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治療新選擇!國內首個泊馬度胺榮耀上市

2020-12-09 騰訊網

11月27日,「躍見·未來」2020華南骨髓瘤高峰論壇暨安躍(泊馬度胺膠囊)上市會-廣州站於廣州聖豐索菲特酒店圓滿舉辦。

近百位血液腫瘤領域專家名醫相聚廣州與雲端,共同見證民族驕傲正大天晴血液產品線第八大產品--安躍(泊馬度胺膠囊)的上市,並對骨髓瘤最新診療進展進行探討,共同解讀泊馬度胺的臨床應用價值以及安躍產品的研發歷程。

安躍(泊馬度胺膠囊)上市後,天晴血液骨髓瘤領域形成千平、安顯、安躍組合出擊的格局,「平安」方案捍衛患者平安,展示出天晴血液豐富的骨髓瘤領域產品線和進一步加深骨髓瘤領域布局的決心與實力。

大會主席致辭‍‍‍‍‍‍‍‍‍‍‍‍‍

李娟 教授

泊馬度胺是第三代免疫調節劑,正大天晴安躍的上市為復發難治骨髓瘤患者提供了很好的武器,特別是在今年的ASH會議上,難治復發骨髓瘤的口頭髮言,有將近一半都是泊馬度胺聯合單抗和其他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臨床實驗,我們將從今年ASH會議上的口頭髮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泊馬度胺為難治復發骨髓瘤患者帶來的療效和未來美好的前景。

劉啟發 教授(線上發言)

首先,熱烈祝賀安躍(泊馬度胺膠囊)上市。近年來,正大天晴在血液腫瘤領域的確上市了許多新產品,是非常值得高興的。如今泊馬度胺原研藥在中國還沒有上市,而我們的國產製藥就已經推出,這是非常大的進步,也是非常值得驕傲的。所以非常高興天晴血液能把這個藥物研發成功,給中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公司代表致辭

蔡春雷 經理

「正大天晴從2012年開始,是國內第一個進軍血腫領域的製藥企業,以親民的價格、放心的質量、確切的療效、充足的循證醫學數據贏得專家和患者的認可。八年上市八個產品,正大天晴在血腫領域持續布局,已成為中國血液領域產品管線最豐富的領軍企業。

安躍的上市是正大天晴加深骨髓瘤領域布局的關鍵一步,進一步拓寬了天晴血液在骨髓瘤領域的產品線,通過千平、安顯、安躍組合出擊,造福國內數以萬計的骨髓瘤患者。

未來發展中,我們將繼續和各位血液領域專家攜手共進,努力為疾病治療研製更多好藥,為民族,抗腫瘤!」

啟動儀式

在線上、線下全體與會專家的見證下,啟動儀式嘉賓與協辦方代表上臺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安躍上市會-廣州站啟動儀式圓滿完成。

專題學術匯報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馬麗萍教授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梁洋教授一起主持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路瑾教授帶來的「泊馬度胺臨床研究歷程及安躍研究數據」專題匯報。

路瑾教授報導,MM-003、STRATUS(MM-010)等研究展示了Pom+LoDex方案的安全性與有效性,MM-013研究報導對於中重度腎功能不全R/RMM患者來說,Pom-d方案依舊安全有效。安躍藥代動力學數據與原研藥相似,臨床試驗證明安躍聯合Dex可提高患者緩解率,延長生存,細胞學高危和腎損患者亦可獲益,更多關於泊馬度胺的聯合方案仍在探索中。

