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封建倫理下,是違背人倫的情愛,更是農村婦女的反抗

2020-12-22 小安時

《菊豆》是張藝謀導演拍攝於1990年的中日聯合電影,改編自劉恆的小說《伏羲伏羲》,原著故事的時間線是從清末民初,民國三十三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與原著不同的是《菊豆》只選取了時間線中最為模糊的敘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南方的某個山區農村,這樣的做法對於當時中國的社會背景和大眾接受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原著的書名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將整個故事的語言附在遠古傳說伏羲之中;伏羲是中國神話中最久遠且重要的神,相較於女媧造人伏羲的故事才是起始,傳說伏羲與女媧是一對親兄妹,在傳統的倫理道德還沒有建立時,孩子也就是子嗣是比神更高的上蒼對於愛情婚姻的認可和祝福,伏羲與女媧的結合創造了人類,開啟了上古文明,是一切的始祖。

如此可以理解作者劉恆對於小說中王菊豆和楊天青的情愛是認同贊成的,其在作者那裡沒有違背倫理道德。而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將片名直接賦予了主人公菊豆,這非常明了的看出,菊豆是影片主要的敘述對象和情感輸出,更讓菊豆這一角色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一、人倫道德,宗法秩序是菊豆悲劇人生的牽引

在剛剛結束長達數千年封建統治的中國社會,即便是上世紀二十年代仍然有中國傳統宗法制度中的尊卑有別,長幼有序,貴賤有差,男尊女卑,餓死是小,失節事大,存天理,滅人慾,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等封建倫理道德。其中故事中的楊金山就是一直沉溺於百善孝為先的禮法中,因為自身的天然生理缺陷,無法生育,他不僅不敢正視,還推卸責任,用扭曲變態的方式發洩不能完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信條。

在納妾王菊豆前,楊金山娶過兩房妻妾,但這兩個姑娘的命運都是被楊金山虐待致死,所謂的無法延續香火的理由也是可笑至極。菊豆是楊金山花了二十幾畝地納回來的妾,楊金山對於菊豆更是發揮了地主階級主的人性本質,在生意上處處算計就算了,對於這個他花重金買回來的生育機器當然要榨乾菊豆身上的全部價值,白天楊金山讓菊豆在楊家染房裡作長工,晚上菊豆就是楊金山發洩慾望和疏解扭曲變態心理的工具。

這樣的悲慘生活菊豆深陷其中,在當時的社會倫理下嫁夫隨夫又能怎麼樣,再加上楊金山天天在祠堂前祈求菊豆生個男嬰,可菊豆根本沒有反應,這也讓菊豆在楊金山的淫威下一忍再忍,身體心理遭受著雙重打擊。但菊豆與前兩個姑娘不同,更與山裡其他婦女不同,菊豆一直在隱忍,俗話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風姿猶存又天生逆反的菊豆怎麼可能讓自己滅亡,她或許一直等待著,等待那個可以解決自己身體和心理的人。

關於這個機會與原著不同,原著中菊豆被解救,而影片中這個機會和人都是菊豆自己創造和爭取的,在那時的環境下這無疑不是菊豆對於楊金山的折磨和周遭環境的無聲反抗,但卻犯了「萬惡淫為首」的大忌,更是悲劇故事發展的牽引。

二、違背人倫情愛是菊豆悲慘人生的反抗基調

《菊豆》 中關於主人公王菊豆面對不公生活的措施,就是和楊天青開啟在當時最不被饒恕的不倫之戀。楊天青是楊金山鄰居家的兒子,因為從小家裡貧苦,父母又遭遇不幸,楊金山便收養了楊天青,說是收養不如說是一個管吃管住的苦力,楊天青在楊家染坊是白天幹長工,晚上幹瑣事,這一幹還幹了將近幾十年,可想而知他在楊金山這個大家長之下生活的也沒有多好,但總比流落在外強。

