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81歲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的易經,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2020-12-15 一頁歷史吧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代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典珍貴文物,其中較為出眾的,當屬「世歷三古、人更三聖」的《周易》,作為百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闡述了天地間萬物變化的規律,歷年來被尊稱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

其實《周易》並不是僅僅的一本書,它包括了《連山》、《歸藏》和《周易》3本易書,前2本不是消亡就是說只剩殘本,目前我們可以學習到的完整的周易,只有《周易》。當然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以後,寶貴的珍貴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後趕到我們面前。

消亡3000年的《周易》,現身貴州省老人手中

周易三部原書消亡,毫無疑問是中國人的一大損害跟重大缺憾。所以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會四處苦苦找尋它的下落,就在二零零五年,貴州市的歷史博物館來了一位81歲白髮斑斑點點的老人,他說道自己家裡有一套《連山易》。

專家們在了解基本的情況以後隨著老人趕到家裡。

由於我國的歷史文化趕到,自然在各個朝代中,文字及文化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當老人拿出幾本書後,在場的全部專家們愣了神,完全不明白這本書,也不知道書上到底是什麼意思。

經過了解和研究,專家們才發現,原來這書籍是用水族的文字水書寫成的。水書是水族人獨特的古老文字,大部分是口口相傳,這就導致大部分人不明白文字。

水書作為一類文字管理體系,直到現在約有1600個,而水書目前較為嚴峻的一個難題,就是說承傳。一直以來,水書都由水書老先生承傳著,而這些可以承傳的人,一律都是男性。口耳相傳,手抄等方式,促使水書存留至今。為了可以更快的研究這本書,專家們請來了一些水書老先生對這本書進行研究解讀。

研讀發現《連山易》是上古神農代的一部「百科全書」,包括了天文曆法、農事。以動物、圖案和各種符號為表現形式,講述了星象、曆法知識,又在天文曆法的基礎上,推算出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五行及各種衝、克、刑、合的原理;

然後再根據這些原理來預測、指導現實中的各種活動,例如婚喪嫁娶、交通出行、經商等的「吉」或「兇」。

為了鑑定這本《連山易》是否是《易經》中的那本,專家請水書先生破譯一隻宋瓷注碗上的符號,水書先生依照《連山易》打卦,結果打出來的與易經的八卦圖完全相同,破解出這是一隻記錄查詢北宋興衰的史志碗,而且破解出來的北宋歷史事實與史書記述完全吻合。

至此,專家才確定,失傳近兩千年的《連山易》終於出世,最終,謝朝海老人把《連山》無償上交國家,如今這本神書在貴州省民族藝術館珍藏,3000年後,它終於真真正正「回家」了。

從以上事跡來看,足夠看出我國對《易經》的重視程度,不讀易經當然覺得小題大做,深入了解後才會發現,我國之所以如此重視也不無道理。

《易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人生的路標

《易經》對中國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對中國民族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是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結晶。研究歷史,你會發現,古代懂《易經》的人,動不動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和,可見易經之深度與廣度。

在古代,像孔子、中國傳統文化、鬼谷子這樣的能人異士,都曾經熟讀《易經》。

而在現代,首富李嘉誠曾點評《易經》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就連國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也曾表示:帶給我們巨大衝擊的這一次改革,實際上都是獲益於中國古代的《易經》。

《易經》可以啟迪智慧,提供關鍵時刻的破局之道:處在逆境中,大家會明白「否極泰來」;生活中遭遇不合理待遇,大家會知道「有損有益」……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在其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成長心法」。

《周易》共64卦,對應了64個人生決策心法,在其中包括婚姻、教育以及工作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基本規律。

大家個體來看,人活在世上,不管富貴,不管貧窮,不管怎樣風光,最終總是殊途同歸,塵歸塵,土歸土,回歸到一切的初始狀態。

而在《易經》中早已經告訴了大家「是什麼」「怎樣形成」等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

有人說,《易經》如此深奧,大家學他幹什麼?這也算問到鐵翅上,其實大家學易經,主要就是改變原有的思維,讓自己掌握自然的發展基本規律,洞察萬事萬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從而讓自己的生活原有美滿。

其實我們與《易經》的距離之所以遠,是由於看不懂文言文,解讀也非常無聊,我之所以能看得進去,是找到了《圖解易經》。

書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周易》的基礎知識。而且圖片加文字,600幅精美的精美插圖,視覺感受非常好。

