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習慣的秘訣丨一個人+一個老鼠的故事

2020-12-25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路之由自01,ID:luzhiyouz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一件真實的事

1992年的一天,尤金正在吃晚飯,他的妻子突然告訴他,他的兒子邁克要來了,可是尤金突然不認識自己的兒子了。

第二天尤金開始嘔吐,高燒40度,被送進急救室,被確診得了病毒性腦膜炎。之後昏迷了10天,瀕臨死亡。然而最後竟然奇蹟般地康復了。

然而回家之後,尤金做出了很多奇怪的事情。

比如:有時候在早晨,他會起床,走進廚房給自己煎培根雞蛋,然後回到被窩,打開收音機。40分鐘後,他會把同樣的事情再做一遍:起床,煎培根雞蛋,回到被窩,玩收音機。然後再重複。

這可把妻子嚇壞了,於是找了專家諮詢。

後來研究人員發現他大腦裡負責記憶的區域,被病毒完全摧毀了。也就是他的記憶被完全移除了。所以尤金只能只能記住一分鐘之內的事情。這也是為什尤金會把同一件事情做多遍,同一個問題問別人多遍的原因。

可是奇怪的是:

因為只能記憶一分鐘內事情,所以,當研究者讓他畫出家裡地圖時候,他實在是畫不出來。

可是他卻能從客廳迅速地走到衛生間走到廚房。

這又是為什麼呢?

同樣奇怪的事情也不斷發生著。

有一次妻子發現尤金出去了,於是到處找沒找到,可是當差點急哭的妻子回到家時,卻發現尤金正坐在客廳看電視。後來才知道尤金繞著妻子每天陪著他散步的街區自己走了一圈。

於是後來,自己出去散步也成為了尤金生活中的一件常事。雖然他沒有記憶,剛說出的話還會重複說幾遍,剛做過的事還會重複做幾遍。可是卻能夠自己出去散步,並準確地回到家裡。

怎麼會有人在說不出廚房位置的時候,卻可以進去翻出堅果罐子?在不知道自己家所在時,能找到回家的路?研究人員苦思冥想,是不是尤金損壞的大腦中正在形成新的模式?

他們開始懷疑尤金的大腦內有什麼在起作用,而這與他的有意識記憶毫無關係。

一個老鼠試驗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世紀90年代做過一個試驗。

研究人員將老鼠放到了T形的迷宮中並在另一端擺了一塊巧克力。

在頭幾次的實驗中,老鼠總是到處嗅嗅,到處撓撓,似乎嗅到了巧克力味道,但是不知道怎麼找。就這樣一直探索,一直不停地都轉,最終一般都會發現迷宮中的巧克力。

科學家不斷地重複這個實驗,迷宮裡同樣的路同一隻老鼠走了幾百次。慢慢地發現,老鼠穿越迷宮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再嗅嗅撓撓了。老鼠已經將穿越迷宮路線變為自己一部分,幾乎都不需要思考了。

老鼠顱內的探測器表明了這一點。隨著老鼠跑得越來越快,大腦工作得越來越少,基底核這一微小、原始的神經結構似乎取代了大腦的工作。基底核是回憶行為模式以及依此行動的核心,換言之,基底核甚至在大腦其他部分沉睡時都在存儲生物的習慣。

下面一張圖展示了一開始老鼠大腦中的活動,在接觸整個迷宮的過程中都很興奮。

下面一張圖顯示了一周後老鼠大腦中的活動,在穿越迷宮時,大腦幾乎沒有什麼活動。

這個過程被稱為「組塊化」,也就是大腦將一系列行為變成一種自動的慣常行為,而這是習慣形成的基礎。我們每天的生活就靠這些行為組塊(數量沒有幾百,也有幾十)。

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

科學家說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

如果讓大腦自由發揮,那大腦就會讓幾乎所有的慣常行為活動變成習慣,因為習慣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休息。