原著中有關於楊天青與菊豆嬸嬸初見面的描寫;「雨在植物和土地上打出冷悽悽的聲音,又夾雜了一些火辣辣熱爆爆的響動。草叢後面的天青完全著了迷,恍惚發現了神奇的景象,死呆呆地驚住了。嬸子似乎尖叫了一聲。他以為嬸子似乎是愉快地要麼就是憤怒地尖銳咆哮了一聲。天青把禿腦袋探到雨裡,拼命地擺布兩隻溼漉漉的耳朵,結果他什麼都聽不到了,只體味了大雨涼冰冰的急驟的運動。

這段被稱為「迎親」,快年過半百的楊金山帶著楊天青去迎娶花重金買回來的菊豆,可回來的途中下起了大雨,於是在躲雨的石堂子裡將這個「眾人避諱」「入洞房」的環節提前了,就是這一提前,給楊天青這個位處中年還血氣方剛的漢子有了「可乘之機」,迎娶時的偷窺給 楊天青上了一堂畸形的病態性教育,為日後多次偷窺菊豆洗澡埋下了伏筆。

楊天青為偷窺嬸嬸洗澡在牆上掏了一個洞,並且每每還會塞上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但這個洞菊豆是心知肚明的,不僅如此她還利用這個洞開啟了與楊天青的情愛。菊豆在楊家染坊的生活如同水火,楊天青偷窺的舉動無疑是給了菊豆生活的希望和救命的稻草,楊金山對菊豆的性虐楊天青心知肚明,但卻敢怒不敢言,即便在聽到菊豆悲慘叫聲而激起的一時怒火下,拿起了斧子,可他也只敢用斧子弄出聲響發出微不足道的警告。

這聲聲響像是用自己都聽不到的聲音大喊「住手!」一般,過後卻被楊金山幾句不算呵斥的話語嚇退了。不過這聲沒有什麼成效的聲響卻被菊豆印在了心裡,或是真的孤單寂寞,或是對楊天青有愛慕之情,再或是想要「反抗」,在又一次滿是傷痕的悲憤下,菊豆扯下了堵在偷窺洞裡的東西,讓楊天青真真實實與自己滿是傷痕的酮體撞了個正著,並哭著對楊天青救助,這場「萬惡淫為首」的不倫之戀正式打響。

菊豆利用這個洞將處於家裡卑下地位的她轉化為能牽制楊天青,擁有主動權的主體地位。與楊天青的第一次偷情更是讓人不禁唏噓,風和日麗,晴空萬裡,楊家染坊裡染布如流水般傾瀉而下,染缸的旁邊菊豆和楊天青正在狂歡,菊豆不小心一腳踢掉了染機的消栓,染機一瞬間坍塌,掛在院子上空的布奔瀉而下,而此時的楊金山卻在離家幾十裡外的地方給騾子看病。

楊金山是可恨又可悲,不久便中風了,這讓菊豆和楊天青那場歡愉的情愛看似一切順理成章,沒有阻礙,菊豆的「反抗」好像是有了希望,主動權又好像握的更穩了,是這樣嗎?一切不然。

三、違背人倫的反抗總有意外,用生命唱響反抗之歌

老天總不會讓人失望,菊豆和楊天青在楊金山中風後以為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可是事與願違。菊豆和楊天青有了情愛的結晶--楊天白,這個決定事情發展趨向和改變結局的關鍵人物,誰也不會想到是一個到結局都沒成年的孩子。楊天白仿佛生下來就有自己是不道德這樣的詛咒似的,該會說話的時候不會說話,對於自己的親生父親不聞不問,卻對楊金山另眼相待,整個人根本不像那個年紀該有的樣子,像個陰森的小大人。

菊豆和楊天青對於楊天白的出生肯定是欣喜不已,菊豆每天抱著楊天白教他叫那個是哥哥的人爸爸,可楊天白並不是大多數的孩子,他從小就生活在這種畸形關係的家庭中,必有大多數孩子沒有的奇詭。而對於楊金山呢,中風就算了,還知道楊天白是菊豆和楊天青背著自己偷情生下的,他會氣死嗎,當然不會,楊金山即便攤在床上也讓菊豆一家不得安寧。

