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三千年後,《易經》終於重新完整,專家:內容真是太高明了

2020-12-20 旺哥看歷史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要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總根源,非《易經》莫屬了。《易經》問世於新石器時代,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也是中國進到文明社會的至關重要標誌。《易經》的產生,對中國之後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

在絕大部分人的眼裡,《易經》相當於《周易》,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易經》本來包含《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但因《連山》和《歸藏》早已失傳,僅有《周易》還僅存於世,因此《周易》便被人們以為是《易經》了。但是,在二零零四年,考古工作者驚訝地發現,早已被判定為失傳的《連山》居然被別人暗地裡保存了下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邊聽我細細道來。

這是失傳的《連山》?

二零零四年,貴州荔波縣意外徵選到一本名叫《連木桑》的手抄本,據《連木桑》持有人謝海潮老先生介紹,這部《連木桑》事實上就是失傳已久的《連山》。現場的專家學者們剛開始並不敢相信,由於該書不論是材質或者是別的方面,都沒有古籍的古樸。但對於此事,謝海潮老先生卻解釋道:《連木桑》老先生有五冊,全是他家族代代相傳的寶物。而這本書的確不是本來,但卻是唯一的孤本。

原來,作為家族傳承之物,《連木桑》在謝家傳承時每傳一次便會再次謄抄一遍,而以前的抄本則將火燒祭祖,這才讓本應傳承千年的《連山》以這幅模樣產生。但是,就算老人做出這般解釋,但考古和研史是十分嚴肅的一件事,不可以憑謝先生的一言,便匆匆下決斷。

為這件事權威專家做了大規模的分析調研後,總算發現,謝先生果然所言非虛!在謝先生提供的五冊《連木桑》中,產生了22個神秘符號,而這些符號正與河南二里頭夏墟中發現的24個夏陶符號高度重合。它的發現除了佐證了謝先生的話,更證明了《連山》(《連木桑》)始創於夏朝!

