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3000多年的《連山易》

2020-12-13 小一歷史筆記

《易經》是一部辯證法哲學書,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易經總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可惜的是前兩本書都已經失傳,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考古界的學者對於失傳的兩本書苦苦尋找都無果,因此有不少人覺得,《連山》和《歸藏》或許只是「莫須有」書籍呢?

但是最近有一則消息震驚考古界,我國文物工作者發現了一種古老的上古文字,被證實為夏代的《連山易》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水書,水書的流傳方式是「水書先生」通過口傳、手抄的形式流傳至今的。

因此這種古老的文字除了少數「水書先生」能看懂之外,對於其他人來說就是天書了。

「天書」是如何面世的?

2005年, 貴州一位老人表示,自己家中收藏了一套名叫《連山易》的古書。

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立刻引起轟動,要知道《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說它有連城的價值也不為過!

老人介紹說套書一共有五冊,根據祖上規定,需要世代相傳用手抄下來的,新的一代抄完之後,舊書便要燒毀。

這位老人作為第7代傳人了,他抄寫的《連山易》已經有60歲的年齡了。

經過文物專家的仔細研究後,發現這個卦象與《易經》中的八卦圖如出一轍,那麼這無疑就是《連山易》了。

這個發現瞬間轟動了世界。

這位老人決定把祖傳的《連山易》無償捐給祖國,不久後《連山易》被印刷出版,失傳已久的中國文化再次以真實面貌展現在大家面前。

還有值得慶幸的是,2006年5月20日水書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體現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

《易經》祖宗文化的精髓,在過去,易經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它包羅萬象,但是在普通人看來,《易經》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更值得一學。

它教會我們,要順應自然的規律做事,這樣才能將日子過得順風順水。

無論在生活的哪一個領域,只要遇上難題,都能夠在易經中找到解決方法:

學習《易經》,是為了打散思維裡面,了解自然的規律,按照規律做事,這樣才能把握生活的真諦,面對坎坷也不至於迷茫。

然而易經是用文言文寫成的,對於許多人來說,根本一點也看不懂。

原版的易經語言晦澀難懂,因此在這裡推薦這版白話文講解的30天學會《易經》

當然書中並不只有乾巴巴的註解、說教,運用了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講述《易經》中所傳達的人生哲理。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周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

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周易》,掌握精髓。

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千萬別在晚上讀《易經》,不然你下一次抬頭天就亮了。足見其中的大智慧;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一本僅需要59元,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

