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的茶味兒|清朝皇帝都喜歡喝什麼茶?

2020-12-20 茶語大師茶空間

清淡茶香,意韻悠長。

茶文化源遠流長,始終貫穿著中國歷史長河,堪稱中國「國飲」。

而近幾年來,清宮劇始終熱度不散,爆款頻出,無論是哪部電視劇裡,都有「國飲」茶的身影,上至皇帝、太后、滿宮嬪妃,下至文武百官,都對茶愛不釋手。

所謂「千茶千味」,每個人對茶都有自己的「偏愛」。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百年、夢回故宮,看下「大清王朝的皇帝們都喜歡喝什麼茶」。

01康熙皇帝

最愛「碧螺春」

「碧螺春」自古產量稀少,曾專供清宮享用,深得康熙喜愛,而「碧螺春」的名字由來和康熙也頗有淵源。

據說當年,洞庭東山有座碧螺峰,石壁裡長著幾株野茶樹,老百姓採多了,籮筐裝不下,就把茶葉放懷裡,沒想到茶葉受到體內熱氣蒸燻,散發出異香,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後來,這茶也叫了這名字。

直到康熙帝南巡,一邊欣賞著洞庭山水,一邊喝著清香襲人的茶葉,問起這茶名,覺得名字不夠文雅,便改了一個「碧螺春」。

02雍正皇帝

偏愛「普洱茶」

清朝的雍正是非常勤勞的皇帝,即使放到現在,他的工作時間也吊打「996」的社畜。

他有多勤勞呢?他在位不過13年的時間,但是光批示奏摺就寫了1000萬多字,這麼算下來的話,他每天睡覺的時間絕對不會超四個小時。

雲貴總督鄂爾泰知道雍正總是深夜還在批文,因此常常進貢「普洱茶」,深得雍正歡心。

不僅如此,在雍正7年,雍正還正式將普洱列入了貢茶的名單。鄂爾泰也在普洱府建立了一家貢茶廠,專門為皇家製作貢茶。

幾百年來,普洱茶不僅徵服了皇室,徵服了現代國人,更贏得了諸多外國人的青睞。

如今的普洱茶不僅是種風味獨特的飲品,更因其提神解乏、消脂去膩的功效,成為健康的代名詞,在時光裡雕琢出神秘魅力。

03乾隆皇帝

摯愛「龍井茶」

在紫禁城,乾隆皇帝堪稱「愛茶第一人」。

據傳在乾隆皇帝引退讓位之時,有大臣叩頭面呈道:「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帝聽後哈哈大笑,說:「君不可一日無茶啊!」他把國與君、君與茶的關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可見在乾隆心裡茶的地位!

而「龍井茶」絕對稱得上乾隆皇帝最愛的茶飲之一,其獨特的「淡而遠」「香而清」的絕世神採和非凡品質,在眾多茗茶中獨具一格。

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時候,曾經多次到杭州的龍井村,並留下許多御詩。

「新芽麥顆吐柔枝,水驛無勞貢騎馳。記得湖西龍井谷,筠筐老幼採忙時。」便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首。

時光鬥轉,「龍井茶」傳承至今,同樣受到眾多現代人的喜愛。而核心產區「獅峰」的西湖龍井,因其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擁有更豐富的營養物質,得到眾人盛讚。

