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它們都是以哪一卦為起始的

2020-12-13 一家爭鳴

提起《易經》,我們大都認為是指《周易》,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事實上,《易經》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周易》,只不過由於《連山易》和《歸藏易》早已失傳,所以我們現在也就乾脆認為《易經》就是《周易》了。

儘管《連山易》、《歸藏易》失傳已久,不過根據一些古籍中的記載,我們還是可以或多或少地感覺到它們的身影的。別的我們暫且不提,有一點它們與《周易》是相同的,那就是,《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部「易書」,都有「卦」,那麼,這三部「易書」都是以哪一卦為起始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周易》。《周易》一直傳承至今,沒有遺失,所以我們對它也最為熟悉。《周易》的主要內容為「六十四卦」,即「周易六十四卦」,也叫作「易經六十四卦」,它又分為「卦象」、「卦辭」和「爻辭」三項內容,而「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乾卦」。「乾」者,「天」也,換句話說,《周易》是以「天」為起始的,這也正好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所謂「天地君親師」,「天」永遠排在第一位。

接著,我們再來看《連山易》。由於《連山易》已經失傳,所以對於它的內容,我們也無從討論,我們還是來看看它的名字吧。單看「連山」這兩個字,我們就可以想像,它的意思應該是說「與山相連」,或者是「象層層疊疊的群山連綿不絕」。東漢時期的經學大家鄭玄曾在《易贊》中說:「《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故名連山」,看起來,我們猜得很靠譜,《連山易》的名字就是來源於「連連不絕的山」。在「卦象」中,「艮卦」代表著「山」,所以,《連山易》也就是以「艮卦」為起始的。

最後,我們來看《歸藏易》。與《連山易》一樣,我們還是只看《歸藏易》的名字。何為「歸」?何為「藏」(cáng)?歸於何方?藏於何處?這個時候,我們倒是想起了《易傳》中的一句話,叫作「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能夠包容萬物,歸藏萬物的,大概也只有「厚德能載」的大地了。

「地」就是「坤」,「坤」代表的就是「地」,所以,《歸藏易》就是以「坤卦」為起始的。

好了,以上就是《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它們都是以哪一卦為起始的,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了吧,那麼,親愛的小夥伴們,你還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一起來留言討論吧!

