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連山者察天,歸藏者察地,文王察其和而演周易。自東周以降,人道興,天道隱。故周易為仲尼所重,以為萬物綱紀。」
《連山易》和《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不一樣。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
我們現在所說的《易經》,往往局限於《周易》的範圍,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現在的中醫、堪輿中,還有道家裡,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連山易》以艮卦(許)為首,艮卦代表「山」,《連山易》 的意思是「如山之出雲」。《歸藏易》是黃帝時代所用的易, 以坤卦為主,即坤為純陰,一切陽能「歸藏」到純陰。
而我們常用卜卦中的六十四卦序,及 《河圖洛書》,都是宋後才出現的。宋朝的邵康節是當時講卦的第一名人,據說邵康節的這些卦圖是鶴林寺的一 個和尚傳給他的,這個和尚的法名叫壽涯。但是這些傳聞在學術界是個疑案。據說邵康節能算過去、未來等等,他不但算過中華民族,連世界的命運差不多也算過了。
他所著《皇極經世》,這是用《易經》 的「數理」推演法則,斷定過去未來歷史千萬年的事情,有個公式擺在那裡。從《皇極經世》可以看出,邵康節寫的《梅花詩》一點都沒有錯, 但是事先看不出來。那麼,道家的易學究竟來自哪裡?據說就是《連山易》、《歸藏易》的遺留,這個法則是 《周易》之外的另一章。所以一般所應用的算命、看相、 看風水等等的都是用這一套來的。
有關《連山易》、《歸藏易》的易學後來傳到了佛教的大禪師們手裡。禪宗有五宗的興起,其中 有一個大宗派叫曹洞宗,是以一對師徒而出名。師父是洞山禪師,徒弟是曹山禪師,兩個人是以他們住的廟子為名。
曹洞宗的禪宗工夫,同道家有關,而且是丹道派的道家。丹道這一派的保留,就靠曹洞這 一脈,所以研究曹洞宗的禪宗還必須要懂得《易經》。尤其是它取用「坎離」兩卦,認為與悟道修道做工夫有密切關係。唐代以後的道家,傳出來神仙丹法裡有「取坎填離」這 個工夫,就與曹洞宗有關。據說,曹洞宗這一脈到了宋朝,走向衰落,這一派的修持方法與學說,只有壽涯禪師以後保留了。後來傳到陳摶時,就到道家這方面來了。這個道家不是道教,不是出家人,是修道的在家人,實際上也就是混合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修持工夫。
易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十二闢卦,十二闢卦是道家的,據說是《連山易》、《歸藏易》這個系統來的。 這個用處非常大,中華民族的文化、生活思想習慣,乃至民間一切的風俗,都用得到它,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學醫藥針灸,修道打坐做工夫,尤其修神仙道的,這個十二闢卦法則一定要了解。這個法則對學密宗學瑜伽的人,比三脈七輪的法則還要準確。如果不知道這個法則,修的氣 脈,三脈七輪是沒有用的。
十二闢卦圖的中心是空的,這個中心代表了太極,亦即是本體,是空中無物的。外面第一圈,是十二個卦。這十二個卦,在《易經》有關的書上,有一個專門名稱,稱作「十二闢卦」。所謂「闢」,有開闢、開始的意義。十二闢卦,又名侯卦,意思是諸侯之卦。所謂「侯卦」只是一個代號。《易》是以古代的政治制度來作比方,中央的是天子,坐鎮各方的是諸侯,大諸侯鎮守十二方,所以名為侯方。《易經》是拿古代的政治制度,來說明這十二個卦的位置和性質。《禮記·五經解》曰:「潔靜精微,易教也。」又曰:「易之失在賊。」這是最的高智慧,十二闢卦之名為闢,是根據《繫辭》下傳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來的。
這圖表自內向外為序的第二圈,畫的是卦象,第三圈是地支,代表月份。如中國曆的十月,為亥月,天氣已冷,但有幾天暖和,是「小陽春」。十一月是子月,十二月是丑月……,依次配合,再外面第四圈,應鐘、黃鐘、大呂,是中國音樂的名詞,這十二個音樂上的名詞,通稱為律呂,也是氣候的變化。再第五圈是二十四個節氣,研究《易經》象數方面,亦即科學方面,十二闢卦的法則很重要。一年當中,分十二個月,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一天計算,同樣一半是陰,一半是陽。以每天的子、醜、寅、卯、辰、巳六個時辰,亦即深夜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次日上午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是陽,而午、未、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亦即上午的十一時零分零秒至夜間的十時五十九分六十秒為陰,這是中國古代的科學。現代西方人研究中國針灸,以現代的科學來求證,證明它的道理。
中國的歷是夏禹的曆法,又叫夏曆,又叫陰曆,因以太陰——月亮為標準,每月十五,月亮從東方出來,一定是圓的,用詞標準,可知各地潮水的起伏升降,推測農作的時間等等。中國人過年,喜歡過陰曆年,而正月是寅月,十二地支,以「子」開始,而夏曆的子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節氣有冬至、大雪。一個月有兩個節氣,其中一個是節,一個是氣;大雪是節,冬至是氣,這個時候是復卦。所謂復卦,古人即知道,地球的外面,是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圍繞,月亮本身不會發光,是借太陽的光反射而亮的,而且知道月亮半圓時,另一半是在黑影中,並不等到近世用儀器或太空人爬上去才知道,而且知道各星球都有放射能量的功能,而地球一方面在吸收其他星球放射的功能,同時它本身也在放射其能,和其他星球的功能相互影響;這些理論在古書上都有記載,可知我國古人對宇宙的科學,非常了解。地球吸收太陽和宇宙的功能原是這樣的:夏至一陰生以後,開始漸漸吸收宇宙的功能,一直到冬至吸到地心,在古代是說陽氣下降到地心,到了冬至才開始漸漸外放。古人並說陽氣從地球放射到高空的時候,可到達九萬六千多丈,這不能說古人不科學。幾千年前,他們就知道地球的放射功能,到太空的其他星球,有一個界限,也就是現代所稱的游離電子層那個界限。地球到了冬天把陽能——現在可稱作太陽的放射能吸到地心去。從井水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夏天的井水是涼的,冬天的井水是溫的,就是因為地下有陽氣。所以中國人吃東西,也是依照宇宙的法則來的,冬天可以吃冰淇淋,吃大涼的東西也沒有關係,因為胃的陽能內斂,夏天外面熱得很,而陽能向外放射,裡面是空的、是寒的,所以不吃冷的,因此中國人以前空腹不吃水果,飯後也不吃水果,一冷一熱,慢慢易出毛病,現在卻學西方了,飯後吃水果,反認為科學。
到了十一月,陽氣重新生起來。中國人冬至進補,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這時消化力特別強,補品吃進去,營養容易吸收,同地球的道理一樣,所以冬至一陽生,是十一月開始,卦象是復卦
古書上說:「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何為陽?它是說明地球的物理,這是其中之一。《易經》包括的學問太多了,如學醫,先要把《易經》研究透,因為人體的內部也有一陽生,有些年紀大的,或者比較衰弱的,不必害怕,因為人隨時有一陽生的現象,只要把握住這初生的一陽,適當調攝,就對健康有益。有些人睡不著,好像是失眠,其實是體能消耗到要恢復以前,可能精神非常旺,不想睡,這不是陽氣而是陰氣,和地球物理一樣,但過了這個階段,非常想睡,會大睡,那就是一陽生的現象,這就是復卦。
首發公眾號:天璣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