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帳篷哥"退學來北京 夜宿清華旁聽北大

2020-12-15 搜狐網
    編者按:

出生於1990年的趙銘(化名),去年參加了高考,並順利考入山東一所理工類高校。一個學期後,他主動退學來京。目前,趙銘每天都會去北大旁聽課程,為了省錢,他每晚都在清華大學青年公寓樓道中搭起帳篷過夜。

去搜狐教育微博看看吧>>

  

    大學生退學來京旁聽

  前晚11點,記者來到清華大學北門附近的桃李園食堂,趙銘正端坐在一個角落吃著晚餐,幾個饅頭,一份菜。「花費才3.5元。」趙銘說,因為記者要來採訪,他才提早結束了他一天的旁聽學業。

  趙銘說,他去年參加高考,並順利考入山東一所理工類高校。但周圍同學的狀態讓他非常不滿,「他們除了通宵玩遊戲,就是看小說,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趙銘說,他擔心自己有一天也會被周圍人影響,於是在一個學期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學!

  「我用了一個寒假的時間說服了父母,2010年初,我一個人來到北京,並在北大、清華兩校之間穩定了下來。」趙銘說,他來北京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這兩所高校旁聽課程。趙銘說,他這種特殊的接受教育的方式,或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但他卻不以為然。「我知道這樣很難、很苦,但我就是想挑戰一下自己。」趙銘說,他目前涉獵的方向有計算機、新聞、經濟、市場、地震等。

  省錢睡過車棚自習室

  趙銘告訴記者,為了熟悉環境,也為了給自己賺足生活費,上半年他在北大校園內一家超市裡賣水果,閒暇時也在北大課堂旁聽。「那會兒打工有宿舍住,所以費用支出並不多。」工作了幾個月,趙銘攢了一部分錢,為下半年「全職旁聽」打下了一些基礎。今年暑假,趙銘換了一份清華大學保安的工作,結識了很多保安朋友,這也為他日後夜宿清華提供了諸多方便。

  辭職後沒有了集體宿舍,為了省下房租錢,趙銘就在清華校園裡尋找著能睡覺的地方。「自習室的角落,荷塘邊的板凳,還有自行車停車棚,我都睡過。」不過這段日子,隨著天氣的轉涼很快結束。「天冷了,我只能進樓道睡覺了。咬了咬牙,花499元買了一套戶外帳篷和睡袋。從此,就搬進了青年公寓的樓道裡。」趙銘說,「這一睡,就是兩個月。」

  每天樓道搭帳篷過夜

  前晚11點40分,記者跟隨趙銘來到清華北門附近的一個保安室,隨後,他提著兩個包步入了23號樓的一個單元,爬到頂層6樓。

  「選擇頂層,是為了減少對住戶的打擾。我一般在晚上11點之後才回來,悄悄地睡下,所以基本不會對他們造成影響。」趙銘熟練地打開包裹,先將帳篷斜著鋪在樓道的臺階上,然後將金屬支架一段段接好,穿進帳篷內,帳篷慢慢地鼓了起來……「我每晚睡前都會做一遍這個工作,大約花費15分鐘。天亮外出時,重新收好,放到保安室內。」

  很快,趙銘已將帳篷撐好(見圖)。隨後,他翻開另一個包裹,掏出被子和枕頭放進去。「太冷,只能和衣而睡,滋味肯定是不好受啊。」趙銘說,但為了將來,這些苦他都能忍受。至於未來,他表示暫未考慮太久,「視情況而定吧。」昨天凌晨零點30分,趙銘鑽進了他的帳篷,「明天一早,還得去聽課哪。」

  昨晚,記者致電清華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於先生,對方稱,他是第一次聽說此事,所以無法回應。在詢問具體地點後,於先生表示他會儘快了解情況,然後答覆。

(責任編輯:鄧躍)

