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2021-02-13 期刊說

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教研函〔2017〕2號),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公布,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其中自定學科44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我國教育界的大事,也是我國科技界的大事。中國出版業可以主動與這些雙一流高校聯繫,創辦一批英文期刊。理論上,每一個雙一流學科承建單位,都足以支撐一種英文期刊。與此同時,我國還有國家實驗室、國家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臺。2018年6月22日,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科發基〔2018〕64號),提出到2020年國家重點實驗室經優化調整和新建,數量穩中有增,總量保持在700個左右。已經有足夠多的實例表明,單個國家級科研平臺就可以支撐一種英文科技期刊。雙一流高校和國家級科研平臺有一定數量上的重疊,但只要這其中的部分積極行動起來,我國就可以輕鬆建設1000種英文科技期刊了。前文提及的新刊策劃案,不少也出自雙一流高校或國家級科研平臺。

巨刊(Mega Journal)是近些年全球學術出版界的新現象,前些年風頭很盛,這幾年爭議較大。據JCR 2018版,我們整理出2018年發表研究論文和綜述超過5,000篇的期刊(見表4)。巨刊通常為多學科服務,至少也是「小綜合」。建設巨刊,通常需要「旗手」,如PLoS系列扛著開放獲取(Open Access)的大旗;或者強大的品牌,如IEEE等。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出版商和頂級學會或協會,在繼續嘗試巨刊模式。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巨刊的代表PLoS One這幾年發文量持續下降,據JCR其2013-2018年年度發表的研究論文和綜述為:31,496篇、30,040篇、28,114篇、22,077篇、20,328篇、17,879篇;同時其在運營上最近幾年也持續虧損{參考文獻10}。這很可能與巨刊數量增加較多、巨刊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有關。我國出版商或學會以及協會的國際影響力還不足夠強大,建設英文版巨刊的難度會很大。或許若干年後,我國可能建設出少量的巨刊,但這對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總量應該影響有限。

表4:2018年發表研究論文和綜述超過5,000篇的期刊

序號

刊名

ISSN

發文量/篇

影響因子

1

PLoS One

1932-6203

17,879

2.776

2

Scientific Reports

2045-2322

17,152

4.011

3

IEEE Access

2169-3536

6,537

4.098

4

Physical Review B

2469-9950

5,095

3.736

5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41-1723

5,058

11.878

也有一種觀點,尤其是在中國科學界,傾向於只建設少量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即可,不需要很多相對低水平的期刊。有一個視角是,日本和俄羅斯的科研均相對發達,如果從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獲獎情況看更是如此,但日本和俄羅斯的科技期刊總量、其中的英文科技期刊量均不大。日本約有1,800種科技期刊,其中英文期刊約400種;俄羅斯約有1,850種科技期刊,其中英文期刊約200種。筆者認為,日本和俄羅斯的英文期刊佔本國科技期刊的比例,其實比中國要大;也很難說日本和俄羅斯目前的英文科技期刊規模適當,已經滿足了本國的需求。日本最近幾年每年發表SCI論文10萬篇左右,也大部分發表在日本外的英文科技期刊上。一種發文量200篇左右的英文科技期刊,年均花費在200萬人民幣左右,如果一個出版單位有若干種英文科技期刊,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這個費用會降低。據此測算,1,000種英文科技期刊年度總投入在20億人民幣以內。但必須看到,中國大部分現有SCI期刊是可以自負盈虧的。這至少意味著,辦得不錯的英文期刊只需要有前期投入即可。無論國際大型學術出版商,還是國內少量民營性質的出版單位,均有成功實踐表明:學術出版是可以盈利的。與我國龐大的教育支出、科研支出相比,對中國英文科技期刊有些投入,也是適當的。當然,中長期看,我們希望中國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不需要資助,不需要辦刊主體投入,自身就可以持續經營。 中國的科研評價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已經在調整中,相信不少問題也會陸陸續續解決。科研評價政策的調整,影響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這是肯定的。但這些調整對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可不完全是好消息,比如代表作制度的推行有可能降低總體發文需求,甚至會使全球出版業集中度更高,這直接意味著創辦新刊更難了。中國出版業應該關注中國科研評價的變化,但不宜將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寄託於此,無論中文期刊還是英文期刊。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也不應該只盯著中國科技界,有必要也應該放眼全球。有一種期待,尤其是在中國出版界,希望中國科學家從愛國情懷出發,多支持中國期刊(當然也包括中國的英文期刊)。2015年11月3日,中國科協、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發布的《關於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科協發學字[2015]83號) 提出:大力支持我國各類公共資金資助的優秀科研成果優先在我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發表。與此同時不少科學家認為: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研究,需要在全球有一定影響的期刊上發表論文,這是全世界的共識。中國科技期刊業,眼下很可能落後於中國科研的發展了。中國科學家可以基於愛國情懷優先支持中國出版業,但長遠來看,中國出版業應該更快地發展起來,以更好地滿足中國科技界的需求。另外,我國應該建立健全開放獲取和開放數據政策,支持開放獲取出版、支持開放獲取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建設,去解決公共資金資助的科研成果服務公眾的問題。3.6.文化自信、中國中文科技期刊與英文科技期刊的關係 