這種省力的本能是一大優勢。工作高效的大腦需要的空間更少,人的頭部也會更小,這樣的孩子在出生時更容易,因此也會降低嬰兒和母親的死亡率。

同樣,這樣的大腦還能讓我們不用再思考基本的行為,比如走路以及選擇吃什麼,所以人就有更多的腦力來發明長矛、灌溉系統,最終發明出飛機和電視遊戲。

我們大腦中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迴路。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則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

習慣迴路中的暗示,涵蓋幾乎所有事物,比如從視覺方面,到特定的地點、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某種情緒、一系列的思緒或者特定人的陪伴。

習慣迴路中的獎賞涵蓋了可以給感官帶來快樂的食物、藥物或情緒上的高潮,比如表演帶給人的自豪感或者沾沾自喜的感覺。

習慣迴路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

其實上面說了那麼多,最主要的還是為了說這個:

你可以利用習慣迴路來改變自己的壞毛病,也可以利用它形成好習慣。

比如:你有這樣一個壞毛病,在與別人討論問題時候,當一聽到有人提出與你相反意見時,你會立馬進行反駁,好似自己的信譽受到了攻擊。即使你知道自己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可是你還是很難改變自己。

此時你可以使用習慣迴路的三步,來改變自己的壞習慣。

第一步,暗示;

此時你要在心裡想像一個場景,越具體越好。

比如:當對方說如下話語的時候,「我有個不同的觀點」,「你說得不對」,「好像不是這樣的」…

這個畫面感,要閉著眼睛想像,越真實越好。

這樣,確保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暗示起作用。

然後,暗示才能起到引起自動行為模式。

第二步,慣常行為;

這一步一定要簡單,因為只有簡單,才容易被暗示快速調起。

比如,你可以說「我理解你的意思是…」

這樣,你一聽到「我有個不同的觀點」或「你說得不對」或「好像不是這樣的」這些話語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我理解你的意思是…」

然後你就會順著這句話去理解對方的意思,而不是直接反駁。當你真的去理解對方意思時候,也就會變得更理智了。

第三步,獎賞;