一本書的價格只需要56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就能讓自己離智慧、成功更進一步。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誰都沒見過,有人認為這只是個傳說,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兩本書。目前的學術界大部分人認為,這兩本書早在3000年前的時期就已經失傳。失傳千年的《易經》,在一貴州老人手中被發現!專家:根本看不懂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他拿出來的是一套《連山易》,而且這套書有5冊,據他介紹他是此書的第7代傳人,每代人都要抄寫一遍書後,將上套書燒掉祭祖,他手裡的這本抄寫於民國年間。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貴州老漢:我有上古奇書,專家:失傳了3600年,是《連山易》!
    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失傳了3600年的《連山》。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於是,滿臉喜色地拿起《連山》翻閱,不翻不知道,一翻嚇一跳,專家們看著上面的字,眼睛都直愣愣地,因為他們發現根本看不懂,甚至連一個字都不認識。
  • 貴州老人上交天書,經專家證實,卻是失傳了2000多年的《連山易》
    2004年底,消失在歷史上2000多年的《連山易》卻在貴州重現天日,這個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學術界的巨大震動,更讓人驚奇的是,《連山易》上的內容卻幾乎沒人看得懂。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這套《連山易》出自一位水族人的家中,書上的文字也都是水族的文字,這套文字體系可以追溯到上古夏商時期,與甲骨文十分相似。這種古老的文字,在水族人之中也並非所有人都能看得懂,除了少數幾位「水書先生」外,旁人看了都以為是鬼畫符。所以這種文字又被譽為「天書」。
  • 貴州驚現上古文字,譽為「天書」,證實是失傳已久的《易經》水書
    後來,「連山易」和「歸藏易」就失傳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在2005年, 貴州有一位名字叫謝朝海的老人向有關部門表示,自己家中收藏了一套名叫《連山易》的古書。老人介紹的時候說,這一套書一共有五冊,是他們世代相傳用手抄下來的,而且祖上有規定,新的一代抄完之後,舊書便要燒毀。謝朝海已經是第7代傳人了,而此時他拿出來的《連山易》已經是自己60年以前抄錄的了。
  • 貴州老漢:我有「算命」奇書,專家:失傳了3600年,是《連山易》
    2005年貴州一76歲的老漢說:「我有一部算命奇書,是祖祖代代傳下來的,族人無論是婚喪還是嫁娶都得依照這部奇書中的推算決定」。這部奇書到底是什麼呢?經過專家長時間的研究,當然了,主要是水族看得懂此書的老先生的指點。
  • 失傳三千年後,《易經》終於重新完整,專家:內容真是太高明了
    在絕大部分人的眼裡,《易經》相當於《周易》,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易經》本來包含《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但因《連山》和《歸藏》早已失傳,僅有《周易》還僅存於世,因此《周易》便被人們以為是《易經》了。但是,在二零零四年,考古工作者驚訝地發現,早已被判定為失傳的《連山》居然被別人暗地裡保存了下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邊聽我細細道來。
  • 中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3000多年的《連山易》
    《易經》是一部辯證法哲學書,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易經總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可惜的是前兩本書都已經失傳,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2005年, 貴州一位老人表示,自己家中收藏了一套名叫《連山易》的古書。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立刻引起轟動,要知道《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說它有連城的價值也不為過!老人介紹說套書一共有五冊,根據祖上規定,需要世代相傳用手抄下來的,新的一代抄完之後,舊書便要燒毀。
  • 失傳2000多年的《易經》,在一戶老農家找到,學者:這是「水書」
    可是在2005年,一位老農卻為這些專家學者帶來了失傳長達2000多千年之久的《連山易》。這件事無疑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在此之前,許多人已經懷疑,另兩本易書是不是子虛烏有的存在?亦或者是其早已經被融入了《周易》之中?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這本書並不是真正的原著,但它是唯一的孤兒。原始家族遺產《連木桑》都會被再一次複製,而此前的稿件則損毀了其祖先以創建《連山》,該傳承現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即便老人做出了這樣的解釋,考古學和歷史研究也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而司先生的話也無法草率作出決定。
