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看起來是「八卦」,怎麼越讀越可怕?《易經》的哲學有多深刻

2020-12-12 阿晞聊美妝

我們從小就會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道「四書五經」,學習《論語》、《孟子》,可是說實話我們對「五經」之首的《易經》了解鮮少。

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些「卦象」,是「算命指南」,是封建迷信的書籍,實則不然。其實《易經》無論是在道家還是儒家,都是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包含了三本書——《連山》、《歸藏》、《周易》,我們現在常說的《易經》實際上只是《周易》,其他的兩本書都已經失傳。而《周易》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不到二十頁,卻包羅萬象,內容精深博大,涵蓋之多讓人感到可怕。

「易」在我們漢語詞典中就是交換的意思,而《易經》的「易」字便暗示著宇宙萬物的不斷交換變化與其變幻莫測的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在古代便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洩露」。

《周易》是周文王所著,最為人知的便是他的,就是現代人說的佔卜算命,有一個很專業的詞彙描述他——術數,術數就是數字和方法的結合,通過現實中已經存在的條件,通過規律來推演事情接下來的走向。這些東西看似玄幻,其實也都是可以理解。

就像上文所述,佔卜算命其實和數學的原理是大致相同的,只不過數學是用來預測數字相關的內容,而佔卜就是預測命運相關的內容。

高等數學就已經讓我們頭疼欲裂了,何況是更加深度複雜的六爻八卦,很多人就只學習了一些《易經》皮毛,就跑出去賣弄學識、誇大其詞,打著佔卜的旗號騙人,這些人玷汙了《易經》的名聲,讓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傳達出來的內容是「玄學」。

實際上,《易經》中的八大天機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都是有深刻的指導意義的:

「大欲易失命、大思易失愛、大喜易失言、大懼易失節、大醉易失德、大哀易失顏、大驚易失態、大怒易失禮」

其實總結下來也就三個字——「平常心」,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掌握了這些「天機」,在別人眼裡就算你不是大師,也肯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

有很多大家都推薦過《易經》,覺得這本書是大多數知識的「根本」:

虞世南: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孫思邈:不知易,不可以為醫。南懷瑾:我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歐洲哲學權威C.G捷恩: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可能沒有辦法精通其中奧妙,但是《易經》絕對是可以改變我們眼界的一本名著,助我們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地輕鬆自在。