楊金山剛剛中風時,菊豆和楊天青便將反抗從默默轉變為公開叫囂,他們對楊金山的監督管教進行了直面的反壓,使楊金山處於被管制的地位,而他好巧不巧又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便每天生活在憤怒和仇恨之中,看著菊豆和楊天青每天肆無忌憚的在自己面前情情愛愛,以夫妻的身份相處。

可楊金山這樣的人怎會任人擺布,他決定報復,利用他們的兒子報復。楊天白這個名字從起好就處於尷尬,又好像一切冥冥之中早就這樣,楊天白與楊天青一樣天字輩,在宗法禮制是神明的山區就註定天白和天青同輩是兄弟。而楊金山也利用這一點在楊天白剛剛懂點事時,宣布他是弟弟,楊天青是哥哥,自己是爸爸才是不可侵犯的,楊天白商量好的將遲遲不叫出口的爸爸朝著楊金山叫了。

楊天白的行為和態度徹底改變了菊豆、楊天青、楊金山的心態,楊金山這個想報復的人因為楊天白的偏愛又回歸到自己當家人的地位,菊豆對於楊金山的報復第一次口出惡言的反抗,可是又有什麼用呢。而楊天青呢,在菊豆要求他對於楊金山的行為有所反抗時,他退縮了,竟對楊金山有了抱歉愧疚之心,這是楊天白的態度使得他覺得這一切是違背人倫的報應。

楊天白是一個扭轉機,一下扭轉了故事的趨向。將故事推向了高潮,楊天青本對楊金山是充滿恨意的,除去他對自己惡劣和對菊豆的同情,楊金山算間接殺死自己父母的兇手,本可以對父母施以援手的楊金山的不作為使得父母一命嗚呼。本應該為中年的自己娶妻的卻花重金娶了小妾,可這種種在楊天白到來後變成了抱歉愧疚,甚至是懦弱。

也正是因為楊天青的不敢造成了悲劇,事情發展到這菊豆是聲嘶力竭的反抗,可楊天青不為所動,直到四歲的楊天白第一次「弒父」。楊金山的死亡是四歲楊天白黑暗行為的開端,無論是楊金山殺楊天白不成反被殺,還是楊天白有意為之,再或是無心之過。楊金山的死亡徹底撕開了這個不倫家庭的口子,楊天青既然認為是菊豆「反抗」殺死了楊金山而打了菊豆,也至此菊豆發現她根本逃脫不了,楊天青開始用楊金山的方式對她,但她已無心反抗。

當兩人的姦情被楊家知道後,在楊金山的葬禮上,被「代替」楊金山的楊天白高高在上的注視著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擋棺」,一切是那麼的諷刺。楊天白長大並沒有拋開這些陰影反而讓他更加黑暗,他對菊豆這個母親不理不睬,感情複雜,對楊天青這個父親更是忍無可忍,進行了第二次的「弒父」,從他對掉進染缸的父親再補幾下和無視菊豆的聲嘶力竭來看,這種圍繞楊家的畸形情感已經惡性循環,無可救藥。

故事的最後,菊豆一生最後一次反抗,就是一把火點著楊家染坊,也點燃了自己悲慘的一生,可謂是用生命在反抗,反抗命運,反抗封建倫理道德,反抗女性的悲哀。《菊豆》詮釋了在封建禮教的根深蒂固下,菊豆夫婦掙扎在封建倫理道德的苦海中,最後葬送火海,令人不禁生死封建思想的殘忍和可怕。菊豆的一生都在反抗,可是她即便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是逃脫不了封建倫理,拋開菊豆反抗行為是否道德,她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在那個時代又有多少女性是被這樣的人倫禮數禁錮到死呢?

