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2020-12-14 新周刊

疫情當前,作為吃貨國的我們最離不開的可能是各種攤兒,煎餅攤兒,腸粉攤兒,麵攤兒,燒烤攤兒……

比利時人可逗了,十萬火燎的疫情當下,關啥都行就是不能關掉薯條攤。

△疫情當前還有不少比利時人跑去薯條攤/Twitter

可能你會疑惑,薯條按理叫french fries,該屬於法國的吧,這你可就被名字騙了。

比利時人會拼了命跟你爭,薯條就叫frites,他們才是代言人。

別看比利時國家小,這次疫情它就是站在歐洲包郵區頂端的國家。一直在以自己默默低調的交通樞紐,給歐洲各國轉運重要醫療物資。

要是你深入了解了這個「薯條王國」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國家真跟薯條一幅模樣——乍一看小小不起眼,可吃起來,真停不下嘴了。

為了爭做薯條代言人

比利時人拼了

薯條居然是比利時發明的?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知識點,連忙吃掉手中三根薯條冷靜一下。

要知道為了爭薯條的正宗地位,比利時都跟法國鬧上了聯合國,這種熱烈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世界盃足球冠軍的追逐。

法國人說他們的薯條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1789年的, 之後在巴黎新橋區就開始有了第一件薯條小攤車了。

對於這解釋比利時人可嗤之以鼻了,說早在1680年代,他們那的漁夫為了撐過漁獲短缺的冬季(往常都吃炸小魚仔),就想到用馬鈴薯,放熱油鍋裡炸成薯條來吃了。

△比利時薯條發源比法國的說法接地氣多了/wiki

至於為什麼叫French fries,比利時人表示這可是天大的誤會。

誰叫那些二戰時期的美軍,到比利時嘗到軍隊現炸的薯條,吃到不離手還想奉送個英文封號,還把講法文的比利時軍人誤認為法國人。

結果French fries流傳至今,以至於大家直覺都以為這是法國人的薯條,實在有點冤大了。

為了這五毫米的薯條還要爭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份上,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不,比利時人會告訴你,薯條裡面的學問可大了。

△比利時有很多薯條店/unsplash

許多國家都會宣稱自己的薯條是用最受歡迎的種植土豆烹飪而成,但比利時真切地告訴你,他們的訣竅在於薯條要炸兩次。

一次讓它內軟,一次讓它外脆,才能保證外酥裡嫩的薯條口感。

選油也有講究,用牛油或鴨油更佳。

要是你吃過比利時薯條,你會發現它比一般的薯條粗上兩倍,連手切都能精細到毫米。

△比利時的薯條比一般的薯條粗/unsplash

搭配雞肉的話大概5毫米厚度,8-9公分長恰好合適,如果用來搭配和牛,厚度可能會厚多2毫米。

全世界最看不慣吃薯條只蘸番茄醬的,可能是比利時人。

他們可能會連連感嘆:「都糟蹋了這麼好的薯條啊。」在比利時,最標準薯條配備有蛋黃醬、塔塔醬和帶著點辣味的安達魯西醬。

△要是看到你用番茄醬,比利時人會說你都糟蹋薯條/unsplash

當然,比利時人最喜歡的還是用貽貝來搭薯條,說貽貝薯條是比利時的國菜也不足為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比利時人能做成堪稱陸地與海洋的完美結合。

別以為他們痴迷薯條,是因為除了薯條沒別的吃了。

這個並不為人熟知的歐洲小國,就曾經被《孤獨星球》極高評價為「沒有不好吃的食物」的國家

他們享譽全球的美食多了去了:巧克力、華夫餅、啤酒兔肉、各式海鮮貝類應有盡有,但這些都比不上薯條在比利時人心中的份量。

△比利時的巧克力和華夫餅也是一絕/unsplash

酷愛薯條成痴的比利時人,還給薯條開了座全球獨一無二的薯條博物館。

在北部的布魯日有一座600多年歷史的古建築,比利時人將薯條的前世今生都放在這兒了。

只要你到比利時境內,不管是在高級餐廳、平民酒吧還是在街上溜達,隨處可見薯條攤。

據說光境內就高達5000處,換算起來,人均享有量是美國麥當勞的十倍有餘。

街頭上碰到的人,十個裡至少有兩三個手上都會拿著圓錐紙筒或長方紙盒狀的薯條吃,這才是打開比利時最地道的姿勢。

△去比利時千萬別錯過薯條/unsplash

歐洲最沒存在感?