相關焦點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一度,我選擇北大作為指引我前路的存在,結果我卻失敗了。 我高中就讀於湖北省一所老牌重點中學。高二,我參加了北大的綜合營,那讓我對北大產生好感。後來高考,我夢想考上北大元培學院,結果我的分數不夠上北大本部,要上北大,唯一的選擇只剩北大醫學部。北大醫學部由北京大學兼併北京醫科大學而來,獨立劃定分數線,錄取分數比其他學院低20分。
  • 旁聽何必非要去北大清華?
    前不久,52歲的浙江菜販範國梁去北京,成為北京大學的一名旁聽生。只讀過三年書的他,想重新修訂先祖古籍。有人佩服他的勇氣和毅力,有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夢想,是中國版的「堂吉訶德」。事實上,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遊學的旁聽生數以千計,從二十歲出頭到年過花甲。
  • 本科畢業生為考北大研究生 進北大當保安旁聽
    針對北大保安考大學現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鬥稱:「大學本來應當是開放的,應當引導社會觀念、社會潮流。現在只是有保安旁聽他們的課,拿文憑。我想未來應該更加走向開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聽他們的課,拿到文憑。」
  • 那些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怎麼樣了?
    北大和清華,取其一即可笑傲江湖。這兩所國內的頂尖學校,難考程度不必多說,中國人都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幾乎每年都有那麼1-2個從清華、北大退學又考回去的大神。考清華北大對他們來說好像吃大白菜那樣簡單。清華有同學說,王宇航是因為掛科過多而退學重讀。這種可能性也很大。同樣是湖北省,去年省理科狀元常書傑考了712分。四年前的他同樣是市裡的高考理科狀元,考入了北大。
  • 遊客搭帳篷夜宿沙灘省錢又浪漫 最多支300帳篷
    」從北京來青島旅遊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一家三口原本打算住海景套房,但價格實在太貴了,而且不一定住得上。 「租用帳篷也算是半個海景房了吧,一天還能少花個三四百元。出來玩就要體驗一把大自然風景,住酒店多沒意思。青島的海風吹著特別涼快舒服! 」王先生幽默地說道。    「我主要來看海邊日出,帳篷是我自己前幾年花500元買的,結實著呢。不像租用的帳篷,也不知道幹不乾淨。
  • 學霸還是學霸:有人北大退學考入清華,有人清華退學再考北大
    那麼今天就來聊一聊復讀。高分復讀其實在浙江算是很少見的了,所以大家才會當做大新聞。說起復讀,其實在很多地方,復讀生比例頗高,而且名校的高分段中都有不少復讀生。作為一所民辦高中,第一年就出了第1還用擔心以後收高價學費沒人來嗎?
  • 北大「拒絕」社會人員 旁聽與完善的旁聽制度
    這位負責人稱這不是剛性措施,不絕對禁止校外人員到北大旁聽。但實際上,不少旁聽人員確實望而卻步。  對這一現象,民眾有著怎樣的看法?《國際先驅導報》聯合新浪網進行了調查。調查中,面對「你認為大學是否應該有條件地開放課堂?」的問題,有81.74%的人選擇「應該」。西安柳女士認為:「來旁聽的人,學習積極性甚至比大學生都高,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沒能成為課堂正式一員。
  • 9年前,從北大退學,執意讀技校的天才周浩,現在後悔了嗎?
    點擊上面的「關注」,為你解讀這個世界清華北大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是無數高考學子嚮往的地方,如果能有一個機會上清華北大,那簡直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但即使是這樣多少人拼了命也進不去的名校,竟然有人想著辦法退學,去上一所技校。
  • 牛人4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退學,鄰裡:怕不是瘋了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的夢想,是各地高考成就的衡量標尺。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會湧現關於高考牛人的事跡,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一定會被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口中的學習榜樣。他是一名考試天才,先後考入復旦一次、北大一次和清華兩次,妥妥的學霸一名,本該接受人們的「崇拜」,但卻被很多人質疑。第一次高考:考上復旦,卻選擇復讀張非來自四川廣安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教師。
  • 「高考釘子戶」張非:4次高考全名校,為何遭清華北大雙雙退學?
    的確,在當時如此高的分數,除了清華北大,所有的名校張非都能垂手可得,再加上復旦大學又向張非拋出了橄欖枝,前途可是平步青雲,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張非是個固執的小夥兒,不是清華北大自己哪兒都不去,於是家人拗不過他,於是張非又重新復讀了一年。
