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很多仁人志士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磨難、挫折都是難免的。
真正決定個人發展的並非這些外在條件,而是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一時的失意反倒能促使有志之士磨練意志,提升對人生的感悟。
01 被安排到滁州養馬
王陽明在被朝廷任命為南京太僕寺少卿後,由於諸多事情的牽絆,一直拖了10個月之後,才來到滁州。
到任之後,王陽明發現這個差事的確是清閒,經常有大把的時間無事可做。
他這個南京太僕寺少卿,主要負責馬政,但是當時朝廷對馬匹的管理相當鬆散,馬匹的數量也日益減少,因此這也是閒職。
當然,朝廷之所以把王陽明安置在這個位置上,也是有意在冷落他,因為王陽明對政事經常發表觀點,口無遮攔,難免會觸及一些實權派甚至皇帝的軟肋,因此調配他到這裡就是為了打擊一下他的氣焰。
而這個安排對於王陽明來說,心裡的確非常失意,一度陷入深深的失落中,難道自己滿腔的抱負就要荒廢在這養馬的地方嗎?
但是,反過來又想,事情既然已成定局,悲觀失望、唉聲嘆氣都無濟於事,這個差事正好清閒,可以用來潛心做學問,去除自己過去浮躁不安的心情,也並非都是壞事。
02在滁州專心做學問
滁州距離大都市南京雖然僅有二百裡,但是由於交通不便,因此經濟發展相對落後,也就顯得冷清一些。
這對於王陽明來說,正好可以遠離喧囂與繁華,潛心鑽研學問。因此他在這裡也開始了講學的生活,經常為弟子傳授學問,也自得其樂。
滁州雖然經濟並不發達,難以和南京這種大都市相比,但也是很多文人墨客向外之地。這與宋代歐陽修的那篇著名文章《醉翁亭記》有關。
歐陽修是當時的一代文豪,受到天下很多讀書人的敬仰,因此很多人就是慕名前來,親自體會琅琊山的風景。
琅琊山位於滁州城西南十裡,樹木茂盛、鬱鬱蔥蔥,環境清雅。歐陽修來到這裡之後就陶醉於當時的美景,他尤其愛好飲酒作詩,因此自稱為"醉翁"。
他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就是在這裡作出的。
王陽明也多次來到琅琊山,非常陶醉於山中的景色,留下了與此有關的十多首詩,但是他卻沒有提及歐陽修及其著作。
不得使人懷疑他對這位大文豪可能並不認同。歐陽修沉迷於飲酒的做法,王陽明並不認可。但是他也不願意表示明確的反對,而是保持緘默,不置可否。
03 沉浸於心學的意境中
王陽明在滁州的政事頗為清閒,所以他大多時間是與慕名前來的讀書人切磋學問,在探討之餘,也經常遊山玩水,自得其樂。
遠離了塵世的紛紛擾擾,能夠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王陽明此時的內心的確已經擺脫了朝廷政事的繁雜,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心學意境中。
在滁州閒適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很久,在這裡待了半年之後,朝廷就把他晉升為南京鴻臚寺卿,這是禮部的分支機構,負責掌管朝會、賓客、吉兇儀禮等事務。
雖然南京的鴻臚寺並沒有多少具體的事情可做,但畢竟有所提升,而且南京比起滁州來,其政治地位還是重要得多。
所以,王陽明心情也豁然開朗,積極準備著前往南京任職。
從陽明心學的角度來說,自己的內心越平靜,外面的事情就越順利,這就是陽明心學對個人發展的作用原理。
備註:圖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請點讚、轉發,分享給其他朋友。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