海南省腫瘤醫院姚紅霞教授和湛江中心人民醫院楊志剛教授一起主持了廣東省人民醫院鍾立業教授帶來的「復發/難治骨髓瘤治療策略」專題匯報。

鍾立業教授表示,骨髓瘤診療的研究進展大大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但骨髓瘤仍然是一種慢性疾病,關鍵在於確定合適患者的最佳「治療方案」。其中,OPTIMISMM、ICARIA-MM、ELOQUENT-3等研究等證實泊馬度胺在復發MM治療作用顯著。對於復發MM的治療,最佳組合和排序是關鍵,未來將繼續探索含泊馬度胺的聯合治療方案,開發最具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譚獲教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王順清教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藍梅教授共同主持了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譚曉虹教授帶來的「多發性骨髓瘤合併腎損的診療進展」專題匯報。

譚曉虹教授提到,MM合併腎損傷發生率高,預後差,所以應儘早啟動抗骨髓瘤藥物治療,特別在新藥時代,可有效改善腎功能,延長患者生存。IMiDs中泊馬度胺較少從腎臟代謝,僅在透析患者中需將起始劑量調整為3mg/d,其他腎損患者無需調整劑量。

因此,安躍的上市解決了使用IMiDs治療合併腎損傷MM患者的難題。

會議討論

來自廣東、廣西、海南三省的骨髓瘤專家表示對正大天晴安躍(泊馬度胺膠囊)的上市表示祝賀,更是期待安躍能給骨髓瘤患者帶來更深層次的獲益,更幸福的生活,更美好的未來。專家們就泊馬度胺在骨髓瘤中的應用展開熱烈討論,共同解讀泊馬度胺膠囊的臨床價值和應用前景。

會間採訪

為更好地了解骨髓瘤診療的最新進展與泊馬度胺的臨床應用價值,我們有幸採訪到了泊馬度胺臨床研究的主PI負責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路瑾教授以及廣東省,海南省的血液科專家。專家們表示,目前骨髓瘤仍是一種不可治癒的疾病,大多數患者仍會面臨復發、難治,因此復發/難治骨髓瘤的治療仍是臨床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泊馬度胺的出現給復發/難治骨髓瘤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它是更強效的第三代免疫調節劑,與來那度胺、沙利度胺不完全交叉耐藥,提高療效的同時兼顧更低的毒副作用,國際權威指南一致推薦含泊馬度胺方案用於復發/難治骨髓瘤。正大天晴的安躍是國內首個上市的泊馬度胺,其為國內復發/難治骨髓瘤患者帶來更多治療選擇,對患者、對醫生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期待安躍(泊馬度胺膠囊)進一步延長中國復發/難治骨髓瘤患者生存周期,造福更多中國骨髓瘤患者。

總結

李娟 教授

通過正大天晴「躍見·未來」安躍(泊馬度胺膠囊)上市會-廣州站,我們聆聽了有關泊馬度胺的研究歷程以及安躍註冊的有關數據,復發/難治骨髓瘤治療策略,以及多發性骨髓瘤合併腎損的診療進展,今天的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眾所周知,正大天晴的安躍(泊馬度胺膠囊)是第一個在中國上市的第三代免疫調節劑,以後我們遇到這些難治/復發的骨髓瘤患者,尤其是來那度胺或者是蛋白酶體抑制劑耐藥的患者,泊馬度胺是一個很好選擇,我們期待安躍能為我們中國骨髓瘤的患者帶來福音。