茶字,就像一個人,在草木之間生長出被自然滋養的靈性。

一杯清茶在手,三五好友相伴,淡淡茶香中有人、有景兒、有故事。

古人為茶,載之以禮以道,用工巧的器物裝盛它,用美好的詩文刻畫他,賦予了他遠超自然之力的生命,現代人品茶,亦要如此。

茶語大師茶空間,聚匠心,集好茶。

陪您品味自然意趣,赴一場清雅之約。

相關焦點

  • 故宮六百年|楊原:穿越回清朝,紫禁城裡的真實生活是怎樣的
    我在書裡也寫過這些,清前期,滿文牌匾都是對漢文的音譯,到了乾隆時期,很多改為了意譯,是乾隆為了剔除滿語中的漢元素。我看到一個內務府的檔案,是嘉慶皇帝問內務府,說我還想在養心殿蓋兩間房,行不行?後來內務府核算了一下,說沒地兒了。乾隆以後基本都是小修小補,整體的格局,沒有什麼變化。其實對明代故宮我也了解,但是我這本書裡寫的都是清故宮。
  • 故宮有九千房間 清朝皇帝在哪裡睡覺?在哪裡辦公?
    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個王朝的皇宮。故宮很大,光是建築面積就有15萬平方米,房間則有9000多間——假如皇帝心血來潮,每間房子睡一晚,他得花3年時間,才能將每一間房子睡遍。那麼,故宮那麼大,清朝皇帝都是住在哪間房呢?
  • 歷代皇帝們都愛喝什麼茶?有的如今已飛入尋常百家
    在各種古代宮廷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皇帝們茶不離手,不管什麼時候都有人為其斟茶遞水。古代皇帝們喝的茶一般都是貢茶,而貢茶與其他貢品一樣,主要被用來滿足君主及上層階級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不過茶的品種那麼多,歷代皇帝們都愛喝什麼茶呢?01.
  • 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一天,陳昇福元昌陳植濱、茶語網創始人張陽,帶著觀山、紫禁天香與憶百年紀念茶,拜訪了瀋陽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支運亭。幾人在一場觀山茶會裡,品鑑了紫禁天香,探討了在宮廷文化中,茶所具佔據的獨特位置。後來皇太極續建,瀋陽城的宮殿也被稱為了盛京皇宮,這就是瀋陽故宮博物院的前身。」「北京紫禁城是在明朝永樂年間1420年建成,比瀋陽故宮要早。清軍入關推翻明朝後,定都於此。清軍經過修繕後,繼續將紫禁城作為自己的宮殿。」這便是瀋陽故宮與北京紫禁城的因緣際遇。清軍入關後,清朝皇帝並沒有拋棄瀋陽發祥地,而是常常東巡這關東紫禁城,並居住一段時間。
  • 故宮裡的匾額都出自哪位皇帝之手?又都是什麼用意?
    既然提到了正大光明和勤政殿,你肯定馬上就能聯想到故宮裡大量的匾額。的確,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有著不計其數的宮殿等著被匾額標記:或是作用、或是警示、或是心情,將故宮稱為「皇家匾額博物館」也不為過。 今天咱們就挑幾個比較著名的說說,它們都出自誰手,又都是啥含義。
  • 明清皇帝究竟在哪裡上朝?故宮太和殿裡能容的下文武百官嗎?
    不是在金鑾殿,而是在金鑾殿前面的大門裡,叫做「御門聽政」。你可別覺得,大門那麼小,能盛下那麼多人嗎?咱們家的防盜門只能容一人通過,皇帝的正殿外的大門還是很大的。故宮的太和門面闊九間,進深三間,1300多平方米,大學裡的階梯教室一般也就400平米,皇帝老兒的這個門有3個階梯教室大,開個例會是沒問題的。問題是,朱元璋很勤快,每天都堅持打卡,但是他的後世兒孫們就吃不了這個苦了。
  • 「清朝無昏君,明朝都是昏君」——清朝的皇帝贏在哪裡?
    所以,我們不妨以是否勤政來作為評價皇帝是否昏庸的標準。其次,如果這個標準設定了,我們會發現,說明朝皇帝都昏庸顯然有些牽強了。從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這幾位皇帝可以說是都為處理帝國的事務操碎了心。而再看清朝,清朝皇帝普遍勤於政事自不必多言,但自同治之後,慈禧專權的現象顯然也讓這個「都」字有些蒼白。所以,要想具體闡述這個問題,還需從多角度切入加以闡釋。
  • 如果是在清朝,騎馬進故宮,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冷靜之餘,琢磨君想到了一個問題:這件事要是放在清朝,後果到底有多麼嚴重呢?也可以換個方式提問:如果是在清朝,騎馬進了故宮,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分兩種情況來分析。如果大臣獲得了皇帝的「紫禁城騎馬特權」,但是到了該下馬的地方沒有下馬,會受到什麼處分呢?電視劇裡面有這麼一幕:袁世凱騎馬要進紫禁城,被大內侍衛攔了下來。侍衛說:「這裡是紫禁城大內重地,武官到此下馬,文官到此下轎,無一例外,這是幾百年的規矩!
  • 古代皇帝嬪妃如何過年?故宮實景展現皇家年俗
    作為普天同慶的春節,皇帝和后妃們又將如何慶賀新年?封印以後,皇帝如何安排自己的新年假期?皇帝過年也穿新衣、發壓歲錢嗎?皇帝家的年夜飯怎麼吃,吃什麼……正在故宮午門和東西雁翅樓舉行的「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中,這一切都將有答案。
  • 清朝皇帝的作息時間表,皇帝一天都做什麼,看以後你還想當皇帝嗎
