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條源自於比利時
薯條,是一種老少鹹宜,人見人愛的小食品,那你知道,薯條發源於比利時嗎?
早在1680年的時候,比利時人已經開始吃薯條了。
在一戰期間,美國兵在比利時吃到薯條,覺得好吃也便於攜帶,就在軍隊中流行起來。當時美國人稱薯條為法國薯條,是因為比利時軍隊中通用法語,結果就被認為是法國薯條了,「法式薯條」這個稱呼,延續至今。
正宗比利時薯條,使用的是比利時品質優良的土豆,切成條狀,再使用牛油烹炸兩次後,加入食鹽,盛入容器中的薯條,要經過多次拋接,以便鹽和薯條充分混合,才算完成薯條的製作。
比利時甚至建立了一座薯條博物館。
疫情之下,比利時號召民眾多吃薯條,支持國家經濟。
目前,比利時售賣薯條的餐廳、酒吧、咖啡館仍在關閉中,薯條生產的產業鏈,正遭受巨大損失。而且,隔離期間,人們為了避免體重增加過甚,都會儘可能少吃油炸食品,薯條自然也被人們排除在餐桌之外。
比利時人能支持國家經濟,多吃薯條。我們也應儘自己的力量,為疫情之後的經濟復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