有一種聲音,用中文優先發表中國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優秀科研成果,是文化自信的表現,值得鼓勵和提倡,甚至應該這樣要求。這需要系統研究,母語為非英語國家,英文出版和母語出版的關係。筆者沒有進行這樣的系統研究。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和中國的中文科技期刊一樣,都是中國的期刊。我們呼籲中國建設1,000種英文科技期刊,不意味著要降低中文科技期刊的作用和價值。將中國的中文科技期刊與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對立起來,通常沒有意義。據《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截至2018年底我國出版中文科技期刊4,477種。中國新增幾百種英文科技期刊,應該不影響中文依然是中國科技出版的主要語種。

最後,讓我們回顧一組歷史數據:據JCR,2000年公布的1999版,中國大陸(含香港)出版35種SCI期刊;2010年公布的2009版,這一數據為114種;2019年公布的2018版,這一數據為224種;考慮到2019年新收錄等,目前可以預測,2020年公布的2019版,這一數據約為250種!從35種到250種,中國科技期刊界用了20年。從350種英文期刊到1,000種呢?5年夠不夠?10年?值得期待!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劉筱敏研究館員為本文提供了部分資料,全球部分知名學術出版商的中國區員工幫助核對了相關信息,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1] 中國科協網站,http://www.cast.org.cn/art/2019/8/16/art_79_100359.html 

[2] 中國科協網站,http://www.cast.org.cn/art/2019/9/19/art_43_102333.html 

[3] 中國科協網站,http://www.cast.org.cn/art/2019/11/25/art_458_105664.html 

[4]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以自有資金收購法國Edition Diffusion Press Sciences SA 100%股權的進展公告,http://www.cspm.com.cn/tzzgx2017/lsgg/ 

[5] 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19,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編,科學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6] 任勝利,寧筆,陳哲,程維紅,2019年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發展回顧,科技與出版,2020(3):6-13 

[7] 趙勣, 李芳, 宋軍,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D類項目的申報、評審及實施, 科學通報,2017,62:2581-2585

[8] 教育部網站,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

[9] 科學技術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18/201806/t20180625_140289.htm 

[10] Audi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PLOS, https://www.plos.org/financial-overview 

[11] 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站,http://www.gapp.gov.cn/news/1663/268504.shtml

