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新疆進貢水果,皇帝叫錯了名,直到現在也是這名字

2020-12-13 大歷史大人物

到了夏天,一切水果都變得枯燥無味,唯有兩種水果成為了大家都喜歡吃的東西,那就是西瓜和哈密瓜,西瓜這東西冰鎮過後,又沙又甜,可以說是清涼解暑,但是哈密瓜其實比之西瓜有過之而無不及。

說起這兩樣東西,或許大家都會想到新疆地區,因為那裡的西瓜和哈密瓜才是上品,這是因為土質以及氣候的原因,導致這兩種水果的糖分和水分十分的充足。

因為哈密瓜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以為它的產地是新疆的哈密市,的確從名字上來看沒有問題,但是其實哈密瓜的原產地其實是新疆的市,但是既然是鄯善市為什麼不叫鄯善瓜,而叫做哈密瓜呢?

其實這和大清最有名的皇帝康熙有著很大的關係。

當時夏天人們吃的水果只有習慣,哈密瓜作為新疆地區的特產,不容易保存,非常容易腐爛,尤其是在大夏天,而且從新疆到北京的路途大約需要一百天左右,到了地方哈密瓜早就爛了。

但是當時的新疆還是一個小國家,需要依附清朝,於是當時的國王想著把這個哈密瓜進獻給康熙,但是苦於無法運輸。

這時候一個人提出將本土的土壤裝進木桶之中,然後將哈密瓜的瓜秧插進去,而成熟時間正好百日,到了地方正好成熟。

果然康熙在吃到哈密瓜的時候讚不絕口,但是卻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因為是哈密國進獻的所以就叫做哈密瓜了。