每次成功做到了解別人不同觀點後,你一定會得到收穫。可能是讓自己的方案變得更加完善了,即使經過分析之後發現別人觀點是錯誤的,你也會得到他人更真誠的合作。

慢慢地,經過多次之後,這個迴路就會建立起來,你就會改掉了之前的壞習慣,培養了一個好習慣。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秘訣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3歲的習慣可以保持到80歲。所以說,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和禮節有關,還和孩子的健康相關。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今天來聊聊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秘訣。
  • The Lion and the Mouse 獅子與老鼠丨外教講故事
    大思英語睡前故事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聽力輸入內容。每一個小故事都是一段精彩的旅程,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們磨出「英語耳朵」,還能陪伴孩子進入甜美的夢鄉。每天堅持聽力輸入,學好英語不再難。建議家長每晚在孩子睡覺前,打開當天的睡前故事,和孩子共享這段美好時光。想獲得更多英語資源或聽更多的睡前故事,歡迎關注微信gzh:粵講粵掂 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是《獅子與老鼠》,一起來聽吧!
  • 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命運的
    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 最近朋友圈都被高考狀元刷屏,在眾多高考狀元的學習秘訣裡,有廣泛閱讀課外書的,有上課認真聽講的,還有培養興趣愛好的... 河北高考狀元孟祥熙,在他小的時候,他的父母主要是培養他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進入初中後管理上就不多了。
  • 《老鼠記者》有聲版獨家上線芽芽故事APP
    《老鼠記者》以冒險旅行開啟孩子國際視野  《老鼠記者》是一本公認的優質橋梁書,即early chapter book,是介於圖畫書和文字書之間的一種過渡書,閱讀難度由簡入深,引導孩子閱讀能力逐漸加強,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非常適合從6- 12 歲的孩子閱讀,受到國外家長老師的一致推崇。
  • 《掌控習慣》: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這四個原則
    一個人身材保持的很好,問她秘訣,一定是有一個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一個孩子學業成績優秀,肯定也離不開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都說:「習慣改變命運」,因為我們每個人有多達40%-50%的行為取決於無意識的習慣,幾乎點去了我們行為的一半。習慣是如何如何形成的呢?我們可以掌控習慣嗎?
  • 一個人的教養,就體現在生活習慣方面,家長不要疏忽培養
    就是他們的生活習慣,貴族和平民的吃飯方式是不一樣的,言行舉止也是不一樣的,我們想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貴族,一個從內心深處非常高端的優秀人物,那麼就需要家長時刻的注意孩子的習慣教育。從食宿方面培養孩子習慣一個真正的美女是什麼樣的,很多人說是胸大屁股圓腿長的,有人說這些都不算什麼,其實很多人很難會看到美女的內在修養,但是一個人的氣質卻是比那些外在的暴露出來的東西更加優美的。
  • 分享一個好棒棒的方法,92%提高你培養習慣的成功率
    文/高冷冷:北大中文碩士丨哈工大化學本科點擊上方藍字「高冷冷」,即可免費獲得一個公眾號本文共1500字  閱讀約需3
  • 《小馬與小老鼠》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小馬與小老鼠》  1、小馬與小老鼠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小馬和小老鼠是兩個特別好的朋友,無論去哪裡都一起去,每天都在一起玩耍。結果有一天他們得帽子都被風吹跑了,那麼他們兩個是怎麼找到了帽子呢?  小馬高高和小老鼠矮矮是好朋友。它倆每天都一起玩兒。
  • 老鼠們與大象不得不說的秘密 |《七隻瞎老鼠》繪本分享
    最後一天,輪到到白老鼠去了,他從怪東西的上下左右全跑了一遍,最後才下了一個結論,這個怪東西是……今天為大家帶來的繪本故事為什麼是老鼠而不是別的動物呢?楊志成說:「因為這個故事是要去摸象,最後一位要到高處去摸,所以當時的第一個想法是要畫猴子。但是後來覺得老鼠和大象的比例更加懸殊,更加適合當主角。」至於為什麼是七隻老鼠?
  • 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個人終生受益的好習慣,而這個習慣越早越利於孩子文字水平、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思想,認知等能力的發展。所以,培養閱讀習慣也是一,二年級需要恐怖和培養的重要習慣。一二年級的學生比較喜歡配有插圖的小故事,可推薦他看圖文版的《安徒生童話》《魯濱遜漂流記》等。
  • 「媽媽,我怕」,孩子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聽故事
