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會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道「四書五經」,學習《論語》、《孟子》,可是說實話我們對「五經」之首的《易經》了解鮮少。
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就是些「卦象」,是「算命指南」,是封建迷信的書籍,實則不然。其實《易經》無論是在道家還是儒家,都是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包含了三本書——《連山》、《歸藏》、《周易》,我們現在常說的《易經》實際上只是《周易》,其他的兩本書都已經失傳。而《周易》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不到二十頁,卻包羅萬象,內容精深博大,涵蓋之多讓人感到可怕。
「易」在我們漢語詞典中就是交換的意思,而《易經》的「易」字便暗示著宇宙萬物的不斷交換變化與其變幻莫測的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在古代便是所謂的「天機不可洩露」。
《周易》是周文王所著,最為人知的便是他的,就是現代人說的佔卜算命,有一個很專業的詞彙描述他——術數,術數就是數字和方法的結合,通過現實中已經存在的條件,通過規律來推演事情接下來的走向。這些東西看似玄幻,其實也都是可以理解。
就像上文所述,佔卜算命其實和數學的原理是大致相同的,只不過數學是用來預測數字相關的內容,而佔卜就是預測命運相關的內容。
高等數學就已經讓我們頭疼欲裂了,何況是更加深度複雜的六爻八卦,很多人就只學習了一些《易經》皮毛,就跑出去賣弄學識、誇大其詞,打著佔卜的旗號騙人,這些人玷汙了《易經》的名聲,讓很多人都覺得《易經》傳達出來的內容是「玄學」。
實際上,《易經》中的八大天機對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都是有深刻的指導意義的:
「大欲易失命、大思易失愛、大喜易失言、大懼易失節、大醉易失德、大哀易失顏、大驚易失態、大怒易失禮」
其實總結下來也就三個字——「平常心」,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異曲同工之妙,掌握了這些「天機」,在別人眼裡就算你不是大師,也肯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
有很多大家都推薦過《易經》,覺得這本書是大多數知識的「根本」:
虞世南: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孫思邈:不知易,不可以為醫。南懷瑾:我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歐洲哲學權威C.G捷恩:談到世界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
可能沒有辦法精通其中奧妙,但是《易經》絕對是可以改變我們眼界的一本名著,助我們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地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