《連山》的產生,令《易經》經厲千年後再次變得完整,(《歸藏》在1993年考古中被發現),具備十分至關重要的歷史意義。它將帶來人們什麼?人們不得而知。但據近現代文化教育大師南懷瑾先生所述:「我始終懷疑「它」(《易經》)是某一個發達文明遺留下的,而不是咱們這個時期的產物,由於「它」所記錄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實在是太高明了。"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失傳3000年後,《易經》終於重新完整,內容真是太高明了
    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要論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非《易經》莫屬了。《易經》誕生於新石器時代,它是諸子百家的開始,也是我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易經》的呈現,對我國後來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的構成和開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 貴州老漢:我有上古奇書,專家:失傳了3600年,是《連山易》!
    今天就來說一說這失傳了3600年的《連山》。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他拿出來的是一套《連山易》,而且這套書有5冊,據他介紹他是此書的第7代傳人,每代人都要抄寫一遍書後,將上套書燒掉祭祖,他手裡的這本抄寫於民國年間。專家們一聽,本來是還有點懷疑是假,現在看來還真是失傳已久的《連山》,興奮不已。
  •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
    失傳3000年的《易經》,現身貴州老人手中,專家:這是什麼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具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物,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之中,我們的祖先利用自已的智慧創造出了許多的文明和文物。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之後,這些古老的文明已經消失不見,但是珍貴的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之後來到我們面前。
  • 失傳千年的《易經》,在貴州老人家發現!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目前的學術界大部分人認為,這兩本書早在3000年前的時期就已經失傳。失傳千年的《易經》,在一貴州老人手中被發現!專家:根本看不懂但在2005年,貴州一位叫謝朝海的76歲老人站出來說:「我家有!」他拿出來的是一套《連山易》,而且這套書有5冊,據他介紹他是此書的第7代傳人,每代人都要抄寫一遍書後,將上套書燒掉祭祖,他手裡的這本抄寫於民國年間。當看了老人拿出的幾本書後,在場的所有專家們愣了神,完全不知道這本書的意義,也不知道書上到底是什麼意思。
  • 貴州81歲老人:拿出失傳3000年的易經,專家:這字怎麼看不懂?
    其實《周易》並不是僅僅的一本書,它包括了《連山》、《歸藏》和《周易》3本易書,前2本不是消亡就是說只剩殘本,目前我們可以學習到的完整的周易,只有《周易》。當然在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以後,寶貴的珍貴文物卻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後趕到我們面前。
  • 30年前湖北挖出一秦墓,出土813枚古書,是失傳2000年的易經
    這批古書許多都已經失傳了上千年,對此有專家表示:最令人震撼的還是那本《歸藏》,它的面世說明失傳千年的《易經》終於被找到。可能有人會疑惑,五本書中哪裡有《易經》的名字?其實大體來說《易經》就是《周易》。而實際上,周易的內容只有易經的三分之一。
  • 貴州驚現上古文字,譽為「天書」,證實是失傳已久的《易經》水書
    但如今,這種古老的文字除了少數「水書先生」能看懂之外,幾乎沒有人能看懂,水書有可能就是失傳的《易經》其實,《易經》的內容不僅包括了佔卜術也就是巫術的內容,毫不誇張地說,《易經》可以說是涵蓋世間萬物,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
  • 失傳千年古籍《易經》在湖北一古墓重見天日,引各地專家紛紛前往
    1993年3月,考古學家在湖北江陵荊州鎮秋北村王家臺挖出了一座秦代墓地。這是一次普通的挖掘,但是隨著813古本書的出現,考古學家感到非常的震驚。湖北江陵現秦墓,出土失傳兩千年古籍,專家:這是商朝的易經!1993年3月,考古學家在湖北江陵荊州鎮秋北村王家臺挖出了一座秦代墓地。
  • 湖北江陵有處古墓,出土本失傳至今的古籍,專家:周易前的易經
    湖北江陵有處古墓,出土本失傳至今的古籍,專家:周易之前的易經人們都很念舊,當然並不是懷念從前悲傷的時光,很多的是想念遺留在歷史中的美好。而文物就屬於曾經失而復得的美好之一,國民們都會因為它的出土而欣喜不已。
  • 曾經「失傳」3000年,被人誤當成迷信,如今「專家」證實是科學
    原始家族遺產《連木桑》都會被再一次複製,而此前的稿件則損毀了其祖先以創建《連山》,該傳承現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但是,即便老人做出了這樣的解釋,考古學和歷史研究也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而司先生的話也無法草率作出決定。
  • 失傳2000多年的《易經》,在一戶老農家找到,學者:這是「水書」
    可惜的是,由於時間太過久遠,《易經》傳承到今天只剩下了《周易》,還有兩本《連山》《歸藏》,卻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被迫失傳。這無疑是莫大的遺憾。一直以來,中國研究易學的專家學者都對兩本易書的缺失深感惋惜。可是在2005年,一位老農卻為這些專家學者帶來了失傳長達2000多千年之久的《連山易》。這件事無疑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在此之前,許多人已經懷疑,另兩本易書是不是子虛烏有的存在?亦或者是其早已經被融入了《周易》之中?
  • 三本易經,只剩周易,失傳的2本「天書」重現天日,卻被終止研究
    在周朝,精通"易理"的人,為王庭服務,官名就叫"太卜"。《周禮》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由此可見,古代的時候原本有"三易",夏朝的《連山易》、商朝的《歸藏易》、周朝的《文王易》,也叫《周易》。
  • 貴州老漢:我有「算命」奇書,專家:失傳了3600年,是《連山易》
    可以說,以「易學」為基礎的算命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可惜大部分所謂的「算命專家」其實都是江湖騙子,導致人人喊打。至於「算命」的原理,基本離不開《易經》。易經的起源距今非常久遠,其內容是闡述的是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因為包羅萬象,而被譽為是中華文明的「源泉」。
  • 失傳幾千年的《歸藏》在湖北秦墓出土,這部奇書寫了什麼內容
    《易經》是闡述天地人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典籍,主要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但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1993年3月,文物專家在清理湖北陵江荊州鎮邱北村王家臺15號秦墓時,意外發現失傳了幾千年的奇書《歸藏》,這部奇書中究竟寫了什麼呢?
  • 湖北江陵現秦墓,出土失傳千年的古籍,專家:歸藏,比周易還要早
    湖北江陵現秦墓,出土失傳千年的古籍,專家:歸藏,比周易還要早《周易》,也稱《易經》,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典籍之一,相傳由周文王姬昌所作,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事實上,直到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國依然有學者研究它,因為它的內容對今天社會的各個領域,始終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不過《周易》雖然古老,卻還有比它更古老,在內容上也類似的典籍。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邱北村王家臺的15號秦墓中,發現了失傳已久的古書籍——王家臺秦簡。
  • 荔波縣老者獻五本古書,經專家鑑定,竟是失傳幾千年的《連山易》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隸屬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縣,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地區,其東北與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從江縣和榕江縣接壤,東南處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環江縣為鄰,西與獨山縣相連,北部交界於三都水族自治縣。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表明,荔波縣全境總面積為2431.8平方千米,人口數量超過18萬人。
  • 《易經》的哲學有多深刻
    我們從小就會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道「四書五經」,學習《論語》、《孟子》,可是說實話我們對「五經」之首的《易經》了解鮮少。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些「卦象」,是「算命指南」,是封建迷信的書籍,實則不然。
  • 中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3000多年的《連山易》
    《易經》是一部辯證法哲學書,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易經總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可惜的是前兩本書都已經失傳,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考古界的學者對於失傳的兩本書苦苦尋找都無果,因此有不少人覺得,《連山》和《歸藏》或許只是「莫須有」書籍呢?
  • 《圖解易經》,一本終於可以讀懂的易經
    先解釋《周易》是易經的三個版本之一,其他的兩個版本失傳了,所以你可以認為易經就是《周易》。不過也有人試圖去總體解釋,孔子(當然可以是他的學生或儒家學子)就用《繫辭》去作了系統的解釋,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一句話就將易經歸入儒家尊卑思想的模子中,為已所用,後面的內容就是用「尊卑」的有色眼鏡看的結果了。
  • 考古挖出失傳古籍,實為商代《歸藏易》,專家:要改寫歷史
    說到易經,很多人想到的是《周易》,事實上《周易》只是易經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為除了這本流行於歷朝歷代的《周易》之外,我國上古三代還有其餘兩本《易》,也就是《連山》以及《歸藏》。還有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大量的先秦史料毀於一旦,絕大多數上古古籍成為了失傳古籍;造成了史書記載的不足,而先秦古墓中保留下來的歷史古籍則為研究歷史真相提供了原始的實物資料。湖北江陵一帶的戰國古墓非常之多,每一座古墓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座楚墓都出土了極為重要的國寶級文物。有的古墓非常的大型,而有的古墓小到只有一具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