    今天的故事《小老鼠的漫長一夜》裡,就講了一隻翻來覆去折騰不睡覺的小老鼠。,反反覆覆想鑽進大老鼠的被窩。最後大老鼠終於扛不住了,讓這隻睡覺亂踢亂蹬的、手腳冰涼的小老鼠鑽進了被窩,小老鼠心滿意足的瞬間睡著了。孩子養成獨睡的習慣,很大程度上需要父母的支持,父母需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根據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用適當的方法耐心培養,循序漸進,靈活過渡,逐步幫助孩子適應並接受獨睡。
  • 【親子故事】七隻瞎老鼠
    來源:河北教育出版社 現今父母都非常忙碌,陪伴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無論時間再怎麼緊縮,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絕對要空出來,因為親子閱讀的魅力是非常大的,他能幫助你培養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能鍛鍊他們獨立閱讀和思考的能力,還可以開發孩子的腦力與想像力...想像一下一家三口在燈光下,窩在沙發上讀一本繪本故事
  • 老鼠和小狗對未知恐懼的猜測故事,讓孩子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我負責拿水果和一個酸黃瓜!孩子們,你們去切一塊美味的奶酪吧!」 突破思維局限,多角度思考問題 讓小老鼠一家害怕的「床上的怪獸」長什麼樣?讓小狗害怕的「床下的怪獸」又是誰?故事打破既定思維,讓孩子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床上的怪獸,床下的怪獸》中小老鼠害怕「床下的怪獸」,床上的小狗又害怕「床下的怪獸」。
  • 一周書單丨從灰突突的故事裡,提取出快樂與童趣
    主打《倉老鼠和老鷹借糧》,汪曾祺文,王祖民圖,蒲公英童書館丨貴州人民出版社 2020年2月版。汪曾祺似乎總是有能力從灰突突的故事裡提取出些許亮晶晶的快樂與童趣。在《紅樓夢》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寶玉瞞贓,判冤決獄平兒行權」的故事中,因為榮府主人不在,府中上下依次展開了各種瑣碎不堪的矛盾衝突。這一回開篇,柳氏在和小廝碎嘴時說了一句民間諺語:「倉老鼠和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有?」這本是一個多少有些悲哀意味的故事,但六十四歲的汪曾祺卻從中受到啟發,在1984年仿寫了一則民間寓言,由此誕生了俏皮的《倉老鼠和老鷹借糧》。
  • 看完這篇,才發現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原來這麼簡單!
    很多媽媽苦惱孩子不愛看書,其實閱讀習慣的培養並不難。看了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閱讀習慣的培養越早越好。我家孩子4歲多,閱讀了1000多本書籍。但自己覺得親子閱讀開始得還是有些晚,大概從2歲多才開始。主要是當時還在上班,下班後通常也精疲力盡。
  • 叫叫閱讀《老鼠整容》兒童故事繪本分享
    書名《老鼠整容》  1、叫叫閱讀故事《老鼠整容》兒童故事繪本分享簡介:  老鼠整容講述的是一隻老鼠看見每天主人把好吃的都給養在籠子裡的松鼠。  小老鼠拉絲發現了一個奇蹟:他居住的這座房屋裡的主人不知從哪兒弄來一隻松鼠,關在籠子裡,每天還餵他好吃的! 拉絲納悶了:他在野外見過松鼠,那些傢伙偷起糧食來一點兒也不比老鼠差,為什麼人卻養著他們呢? 拉絲終於明白了,一定是因為松鼠被關在籠子裡,不能再去偷糧食了,所以人也就對他好了。
  • 動漫《料理鼠王》,小故事大道理,小的老鼠大夢想!
    老鼠生活在下水道,常識中認為那是種低等卑微的生活環境,老鼠品性惡劣,靠偷食為生,說到老鼠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米老鼠吧?迪士尼的米老鼠深入人心,今天我們來討論另一部以老鼠為主角的電影《料理鼠王》。故事開始,是介紹一下故事的線索,一個老鼠為什麼會喜歡做菜?有時候人就需要某種東西指引,就好比指引小老鼠的就是一個巴黎鼎鼎有名的廚神,廚神寫了一本書《人人皆可料理》深深地感動了小老鼠,當然,一部電影總要有一個反派,反派就是一個美食評論家,他叫科博,他公開反對廚神的人人皆可料理的信念,故事就這麼開始了。
  • 讀「睡前故事」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嗎?
    只有下班回到家,把一切的家務都忙清楚之後,孩子上床睡覺的前半小時左右才是真正的和孩子講故事的時光。想必家長都想用「睡前故事」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吧!其實,這恐怕是爸爸媽媽對親子共讀上的理解有誤區。「睡前故事」時間是孩子與父母一天的分離之後的心靈相約,也就是說「睡前故事」是親子時光。孩子要求爸爸媽媽在睡前講故事,是享受大人的陪伴和與父母的親密關係。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教育是一朵雲推動一朵雲,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習慣的養成亦是如此,只有喚醒孩子天生的「內驅力」,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那麼,蒙臺梭利教育是如何在孩子幼兒時期,播下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呢?
  • 跟小老鼠麥斯交朋友,培養孩子好性格
    》,它來自童話王國丹麥,內容是關於1-4歲孩子的生活好習慣的養成,故事充滿溫馨氣息。莉娜•達勒露普的《小老鼠麥斯的成長故事》這套圖畫書,共有8冊,它以小老鼠麥斯為主人公,一本一個主題,畫面色彩分明,動物形象生動可愛,分別講述了小老鼠麥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關於講衛生、懂禮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