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時,在本村私立民辦小學馮立臣老師的民辦小學裡讀書,時間是1955年秋季到1958年夏季。
馮老師解放前在九江教會學校高中畢業,後到國民黨部隊當兵,再後來參加解放軍,任文員。轉業回鄉,隻身一人。在老家馮家墩上蓋了三間茅屋。他對農業一竅不通,村裡人建議他辦個小學,他欣然答應,後來距學校方圓2裡的村莊適齡兒童,都來這裡上學。辦到第四年,就有四個年級4個班,每個年級都有語文算術兩門課,真是虧了他。
單說語文,除了課本,他還增加了百家姓,農村雜字,寫毛筆大字丶小字。算術,增加了珠算,教珠算口訣。
到我讀四年級上學期期末,村裡百姓請馮老師寫春聯,馮老師有時忙不過來,就讓我寫小條幅,如:開門大吉、出方大利、不禁童言、六畜興旺、雞鴨成群。馮老師幫別人寫祖宗:中間大字「天地君親師位」,兩旁小字「九天東廚可命」「某氏堂上宗祖」,祖宗兩旁「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歲燈」。
還有大門聯,房門聯,後門聯。我一邊看,一邊記在心裡。
放假回家,父親買回了紅紙,讓我寫自己家的春聯。於是,四年級小學生11歲的我,磨墨,裁紅紙,折格子,照樣學樣寫了起來。
村裡有人到我家有事,看到我寫的春聯,都給我戴高帽子,說這伢毛筆字寫得還像模像樣。我心裡高興,我父親也覺得臉有光。
然後,有左鄰右舍送紅紙過來,讓我為他們寫春聯,並且客氣地拆開按分配供應的煙票買回的香菸,遞給我一支,表示感謝。那時春節分配供應的香菸,發煙票,從9分1包經濟牌,到1角1分紅花牌,1角6分一包的大公雞,到2角一包的圓球。2角4分的新華,2角7分的遊泳,普通農家則買得少。當時順口溜說:縣裡幹部金紙包(永光),區裡幹部水上漂(遊泳),公社幹部繞球轉(圓球),生產隊幹部尾巴蹺(大公雞),普遍民眾腳上敲(用旱菸筒抽黃煙)。
一次,一位外號「狗潑」的同姓村民,請我到他家寫春聯。他倒了一碗糖水讓我喝。寫完之後,送給我一包大公雞香菸,我推辭堅決不受。他非要我收下不可,不收不讓我出他的大門。
回到家裡,我把這包大公雞香菸交到父親手裡,父親一愣,有點出於意外,面露喜色,說:「狗潑這多的禮性!」
此後,我升入胡世柏中心小學,讀五年級六年級,當上班長,少先隊中隊長、大隊長。再後來,於1960年升入黃梅一中,讀初中、高中。
因為在馮老師民辦小學四年紮實的學習,所以五年級起,學習成績一路領先。
至今回憶這些陳年舊事,也藉此紀念我的啟蒙老師馮立臣先生。
馮先生於文革後因糖尿病,不久仙逝,一生未結婚,沒有子女,無依無靠。好在我們王猷先墩村民念他一生教書育人,讓他遷到我們村居住,村民們或多或少給他提供一點生活上的幫助。
聽說蔡山區文教組因他文化水平高,教學質量過硬,動員他轉為公辦老師,他說他不喜歡開會,當個民辦老師,自由自在,最好。
【作者簡介】王喚柳,大學本科學歷,國家二級編劇,省作協會員,退休後被縣誌辦聘修縣誌,2017年開始整理《民國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