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裡的性別歧視,我們都低估了

2020-12-17 新京報書評周刊

童書,如何書寫性別?這並不是一個能忽視的議題,只是很遺憾,它在近些年才得到較多關注。而在國內,曹文軒等童書作家的性別書寫就受到過較大爭議。

「他第一回如此清晰地聞到了一個女人———一個未經男人汙染的女人身上所特有的氣味。這氣味是純淨的,卻又是讓人心顫與迷亂的。」——摘自曹文軒《天瓢》

的確,童書中隱藏的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引人深思。兒童讀物應摒棄對男女性別的歧視,同時也不能忽視對性別認知的培養。童書的未來需要每一個人的守護。

而在西班牙,近日就由空間與休閒協會(Associació Espai i Lleure)發起了對童書的整治——巴塞隆納各地的學校正在考慮清除圖書館中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的兒童書籍。

此前,已有一所學校清理了大約200本圖書,其中包括《小紅帽》以及《聖喬治》等大眾耳熟能詳的傳奇故事。這不禁引發人們的思考,童書如何會體現性別歧視?結合此前童書界興起的「讓書成為書」運動,兒童讀物的性別書寫邊界又應該在哪裡?

1862年版的《小紅帽》被從巴塞隆納的塔伯學校移除。照片來源:阿拉米(Alamy)/衛報

撰文 | 新京報記者吳鑫 實習生鄭芩

性別書寫歧視

男性擔任主角概率是女性兩倍,

而男性擔任反派概率是女性八倍

童書有性別嗎?這個問題或許會讓許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一本書,怎麼可能擁有性別?

然而,在生活中,你一定在書店裡見過諸如《好媽媽不嬌不寵教育女孩的100招》《做個有出息的男孩》《女孩最愛的童話選集》這些帶有強烈性別暗示的兒童書籍,你甚至會發現「適合」男孩看的書籍封面大多印有機器人、汽車、恐龍等圖案,並且一般以藍色做底,而「適合」女孩看的書籍則大多數印有公主、蝴蝶、鮮花等粉色物體。兒童讀物正在被出版商有意無意地貼上性別的標籤,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作者的寫作觀念。

1994年版《猜猜我有多愛你》插圖。照片來源:安妮塔·杰倫(Anita Jeram)/衛報

2018年,一項由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和尼爾森(Nielsen)調研公司合作研究的報告表明,男性角色在兒童圖畫讀物中擔任主角的概率是女性角色的兩倍,而男性擔任反派的概率是女性角色的八倍之多。

不僅如此,書中超過50%的對話情節也由男性構成。在對2017年最暢銷的100本兒童繪本進行分析後發現,在《咕嚕牛》(The Gruffalo)《猜猜我有多愛你》(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以及《親愛的動物園》(Dear Zoo)中,女性角色無一例外地集體缺席。

平均來看,每本圖畫書中的男女角色比例為3:2,有時候這一比例甚至更加失調,在2015年出版的《奇先生在倫敦》(Mr. Men in London)中出現了13位男性角色,但只涉及2位女性。

通常而言,兒童繪本中只有40%的角色是人類,剩餘60%則是由動物、鉛筆、蔬菜和骷髏等形象擔當,而在非人類的角色中,性別偏見體現得更加明顯——男女比例高達1.73:1。此外,男性角色通常以強壯、狂野和具有威懾力的形象出現,比如惡龍、獅子和老虎。相比之下,作者為女性賦予角色時更偏愛採用體型嬌弱、容易受到傷害的形象,比如小鳥、貓咪或者昆蟲。

屢次獲得童書大獎的勞倫·蔡爾德(Lauren Child)是《查理和羅拉》(Charlie and Lola)系列繪本的作者和插畫家,他表示:

「看到這項研究後,我並不震驚。這種情況在電影和電視節目中也很常見,但卻能反映出社會對男性和女性的基本看法。無論人物好壞,如果總是由男孩來扮演主角,女孩扮演配角,漸漸地我們會認為這個社會本該如此。這樣一來,平等就更難實現了。」

相關機構表明,如果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性地接觸到帶有強烈模式化色彩的人物描述或相關行為描寫,長此以往他們就會默認這些內容。在接受西班牙《國家報》採訪時,安娜·圖佐(Anna Tutzó)——既是此次巴塞隆納審查童書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之一,也是一位母親,義憤填膺地說:

「社會正在發生變化,人們對性別問題越來越重視,但在這些故事中並沒有反映出來。在社會固有的認知裡,男性特性似乎總是與競爭和勇氣聯繫在一起,在許多暴力或惡作劇中,往往是男生欺負女生,但這顯然是給孩子們傳遞了錯誤的導向和片面的信息。」

