賽)在我院成功舉辦。本次比賽在全市公安系統600多名民警中選拔出14支代表隊,73名民警參加比賽。經過激烈角逐,共計18名民警,組成6支隊伍參加了此次決賽。決賽以模擬法庭形式進行,我院行政庭審判員張慧受邀主持庭審。
  • 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實務
    ,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定期限,超過期限,即喪失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行政訴訟起訴期限具體可分為直接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複議後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不作為提起行政訴訟、未告知起訴期限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起訴期限。行政訴訟起訴期限是固定的,沒有中斷、中止的規定,除非有正當事由,並由人民法院決定,才可對被耽誤的期限扣除或延長。
  •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 暨行政訴訟熱點法律實務
    課程摘要       為幫助各有關單位深入探討《行政訴訟法》修改與完善的熱點問題,正確理解與最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深入探討行政訴訟案件中的難點問題,規範行政訴訟的立案、管轄、審理和執行,提高相關人員處理行政訴訟案件的業務知識、訴訟代理水平和技巧,提高法院審判人員的審理水平,推進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促進依法行政,經研究,中國行為法學會培訓合作中心決定舉辦「《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暨行政訴訟熱點法律實務專題講座」。
  • 奮鬥,我們——惠州社工實務能力提升培訓圓滿結束
    為進一步提升一線社工的實務能力,促進惠州社工圈的交流和互動。2018年12月25日至29日,由惠州市民政局主辦,惠州惠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2017年惠州市社會工作者實務能力培訓(第三期)在惠陽橋東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成功舉辦。此次培訓為期5天,學習內容有:個案工作、文書寫作、志願者管理、社區調研設計、探訪實踐、小組帶領等,其參與學員達42人次。
  • 實務探討 | 「五層四道」分流法:行政訴訟繁簡分流機制的檢視與重塑——以行政訴訟一審程序為視角
    ——以行政訴訟一審程序為視角》,本文獲全國法院第三十二屆學術討論會二等獎。與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繁簡分流機制的漸趨成熟相比,我國行政訴訟繁簡分流的探索和改革起步較晚,機制設計粗放,程序缺乏活性,明顯與行政訴訟的發展不相適應,有必要通過研究,重塑行政訴訟繁簡分流機制,以矯正其現實運行與理想價值的錯位與偏差。 訴訟爆炸在實踐中不僅表徵為案件數量的大幅度增多,也體現在案件內容愈發複雜、程序公正要求提升等諸多方面。
  • 學習提升業務能力 東陽民盟舉行法律主題實務研討會-東陽新聞網
    學習提升業務能力 東陽民盟舉行法律主題實務研討會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4日 14:41:31 | 作者:吳嘉沁 | 編輯:劉海傑  12月12日上午,由民盟東陽市基層委員會、金華市律協東陽分會舉辦的「政府合法性審查業務與PPP項目法律服務
  • 學習提升業務能力 東陽民盟舉行法律主題實務研討會
    12月12日上午,由民盟東陽市基層委員會、金華市律協東陽分會舉辦的「政府合法性審查業務與PPP項目法律服務」主題實務研討會在東陽博物館報告廳開講。東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東陽市基層委員會主委虞樂生參加活動。
  • 實務探討 | 鑑往知來:行政訴訟中「隱性拒絕裁判」的濫用及規制 ——以5年來 7類526份相關行政訴訟一審裁判文書為樣本
    在實務中「隱性拒絕裁判」的表現多種多樣,通過走訪調研和對裁判文書網的文書進行分析,最主要的是在裁判文書中有「另行起訴」、「另行主張」、「另行處理」、「另案起訴」、「另案處理」、「另案主張」和「其它途徑解決」7類。本文通過對5年來12151份7類相關行政訴訟一審裁判文書進行分析研究,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案。
  • 中日行政訴訟撤銷判決比較芻議
    比照日本做法,如果我國也採納類似制度,在實務上既能減輕原告的負擔;在理論上也可弱化民事與行政訴訟的分野,進而增強和民事制度的聯動性。  (二)處分性的認定  日本對於處分性認定的基準在於公權力性(意對撤銷訴訟與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進行分工)與法律效果(以保障法律上的糾紛、糾紛的成熟性)兩個方面。
  • 提升行政訴訟司法效率 確保「告官見官」——盤點最高法行政訴訟法...