編輯:李慧

審核:昕亞

【注】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及微信朋友圈

尊敬的圖片作者,您好,醫師報已為您準備好稿費,

相關焦點

  • 首個骨髓瘤新靶點藥物!核輸出抑制劑Xpovio在美國上市,治療多重難...
    近日,該公司已選擇將獨立專業藥房Biologics by McKesson納入最近批准的新型抗癌藥Xpovio(selinexor)的有限分銷網絡,這款藥物預計將於7月10日或之前在美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該藥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FDA批准的核輸出抑制劑,同時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FDA批准用於對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和抗CD38單抗均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的處方藥。此外,Xpovio也是自2015年以來首次針對骨髓瘤新靶點(XPO1)的批准藥物。目前,該藥也正在接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的加速審查。
  • 賽諾菲Sarclisa組合療法治療骨髓瘤III期臨床效果積極
    IKEMA(NCT03275285)是一項隨機、多中心、開放標籤III期臨床試驗,在16個國家的69個臨床中心入組了302例復發和/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這些患者先前接受過1-3種抗骨髓瘤療法。試驗期間,Sarclisa通過靜脈輸注,劑量為10mg/kg,每周一次持續四周,之後每隔一周輸注一次,卡非佐米劑量為20/56mg/m2每周兩次,治療期間使用標準劑量的地塞米松。
  • 賽諾菲Sarclisa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獲NICE支持 臨床使用仍未獲批
    編譯丨柯柯據英國媒體近日報導,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已支持賽諾菲Sarclisa (isatuximab)用於四線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患者。但英國癌症藥物基金(CDF)推薦了Sarclisa作為一種靜脈輸注製劑,將聯合泊馬度胺和地塞米松作為治療復發和難治性MM成人患者的一種選擇。CDF的支持將允許臨床醫生為那些此前已經使用過泊馬度胺和蛋白酶體抑制劑的MM患者提供賽諾菲的治療方案,如果患者以前接受過三種治療方案,那麼他們的疾病已經從上次治療中再次進展,需要更進一步的治療選擇。
  • Selinexor上市 德琪醫藥加速布局國內市場
    Selinexor是一種核輸出蛋白-1(XPO1)拮抗劑,與低劑量的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5種現有療法耐藥的復發難治性骨髓瘤(rrMM),此類患者既往已接受了以下治療,即2種蛋白酶體抑制劑(PIs)—Velcade®(硼替佐米)和Kyprolis®(卡非佐米),2種免疫調節劑(IMiDs)— Revlimid®(來那度胺)和Pomalyst®(泊馬度胺)以及CD38單克隆抗體 Darzalex®(daratumumab
  • 多發性骨髓瘤中國市場潛力達300億元,多款創新藥物布局藍海市場
    有別於傳統的靶向藥物,Daratumumab是首個能直接針對多發性骨髓瘤細胞上CD38蛋白的單克隆抗體藥物。2015年11月,Daratumumab通過優先審評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被批准與來那度胺和地塞米松或者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聯合用於治療既往曾接受至少一種治療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 全新靶點多發性骨髓瘤新藥XPOVIO™(selinexor)獲FDA批准上市
    口服XPOVIOTM的加速批准標誌著selinexor可能為那些已經嘗試過所有現有療法的復發難治患者提供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治療選擇。」 德琪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梅建明博士表示:「XPOVIOTM(selinexor)在美國獲批上市的消息十分鼓舞人心。對於復發難治的多發性骨髓瘤,中國患者同樣亟需一種全新作用機制的創新療法。
  • 中大教授採用新療法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提起血液腫瘤或「血癌」,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白血病,其實還有一種常見的血癌叫「多發性骨髓瘤」,是骨髓中的漿細胞發生惡性癌變而成,發病率僅次於淋巴瘤。  筆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血液科李娟教授在國內率先採用「含新藥的誘導方案—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維持治療」的整體治療策略,將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長至95.4個月,很多患者已經生存了十多年,多發性骨髓瘤逐漸從惡性腫瘤變成了一種慢性病。  李娟介紹,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於中老年人,發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惡性程度高,患者在以前的生存期僅33個月。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4月16日,從瑞金醫院召開的「產學研結合,我國學者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獲得突破性進展」新聞發布會上傳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經過一年多的臨床試驗,通過新型CAR-T技術,瑞金醫院在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MM)方面取得了顯著療效。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瑞金醫院終身教授陳賽娟,瑞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糜堅青博士等領銜的專家團隊共同完成。
  • 骨髓瘤新藥!賽諾菲CD38抗體Sarclisa獲英國NICE批准,治療復發/難治...