童書為何會面臨這樣尷尬的局面?經銷商麥克·奧瑪拉(Mike O 'Mara)站在營銷的角度提出了三點原因:

首先,從經濟利益考慮,性別化標題能比中性標題獲得更高銷量。為了讓孩子既學會怎麼搭帳篷、修理桌椅的技能,又掌握烹飪、縫補衣服的本領,許多家長不得不同時購買「給男孩」和「給女孩」兩種讀物,這無形中增加了書店的效益。

其次,從購買行為看,生活中購買書籍的事通常由家長代勞,他們的購買行為總會受到性別因素的影響。比如在「亞馬遜」上購物時,顧客總是按照「男孩類」或是「女孩類」檢索,這便促使市場跟著消費習慣進行相應的分類。

再者,從受眾需求角度看,男孩與女孩的性格的確存在某些差異,市場不該忽視這種差異性的需求。然而,看似不無道理的言論背後,始作俑者是長期形成的性別刻板印象,市場只是進一步迎合了這些導向,並擔任強化它們的推手。

暢銷繪本作者、插畫師尼克·薩拉特(Nick Sharratt)曾創作過《公園裡有鯊魚》(Shark In The Park)和《別把手指放進果凍裡》(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Jelly)等圖畫書。他認為:

「時至今日,兒童繪本中依舊存在如此巨大的性別偏見實在令人驚訝……兒童繪本的作者和插畫師掌握著打破刻板印象的絕佳機會。我們必須解決性別偏見的問題。就目前來看,我們做得還不夠。」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都在為宣傳性別平等和消除刻板印象而努力。2013年,傑斯·戴(Jess Day)發起了「讓玩具就是玩具」活動(Let Toys Be Toys)。2014年,「讓書只是書」(Let Books Be Books)運動於3月6日「世界圖書日」在線上發起,號召兒童讀物的出版商們停止給書籍貼性別標籤的做法,讓書成為書本身,而沒有其他的附帶性別指向,並希望全社會共同努力反對性別化營銷。

活動推出後,英國率先實現了性別化圖書標題的結束,11家兒童讀物出版商從圖書封面(自2014年起出版的)中刪除了「給男孩看」或「給女孩看」的字樣。

電視玩具廣告中常被用來形容男孩的詞彙。圖片來源:Let Toys Be Toys官網

然而實現平等的徵程道阻且長。沃爾特出版社(Walker Books)的繪本出版負責人迪爾德麗·麥克德莫特(Deirdre McDermott)表示,他們的很多新書在刻畫強大的女性角色方面做了努力。但遺憾的是,這些書的銷量都不盡如人意。除了最暢銷的100本兒童繪本外,沃爾特出版社在過去五年中只出版了他們擁有版權的新書的一半。家長總是喜歡為孩子購買自己熟悉的繪本,他們無條件相信自己童年時讀過的書,但他們也應該多嘗試一下新書。

性別認同與刻板印象

孩子們有權選擇感興趣的讀物

2019年1月,美國堪薩斯州的一群家長試圖將幾本以跨性別角色為主題的兒童圖書,例如圖畫書《我是爵士》從安多弗圖書館(Andover library)移除。據《威奇託之鷹報》(Wichita Eagle)報導,抗議者將他們描述為「一場對兒童進行滲透的性革命。」

去年,加拿大渥太華天主教學校董事會(Ottawa Catholic School Board)將作家蕾娜·泰勒格梅爾(Raina Telgemeie)的一部平面小說《戲劇》從小學的書架上撤下,將其放到「更適合13歲以上學生閱讀」的初中和高中。

書中講述了一個女孩想要幫助學校的遊戲,還穿插了兩個男孩接吻的故事。這本書在美國歷史上也頗受爭議,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還將其評為最具挑戰性的書籍之一。撤書的消息一公布,便遭到了包括作家本人在內的社會抗議。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泰勒格梅爾聲稱:「我為那些需要這本書卻無法讀到的孩子感到惋惜。」最終,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董事會決定恢復這本漫畫小說,並稱它「完全符合致力於建設安全、包容的學校氛圍的需求」。

