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儒家】

2021-02-22 國學生活


點上方綠標收聽【王陽明】 主講:王守一

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自己這一生。【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畢竟道理聽再多,那也是別人的。

只有把道理化為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人生才能真正改變。

道理聽再多,也不如行動起來

阿里巴巴曾經陷入危機之中,全公司上下都在尋找新的出路。

儘管事後才證明當初的做法基本都錯了。

但馬雲卻說:做錯了,也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因為只有不斷地尋找出路,才可能在未來翻盤,不去做,那就只能一點點沉淪了。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

意思是,要想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

穿上鞋子才知道哪裡夾腳,梨子吃了才知道是酸是甜。

別想太多,行動起來,縱然華麗地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習慣,是一種動力

電腦鍵盤發明初期,二十六個字母的排序與如今的排序那是大相逕庭。

經常要用的一些字母被排在中間。

那時的鍵盤屬於機械結構,由於打字員太熟悉常常打字很快,導致鍵盤卡鍵。

因此後來有人把這26個字母的順序打亂,還把經常用的那幾個字母掉了反方向。

這樣下來使用極不方便,也就大大減慢了人們打字的速度。

慢慢地人們習慣了這樣的設計編排,如此彆扭難以操作的鍵盤也就使用到了今天。

習慣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能讓你堅持做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情很久。

若是你不願意讀書,不願意運動,卻又渴望豐富自己的頭腦,健壯自己的身體。

那麼只要你能堅持二十一天,將讀書和運動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的力量能夠推著你繼續前進。

習慣是克服惰性最好的法門。

那些優秀的人並不是毅力多強,天資多高,只是他們在幼年時期,就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習慣。

王陽明說:「變化氣質,難在克服習氣。

要改變一個人,變化他的氣質,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會變成一個人的性格,進而成為一個人的命運。【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習慣,可以改變人生

甲乙兩位朋友都立志要寫一本100w字的小說。

甲朋友回去後,便開始狂敲鍵盤,誰知道一個月後,他才寫出來十幾萬字,眼看著一百萬的目標遙遙無期,他就決定放棄了。

而乙朋友回去後,每天寫出一千字,一開始確實很難,但慢慢地他已經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歷經三年,他寫出了一本小說,並且出版了。

王陽明說:「辨既明矣,思既慎矣,問既審矣,學既能矣,又從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謂篤行。

意思是,當我們已經分辨清楚,思考縝密,問得詳細,並且學會了,但仍要持續不斷地用功,這就叫篤行,這是獲得成功的必要前提。

所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沙子雖然小,但是多了也能成山成塔;狐狸腋下的皮毛雖然少,但是積累的多了,也能成皮裘。

習慣最大的力量就在於此,每一次的改變雖然很小,但是架不住日日夜夜,綿綿不絕。

真正改變你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聽了再多的大道理,不去行動也是無濟於事!