  • 首批夜宿北京動物園遊客 自搭帳篷園內過夜(圖)
    昨天下午,34位8歲到18歲的動物園鐵桿「粉絲」成為首批夜宿動物園的小客人。據悉,這些留宿動物園的客人是通過報名加入北京動物園「關愛動物·保護環境」訓練營的營員。他們將逗留在動物園內24小時,白天實地觀察上課、晚間在園內搭帳篷過夜。
  • 北大學生退學讀技校:專業沒興趣痛不欲生
    周浩,曾以青海前15名的成績考取了北大,但是因為所學的專業沒有興趣,毅然決然的離開北大,選擇一所技校,因為裡面有他喜歡的專業,有他的興趣所在。當然,退學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有來自父母和社會其它方面的阻擋,那周浩和周浩的父母又是如何拆掉這些障礙的呢?這篇文章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 69歲老翁在北大清華旁聽博士生課程[圖]
    「花甲狀元」李文超  在北大或清華的校園裡,人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個身影:他背著破舊的雙肩包,手拎英文報紙,正用貴州口音的普通話討論學術問題,甚至正用蹩腳的英文與「老外」大聲交談。新生軍訓,李文超一次沒落下,和20來歲的年輕人一起,3000米照跑。軍訓結束後,他還被評為「優秀學員」。讀起書來,李文超更是不含糊。他從不翹課,幾乎每節課都要搶著坐在最前面。每逢周末,別人在休息,他卻在泡圖書館。  大學畢業時,李文超已經由原來的最後一名上升到全班第19名。但他還是不甘心,想讀碩士學位。於是,他一邊旁聽文學院的全部研究生課程,一邊報名參加考試。
  • 北大拒絕社會人員旁聽 高校旁聽制度待完善(圖)
    這位負責人稱這不是剛性措施,不絕對禁止校外人員到北大旁聽。但實際上,不少旁聽人員確實望而卻步。  對這一現象,民眾有著怎樣的看法?《國際先驅導報》聯合某網站進行了調查。調查中,面對「你認為大學是否應該有條件地開放課堂?」的問題,有81.74%的人選擇「應該」。西安柳女士認為:「來旁聽的人,學習積極性甚至比大學生都高,只是因為機緣巧合沒能成為課堂正式一員。
  • 在北大旁聽一年後,我想送給全國高中生三封信
    我今年25歲,2016年大學畢業離開農村老家來到北京,第一年在北京一共幹過三份職業。後來辭掉工作,在北大旁聽學習1年,期間兼職在北大校友創立的麓遙共享教育做新媒體工作,主要通過採訪北大清華的優秀大學生,挖掘他們的勵志故事和求學經驗來幫助高中生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 他用休學一年、最終從北大退學去讀技校,告誡學霸選對專業很重要
    學霸的煩惱:選清華北大,還是別的重點院校每年各所學校都會比拼有多少學生考上清華北大,並會寫出名字來,而考上其他重點大學的,則會統一是說有多少學生考上一本。考上清華北大的,學校來登門祝賀,政府部門來登門祝賀,還有一大批的獎學金發放。如果是考上別的重點院校的,少有人問津。可以說,上清華北大是全鎮乃至全市的人都知道你,但不是清華北大,那基本只有你們家的人知道了。虛榮心從不會缺席,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當地政府都會有。如此大差別的對待,讓很多人都認為,只要分數能上清華北大,就上清華北大,不能浪費這分數。
  • 青海男生北大退學轉讀技校:遵父命上北大 在北大痛不欲生
    11月4日,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舉行。在會場,一個看起來很沉穩的男孩代表參賽選手進行宣誓,他的一舉一動時刻吸引著媒體記者們的眼球。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夠讓人驚訝的經歷。3年前,他從北京大學退學,轉學到北京工業技師學院,從眾人豔羨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學生,從北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人才儲備軍到如今還未就業的技術工人。
  • 牛人4次考入清華北大卻屢遭退學,被質疑是職業考生賺取高額獎金
    清華北大是無數學子的夢想,是各地高考成就的衡量標尺。每年高考後,各地都會湧現關於高考牛人的事跡,只要考上了清華北大,一定會被廣為流傳,成為人人口中的學習榜樣。然而,凡事有例外——他叫張非,來自四川廣安。
  • 你考上了北大,為啥又選擇退學?原因:我想上技校!
    文 | 王呈祥北大和清華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是所有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據統計,兩所學校每年合計向全國招收不到七千人,平均一所三千餘。也就是說,每年全國近一千萬的考生,每一萬人中只有七個人。由此可見,能考上這兩所大學到底有多難。
  • 他考上北大,大二時卻執意退學,只因要上技校
    文 | 王呈祥北大和清華是我國的最高學府,是所有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據統計,兩所學校每年合計向全國招收不到七千人,平均一所三千餘。也就是說,每年全國近一千萬的考生,每一萬人中只有七個人。由此可見,能考上這兩所大學到底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