人家是站在包郵區頂端

別看這個薯條王國小,國土面積也就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北京市那麼大,可人口還不夠北京人口的一半,也就1100萬人。

△比利時國土也像薯條那樣迷你/unsplash

但某種程度上說,比利時可以說是「歐洲抗擊病毒扛把子」,掌握分發歐洲各國醫療物資的大權。

首先看看地理位置,比利時在歐洲卡的可是C位,被譽為「西歐的十字路口」,北鄰荷蘭,南接法國,東南臨盧森堡,東邊與德國接壤。

△比利時地處歐洲心臟位置/google map

歐洲的首都中心,也就是歐盟和北約總部,就是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處在這一歐洲心臟位置,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利時的列日機場近期被世界衛生組織選為「歐洲轉運重要醫療物資的樞紐」,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物資,比如口罩等等,大多都得從比利時中轉到歐洲各國。

△比利時列日機場在疫情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新聞截圖

夾在歐洲眾強國之間的比利時,歷來都是歐盟大佬們用來相互角力的緩衝地帶。正因為如此,袖珍小國在國際上一直處在中立的地位,國家歸屬感不強,並沒有統一的比利時語。

朝北是講荷蘭語的法蘭德斯大區、南部是講法語的瓦隆大區,以及在東南角小部分講德語的區域。

△比利時人精通四國語言,就是沒有比利時語/BBC

南北區還常常水火不容,動不動就開起地圖炮來。懂的人經常喜歡搬個小板凳坐看比利時的內鬥,最好玩的是世界盃足球賽的比利時隊,到場上交流雞同鴨講怎麼辦?

一律說英語!想吃瓜的可以看看往年世界盃比利時隊比賽,到齊唱國歌的環節,球員尷尬到都不願張嘴了。

△2018年世界盃,法國對戰比利時,不少球員表示對國歌冷漠

反過來看,這種多國經濟文化融會貫通於此的位置,恰恰造就了比利時現有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特色。

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擁有將近900多個重要國際機構,每年都有眾多國際會議,重大舉措在這裡召開商討。

比利時的硬實力,多少也來源於得天獨厚的C位。近代工業革命以來,比利時真算得上是工業強國,靠煤礦和鐵礦打出一片天。

它是歐洲大陸首個構建了連貫鐵路網絡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鐵路網絡之一,坐擁鐵路、客運、貨運航空等等物流優勢。

現如今順勢發展石化產業和港口經濟,在歐洲經營的跨國500強企業裡,有60%的供應鏈中心都放在了比利時。

比利時還是汽車製造大國,最初規模僅次於法國和德國。

憑藉著歐洲中心港口的條件,布魯日港口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轉運港口。

豐田汽車還在這裡設立了歐洲最大的物流中心,現如今汽車工業依舊是比利時的產業支柱。

說石油和汽車稱不上比利時的核心競爭力,但有一樣足以俘虜全世界的男男女女,那就是鑽石

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被稱作「鑽石之都」,是全世界最大的鑽石貿易和加工基地,15世紀以來,安特衛普一直是世界鑽石中心。

△安特衛普被稱為世界「鑽石之都」/wiki

可以說,世界上每10顆鑽石就有7顆是在這裡加工而成的。這不就是隱藏在歐洲強國之間的「鑽石王老五」嗎?

比利時人不爭不搶

活得比誰都通透

活在比利時的人,內心必定是非常的peace,早就對四分五裂的尷尬,和來自他國的嘲笑已經表示麻木了。

「你看比利時國家的地圖,像不像是下跪國?當年聞名於世的滑鐵盧古戰場,拿破崙就是在比利時的首都閃了腰。」

△外網上調侃比利時國家的形狀/raddit

歐洲各國流傳著鄙視鏈,比利時由於歷來處在中立的位置,從歷史以來受到法國、德國和荷蘭等眾強國的影響,被嘲牆頭草,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民族文化。

畢竟在很多人眼中,比利時就像個歐洲中轉國,想要觀賞歐洲各國文化,坐兩個半小時火車就能出國。

甚至對於精打細算的比利時人來說,周末開一個小時的車到德國買菜,加油到鄰國盧森堡早已成為省錢的一大訣竅。

△NASA公布歐洲夜景衛星照,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比利時/wiki

但有趣的是,比利時的氣質往往不在宏大敘事,而在平民草根的自我認知裡。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比利時,大概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會把一個「小尿童」當成民族英雄了。