把道理記在心裡,用行動表現出來,堅持行動,養成習慣。

當你擁有了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何愁自己的人生不會越變越好呢?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王陽明: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因為再多的道理,聽了也是別人的。只有把道理化為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人生才能真正改變。阿里巴巴曾經陷入危機,整個團隊上下都在尋找新的出路。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意思是,要真正掌握一件事,光學不做是不可能的。穿上鞋子才知道哪裡夾腳,梨子吃了才知道酸甜。別想太多,行動起來,縱然華麗地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
  • 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畢竟道理聽再多,那也是別人的。 只有把道理化為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人生才能真正改變。
  • 【知行合一】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祝福自己能夠蛻變重生!
    王陽明說:「夫學、問、思、辨,皆所以為學,未有學而不行者也。」別想太多,行動起來,縱然華麗地跌倒,也勝過無謂的徘徊。電腦鍵盤發明初期,二十六個字母的排序與如今的排序那是大相逕庭。那時的鍵盤屬於機械結構,由於打字員太熟悉常常打字很快,導致鍵盤卡鍵。因此後來有人把這26個字母的順序打亂,還把經常用的那幾個字母掉了反方向。
  • 王陽明:儒學的文化,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權達變
    王陽明:儒學的學問,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通權達變。哲學思想中的中,有中和中庸中道,這樣的一種理念指的是一種,存在於中間,不偏不倚,沒有過度,也沒有過度的一種境界。也是儒學中最重要的人生原則和行為指南,孟子所說的執中就是認可了他的人生態度。
  • 改變人生的不是雞血,而是習慣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有不同,而這些不同的習慣,也終將馱著人們到達人生不同的去處。不好的習慣,讓人麻木或者持續疼痛,而好的習慣,則可以避免生活中很多麻煩。這個道理,也是很久以後我們才懂。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謹記八字真言
    王陽明是一位十分有才華的思想家,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1、修心內心強大的男人,才會大有作為。修心即為放平心態,不與自己慪氣,也不與他人爭鬥,是一個自然平和的狀態。世間萬千誘惑,內心雜念多變,這是好事!
  • 改變人生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知乎上有個高贊問題:有哪些值得長期堅持就能改變人生的好習慣
  • 王陽明究竟牛在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聖賢"?對此,王陽明"龍場悟道"最終悟出:真正聖賢之人,都擁有一個真正強大的內心。對此,王陽明大儒曾說,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心才是所有力量的源泉。
  • 王陽明告誡我們:真正的孤獨,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過:真正的孤獨,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啊。」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過:某些親人的所作所為,會讓我們有話也不說。我們活著,總要和身邊人來往,特別是我們的親人,更是我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存在。
  • 王陽明:改變命運的「真正力量」來自哪裡?看完恍然大悟
    王陽明:改變命運的「真正力量」來自哪裡?看完恍然大悟《王陽明年譜》中有這麼一句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也就是說,改變命運的真正力量,就是我們自己,向外尋求,徒增煩惱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有時候甚至舉足輕重。
  • 王陽明:真正決定個人發展的不是外在條件,而是自己的內心
    自古以來,很多仁人志士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磨難、挫折都是難免的。 真正決定個人發展的並非這些外在條件,而是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 王陽明: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先生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這麼重要了。他已經把儒家、佛家、道家的所有思想精髓融會貫通於心學四句了。所以,後來人很多學習他的思想,人生感悟和改變就發生了,真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研究儒家思想繞不過去的大集成者。中國古代直至現在,一直有這個爭論有人說人性本善,有人說人性本惡。
  • 王陽明: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是冷漠與麻木,而是越來越溫柔
    事實上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變得越來越硬,而是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讓世事把自己變得麻木。內心強大的人,是變得越來越柔軟,越來越懂得如何用柔軟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正如羅曼羅蘭所說,真正的英雄是看到生活的真相,依然選擇熱愛生活。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也是如此。據說王陽明曾後來傳授心學也是如此。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王陽明(1472-1529),明朝人,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年代達到了別人難以及其的高度。
  • 王陽明:做個心中永遠有光的人!
    作者:王守一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有人說世界的好與壞,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從前有一位老婆婆,她家中的兩個女兒,老大嫁的丈夫是一位賣傘的小商販,老二嫁的丈夫則是一位賣鞋的小商販。每當晴空萬裡的時候,老婆婆就滿面愁容,嘆氣道:「太陽這麼曬,買雨傘的人很少,大女兒該怎麼生活呀?」可到了下雨天,她又擔心自己的二女兒:「雨這麼大,誰還去買鞋呢?我那二姑娘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 心學大師王陽明為何反對朱熹的格物致知?知行合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王陽明原名叫王守仁,因創辦了陽明書院而被尊稱為陽明先生。我們看這個名字,就知道他的父親希望他學習儒家的仁愛精神,做儒門中人。事實上,王陽明雖然接觸過佛家等思想,但他的一生信奉的還是儒家學說,雖然後來他強烈反對程朱理學特別是朱熹的「外心以求理」的哲學,建立了系統的心性一體的一元論體系,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 《知行合一》:真正的孤獨,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
    很多人認為孤獨就是寂寞,孤獨是一種悲慘,但其實真正的孤獨是身邊並不寂寞,只是心靈深處的無助。《知行合一》:孤獨不是無話可說,也不是話無人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中所說的「真正的孤獨,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有話也不說」,正是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很多人與其和他們相處讓自己寒了心,倒不如自己選擇孤獨,也不願意多說一句話,不必違心的相處。人生在世,一定要讀一讀《知行合一》!
  • 王陽明心學:人生大智慧,素其位而行的秘密
    其實,王陽明所說的意思是有其深刻含義的,對今天的我們也不乏啟發意義。從某個角度來看,王陽明是反對那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人,而不是要求人不思進取。而且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印證了這個道理。王陽明35歲時,被貶謫到貴州的龍場任驛丞。
  • 文化視野|王陽明的六堂人生課
    是的,對於王陽明來說,做聖賢的目的不是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而是發現內化於心的本有良知的過程,通過讀書學習致得自己的良知,並按良知行事,哪怕是誠外無物地拔草,也都是聖人或君子。王陽明認為,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明白道理,還有依據道理而行動的意念,才是真知;明白道理,沒有依據道理而行動的意念,等於不知。
  • 真正能改變人生的,不是幸運,而是努力
    我們習慣羨慕別人的成功,把他的成功歸結於好運氣,卻很少關注到他成功背後默默付出的努力。01:上天不會虧待努力的人對於普通人想要成功,除了努力這條捷徑,已經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也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