蕾娜·泰勒格梅爾(Raina Telgemeie)在《戲劇》的封面上寫道:「讚美差異是構建包容性學習環境的重要一步。「圖片來源:《衛報》

此前,世界各地也都曾出現過一系列試圖從圖書館書架上撤下描寫同性戀或變性者的兒童讀物的行為。

2014年,新加坡相關部門要求撤下兩本涉及同性戀的繪本,這兩本繪本是《三口之家》(Tango Makes Three)和《白天鵝特快》(The White Swan Express),分別描述了雄性同性戀企鵝共同撫養小企鵝和雌性同性戀天鵝的故事。信息部長雅科布·易卜拉欣(Yaacob Ibrahim)在Facebook主頁上表示:「我們支持國家圖書館將這幾本書從兒童圖書區撤下的決定。」他還補充道將「繼續確保兒童圖書區圖書的適齡性。」新加坡此前還曾禁止美國長篇漫畫《阿奇》(Archie)的一卷,因為該漫畫對兩名男子婚姻的描寫被認為違反了當地的社會規範。

在新加坡,男性之間的性行為被認為是非法的,根據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刑法規定,最高可判處兩年監禁。然而,兩本小說被撤離兒童區的舉動仍然引發了約400人在圖書館分支機構門前的抗議。

在這個擁有540萬人口的多種族島國,針對同性戀權利和包容性的運動愈演愈烈,從這些反對銷毀書籍的行為中可以反映出新加坡文化中對文字根深蒂固的尊重。

《三口之家》圖書封面,Justin Richardson & Peter Parnell撰文,Henry Cole繪畫,Simon & Schuster 童書出版社出版

諸如此類的事件還有很多,五年前,跨性別作家朱諾·道森(Juno Dawson)在拉斯維加斯一家圖書館裡看到將她的《LGBT兒童指南》((LGBT guide for children)從兒童讀物轉移到了成人非小說類書架上……

面對社會對性少數群體避而不談、甚至嗤之以鼻的現狀,「石牆」(Stonewall)組織發出警告,描寫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變性者的兒童讀物對探索幼兒的性取向和性別認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969年6月28日凌晨,美國紐約市格林尼治村「石牆酒吧」發生了一連串自發性暴力示威衝突,此次暴動被認為是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此後誕生的英國「石牆」是目前全英最著名的LGBT(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縮略字)權利組織。

「石牆」教育項目的負責人西多妮·勃朗特·謝爾頓(Sidonie Bertrand-Shelton)認為,具有性別包容性的童書不僅對LGBT群體有益,而且「有助於所有學生對性別差異的正確認知」。一項報告表明,只有20%的LGBT學生在學校期間接受過科學、正規的性別教育,而77%的學生從未有過接觸。

反觀挪威的經典童書《國王與國王》(King & King),它的開頭與其他經典童話大同小異,但結局並不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是王子愛上了公主的哥哥。雖然一開始這起戀愛創造了一點皇家醜聞,但最後王后還是欣然接受了王子的選擇。最後,這兩名王子成為國王與國王,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篇童話被列入挪威幼兒園的指導手冊,通過類似的童書將性別平等意識融入幼兒園的課程中,並訓練教師如何幫助兒童擺脫自小從媒體、家庭和社會中習得的性別刻板印象及限制。手冊中包含了各種幼兒會面臨到的性別議題,包括性別刻板印象、性別角色「陷阱」、恐同症等問題。

挪威能夠成為世界上性別鴻溝最小的國家之一,與該國在幼兒蹣跚學步時就灌輸的性別觀念有著密切關聯。雖然性別認知在不同國家有著具體的國情與語境,要扭轉人們的觀念也並非一日之功,但一種正確的觀念應該日漸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

童書是伴隨孩子走向理性明智的必需品,兒童讀物的性別書寫是幼兒開始認識世界、形成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啟蒙,然而現在市面上的許多書籍似乎與初衷背道而馳。

在幼兒期將孩子循循誘導至一個固定的思維圈中,形成女孩兒就該是溫柔賢淑、膽小被拯救的客體;男孩兒就該是驍勇善戰、拯救世界的主體;甚至只有喜歡異性才是一個正常人的僵化思維,這將勢必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埋下一顆定時炸彈。Books』Sake的創始人簡·布萊利(Jane Blyley)稱,出版業從讀者的童年時代就積極強化傳統的性別角色,這種性別營銷的正常化延續了刻板印象對兒童思維的限制。「現在是時候正視它並讓它成為往事了。」

當今的童書界一股「去性別化」潮流方興未艾,但兒童讀物的「去性別化」不意味著抹去童書中的一切性別書寫,而是要摒棄那些刻板僵化的性別印象。孩子們應該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而不應受到「應該喜歡」或「不應該喜歡」的成見禁錮。這一問題,既是出版商的責任,更是家長和社會的責任。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guardian.com/childrens-books-site/2014/may/13/james-dawson-importance-lgbt-gay-visibility-childrens-book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jan/18/stonewall-defends-vital-lgbt-childrens-books-after-spate-of-ban-attempt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apr/18/barcelona-school-removes-200-sexist-childrens-books

http://www.lettoysbetoys.org.uk/

本文內容系獨家原創。作者:新京報記者吳鑫 實習生鄭芩;編輯:西西;校對:翟永軍。題圖素材來自《大壞狐狸的故事》(2017)畫面。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好的童書,不會招安孩子們的想像力

曹文軒兒童文學中的「性別觀」落後國際社會多少年?