傳說用一泡尿就澆滅了燃燒炸藥引線的小於連,機智勇敢地讓布魯塞爾這座歷史名城免遭戰爭毀滅。

為了紀念小於連,比利時人把這個」比利時第一公民「的榮譽送給了小尿童,還在市中心給他立了一座雕像,成了舉世聞名的國家名片。

比利時另一個名片是坐標在安特衛普廣場前的布拉博噴泉。

△布拉博噴泉廣場/unsplash

噴泉上有個扔手布拉博雕像,傳說古代有個作惡多端的巨魔,經常喜歡砍下水手們的手來收取買路錢。勇士布拉博為民除害,砍了巨人斷掌扔進了河裡,讓斯凱爾特河恢復了自由通暢。

這一雕像,截的就是扔巨人斷掌時的身姿。

其他國家的標誌雕像向來都愛宏偉壯觀的英雄,唯獨比利時偏愛消解權威,壓倒強權的小人物。

在比利時,可享樂的地方多了去了。

現在流行全球的水療Spa就是發源於比利時的斯帕市。在斯帕市,spa就是日常,你大可以體驗最早的水療到底是長什麼樣的。

△水療spa發源於比利時斯帕市/wiki

爵氏迷們喜歡去比利時的老城迪南,那是薩克斯管的發源地,到處飄蕩著浪漫古典的薩克斯風情。

△薩克斯風來源於比利時古城迪南/圖蟲創意

比利時不僅巧克力華夫餅甜點多,啤酒也多,將近有100種。

全球最長的酒吧街「老市場」 Oude Markt就在比利時,它就在百威英博總部所在的魯汶地區 。

△全球最長的酒吧街也在比利時魯汶/unsplash

對了,墜落人間的天使奧黛麗·赫本,她的人間故鄉就是比利時布魯塞爾。這仿佛是上帝對比利時的格外眷顧。

那年是1929年,剛好《丁丁歷險記》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漫畫也是在布魯塞爾誕生。

沒錯,我們熟知的《丁丁歷險記》和藍精靈,就是來源於比利時。說比利時是文化沙漠的人,估計沒法懂得暢遊這個漫畫王國的樂趣。

比利時漫畫家密度稱得上世界第一,漫畫是比利時人生活的一部分。

△可能隨處就能碰見《丁丁歷險記》牆/unsplash

在比利時,本地人幾乎都是看著本國漫畫家的作品長大的,在布魯塞爾能找到50多幅街頭漫畫牆。

在布魯塞爾的旅遊地圖上,有一條全長3公裡的卡通線路the comic strip,隨處可見漫畫牆和漫畫博物館、卡通店。

要是跟比利時人交談,你會發現他們的言談舉止裡透露出來的自嘲幽默,就是漫畫裡最好的素材。

在比利時旅遊局2018年的官方宣傳《愛上比利時的99個理由》裡,你會看到他們是這樣不失幽默地向外界推薦本地名家,比如談到傳奇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他是位人文主義者、學者和外交官,當然,他畫畫也有那麼兩把刷子。

至於說到那位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瑪格麗特,「他在那幅著名的自畫像裡,謙虛地把自己的臉藏起來了,典型的比利時人吶!

△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瑪格麗特的自畫像很滑稽/wiki

典型的比利時人,就是乍一看並沒有覺得任何異樣,但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各種稀奇古怪的亮點——

牧鵝軍樂隊領著一縱列鵝招搖過市、傳統紙紮巨人巨龍遊行穿過了市中心、還有穿著戲服,戴著蠟面具的小丑狂歡,有時候小尿童於連還能撒出啤酒來,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比利時的傳統風俗之一,溜大鵝/reddit截圖

△比利時人的節日都很滑稽幽默,富有童心/wiki

我突然發現,一向沒啥國家歸屬感的比利時,卻隱藏著全民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不是來源於外界的讚賞,也不是來源於什麼大人物的英雄事跡,而是附庸在薯條、小尿童於連、丁丁這樣的小人物身上。

