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於女性月經量少的時候,艾灸能不能減少這種經少的情況,或者說增加月經量,首先可以告訴大家是可以的。有些人在調理月經量少的時候發現沒有什麼太明顯的作用,並且艾灸的穴位有十幾二十個,但效果依然不明顯。艾灸第一天艾灸腹部的穴位,第二天艾灸背部的穴位,第三天艾灸腿部的穴位。咱們的先不說這個艾灸的穴位正不正確,首先這個配穴的一個艾灸的方法就是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哪裡需要提高?
我們都說過,當一個人如果艾灸的時候,不要把穴位取的都是局部的穴位,比如說第一天艾灸的都是胸部的,或者說是都是背部的,這樣的話艾灸一段時間之後,一方面效果不太理想了,因為沒有打通我們全身的一個血液循環。第二的話,這樣艾灸可能會導致上火的情況。所以說首先要改進的地方是在哪。
我們的胸部,背部和腿部的穴位,第一天艾灸三處,每處取一到兩個穴位進行艾灸。不要只取一個局部的地方,那樣的話效果不是特別理想。這一點的希望大家要知道,因為這種情況呢?很多朋友也是經常犯的。
總感覺現在是有咳嗽是肺部的問題,那就針對肺的周圍進行艾灸,那在艾灸完肺部之後,要針對我們腿部的穴位也艾灸一個,如果在腿部的穴位不知道怎麼選,那麼就艾灸足三裡穴,或者是直接灸湧泉穴也可以。
咱們接著說月經量少的問題,月經量少,總體的一個調節思路?有三點。第一,血液得虧虛,血虛。第二的話就是腎虛,第三就是血液的寒凝。這三點是導致女性月經量少的重要情況!其中血虛就是血液少,那麼肯定來例假的時候月經量勢必也會減少,月經量的本身就是血的一個形成對吧?這個大家都可以理解。在治療血虛的時候,我們可以艾灸一些補血的穴位,像氣海穴,血海穴、膈腧穴、肝腧穴這些都可以艾灸。
那麼針對血寒的話也好理解,血液寒冷,血液流速慢,這個時候血液容易瘀滯,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宮寒,子宮的寒冷,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針對子宮部位的一個前後左右扶陽艾灸,常用的穴位,比如說關元穴,子宮穴、八髎穴、歸來穴、三陰交穴都可以。可能有一點大家不理解的就是為什麼月經量少,我要艾灸就是說為什麼要補腎的?腎在人體中處於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都知道腎主藏精,腎是我們人體的先天之本,精就是精神的精,精呢?他在我們中醫上看來的,它會轉化成血。精血精血這個血液它就是由精轉化而成的,所以說當一個人他的腎虛精少的時候,這個精就無法化成血液。精少無法化血,那麼會導致血海的不充盈的狀況,月經過少腎虛也是一個主要的症狀。
腎虛導致月經過少的症狀,比如說月經期間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顏色發暗,質地的發希,這些都是腎虛,所以說如果出現了這種症狀,可針對太溪穴,湧泉穴,包括腎俞穴,命門穴,選擇其中的兩到三個穴位艾灸一下。以上就是關於月經量少艾灸的一個調理思路和方法,就和大家簡單的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