來源:《科技與出版》

相關焦點

  • 專稿 | 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建設英文科技期刊,是中國科技界的需要,是中國出版業國際化進程的需要,也是國家建設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需要。1.1  中國科技界需要1000種左右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通常,科技期刊是為科技發展服務的。中國科技已經得到迅猛發展,中國的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 專稿|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建設英文科技期刊,是中國科技界的需要,是中國出版業國際化進程的需要,也是國家建設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需要。1.1  中國科技界需要1000種左右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通常,科技期刊是為科技發展服務的。中國科技已經得到迅猛發展,中國的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 期刊洞見 | 寧筆:我國需要更多英文科技期刊
    文章主要討論我國英文科技期刊規模問題,認為我國需要建設1000種左右英文科技期刊。這是中國科技界的需要,是中國出版業國際化進程的需要,也是國家建設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需要。我國現有英文科技期刊350種左右,建設英文科技期刊積極性高,如果國家適度放寬英文科技期刊審批,建設1000種左右英文科技期刊是可行的,甚至可以很快完成。
  • 2018年我國英文科技期刊發展回顧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的戰略與對策[J]. 編輯學報. 2018,30(4):337-343.[22] 鮑芳,張月紅,吳堅. 中國英文學術期刊綜合數據與國際影響力解析(1887—2017)[J]. 中國出版,2018(12):3-8.[23] 謝暄,蔣曉,何雨蓮,等.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策略思考:寫在職稱制度改革之際[J].
  • 【優先發表】我國製造領域英文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需求研究
    題目 | 我國製造領域英文科技期刊發展現狀及需求研究作者 | 姜春明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0.00.065摘要 | 文章研究我國製造領域英文科技期刊的發展需求
  •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與國際出版商出版服務合作情況探析
    同時期刊編輯部在國際合作過程中,應該學習國外的先進辦刊理念、出版平臺搭建技術、發行渠道搭建經驗、國際宣傳策略,從而實現搭建我國自主化的國際出版平臺及品牌。關鍵詞:英文科技期刊 ; 合作出版 ; 國際出版商英文科技期刊在提升我國科研成果的顯示度和國際影響力、增強我國國際學術話語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我國英文科技期刊可獲50至200萬元支持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9日訊 (記者 佘穎) 近日,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啟動了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第二期項目,採取「以獎代補、定額資助」的形式,為我國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50萬至200萬元的獎勵。
  • 中國需要約1000種英文期刊
    建設英文科技期刊,是中國科技界的需要,是中國出版業國際化進程的需要,也是國家建設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需要。1.1  中國科技界需要1000種左右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通常,科技期刊是為科技發展服務的。中國科技已經得到迅猛發展,中國的科研實力不容小覷。
  • 轉型期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路徑
    繼印刷、發行單位以及經營性圖書、音像出版單位完成轉企改制之後,2011年7月全國新聞出版局長座談會上公布了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標誌著我國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和攻堅期。面對新形勢,科技期刊如何應對?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戰略?這是期刊界需要共同面對的新課題。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規模與科研產出不相匹配—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協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英文科技期刊有302種,只佔到國內科技期刊總數的6%左右,同樣在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中,德國英文科技期刊佔比超過50%,日本也超過20%。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在很多新興前沿和熱點領域,我國大多還沒有相應的英文科技期刊。例如,神經科學領域全球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期刊有259種,只有1種由中國主辦。
  • 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Food Science and Human...
    這標誌著在我國創刊的第一本自主智慧財產權食品英文學術期刊獲得了當代國際最著名檢索系統的認可,為我國食品科研領域作者在全球領域的傳播搭建了一個國際性平臺。  談到辦食品英文學術期刊的初衷,王守偉表示,隨著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我國食品科研領成果不窮,需要一個國際性平臺在全球食品科研領域進行更大範圍的傳播,「但國內食品類的英文學術期刊卻一直是空白,2012年時,國際上已有124本被SCI收錄的食品類英文學術期刊,國內有中文食品類學術期刊57本,卻沒有一本食品類的英文學術期刊,這可謂是一個食品科研大國的缺憾。」
  • 探討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寫作需要符合的特點
    這對於非漢語國外讀者來說,英文摘要就是一篇獨立的、信息密度很高的短文,他們主要通過英文摘要來獲取中文科技論文所報導的科技信息。同時,英文摘要也是國際權威檢索系統和二次文獻接觸中文科技期刊論文的第一信息源,直接影響其對中文期刊的固定收錄和論文的轉摘。因此,藍譯編譯認為,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寫作應符合以下的特點。一、文體的獨立性。
  • 我國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的問題及對策
    本文以《中國經濟學人》為例,從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必要性和緊迫性、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面臨的問題、破解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障礙的對策等方面,對英文社科學術期刊走出去做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論述,提出了富有啟發性的對策建議。
  • 新創辦英文科技期刊可繼續獲資助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日前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獲悉,根據《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規定,2017年度繼續組織D類項目新創辦英文科技期刊申報工作。    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採取「以獎代補、定額資助」的形式,支持創辦能夠代表我國前沿學科、優勢學科或填補國內學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支持引導其建立科學規範的編輯出版運行機制,提升管理效能,儘快提升國際影響力,成為國際化科技期刊。每刊一次性支持50萬元,待期刊取得刊號後一次性撥付經費。
  • 【資訊快遞】17大領域,3915種期刊!《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
    為探索認定發布供我國科技工作者使用、供學術文獻成果評價參考的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推動同等水平的國內外期刊等效使用,體現應用實踐類科研成果的應有價值,引導國內科技工作者將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首發,突破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瓶頸,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進行良性可持續發展,推動建設適應世界科技強國需求的科技期刊體系
  • 17大領域,3915種期刊!《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最新版
    為探索認定發布供我國科技工作者使用、供學術文獻成果評價參考的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推動同等水平的國內外期刊等效使用,體現應用實踐類科研成果的應有價值,引導國內科技工作者將更多優秀成果在我國高質量科技期刊首發,突破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瓶頸,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進行良性可持續發展,推動建設適應世界科技強國需求的科技期刊體系
  • 研究與教育 |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國際學術話語權的構建
    隨著對期刊發展及學術話語權的重視,很多辦刊理念先進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定位為中國期刊提升國際影響力、打造學術話語權提供了很好的範例。綜述性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SR)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其目標是「在世界科學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旨在展示世界(尤其是我國)前沿和熱點研究進展及代表性成果,引領學科發展,促進學術交流。
  • 撰寫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在語法上需要注意的幾點
    英文摘要是科技期刊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闡述了論文中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是用英文表述的科技期刊論文的內容簡介。依據醫刊彙編譯的經驗,科技期刊的論文要被SCI、EI、ISTP等國際文獻檢索機構所收錄,它的英文摘要就必須規範,符合要求。
  • 35家優秀英文科技期刊獲三年資助—新聞—科學網
    本報北京11月29日訊(記者潘希 實習生丁源)中國科協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籤約儀式今天在京舉行。
  • 科技期刊,缺好稿(解碼)
    其中我國英文科技期刊數量近年來呈加速發展態勢,目前的302種英文科技期刊中有99種為2010至2016年之間創辦。   「我國科技期刊處於重要發展機遇期。」《藍皮書》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恩哥說,近年來,隨著我國科研經費投入持續大幅增加,中國的學術論文無論數量還是影響力都取得了快速的增長,給科技期刊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