△戴蠟面具來狂歡,比利時人有什麼不開心的/wiki

難得的是,比起歐洲其他國家,比利時人似乎更重視平民和自我的精神。

歐洲強國耀眼,自有他們的歷史長河和鴻篇巨著,但夾在其中沒啥存在感的比利時,懂得自嘲自樂,管你們什麼想法,畢竟生活過得好不好還是自己知道。

他們就像漫畫人物」丁丁「那樣,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在人生歷險中會受到各種外界的質疑,也許曾被嘲是loser,但依舊堅持自我,過著一種低調、隨和又不失精細的生活——

「很多人會說你是失敗者,說你是傻瓜,扶不起的阿鬥,但是你絕不能這樣說自己,你放出錯誤的信息,別人就會這麼認為,你要為在乎的東西去奮鬥,如果碰到牆,就把它推倒。」

——這是《丁丁歷險記》裡航海家阿道克船長說的,也正是比利時小人物堅持自我的精神。

曾經2010年大選後,比利時因當地政府難產而陷入了為期541天的「無政府狀態」。

當時挖苦比利時毫無存在感的外界之聲不絕於耳,但很多人沒看到另一面:老百姓的日子照樣過得井井有條,並沒有你想的那麼亂糟糟。

△要爭強好勝,就不是比利時人了/unsplash

有趣的是,比利時人抗議的手段並不像法國那樣暴力,他們也反思自己,不強求要憤怒對立。

他們採取的方式甚至有些無釐頭,比如男人不刮鬍子、女人不刮腿毛、讓政治家的妻子拒絕和丈夫有性生活等等詭異行為。

在中部城市魯汶,民眾發起了「薯條革命」:誰如果寫信給爭吵不休的政客,就能免費收到炸薯條。

因為他們覺得:「炸薯條是比利時最好的東西,政客們則令人感到恥辱。」

△薯條象徵著比利時人國際化自我主義精神/unsplash

上街遊行的群眾,許多人一手拿著標語,一手握著熱氣騰騰的現炸薯條。那一張張樂觀的面孔仿佛在向世人調侃——

危機再大又怎麼樣,該吃吃該喝喝,只要還有薯條,哪有什麼過不去的。

參考資料:

WHO picks Liege Airport as European hub to move critical medical supplies stattimes

What counts as 『essential』 during a coronavirus lockdown? Fries in Belgium, wine in France. washingtonpost

為了這份薯條值得拼命!究竟比利時人有多愛吃薯條? Polysh

關於比利時|當地人的生活 窮遊錦囊

你所不知道的比利時 discovery

比利時,突然的自我 時差島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你對比利時什麼印象?