  • 《連山易》失傳兩千年,一老人說我家有,專家拿到後:這寫的什麼
    有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兩部書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失傳了。漸漸地,兩千多年過去了,這兩本古書的影子在人們的頭腦裡模糊了起來,而關於它們的故事都是猜測,沒有記載,也沒有看到實物,正常人都會覺得是假的。但是在2005年的時候,貴州一位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卻對專家說,他有其中一本書,就是《連山易》,這本書一共有五冊,根據他的說法,他是第七代傳人,而每一代的人都會手抄,然後每代人都要把上套書燒掉,以供祭祖之用,最後一直抄到了民國時期,這本書就是抄到民國時期的最後一本書。難道失傳了快兩千年的古書是真的存在的嗎?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的2本「天書」重現天日,卻被終止研究
    1993年3月,《歸藏易》於湖北江陵王家臺15號秦墓重見天日。古墓中出土了近千枚竹簡,竹簡的內容是失傳的古籍。此書和和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所錄文字有多條相同,經過研究,確定這就是商代的《歸藏易》!這令國人、世界文學界、史學界都為之瘋狂。
  • 失傳3000年後,《易經》終於重新完整,內容真是太高明了
    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易經》等同於《周易》,但現實並非如此。《易經》本來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但因《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只要《周易》還現存於世,所以《周易》便被人們認為是《易經》了。 不過,在2004年,考古學家驚奇地發現,已經被認定為失傳的《連山》居然被人私自保存了下來。
  • 失傳千年古籍《易經》在湖北一古墓重見天日,引各地專家紛紛前往
    1993年3月,考古學家在湖北江陵荊州鎮秋北村王家臺挖出了一座秦代墓地。這是一次普通的挖掘,但是隨著813古本書的出現,考古學家感到非常的震驚。湖北江陵現秦墓,出土失傳兩千年古籍,專家:這是商朝的易經!1993年3月,考古學家在湖北江陵荊州鎮秋北村王家臺挖出了一座秦代墓地。
  • 荔波縣老者獻五本古書,經專家鑑定,竟是失傳幾千年的《連山易》
    華夏具有著悠久的文明歷史,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物質財富,以及精神文化遺產,不過遺憾的是,不少經典古書也因歲月的流逝而失傳。在貴州省南部地區的一個偏僻村落,一本上古奇書在此重見天日,而它的出現,居然還與一次激烈的爭論有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所謂的奇書又會是哪一本文化典籍?
  • 30年前湖北挖出一秦墓,出土813枚古書,是失傳2000年的易經
    這批古書許多都已經失傳了上千年,對此有專家表示:最令人震撼的還是那本《歸藏》,它的面世說明失傳千年的《易經》終於被找到。可能有人會疑惑,五本書中哪裡有《易經》的名字?其實大體來說《易經》就是《周易》。而實際上,周易的內容只有易經的三分之一。
  • 易經: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中國著名院士臨死前留下一句話!
    中國院士臨死前發出警告:該院士於1990年11月26日在北京友誼醫院去世,享年95歲。在臨終前,學生們問是否還有東西要留下。·他考慮了一會兒,只留下最後一句話:"中國將在未來大放異彩,要關注《易經》。"
  • 我國驚現上古文字,被證實是失傳已久的《連山易》,專家開心不已
    那這本「天書」是如何被發現的?在2005年, 貴州有一位名字叫謝朝海的老人向有關部門表示,自己家中收藏了一套名叫《連山易》的古書。《周易》的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可以說是不可估量,如果謝朝海所言屬實,那麼轟動的不僅是中國更是整個世界。
  • 貴州81歲老人坐輪椅迎娶年輕新娘,多人抬轎場面壯觀,儀式感滿滿
    老少戀通常都會讓人議論紛紛,而議論的點都是錢,覺得女的嫁給比自己大一輪都是貪圖錢財,近日1月7日貴州遵義就有這麼一對老少戀結婚,現場老人穿著旗袍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身後的人抬著花橋敲鑼打鼓,場面十分喜慶壯觀。
  • 湖北江陵有處古墓,出土本失傳至今的古籍,專家:周易前的易經
    湖北江陵有處古墓,出土本失傳至今的古籍,專家:周易之前的易經人們都很念舊,當然並不是懷念從前悲傷的時光,很多的是想念遺留在歷史中的美好。而文物就屬於曾經失而復得的美好之一,國民們都會因為它的出土而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