    新華社北京2月7日電 題:提升行政訴訟司法效率 確保「告官見官」——盤點最高法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四大看點新華社記者丁小溪、羅沙最高人民法院7日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對行政訴訟受案範圍邊界、原告資格和被告資格等進行界定,並對行政訴訟證據規則、行政訴訟案件立案登記制度
  • 上海建工五建集團黨委:提升黨群幹部政治素質和實務工作能力
    針對100餘名專兼職黨群幹部中,青年幹部佔到六成等實際,每年將組織開展培訓作為重點項目抓落實,有效提升了黨群幹部的政治素質和實務工作能力。  專題培訓,注重系統性。集團黨委每年確定1至2項集中培訓任務。去年初,結合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組織開展黨風廉政建設、企業合規經營等專題教育。
  • 2019年中國稅務行政訴訟大數據報告
    由於作者知識和能力所限,本報告不盡完善和疏忽之處在所難免,歡迎讀者予以指正,並與我們深入交流。經濟發達地區的稅務機關應當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能力、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能力的建設。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民法院應該更加積極地推動稅務法庭的試點和建立,以應對稅務行政訴訟專業化要求。三、稅務行政訴訟裁判文書類型
  • 2021年英漢翻譯實務能力提升在線研修班1號通知
    上海言之友悟信息技術研究有限公司與譯國譯民公司,在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院外語學科發展專業委員會的指導下,邀請學界專家學者,圍繞英漢與漢英翻譯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問題展開,通過專題講授、分析典型案例、提前布置相關練習及課程中實時講評分享等方式,幫助學員理解並掌握解決問題的原則與方法,力求取得翻譯理論與翻譯實務有機結合、及時消化、達成師生對具體翻譯方法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理想效果。
  • 行政訴訟中,原告所享有的十七項權利
    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他們與案件有直接利害關係。根據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原告在行政訴訟中享有以下權利:一是,平等對待權。主要規定在《行政訴訟法》第8條,當事人在行政訴訟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二是,獲取訴訟資料和必要信息的權利。
  • 章劍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中「利害關係」的判斷結構
    這是判斷行政訴訟中誰有資格進入法院大門的基礎性法規範。在這個法規範中,判斷誰是「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並不困難,難的是誰是「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1989年《行政訴訟法》實施以來,無論是學理還是實務,它一直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
  • 行政訴訟中,出庭的行政機關執法人員,算證人,還是當事人?
    行政機關的執法人員不是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因為行政訴訟的被告是行政機關,關於行政機關執法人員出庭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02]21號)和2018年2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中均有規定。
  • 行政訴訟中的專家輔助人
    專家輔助人是我國訴訟制度中具有特色的訴訟參與人,《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第48條對專家輔助人制度進行了規定。國外的類似制度是技術顧問。國外的技術顧問,是指協助法院處理技術問題的專家,是忠於法院、忠於科學的專家,坐法官席,與法官一同審案,又稱為技術陪審員。一是,專家輔助人不同於專家證人。二者有相似,但不同。
  • 律師在行政訴訟中的重要性
    現實生活中,有的當事人嫌律師費貴,為了省錢,不想請律師,於是就自己進行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當然,也有自己維權成功的案例,但是這種情況很少,因為行政訴訟是個專業性很強的業務領域,沒有強大的專業知識體系和豐富的辦案經驗是很難獲得滿意訴訟結果的。
  • 聊城:舉辦「法治先鋒大講堂」行政訴訟專題雲講座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好特殊形勢下全市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切實增強行政複議、行政應訴機構隊伍能力建設,3月6日,聊城市創新舉措抓落實,聯合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舉辦「法治先鋒大講堂」行政訴訟專題雲講座。
  • 行政訴訟中,管轄權異議問題的七點小知識
    行政訴訟的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內部分工和權限,它要解決的是由哪一級與哪一個人民法院具體行使行政審判權的問題。行政訴訟的管轄權異議,是指行政訴訟當事人,對受理起訴法院的管轄權提出的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