相關焦點

  • 童書裡的巨大性別偏見
    自1994年出版以來,安妮塔·婕朗繪製的《猜猜我有多愛你》便一直盤踞在暢銷書榜單之上。同100本最暢銷童書排行榜上的其他作品不同,《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故事圍繞一名父親展開。這使我們開始將注意力投向兒童閱讀書籍中明顯而固有的性別歧視。Observe網站和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對2017年最暢銷的100本兒童繪本進行深入分析後發現,大部分兒童繪本中的主角都是男性,而且他們身上通常都具備刻板的陽剛氣質。相比之下,最暢銷的100本兒童繪本中有20%的圖書中壓根沒出現女性角色。
  • 漢語裡的隱性性別歧視
    也許,在一個假想的不存在性別歧視的世界裡,這樣與性別相關的二分體會以隨機的順序排列,或者即使存在習慣性的順序,也不會展示任何認為男性優於女性的傾向。例如,下面兩句都是從漢語笑話書中直接截取的: 例句一:有一個老頭兒,天天讓他老婆做牛肉麵⋯⋯ 例句二:有一位小姐在海灘曬太陽,穿著三點式遊泳衣⋯⋯ 假如我們用號稱不帶性別色彩的「人」來代替句中的「老頭兒」和「小姐」,會發生什麼呢?
  • 讓孩子讀「童書」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力發展麼?
    【文化譚】  給孩子讀什麼兒童書?這是許多家長都在苦惱的問題。其實,所謂「童書」恐怕只是出版商招徠顧客的一個噱頭罷了。如果以為孩子只適合讀「童書」,不是低估了孩子智力發展的可能性,就是不了解讀書的樂趣。  1  「給孩子讀什麼書?」常有人問我。我也總是熱心地為他們提供網上流傳的種種書單,從幼兒園的到高中的都有。
  • 平權時代:被忽視的男孩參與度,被低估的故事開放性
    巴塞隆納多所幼兒學校計劃清理帶有性別歧視色彩的童書,被審查的童書包括《小紅帽》和《聖喬治》的多個版本,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孩子們閱讀的書籍類型非常重要,許多傳統圖書帶有濃烈的性別偏見色彩,能夠對此做出改變是件好事。」
  • 性別歧視真的無處不在?
    廁所的性別歧視  女性蹲位太少女廁前排隊很長  很多人說,在超市、商場、公園、服務業單位等人群集中地方的公共廁所,女性排隊總是很長,而男性幾乎不用排隊就解決問題了。由於廁所裡男女的蹲位是一樣的,男士如廁比女士快,如果女士在生理期或者穿了無比複雜的長筒襪,那么女士如廁的時間還要更長。微博網友「別笑」認為這是典型的性別歧視。
  • 區分男女版的書,真是別致的性別歧視
    因此為出發點,也有因材施教的意圖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連學習都要分男女是不是太匪夷所思,這是不是也算一種性別歧視被他女性的魅力所迷惑 這位先生正在生氣的疑惑中,只聽到這位面試官說其實並不是,是因為這位先生的簡歷和工作經驗都很出彩
  • 反對性別歧視,我們能做些什麼
    「保障婦女合法權益」系列評論之三反對性別歧視,我們能做些什麼孫 晉法律與性別休戚相關。缺少性別平等視角的法律必然產生性別不平等問題,反之,具有性別平等視角的法律可以逐步解決性別不平等問題。不過我們也得承認,如今,在晉升、教育、就業、創業、生育等日常中,性別歧視仍然存在;城鄉、區域間婦女發展仍不平衡,基層特別是貧困地區婦女保護和服務資源相對匱乏,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現象時有發生。性別歧視與婦女發展不平衡二者互為因果。這些情況表明,性別歧視在我國仍然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 教輔書分男女版?2020年性別歧視依然存在
    &34; 有位爸爸在為女兒買教輔書時這麼說。有些網友疑惑,教輔書現在分男女版本了?起因是華東師範大學最近新推出了一系列數學教輔書,分為藍版和紅版,建議男生買藍版,女生買紅版。分男女版的教輔書此舉一出,瞬間引起了無數網友的熱議,直言是性別歧視。
  • ...教輔書分男女,性別歧視還是因材施教?華東師大出版社回應→
    「我女兒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吧」「在高端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到底是因材施教還是性別歧視?不過,更多網友直言,教輔書如果按照性別來區分,實際上是一種變相和隱形的「性別歧視」。網友@xr-zenoa286 表示:「對此感到有點失望。」網友@花叢中來 表示:「這就是一種歧視,希望出版社能停止發行。」
  • 男女平等了,為何還存在性別歧視?怎麼看就業性別歧視?