    做皇帝聽起來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每天只要批奏摺,看看書,想吃什麼山珍海味都有。那麼在清朝當皇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一個字——累,兩個字——無聊,三個字——不自在。其實在清朝當皇帝是一件很沒有自由的事情。身為帝王,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被人注意著,一言一行都需要幾經斟酌之後再說出來。
  • 乾隆皇帝有多少寶貝,她都知道
    這是清宮的製作檔案,清宮不管做什麼,哪怕是一件很小的東西,譬如說今天皇帝命令臣下要去裱一張畫、用一個釘子,都要一一記錄下來,就像流水帳一樣。從這個檔案上,可以看到都製作了哪些茶器,有茶壺、茶碗,也有茶鍾、茶盤、乾隆茶具(茶贏、茶棚)等。
  • 一位清宮老太監曾說:故宮72口井,井水卻無人敢喝,為何會這樣?
    清朝一位老太監曾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故宮中大小水井共有70多口,但是井裡的水卻沒有人敢喝」。為什麼會出現「井水無人敢喝」的現象呢?這井水難道是有毒,還是有什麼令人恐懼的地方?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故宮裡這70多口水井裡的水都是硬水,硫酸鈣等元素眾多,喝多了之後會對人的身體有害。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
  • 清朝崇德皇帝有25個子女,為何後代的生育能力越來越差?
    稍微了解一下近代歷史就能知道,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似乎是越來越差。到後期,甚至有沒有直系子嗣可繼承皇位,只能從表親家中尋人繼承皇位的情況出現。在清朝後期的80年裡,鹹豐帝只有三個兒女,而後世的同治、光緒皇帝沒有子嗣。
  • 故宮上空為何會有那麼多烏鴉?清朝人說,沒有烏鴉就沒有清朝
    清朝皇室很喜歡養烏鴉,這使得故宮上空有非常多的烏鴉。這是怎麼回事呢?清朝是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滿族人信奉薩滿教。在薩滿教的神諭中,烏鴉是黑色的報警鳥,據說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李成梁對他也不錯,可有一天,李成梁接到皇帝的「密旨」,說夜觀天象,有紫微星下凡,東北有天子之象,命他趕緊滅掉此人。李成梁天天到處尋找「紫微星」,可是人海茫茫,看來看去,誰都沒有「天子之象」。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時候,突然發現努爾哈赤腳上有七顆紅痦子。於是他不動聲色,決定第二天將努爾哈赤拘押進京。
  • 皇上喝玉泉山的水,為什麼故宮中有那麼多口井?
    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古代叫做紫禁城。明清時期這裡居住了二十四位皇帝,現在的故宮佔地面積有72萬平方米,而房屋大概有9000間房屋。故宮已經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每天都會迎接幾萬的遊客。那麼這麼多遊客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故宮中有很多口井。
  • 清朝康熙帝喝過百姓家的井水麼?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是順治帝的第三子,母親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年少時打敗權臣鰲拜,奪回親政大權。削三藩、戰沙俄、徵葛爾丹,一生政績累累,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晚年倦勤,九子奪嫡,最終傳位於第四子胤禛,即雍正帝,雍正帝後,傳位於乾隆帝。
  • 清朝在北京定都數百年,為何九位皇帝死後都葬在了河北深山中?
    瀋陽故宮也稱為後金故宮,創始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所建造的皇宮,清世祖福臨從此稱帝。1644年的4月,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順治皇帝登基,定都於北京。自此之後便有著長達268年的十代皇帝在此統治,並且北京從始至終都是清朝的首都。
  • 歷史冷知識,皇帝不止一個玉璽,清朝皇帝手中居然有25方玉璽
    古代皇帝的玉璽通常尺寸都很大,一隻手難以拿住。玉璽的數量其實不只有一個,秦朝皇帝的玉璽有六方,到了後世朝代竟然越加越多,清朝皇帝手中的玉璽數量居然高達25個。為什麼皇帝要研究出這麼多的玉璽,玉璽又有哪些分類呢?
  • 揭秘:故宮裡面的龍椅,到底是哪個皇帝做的?什麼材料做的?
    在故宮遊玩時,總會有人趁管理員不注意偷偷坐一坐龍椅,過一過癮~~然而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坐龍椅,其他人如果敢覬覦龍椅,那可就是誅殺全家的罪行,因為龍椅就是皇權的象徵,就連清末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也不敢坐上去,留給了傀儡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