相關焦點

  • 康熙為這種水果取名字時,卻犯下一個地理錯誤,使果名誤稱400年
    但也有許多人對其出產地和來源知之甚少,都認為它產於新疆哈密,其實其真正來源是新疆鄯善縣。但是,既然來自這裡,為什麼要把它叫做哈密瓜?就從康熙開始講起。儘管他對天文,地理,算術,文學等方面了如指掌,地理學得也很好,但他對地理的研究還沒有完全結束,僅僅因為這一點。康熙為一種水果取名字時,卻犯下了一個地理錯誤,使果名誤稱400年。這是一種甜瓜!
  • 哈密瓜原本不是這名,而是被康熙叫錯了,看到真名後:犯口吃了!
    不過最讓小編開心的還是各種新鮮水果的上市,哈密瓜是夏季的一種應季水果,味美色誘、顏值高,很受吃貨們的喜歡,不過關於哈密瓜有著一段美麗的過往。康熙是清朝年間一位權謀級深,文韜武略,無所不能的帝君,有著過人的本領以及聰慧的頭腦,所以在清朝年間是一位傳有佳話帝王君。
  • 康熙曾叫錯一種水果名,誤導後世四百餘年,如今你的叫法也錯了?
    都說汪曾祺是最懂吃的人,那康熙就是最會吃的人,你可以稱呼他們為知識分子,同時也可以稱他們為「知食分子」,「滿漢全席」這個詞語就是從清朝的時候才開始有的,據《滿文老檔》記載:「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的宴會非常簡單,無非就是普通的喝酒吃肉。
  • 清朝皇帝兒時的新奇玩具
    生活在清朝宮廷中的皇帝雖然貴為天子,但在童年時代,玩具仍然是他們的心頭最愛。清宮小皇帝的玩具數量眾多,種類龐雜,集中、外、民間、宮造於一身。既有大量傳統的民俗玩具如泥戲人兒,還有許多尋常百姓家聞所未聞的新奇玩意兒。
  • 這個清朝奏摺,堪稱一絕,像一篇寫實日記,頭頭是道
    前段時間,有的網友拿出來了在清代出現的垃圾奏摺的集錦,可以說是已經在網上火了,不少人在微笑過後,不禁想要問一下,那麼清朝工作最好的這兩位皇帝,難道他們身邊圍繞的都是群傻子嗎?我們找出來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奏摺供大家娛樂一下,我們要說到的這一位,他的名字叫做覺羅滿保,正黃旗人。而根據歷史記載說是雍正對於覺羅滿保以及黃國材的奏摺批閱是最多的,曾經寫了大概有數十萬字。從這裡我們也能夠看出來,這位覺羅滿保應該甚是得皇帝的喜愛了。
  • 故宮裡的茶味兒|清朝皇帝都喜歡喝什麼茶?
    01康熙皇帝最愛「碧螺春」「碧螺春」自古產量稀少,曾專供清宮享用,深得康熙喜愛,而「碧螺春」的名字由來和康熙也頗有淵源。,後來,這茶也叫了這名字。直到康熙帝南巡,一邊欣賞著洞庭山水,一邊喝著清香襲人的茶葉,問起這茶名,覺得名字不夠文雅,便改了一個「碧螺春」。
  • 本名叫甜瓜,原產自新疆,鐵含量是牛奶17倍,夏季吃清熱又解暑
    其實有一種水果也能和西瓜媲美,它的本名叫甜瓜,後來獲得皇帝賜名一直沿用至今,並且鐵含量非常豐富,是牛奶的17倍,在夏季的時候可以多吃。這種水果就是原產自我國新疆的哈密瓜,也是為數不多以城市名稱命名的水果了。相信大家提到哈密瓜,都會不由自主的想到新疆的哈密市了。
  • 現在新疆的于田,不是古時候的于闐,地圖上也沒有于闐這個地方
    但現在的新疆地圖沒有于闐這個地方,卻有一個于田。不過,這個于田離古時的于闐雖然很近,但卻不是詩中所說的于闐,這是因為地名發生了歷史變遷。歷史上的于闐是現在的和田。為什麼于闐變成了和田,而于田又不是于闐,這裡面有一段歷史變遷。于闐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史記》,從那以後的史書均叫于闐,只有其中一個時期,《元史》稱斡端。
  • 清朝皇帝的名字胤禛、旻寧、顒琰,為啥都愛用生僻字?百姓:好皇帝
    人如其名!取名字是一門藝術,取一個好聽且文雅的名字是非常的重要,好聽的名字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天下之主,他們的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如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這些名字好聽且好記。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的名字就非常的奇怪,清朝皇帝的名字都是一些生僻字,生活中很少見到用到,如康熙的名字叫做玄燁,雍正的名字叫做胤禛,嘉慶的名字叫做顒琰。
  • 深受皇帝喜愛的水果,竟然是來自江西的它!你知道是什麼嗎?
    其實就連古代皇帝都十分喜食贛南臍橙,它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能夠讓這麼多人包括帝王都愛上呢?在清朝的時候,贛南臍橙作為貢品水果之一,是要由下方官員進貢給皇帝御用水果,雍正帝十分喜歡吃!他的果肉飽滿多汁、化渣,風味濃甜芳香,有著較濃的橙香味,酸甜的滋味恰到好處,難怪雍正帝要感嘆一句「深得朕心」!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對於噶爾丹這個名字想必不會陌生。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
  • 被清朝黑得最慘的大明皇帝,去世時朝鮮舉國哀悼
    清朝統治者把西方傳教士帶來的科學儀器,當作歐洲人進貢的皇家禮器而加以收藏,並沒有將這些儀器用作科學研究,康乾時期,清朝宮廷深藏的科學儀器,多達千件,大量的望遠鏡被擱置在一邊,直到清朝滅亡的那一刻,這些科學儀器都沒有產生過實際的作用,更沒有推動清王朝走向富強,如今,它們都成了文物了。早在明朝的時候,徐光啟就認為製造科學儀器,對於天文觀察非常的重要。
  • 奪取新疆稱霸東亞?清朝用70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有啥歷史意義?
    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當然是平叛。 但問題是,朝鮮、日本以及安南也曾向中原王朝進貢,再加上今天的蒙古也早已剝離,所以無論用「自古以來」還是「傳統宗藩」關係,都無法將準噶爾汗國作為清朝的「遊子」。
  • 清朝最具爭議的皇帝,順治一生傳奇,能當皇帝因為他的名字是福臨
    研究過清朝歷史的人,會發現清朝皇帝基本都是「突然死亡」。皇太極之死,歷史記載「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時,無疾崩。突然死亡。」 順治之死,歷史記載「十八年正月初二,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 」
  • 為什麼韓國明星都有漢字名,還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一個中文名字?
    經常看韓國綜藝、關注韓國娛樂圈的應該知道,韓國的明星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實際上,韓國人出生時,都會起一個漢字名字。雖然改後的名字一直被大家吐槽,但是的確是他戶籍本上中文名。丁一宇(譯名鄭日宇)丁一宇2011年8月17特別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寫明自己叫「丁一宇」,而非「鄭日宇」。
  • 清朝皇帝每天吃什麼?看了菜單卻讓人羨慕不起來
    在封建社會中,皇帝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極盡奢華。這也很好理解,畢竟在當時人的觀念中,天下萬物都是屬於皇帝的,皇帝在日常生活中鋪張浪費那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朝皇帝每天吃什麼。
  • 楊貴妃愛吃荔枝,中國歷史上有位皇帝也愛吃,每年都要進貢
    在過去,交通不便,進貢荔枝非常不容易。唐代為中國的盛世,疆域遼闊,水路有運河,陸路有驛路,就是唐代的高速公路,但即使這樣從四川和嶺南運輸荔枝也不容易,《唐國史補》上是這麼說的:「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
  • 康熙賜名,我是來自新疆吐魯番的哈密瓜
    我是來自新疆吐魯番的哈密瓜,早在東漢時,就被人們發現了。那是東漢永平年間,因了香味濃厚,口味甘甜,被當作異形瓜進貢。一直很鬱悶的是,從來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不是被叫異形瓜就是甜瓜。就這樣過了很多年,到了康熙年間。
  • 農村一野果子人稱「雞眼藤」,以前進貢給皇帝吃,現在滿山都是
    農村一野果子人稱「雞眼藤」,以前進貢給皇帝吃,現在滿山都是。在農村地方的山野林間咱們都是可以發現到,在眾多的山巒之間,咱們仔細地走進這些地方去尋找一下都是可以發現,在這種地方往往會有好多有意思的山間野貨在等待咱們的發現。
  • 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_菜餚
    原標題:清朝皇帝的年夜飯有哪些人參加,有沒有吃山珍海味?中國是一個很講究「吃喝」的國度。每一個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晚上(除夕),當然得以一場盛大的晚宴來宣告結束——這一頓晚宴,人稱年夜飯。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因為,這頓飯要等家裡所有成員都到齊了才開動,有闔家聚餐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