【今日作者】

鍾無豔

編輯 | 周慕雲

排版 | 蟹老闆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九行」

相關焦點

  • 歐洲11國特色美食大薈萃:奶酪火鍋、海鮮飯、炸魚薯條,應有盡有
    英國(The United Kingdom):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英國為島國,因此有眾多的魚類美食,炸魚薯條大家都不陌生。法國(France):法式鹹派(Quiche)法國是世界美食王國,匯聚了各種地方美食。瑞士(Switzerland):奶酪火鍋(Fondue)瑞士盛產奶酪,有上百種奶酪品種,奶酪火鍋的美味不容錯過。
  •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歐洲王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
    以前,對於歐洲的地名不熟悉的我,只知道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特伐利亞州,但是在不經意間我偶然知道了,竟然在歐洲的歷史上,並且是在歐洲的近現代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並不算小的王國,那就是威斯特伐利亞王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這個名字給人的突兀感,我覺得,和這幾個王國給人的感覺一樣,因為這些國家讀起來有點不順口,而且感覺奇怪陌生,有這樣幾個國家,比如波蘭立陶宛聯邦,兩西西里王國,威斯特伐利亞王國,但是接下來,我麼們先說一說威斯特伐利亞王國。為什麼說威斯特伐利亞王國是一個歐洲的歷史上近現代的王國呢?
  • 薯條是法國人發明的嗎?
    在美國與加拿大,薯條通常簡稱fries;而在英國、澳洲與紐西蘭則比較常用chips來泛稱薯條,Frenchfries或shoestringfries則專門用來指長形的麥當勞式的薯條。在細細說明薯條的起源前,先要來說說土豆。
  • 風靡歐洲的英國炸魚薯條到底炸的什麼魚?
    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是一道源自英國的熱食,魚裹上面糊油炸,搭配炸薯條,吃的時候還會配上不同口味的調味醬。這道小吃早已風靡歐洲乃至全世界,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炸魚薯條裡的魚到底是什麼魚呢?
  • 在歐洲的「心臟」比利時,吃著薯條逛城堡
    圖/比利時瓦隆旅遊局供圖位於歐洲中心的比利時,被稱為歐洲的「心臟」,分為瓦隆大區、法蘭德斯大區和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幾千年的歷史演變為比利時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蹟。此外,布魯塞爾素有「歐洲首都」之稱,是歐盟委員會、部長理事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500多個國際組織的總部或辦事處所在地。據比利時布魯塞爾旅遊局局長派屈克·邦廷克介紹,未來還將繼續增強布魯塞爾的文化和藝術氣息,把一些老廠房、站臺改建成商業中心、藝術中心或者啤酒博物館等。
  • 歐洲千古一帝去世後,3個孫子分掉他的王國,如今成三個發達國家
    而在歐洲的歷史上,也有過不少分國例子,今天要講的便是歐洲三個發達國家雛形由來。 查理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的國王,也是撲克紅桃K牌上那個沒有長鬍子的國王形象原型,當然查理本人是有鬍子的。 查理大帝是個很有事業心的人,他勇猛善戰,喜歡擴張。本來查理還有個弟弟,弟弟和他一起瓜分王國。但這個弟弟意外去世了,於是29歲的查理成了法蘭克王國的唯一君主,他以打仗多和結婚多聞名,在位44年發動了55場大大小小的戰爭,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版圖。
  • 歐洲史:匈牙利,在1664年成為土耳其人所徵服的最後一個歐洲王國
    歐洲史:匈牙利,在1664年成為土耳其人所徵服的最後一個歐洲王國歡迎來到百家號冉冉時暮,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一說關於列強爭霸的新世界這一主題的歷史故事,在1700年,西班牙查理二世去世,且膝下無子。大不列顛成為西方的新興強國;1707年起,英格蘭不用再為蘇格蘭人的威脅憂心,但通過個人關係再次與歐洲大陸形成關聯,因為該國1714年後的統治者還兼任漢諾瓦選侯。在阿爾卑斯山以南,格局尚未塵埃落定。依然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又經歷了三十多年不安定的時光,歐洲各王室中的小人物在其中的不同國家間往來穿梭,試圖將鬆散的勢力擰成一股,攫取王朝爭霸時代遺留下的好處。
  • 【抗病毒藥物】抗病毒天然產物之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芪類化合物
    而天然產物為抗病毒藥物的篩選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靈感來源,其中以白藜蘆醇為代表的芪類化合物具有廣泛的結構多樣性和生物活性。近日,義大利學者於EJMC上發表綜述,討論了這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芪類化合物的來源、化學結構、抗病毒機理等,為該類化合物作為抗病毒先導物提供了依據。