相關焦點

  • 貴州老人上交天書,經專家證實,卻是失傳了2000多年的《連山易》
    《禮記》中記載,《易經》其實有三部分,分別是《連山》《歸藏》和《周易》,有學者認為,夏朝用的是《連山易》,商朝用的是《歸藏易》,周朝用的是《周易》。但可惜的是,學術界普遍認為《連山》和《歸藏》都已失傳,只剩下《周易》在焚書坑儒中倖存下來。
  • 我國驚現上古文字,被證實是失傳已久的《連山易》,專家開心不已
    懂點《易經》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話;「夏有連山,殷有歸藏」,意思是夏朝的《易》是《連山易》,商朝的《易》是《歸藏易》。到了商末,周文王由於被拘於羑裡無事可幹,於是演繹出《周易》。後來,「連山易」和「歸藏易」就失傳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
  • 貴州驚現上古文字,譽為「天書」,證實是失傳已久的《易經》水書
    中國驚現國外神話中的上古「天書」,經專業認證,竟是失傳古籍《易經》是我國的遠古文明的產物,是一部闡述天地時間的變化萬千的古老經典,是中國關於辯證法的哲學書。其實《易經》是一系列的書的合集,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這三部圖書。
  • 貴州老漢:我有上古奇書,專家:失傳了3600年,是《連山易》!
    然而,除了《周易》之外,在上古三代還有著另外兩部易經,分別是《連山》與《歸藏》。可惜的是,夏朝的連山與商代的歸藏都在其朝代滅亡時消失,後世雖多次出現,但真假難辨,而且大多數偽書。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失傳了3600年的《連山》。
  • 荔波縣老者獻五本古書,經專家鑑定,竟是失傳幾千年的《連山易》
    央視記者稱自己醉心《易經》多年,也聽過不少學者對周易八卦的理解,所談理論不應該被完全否定,可是老人也不甘示弱,連稱《易經》只不過是一種低端的古籍,自己的《連山易》才是正宗的經典。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央視記者根本不相信老謝的話,因為他在研究《易經》期間,曾在各種資料中查過《連山易》,發現該書早已經失傳,除非親眼見到該書,否則任憑老人說破嘴,自己也萬難相信。
  • 上古「連山易」失傳千年,終於重見天日
    古有「三易」:《連山》、《歸藏》、《周易》;《連山》為「三易」之首。清代輯佚家馬國瀚在他的《連山附諸家論說》的「序言」說:「後漢時此書尚存,因傳者甚少,故《漢藝文志》、《隋經藉志》皆不著錄……《唐藝文志》有《連山》十卷……則為劉炫偽造之……然皇甫謐《帝王世紀》、酈道元《水經注》引之……決為古之佚文」。皇甫謐是晉代人,酈道元是北魏人,於是學界據此推測《連山》易大概在兩晉、南北朝時已經失傳。
  • 貴州老漢:我有「算命」奇書,專家:失傳了3600年,是《連山易》
    說到「算命」,大多數國人都認為這是迷信,事實上這確實不符合現代科學,但在中國的歷史上古人都基本相信的。可以說,以「易學」為基礎的算命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可惜大部分所謂的「算命專家」其實都是江湖騙子,導致人人喊打。至於「算命」的原理,基本離不開《易經》。易經的起源距今非常久遠,其內容是闡述的是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因為包羅萬象,而被譽為是中華文明的「源泉」。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的2本「天書」重現天日,卻被終止研究
    由此可見,古代的時候原本有"三易",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周朝的《文王易》,也叫《周易》。但是,《連山易》在漢初時期遺失,而《歸藏易》也在魏晉以後失傳。今天我們所說的《易經》其實就是當時的《周易》。
  • 失傳2000多年的《易經》,在一戶老農家找到,學者:這是「水書」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太過久遠,《易經》傳承到今天只剩下了《周易》,還有兩本《連山》《歸藏》,卻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迫失傳。這無疑是莫大的遺憾。一直以來,中國研究易學的專家學者都對兩本易書的缺失深感惋惜。可是在2005年,一位老農卻為這些專家學者帶來了失傳長達2000多千年之久的《連山易》。這件事無疑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在此之前,許多人已經懷疑,另兩本易書是不是子虛烏有的存在?亦或者是其早已經被融入了《周易》之中?
  • 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實為商代《歸藏易》,專家:要改寫歷史
    說到易經,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實上《周易》只是易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為除了這本流行於歷朝歷代的《周易》之外,我國上古三代還有其餘兩本《易》,也就是《連山》以及《歸藏》。根據史書《周禮注》記載:「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也」,但這一本夏代《連山易》在漢初時期遺失,而商代的《歸藏易》一在魏晉以後失傳。也就是說在魏晉之後,世間再無《連山》《歸藏》,三易有二易成為了歷史遺憾;而現代考古則彌補了這些歷史遺憾。
  • 《連山易》失傳兩千年,一老人說我家有,專家拿到後:這寫的什麼
    古書可謂是專家在考古的時候發現的最喜歡的東西了,因為古書裡面記載的東西可能現代都想不到,了解古人就是要翻閱史籍,而史籍是怎麼來的呢,也跟文物一樣,是發掘出來的,而其他發掘的東西,要是不了解,就是查閱資料才知道的。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易經》假如您想談一談我國五千年歷史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淵源。《易經》問世於新石器時代,是一百多個思想流派的開端,是我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關鍵標誌。《易經》的出現對中國哲學,歷史,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傳說《易經》共包括3部,除了我們熟知的《周易》之外,還有兩部分別是夏代的《連山易》和商代的《歸藏易》,這兩本書什麼樣?誰都沒見過,有人認為這只是個傳說,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兩本書。目前的學術界大部分人認為,這兩本書早在3000年前的時期就已經失傳。
  • 貴州81歲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的易經,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消亡3000年的《周易》,現身貴州省老人手中周易三部原書消亡,毫無疑問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害跟重大缺憾。所以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會四處苦苦找尋它的下落,就在二零零五年,貴州市的歷史博物館來了一位81歲白髮斑斑點點的老人,他說道自己家裡有一套《連山易》。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者關係?《神農本草經》與連山易的關係
    中國自古有三易,一是連山,二是歸藏,三是周易,其中連山易是中國易經的源頭。最早在《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在《三字經》中也都有提到:「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 易經:神秘的《連山》、《歸藏》,實則並未失傳,而是融入儒、道
    學易,首先得了解《易》的歷史,而其中最為神秘的要數《連山》和《歸藏》,單這兩個名字就會讓人浮想聯翩,那種神奇的感覺油然而生。 今天的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神秘的《連山》和《歸藏》。 一個簡單的「易」字,讓我們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只要學《易經》,我們就繞不開三易。
  • 古墓挖出上古史書,證實《史記》的錯誤,歷史或許徹底改寫
    不過,很多書籍在歷史失傳,失傳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政治需要有的是被「焚書」有的是因為戰爭以及朝代變更而遺失。幸運的是很多古籍都被保留在古墓中,在考古家考古挖掘時,就會出土這些歷史失傳古籍。事實上,不僅是現代考古家會挖出歷史失傳古籍,就連古代的一些「摸金校尉」也可能挖出不少記載上古史書的竹簡。
  • 《連山易》、《歸藏易》是真的失傳了嗎?
    連山者察天,歸藏者察地,文王察其和而演周易。自東周以降,人道興,天道隱。故周易為仲尼所重,以為萬物綱紀。」《連山易》和《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不一樣。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
  • 《連山易》通考
    劉歆曾領校中秘圖書,他肯定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在編寫《周禮》時,除了寫上《周易》外,又決定再寫上兩種古易,以湊足「三易」之數。同時他又發現這其中的一些古易書的內容和《山海經》的內容很有聯繫,這看看晉代郭璞注《山海經》時多引用《歸藏》(此書乃戰國時代的一種古易,晉代出自汲冢,原名並非《歸藏》)即可明白。所以,劉歆便根據《山海經》和易理虛擬了兩個古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