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排氣對於目前來說,其實並不是一件十分高級的部件,因為目前有不少車型的原廠排氣已經為可變的樣式,例如:寶馬、奧迪(S5)等。只不過這些原廠的可變排氣它設計的概念雖然都有顧及到車輛的運動性能,但畢竟它也是原廠車。排氣就算再兼顧運動它也只不過是原廠車的產品,也就是說即使瘋狂也不能完全不顧日常使用,所以這些排氣一般都不會為車輛帶來多大的動力提升,而也正因為此,才有了更換排氣的必要。俗話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確實,如果想要一套完全為了性能的排氣,那麼得出的結果肯定是不適合日常使用,因為排氣的聲浪與取向是十分極端的。不過,要想魚與熊掌兼得也並不是沒有辦法,對於日常車輛來說,既要性能也想要日常駕駛的舒適性,可以加入可變排氣來實現。
圖:iPE的總工程師在為筆者講解iPE智能可變排氣的工作原理。
圖:根據總工程師介紹,這套電腦可以說是iPE排氣的靈魂所在。可變排氣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不少國外以及臺灣的產品,例如日本著名的KSG、德國著名的Capital以及臺灣的iPE就是這些排氣的生產商。其實,真正來說,要做可變排氣並不難,很多時候就是多一個鼓和多一個控制閥門罷了,而真正讓這些可變排氣變得高級的,應該是如何控制。正如文章標題談及的「智能」,其實一套有用的可變排氣,賣的除了排氣本身的設計、材質、質量等之外,最大的亮點絕對是電控部分。什麼是智能呢?以各種科幻片來看,所謂智能就是一臺電腦,而人類賦予了它程序,讓其能夠懂得與人溝通,能夠幫人類完成某些事。這樣說好像有點複雜,換到排氣上說,最簡單的,就是電腦能夠清楚什麼時候打開閥門、什麼時候關閉閥門。有智能的排氣相比普通的可變排氣有著較大差別,而我們日常駕駛的時候確實也需要這樣的智能。
圖:它可以通過轉速或油門踏板深度作為作為觸發源,開啟排氣上的閥門。早前,筆者在一次iPE的活動中,有幸與iPE的工程師作了一些諮詢,而內容方面當然也是圍繞著iPE排氣的智能化。常見的可變排氣的一般只有開關兩種模式以及兩套不同走向的管路。開模式下,意味著閥門打開,廢氣走向一般是不經過回壓,直接排氣出,而關模式,則是關閉閥門,由於關閉了直出的管路,廢氣也只能從回壓管路中排出。這樣的設計是常見的,但問題是如何控制,通常改裝商家都會配套遙控,目的是為了控制閥門的開關,但儘管如此,當駕駛者在駕駛車輛的時候也不可能很方便地切換,那麼這可變排氣就很可能發揮不出其應有的作用。於是便需要自動程序的誕生。根據介紹,iPE的排氣正正就有這麼一套程序,而且這套程序還可以根據車主不同的需求來改變設定,可以實現適合每一位車主需求的自動化。那麼這套程序是如何實現自動化的呢?
圖:雙給出的排氣配備有兩個控制器,不過我想Auto是最為常用的吧。根據iPE總工程師的介紹,iPE的控制電腦有兩個觸發方式,第一種為轉速、第二種為油門的深度。車主可以根據不同的駕駛方式選擇。根據轉速可以說是一種較為傾向於實用性的做法,這種做法主要是從曲軸傳感器中獲取信號,當轉速達到某一個設定值時,排氣閥門自動打開。而第二種監測油門深度的設置方法,可以說是主要為了滿足車主的需求。之所以說這是一種偏向於實用性的做法,原因是轉速的升降並不會十分的快,有時候我們在超車,當提高轉速完成超越第一輛時便會收油門,但如果這時候突然還需要再次加速超越前車呢?這時候就可以提現到兩種設置方式的分野。如果以轉速設定,那麼就算收油,車輛的轉速是不會那麼快降低的,所以閥門會保持開啟狀態,那麼再次開油門時,馬力便是隨傳隨到。但如果以油門深度來開啟,那麼當鬆開油門的時候,閥門便會再次關閉,當再次超車,又必須踩下同樣深度的油門才會開啟,這時便會出現尷尬的情況。所以說第一種以轉速為條件的設置方法更實用。不過,第二種方式也未必沒有用,因為如果以轉速方式來開啟的話,在市區走走停停時,引擎達不到轉速那自然是不會開啟的,但油門控制的話,車主可以不管轉速,只要把油門踩到閥門開啟的深度,那麼只有1秒鐘的時間,閥門也會為你開啟,從而發揮強大的聲浪。
圖:可變排氣最讓人糾結的,就是閥門會不會卡死的問題,而根據介紹,iPE的閥門的旋轉軸其實也有特別設計,它使用了銅套阻隔積碳,而這個銅套跟旋轉芯的間隙也大,所以是很難出現卡死的現象。
圖:這是麥拿輪使用的排氣尾端,它並未有任何回壓設計,根據介紹,它的閥門直接就用來控制排氣的流量了。當然了,這兩種方法哪種是實用哪種是滿足需求的,這也是需要車主自行來定,畢竟車主有自己的考慮方式,而且也最為清楚自己的駕駛風格,所以筆者也不多說什麼。筆者所說的是,可變排氣可以說是日後改裝排氣的發展方向,但必須要為可靠的,並且是智能的,否則仍然不會被改裝愛好者所接受。
圖:安裝好一切之後,並未完工,因為還需要測量出轉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