    該方案將通過英國癌症藥物基金(CDF)提供資金,將為RRMM患者提供一個新的治療選擇。多發性骨髓瘤(MM)是一種血液癌症,在英國每年大約確診5700例新病例,是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據估計,英國每年約有500人將從NICE的推薦中受益。
  • 國內首個按藥物申報的CAR-T療法臨床試驗申請獲受理
    12月11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CAR-B38M CAR-T細胞自體回輸製劑已按「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新藥」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受理號為CXSL1700201。據悉,這是國內首個按藥物申報臨床試驗的CAR-T療法。
  • FDA 批准 19個 BLA 申請多款重磅靶向藥物獲批上市!
    2020盤點 | FDA 批准 19個 BLA 申請,多款重磅靶向藥物獲批上市!來源:藥智網|森林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這一年,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但是美國FDA對於新藥的研發和審批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好消息頻頻傳出,多個重磅新藥獲批上市!
  • 傳奇生物公布多發性骨髓瘤CAR-T療法新數據:緩解率達97%
    正在舉行的第62屆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傳奇生物公布CAR-T療法西達基奧侖賽(cilta-cel)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中位隨訪時間12.4個月時,97%患者獲得緩解。這是國內首個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的品種。
  • 首個輕鏈(AL)澱粉樣變性治療藥物!強生Darzalex皮下製劑獲美國FDA...
    Darzalex是全球首個CD38介導性、溶細胞性抗體藥物,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單克隆抗體藥物,其靜脈製劑(IV)於2015年上市,目前已成為臨床治療MM的骨幹療法,廣泛用於一線、二線、多線治療。
  • 好醫友腫瘤治療應答指數:「銀髮殺手」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時機如何...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以控制症狀為主,治療的目標是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貧血會導致乏力;骨骼問題會導致骨折,影響行走;腎衰竭需要進行透析。這些症狀都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但如果過早地開始治療,又會對治療產生耐藥性,並最終影響患者壽命。因此,不少患者選擇赴美就醫治療。  醫生的目標是,儘可能久地讓骨髓瘤進入休眠狀態。
  • CART技術獲批二期上市前臨床研究 造福骨髓瘤患者
    原標題:滬蘇聯動加速「未來技術」造福骨髓瘤患者  東方網4月17日消息:由我國學者發起的新型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技術在腫瘤治療領域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等採用南京傳奇公司CART技術治療17例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獲得顯著療效,二期上市前臨床研究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開展。
  • 國內首個治療黑色素瘤靶向藥上市
    昨天,首個國產用於治療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的靶向藥獲批上市。  昨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首個國產PD-1單抗——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上市。這是我國企業獨立研發、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製品創新藥品,用於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 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獲得突破性進展
    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與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聯合江蘇省人民醫院、上海長徵醫院,近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的雙表位CART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的探索性臨床試驗」學術論文。這種新型CART治療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獲得顯著療效,研究者對風險控制還提出了有效措施。
  • 降低37%死亡風險 強生Darzalex皮下注射治療骨髓瘤3期臨床成功
    試驗結果表明,將Darzalex Faspro與新基(Celgene)的Pomalyst和類固醇地塞米松聯用,可以減緩骨髓瘤疾病進展,與Pomalyst和地塞米松聯用相比,可降低患者死亡風險達到37%。
  • 國內首個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抗VEGF類藥物上市
    新京報快訊(記者張秀蘭)6月2日,拜耳公司宣布,艾力雅(阿柏西普眼內注射溶液)兩個新獲批適應症在中國上市,分別用於治療成人糖尿病性黃斑水腫(DME)和成人新生血管(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nAMD),這也成為國內首個和唯一用於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的抗VEGF類藥物。
  • 國內首個ITP口服TPO-RA藥物上市 開創迅速升板治療新時代
    核心提示:首個也是唯一獲批的非肽類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TPO-RA)瑞弗蘭(通用名: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正式在中國上市,將用於治療經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免疫球蛋白治療無效或脾切除術後慢性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