  • 薯條的前世今生原來是這樣
    我們中國人一提到薯條,就會聯想到美式快餐,並稱之為垃圾食品。那麼,作為一種全球化的食物,薯條的身世究竟是怎樣的呢?事實上,薯條是比利時人發明的。但是冬天沒有魚的時候,就把土豆切成條油炸,於是誕生了薯條。法國和比利時對於薯條發源國的爭論甚至一度鬧到了聯合國。此外,英國人也對薯條情有獨鍾,在英國,薯條和炸魚是一對CP。一不小心就成了英國的國菜。說到薯條的推廣,他們都比不上用快餐徵服世界的美國。
  • 他是歐洲千古一帝,三個孫子瓜分他的王國,現在變成三個發達國家
    自公元486年法蘭克王國建立,到九世紀鼎盛時期,法蘭克王國的版圖西至埃布羅河、庇里牛斯山和大西洋,東迄易北河,北到北海和波羅的海,南迄義大利,幾乎囊括了西歐大部分地區。  法蘭克人本是日耳曼部落中最強大的一支,主要由薩利克和裡普利安兩大部族組成。公元481年,克洛維繼任薩利克部落酋長。
  • 今天就告訴告訴你,憑什麼我能做姬圈扛把子!
    當女神和女神們站在一起小Do不禁暗搓搓的觀察起來,於是有了驚訝的發現原來姬圈女神們都有這些撩人之處下面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姬圈扛把子都具備哪些特性?還有讓你舔屏不止的北極星小姐姐姬圈扛把子們的魅力和氣場
  • 韓國電影扛把子,馬東錫5部高分電影,不好看你打我
    提到馬東錫這個名字有些朋友可能會有些陌生,但是大家一定看過他主演的電影《釜山行》。他在所有影片中的形象都是一位霸氣無比的大哥形象,打起架來拳拳暴擊,是當之無愧的韓國電影扛把子,小編整理了他的5部高分電影,記得收藏哦,不好看你打我。1.《釜山行》豆瓣評分8.5《釜山行》可以說是韓國喪屍片的天花板,剛一上映就深受全球影迷的喜愛。
  • 溼巾界扛把子——子初溼巾良心測評!真實不踩雷!
    >溼巾界扛把子——子初溼巾良心測評!真實不踩雷!2020-07-24 11:08:0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溼巾界扛把子——子初溼巾良心測評!真實不踩雷!  溼巾界最近出現了一個扛把子,緊緊抓住了無數寶媽的心,讓她們在各種不同平臺向其他寶媽安利。所以,到底是誰呢?沒錯,就是子初米胚芽溼巾。但是這款溼巾真的像寶媽們所說的那麼好用嗎?小編今天就做一個測評,解開大家心中的疑惑吧!
  • 「巧克力王國」瑞士: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是歐洲的屋脊
    今天我們把目光從大洋洲廣闊大洋中珊瑚島礁,向西北方向,穿過亞洲的東南亞、東亞、中亞等地區,來到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區,來介紹第32個國家,「巧克力王國」瑞士: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是歐洲的屋脊。「巧克力王國」瑞士瑞士是「瑞士聯邦」的簡稱,地處歐洲西部地區,是一個中歐國家,從經緯度位置來看,瑞士的經度範圍大約介於東經5°至東經10.5°之間,屬於東半球
  • 法式薯條、法式熱吻…原來這些根本不是法國產的(雙語)
    法式薯條並非法國首創,法式接吻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法式髮辮也和法國沒有關係……原來這些帶「法國」標籤的事物竟然都是偽「法國貨」。   There’s plenty of dispute over the inventor of the French press.   法式壓濾壺的發明者尚無定論。
  • 麥當勞的薯條原來可以這樣吃,這麼多年一直吃錯了!
    在眾多快餐中,銷量最好、評價最高的要數薯條和炸雞了,尤其是薯條,只要到了麥當勞,不管吃什麼,必點薯條。那你知道麥當勞的薯條應該怎麼吃嗎?其實很多人都吃錯了!到底應該怎麼吃麥當勞薯條?一起來和趣收卡看看吧。我們去麥當勞吃薯條的時候,通常的做法是,直接把番茄醬擠在餐墊紙上或者是一些衛生紙上的,餐廳並沒有給我們準備放番茄醬的地方。
  • 盤點ins最火歐洲美食TOP10,排名的法國美食你喜歡嗎?
    No.5 FISH AND CHIPS 既然說起歐洲美食,那英國最經典的美食FISH AND CHIPS怎麼可能不參賽?炸魚薯條以135046次分享名列第五。
  • 超長薯條原來就是這麼簡單
    我親愛的端午節已經匆匆忙忙的過去了,當然別人在堵車的時候,我在兢兢業業的上班,別人在吃喝玩樂的時候,我在兢兢業業的上班;別人在激烈的看著世界盃的時候,當然我這個偽球迷也沒閒著,去移動啊、支付寶啊、各種地方猜猜球。哈哈,其實也是不亦樂乎!
  • 炸薯條,發展至今花樣層出不窮,炸魚薯條,英國人的美食國粹
    薯條的前身馬鈴薯並非來源於歐洲,它的發源地卻是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等地,從馬鈴薯傳到歐洲再到歐洲炸薯條的首次出現,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1900年比利時《列日快報》刊登了一篇關注薯條起源地的文章,曾經引發一場比、法兩國曠日持久的爭議,流傳著2個版本,一個是比利時,另一個是法國,但更多的呼聲則傾向於比利時。
  • 麥當勞的薯條,盒子上伸出來「紙舌頭」有什麼用?原來這麼人性化
    推薦語:原來還有這個作用,設計得挺好挺人性化的,但薯條油炸食品,還是少吃。麥當勞和肯德基佔據中國快餐行業很重要的地位,大家對肯德基最為熟知的食物就是雞翅,而對麥當勞則是對薯條比較鍾愛,麥當勞的薯條都是現吃現炸的,非常的新鮮,吃起來特別香,口感也很不錯,所以深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