相關焦點

  • 易經告誡: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有本事,越要隱藏自己
    《易經》謙卦則告訴我們:「盈必招損,謙則受益」。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越有本事,越要隱藏自己。1、真正謙虛的人,可以吸收百家之長。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很少有人能真正謙虛。為了抓住難得的機會,人們總是要表現出自己能幹、可以拿下。他們害怕如果自己過于謙虛,機會就會被別人搶佔。
  • 易經:你的忍耐力越大,承載力越大,能成就的事也會越大
    我從《易經》訟卦的規律,告訴大家:一個人能忍別人不能忍,就可以成別人不能成之事。你的忍耐力越大,承載力越大,能成就的事也會越大。1、所有的爭訟,都是勢能的消耗。一個人做事進入順利和吉利的狀態,需要什麼?需要積極進取的勢能,在背後助推。
  • 黃靖浩:為什麼職位越高的人越喜歡學習和研究易經?
    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道家,儒家共同的經典。易經在中國古代是每個讀書人的必修課,但凡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都是精通易經之人,所以唐代宰相虞世南曾說:「不讀易經不可為將相」;包括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也曾經多次提到:中國古人講「一陰一陽之謂道」,不能只有陰沒有陽,或者只有陽沒有陰,這是古代的兩點論,形上學是一點論。《毛澤東選集》第五卷321頁)。
  • 《易經》:人越沒錢,越不能節省的四種錢,老祖宗的智慧值得學習
    《易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民族的思維、才智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中國古代但凡有價值的思維體系都離不開《易經》,通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流傳,《易經》愈加神奇。
  • 《易經》:人為什麼會窮忙?因為很多人忽略了這2點成功的因素
    有很多人害怕窮,因為自己一旦窮,不僅在社會上沒有地位,讓朋友看不起,而且自己也會因為沒有能力讓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感到羞愧,這是人最經受不住的精神壓力。然而,對於人而言,窮並不是最可怕的,比窮更可怕的是"窮忙"。何為"窮忙"?
  • 為何有些女人下半生越活越美麗?《易經》「生生之道」 道出真相
    對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一部涵養福報的古籍,暗藏著更高深的智慧。生和易,就是變化。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而生和生命都是一種美的存在《易經》的生命態度是宇宙之道的表現,其根基是創生,其核心是生生不息。它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境界。古今中外數不清的成功人士都過拜讀《易經》。
  • 「五行八卦」中的「行」讀xing 還是讀hang
    記得去年,有文友建議我多讀點哲學,以增加文章的深度,結果頭腦簡單的我只讀了一本西方哲學就放棄了,對其我只能用一個中國的成語來形容它:詰詘聱牙,讀時了了
  • 為何越用心研讀《易經》越覺得自己膚淺?當探其精髓之後徹夜難眠
    講的就是《易經》《八卦》《財運》《風水》等經典國學。在詢問之後我才知道,這家機構除了這些,還教市場營銷、成功學、家庭教育,甚至「小三」培訓課。這些課程的費用沒有一個是低於一萬的,學員都是非富即貴之人。他們企圖從這些課程中吸收到中華文化的精髓,從而對他們的事業、家庭、夫妻關係、命運有所幫助,但這些真能實現嗎?
  • 《易經》到底有多難學?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
    這本書有這麼強大嗎?《易經》講究著八卦,八卦變化多,這一點就是最難的一點。《易經》這一本書最近是有了3000多年歷史,早在文字出現以前就有了,而他出現的原因就是人們對未知事物的預測。《易經》書中包含了很多種方面,就連我們所知的中醫,都有大部分都是從裡面得出來的經驗,書講究的陰陽關係和中醫中的陰陽關係有著很大的關聯。比如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就說過:不讀易經這本書,不可以當醫生。為什麼算命先生大部分都是瞎子?其實他們只是通過算命的方式賺取生活的費用。
  • 《越讀者》為什麼要讀哲學?
    因此,如果想要透過閱讀,能夠幫助理性思考,沒有比哲學更適合的了。由於哲學和詩一樣,是被廟堂化的代表,高高在上,所以很容易令一個普通讀者望之卻步。事實上,一個普通讀者,找到一本他需要的哲學書,一點也不難。因為判斷的標準很明白:讀了這個題目的這一本哲學書,是否能夠幫助他在這個題目上思考得更清楚。幫助我們思考得清楚,是哲學存在的目的。沒法幫我們思考清楚的哲學書,是不需要的。
  • 易經多厲害?中國學醫博士用八卦推算出「木王星」,震驚世界
    在1919的時候,劉子華與陳毅、鄧小平等30多位熱血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就讀於巴黎大學醫學院預科。在一次講座上,提到有一部叫《宇宙科學》的書,說這本書雖然是法國人編的,但資料來自中國。本來是學醫的劉子華從此之後對宇宙天體有了興趣,再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這部《宇宙科學》來源於中國,並且裡面的東西有很多都和《易經》有關係,於是劉子華開始研究《易經》,當時的他很納悶,在中國《易經》通常被當做是迷信,但卻能和宇宙天體聯繫起來!
  • 為什麼有些男人下半生越過越窮?《易經》隱藏的3個真相揭曉答案
    為什麼有些男人下半生越過越窮?《易經》隱藏的3個真相揭曉答案有關《易經》,我們都聽過很多它的傳奇。如八卦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這些,神秘晦澀難懂,卻又耐人尋味。正所謂西方國家有《聖經》,東方經典有《易經》,這一部問世於三千多年前的經典書籍,稱之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用六十四個卦象揭露了宇宙空間天地萬物成長的規律性。為何有些男人下半生越過越窮?
  • 郭春雲:你會讀《易經》嗎?
    耳濡目染中,筆者對《易經》既敬畏又嚮往。2009年一場大病,筆者開始反思自己,並由此踏上系統研易之路。2010年山東大學周易研究所的老師告訴筆者:讀《易經》,先從《易傳》讀起,《易傳》讀熟讀懂後再來讀《易經》就好多了。2012年底有幸聆聽了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易經》講座,才知曉「先讀《易傳》,之後再讀《易經》」是最最正確的研易之徑。
  • 易經告誡:「做人要有點城府」藏住這4樣東西,福氣才會越聚越多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被儒家稱為五經之首。因此,《周易》是中國哲學的源頭,是中國文化心理的源頭,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行為指南。作為一個人,你應該是一個有點城府,你應該避免鋒芒畢露,藏者盛!易經告誡,一個人再有本事,也要藏好這4樣東西。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因為一讀就上頭,天很快就亮了真正含義是在說,如果晚上讀《易經》,一夜便捨不得睡覺了。我國後世的眾多名人也都深受其影響,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每一個人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在25歲之前熟讀《易經》。
  • 我越學《易經》,就越不信命
    讀到這裡,你就理解了《易經》漸卦的精髓。《易經》並不是別人想像的那樣深奧,複雜的事情,簡單做,心地簡單的人,最容易讀懂《易經》。這章,我們接著學習漸卦。《易經》64卦,我們已經學完52卦,漸卦,是第53卦。我們讀《易經》,一定要獨立思考,不能照搬書上的東西。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南懷瑾先生:「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子天就亮了。」為什麼南懷瑾告訴我們說,千萬別讀《易經》呢?在世人的認知裡面,《易經》是可以闢邪的,但凡是心不正的妖魔鬼怪,都害怕《易經》。但是南懷瑾大師的意思可不是這個。
  • 丁肇中:千年之前,《易經》已記載物質基本構造:粒子觀源於八卦
    他向外界大膽地提出了一種新觀念:粒子觀源於八卦。八卦圖,這是《易經》的基礎,數千年來,中國古賢人一直痴迷於他,並且致力於對八卦圖的探索和應用,如今著名的八卦村便是諸葛後人對八卦圖的完美應用。而丁肇中這位當代科學家,則是認為,早在千年以前,中國《易經》已經開始研究起物質的基本構造。
  • 《易經》:八卦對應的是哪八種動物?很多人現在都還不知道
    有人說,讀書百卷不如讀《易經》一部,《易經》被稱作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距今已有千百年歷史,能夠被人稱之為經典的原因,除了創作過程不易,更重要的是其中蘊含的智慧。而周文王的八卦圖也有很多有據可查的記載,八卦對應的是八種不同的動物,那麼到底是什麼動物能夠代表其中深刻的奧秘?很多人現在都還不知道,看看有沒有你的屬相?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它們不斷繁衍生息,構成了天地間自然萬物,在這種自然環境下生長變化。
  • 一個家庭越忙越窮?掌握《易經》兩點規律,讓你不再瞎忙,很實用
    國學大師南懷瑾有一句話很誇張,但是又引人深思:「晚上的時候千萬別讀《易經》,因為一不小心天就亮了」。《易經》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本奇書?《易經》中有2句話,在讀懂之後,才會明白窮與富的差距到底在哪裡。怨天憂人,將會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