菊豆的一生是悲慘的,拘泥於丈夫,情人,兒子的混亂關係中,身心備受折磨,這三個男人在宗法制度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卻都是剝奪菊豆自由和生命的劊子手,由此可以看到菊豆無法逃脫倫理道德和權力循環的噩夢,但菊豆明知結局悲慘,也選擇用更悲壯的方式唱響反抗的自由之歌。影片與原著中,菊豆的結局不同,但縱觀菊豆的一生,她定是農村婦女反抗意識覺醒的代表。

相關焦點

  • 無愛無性的扭曲婚姻,《菊豆》揭開了封建禮教束縛的「遮羞布」
    而《菊豆》這部無限接近奧斯卡,並在親情、愛情、倫理、人性等多方面揣度、衡量、批判、鞭撻的作品卻鮮有人提。張藝謀的《菊豆》改編自作家劉恆的小說《伏羲伏羲》,是張藝謀於1990年導演的影片,由鞏俐、李保田主演,影片入圍了第43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也成為中國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國產電影。
  • 《菊豆》:一段不倫戀,講透了一個出軌女人在男權社會中的情和欲
    菊豆的出軌,楊金山的變態,楊天青的懦弱,楊天白的殘酷。四個人共同構建了一出封建禮教背景下的倫理悲劇。電影主要講述了菊豆被性能力缺失的楊金山買回家後,白天菊豆是他的工人,晚上是他的性奴,不堪折磨的菊豆最終出軌楊金山的侄子楊天青,兩人上演了一場不倫之戀的故事。
  • 圖文看電影《菊豆》,鞏俐的人性慾望國產片,反響不同尋常
    這晚天青再次聽到菊豆的慘叫聲,出於同情憐憫,他拿起刀就要衝上去,可剛走到樓梯口,懦弱的他又停住了,他沒有勇氣殺了對他有養育之恩的老楊,內心掙扎的他只能憤怒的一刀砍在樓梯上。早上,一臉憔悴的菊豆夾著驢套步履蹣跚走下樓梯時,發現了那道砍過的痕跡,她知道這是天青所為並心生感動。長期受到的虐待,讓菊豆選擇反抗。
  • 《菊豆》:中國首部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
    該片改編自劉恆的小說《伏羲伏羲》講述了20年代,青年女子菊豆在嫁給染坊主楊金山後,因不堪忍受性無能的丈夫的虐待而愛上丈夫的侄子天青並生下一子天白,最終釀成人倫悲劇的故事。《菊豆》中男主角楊天青的叔叔楊金山,是一個有生理缺陷的染坊主。
  • 中國農村婦女,被打了馬賽克
    這是一個關心關注農村婦女的日子。2015年,據民政部統計,全國有8700萬農村留守人口,其中4700萬是婦女。在知乎搜索下,農村婦女的形象則和「丟人,倫理破敗,重男輕女的問題都歸咎於農村婦女的不堪入目了。
  • 《危城之戀》天津梆子婉韻兒,蘇之畔的情愛
    古人云「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才氣在意中領會炸現,而「腹有詩書氣自華,」更是詮釋女兒身才氣佳人名話。才子佳人歷來是絕配,代表人們祝福美好。孤燈、古卷、白衣、細雨。都成汴京的旖旎繁華,泡軟了婉兒相柔弱的脊梁。平生暢,忍把冒名,換了淺斟低唱。
  • 科學探索違背道德倫理嗎
    上帝威脅說,如果亞當和夏娃違背他的願望,他就要殺死他們。上帝告訴他們,最壞的罪、最大的罪就是問問題,偷吃知識之樹的果實。   就像狄德羅所述,《創世紀》中的上帝「愛他的蘋果勝過愛他的孩子」。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道德?難道只有愚昧和服從才是道德嗎?但這確確實實是上帝所要求的道德。   眾所周知,人類對自然界認識上的進步、社會的迅猛發展,都是科學探索的結果。
  • 疏忽了人倫,後果是什麼?
  • 「基因編輯嬰兒」涉嫌嚴重違背醫學倫理、學術倫理
    深圳市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已啟動對該事件涉及倫理問題的調查。據了解,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於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的醫療衛生機構是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工作的管理責任主體,應當設立倫理委員會,並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倫理委員會獨立開展倫理審查工作。
  • 【社會倫理中篇小說】情愛並沒有錯軌