    人民網昨天發布《人社部等9部門:堅決禁止就業性別歧視行為》稱,人社部、教育部、司法部、衛生健康委、國資委、醫保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門發布規範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說,要堅決禁止就業性別歧視行為。
  • 教輔書分男女,性別歧視還是因材施教?華東師大出版社回應
    「我女兒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吧」「在高端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到底是因材施教還是性別歧視與該教材合作的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博士朱雁在《性別與數學教育》主題報告上表示,在高端的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的難度學習中,卻各有千秋。但對不同學習模塊,男生女生學習存在的性別差異還是很明顯的。
  •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
    英語中的性別歧視(Sexism in English)是20世紀六十年代英語國家廣泛關注的問題。
  • 學術界性別偏見與歧視前沿研究文獻,我們給你譯出來了
    當微博上反對高校「女生節」,倡議過性別平權的「婦女節」的聲音再次引發辯論,當終於有高校女生用焚燒女生節橫幅的方式表達她們對性別歧視的反感,我們深感這份書單遠未過時。2017年最為矚目的網絡熱點之一,就是由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馮鋼在微博上的性別歧視言論所激發的一場網絡討論。
  • 教輔書分男女,性別歧視還是因材施教?華東師大出版社回應→
    「我女兒數學不錯,就買男生版吧」「在高端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到底是因材施教還是性別歧視?不過,更多網友直言,教輔書如果按照性別來區分,實際上是一種變相和隱形的「性別歧視」。網友@xr-zenoa286 表示:「對此感到有點失望。」網友@花叢中來 表示:「這就是一種歧視,希望出版社能停止發行。」
  • 「性別男(無關性別歧視)」,這大概就是歧視的標配吧!
    去年,美團地域歧視、小米專業歧視等企業招聘中出現的問題引起爭議。最近,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的一則招聘信息又被指性別歧視。21日,網友@大尾巴狼郭美含 曬出一張網頁截圖:這是我見過的最性別歧視和離譜的招聘啟示。她表示,作為一名女性舞臺監督,我相信我們和男性舞臺監督擁有平等的責任和發展可能性。
  • 「懷孕被解聘」是一種赤裸裸的性別歧視
    近日,廣東珠海一家物業公司職工鍾玲(化名)拿到了珠海市香洲區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書,判決書認定公司侵害其平等就業權。據了解,此案是「平等就業權糾紛」這個新案由在廣東省的第一次司法實踐。(11月18日《北京青年報》)一直以來,許多企事業單位,在人員招聘環節當中,往往存有一定的就業性別歧視現象。
  • 關於就業性別歧視的淺談
    就業性別歧視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反就業性別歧視存在較多的難點。1.就業性別歧視,構成要件難以界定。至今為止,沒有哪部法律已經詳細地解釋了,哪種行為屬於就業性別歧視,它的基本構成要件是哪些?沒有專法法規定,單位如果涉嫌職業性別歧視應當怎麼去補償當事人?怎麼進行返款?是停業整頓嗎?還是吊銷執照嗎?都沒有明確的說法。對於這種狀況,我們只能推動法律的建設完善,大大地減少就業性別歧視。4.缺少專法和管理機構。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當企業設想就業戲比歧視的時候應處於哪種行政處罰!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還在有待進一步完善。
  • 網友最愛童書TOP10:4-6歲中文童書
    網友票選出「童書TOP10」,其中按照0-3歲、4-6歲、7-8歲三個年齡段,分為中文童書和英文童書兩大部分
  • 《夫妻的世界》深刻揭露了社會性別歧視的普遍性
    最新熱門劇《夫妻的世界》被國內韓劇迷們標上狗血劇、毀三觀、全劇沒有一個正常人等等的標籤,其實,劇情裡的出軌、家暴、小三這些關鍵詞都是熱搜的常客。除了狗血之外,該劇也有正能量的地方,從劇中人物的社會關係的變化,揭露了女性依然在男女關係中處於弱勢、在職場上比男性更容易遭遇的性別歧視,女性面對這些社會不公平待遇又該如何應對?
  • 學術界的第三種性別歧視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