    但是,而「我」的高尚情操卻被人們錯誤的用封建殘餘來誤解、猜疑、視為不軌,大逆不道。最後連心心相印的結髮妻子也被卷進封建殘餘的旋渦裡……此篇小說值此一讀,讀後使人久久難以忘懷。情不自禁為「我」產生同情共鳴,對封建殘餘視為社會之毒瘤,須挖之,莫存矣……
  • 豆瓣7.9分《菊豆》:天白2次弒父是俄狄浦斯情結,還是自我毀滅?
    電影《菊豆》《菊豆》講述20世紀20年代,中國某小鎮上的染坊主楊金山續弦娶了年輕姑娘菊豆為妻為傳宗接代但其性無能,後侄子楊天青與菊豆愛慕生子天百。電影《菊豆》劇照菊豆和天青纏綿的第一場,紅色的染布緩緩落下,再加上菊豆的紅色肚兜映襯,這更像是一種活著的氣息。
  • 女子被強姦時不僅不反抗反而很主動,構成強姦罪嗎?
    強姦是指通過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如下藥、灌酒、利用封建迷信等)與婦女強行發生性關係的犯罪行為,在所有國家,強姦都是被嚴厲打擊的犯罪行為,因強姦而入獄的犯人往往會被獄友瞧不起和欺負。正常情況下,婦女在被侵犯時都會進行激烈反抗,是否不反抗就表示其心甘情願,就不構成強姦罪?
  • 家庭教育:要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基本社會倫理與行為規範教育
    時代、民族、地域及社會制度、社會性質不同,其社會倫理道德的具體內容也就不同。人們要適應社會,在社會生活中獲得自由,就應該遵守與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行為有關的社會倫理道德規範。違背了有關社會倫理道德規範,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甚至要受到社會的制裁。數千年來,我國是一個重倫理道德的國家。早在我國的周代形成的「周禮」,就是當時的法律,同時也是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規範。
  • 是否違背倫理道德?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類也經歷了原始社會,文明社會再到現代社會的歷程,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漸漸地人們的倫理道德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動植物卻有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它是什麼呢?回交是什麼?在生物課中,相信我們都學習過回交和雜交的區別,首先雜交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經過結合產生的後代。
  • 「零容忍」處置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行為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始終重視和維護人民的健康權益,開展科學研究和醫療活動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進行。「目前媒體所報導的情況,嚴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倫理準則,相關部門和地方正在依法調查,對違法違規行為堅決予以查處。」曾益新說。
  • 農村調查中的研究倫理:基於方法論意義的討論
    在2012年後所開展的政府主導型農地大規模流轉入戶調查以及2015年針對農村留守婦女土地權益的相關調查中,由於在調查過程中較好注意到如何將研究倫理相關原則落實到調查具體細節中,數據質量和應答率均有較大提高和改進。最後,調查者與調查對象的信任與互動對於調查質量有較大影響。自2006年後筆者所在團隊還針對某些省份農村開展跟蹤調查,並了解相關農村社會經濟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
  • 封建統治者利用民眾崇神敬鬼的心理,藉助宗教力量來推行倫理道德
    統治者利用民眾這種崇神敬鬼的普遍心理和信仰習俗,藉助宗教的力量來推行倫理道德。使民眾因懾於鬼神「懲惡揚善」的威力,自覺自愿的服從封建道德的約束和要求。佛教宣揚的「生死輪迴」、「因果報應」使人們相信,作「惡」者死後會下地獄,來世無法為人,只能做牛馬;行「善」者死後則會往極樂世界,來世投好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