歡迎關注國學雜壇,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

相關焦點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3部「易書」有何區別
    也許有不少的朋友都知道,《周易》和《易經》中間並不能畫等號,因為《周易》只是《易經》之一,而事實上《易經》其實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易經》就是這3部「易書」的總和。
  • 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者關係?《神農本草經》與連山易的關係
    中國自古有三易,一是連山,二是歸藏,三是周易,其中連山易是中國易經的源頭。最早在《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在《三字經》中也都有提到:「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 《連山易》、《歸藏易》是真的失傳了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連山者察天,歸藏者察地,文王察其和而演周易。自東周以降,人道興,天道隱。故周易為仲尼所重,以為萬物綱紀。」《連山易》和《歸藏易》,加上《周易》,總稱為「三易」。
  • 連山歸藏二易真的在歷史中消失了嗎
    《周禮》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為《連山》為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為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為《周易》;其二則取鄭玄《易贊》,「『連山』
  • 《連山易》通考
    因古人之說多有訛誤,未足據信,故今作此文,就《連山易》的一些問題,做一些深入的探討。一、名稱的由來《連山易》古多隻稱《連山》,其名初見於《周禮·春官宗伯·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連山、歸藏、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是為基礎
    上文說,《連山》與《歸藏》、《周易》並稱為"三易",有說《易經》通指「三易」。《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意思是說《連山》、《歸藏》、《周易》是三種不同的佔筮方法,但都是由8個經卦重疊出的64個別卦組成的。
  • 如果《連山》、《歸藏》沒有失傳,《周易》還會如此出名嗎
    關於《易經》,有兩件事為我們所熟知:其一,《易經》其實共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其二,這三部《易經》中的前兩部,也就是《連山易》和《歸藏易》,早已失傳,現在所剩下的,也就只有《周易》了,所以現在我們所說的《易經》,指的就是《周易》。
  • 關於《周易》《連山》和《歸藏》的一點想像
    書上說易經分《周易》、《連山》、還有《歸藏》。《連山》和《歸藏》也早已失傳。我自然是不懂的,但我亂猜了一下:《連山》是不是推演之易,由簡入繁。《歸藏》是不是歸納之易,化繁為簡。《易經》無論怎樣,終究不離陰陽。
  • 《歸藏》與《周易》卦序排列的天文背景分析
    可以說,在所有的易學典籍中,這兩部是年代最接近,體例最相似的——二者都是以六十四卦為體系展開,甚至連卦名也大部分相同。「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巧的是,在十二闢卦中,坤卦正是孟冬十月的闢卦。這也說明,不論《周易》還是《歸藏》,同樣都在使用十二闢卦的卦氣學說。二、十二闢卦我們說過,《周易》的卦爻辭中也有十二闢卦。
  • 易經:神秘的《連山》、《歸藏》,實則並未失傳,而是融入儒、道
    對於三易,有兩種說法,一則是簡易、變易、不易;另外一則就是《連山》、《歸藏》、《周易》。簡易、變易、不易出自《易緯乾鑿度》,我出於對《文心雕龍》的偏愛,因此對《緯經》的態度不是特別友好。 坎戊月精,離巳日光,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王四季,羅絡始終,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宮,戊巳之功。易者象也。
  • 《周易》的「周」字,可不是指周文王寫的易,還有這樣幾個意思!
    易學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基,說到《周易》,大多數的朋友們都還是了解的,畢竟易不僅是周易,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那麼在大多數朋友的了解中,多將《周易》認為是,周文王困於羑裡時,所著的易,叫做周易,相當於易的一個版本,畢竟易並非是周文王所原創,其只是重新排列的卦序,並寫了卦辭。
  • 【第612期】ღ 這樣的易經,你可能不知道——歸藏易
    這個階段,人類對社會的政治、經濟l規律和現象的模擬、認識所得的「易」,就是「後天易」、 的概念,這部分「易」的來源基本是有史料記載的,先哲創製,傳承發展。後天易具體又包含了《連山》、《歸藏》、《周易》、《易傳》和後天八卦。商朝,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朝代,在這個時期,「三皇」之一的黃帝創製了《易經》的第二個相對完整的文字版本一《歸藏易》。
  • 衛元嵩與歸藏易
    三、歸藏易之用《元包經》是歸藏易的經文,用法蘊於字裡行間。前八部分為卦圖之用,道出中天之質,不定方位以明其用。此圖之體共有陰陽各八局,共十六幅圖,十六本體據時空流變可衍變無窮用圖。中天八卦實在玄妙神奇,可解人生之惑,可助百科之力,今寫出部分之用,供大家參考。
  • 《易經》中的《周易》,為何簡稱為《易》,而不是《周》
    《易》,即《易經》,又稱《周易》,這當然只是一般的說法,而事實上,《易經》其實有三部,即《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換句話說,《周易》只是《易經》中的一部。我們知道,《連山易》簡稱為《連山》,《歸藏易》簡稱為《歸藏》,而《周易》卻簡稱為《易》而不是《周》,這又是為什麼呢?如果按照《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簡稱邏輯」,那麼《易經》中的《周易》,應該簡稱為《周》才對,可實際上為何不是這樣呢?
  • 中國發現上古「天書」,被專家證實:是失傳3000多年的《連山易》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易經總共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可惜的是前兩本書都已經失傳,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考古界的學者對於失傳的兩本書苦苦尋找都無果,因此有不少人覺得,《連山》和《歸藏》或許只是「莫須有」書籍呢?
  • 易學傳承系列之消失了的《連山》和《歸藏》
    聖易王時講易學到了周代,《周禮春官》曰:「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據記載從上古伏羲到周朝這個階段,易學有三本著作,分別是《連山》、《歸藏》和《周易》。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太卜。」可是,到了今天,我們只見到過《周易》,而《連山》、《歸藏》已經淪為傳說。上古有《連山》,據傳為盤古開天地後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創。《連山》以艮卦為首卦。
  • 我國驚現上古文字,被證實是失傳已久的《連山易》,專家開心不已
    懂點《易經》的朋友都知道一句話;「夏有連山,殷有歸藏」,意思是夏朝的《易》是《連山易》,商朝的《易》是《歸藏易》。到了商末,周文王由於被拘於羑裡無事可幹,於是演繹出《周易》。後來,「連山易」和「歸藏易」就失傳了,誰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
  • 學易不知易由來,豈不白學?
    《漢書.藝文志》中提到「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指的是有三位聖人經歷了夏、商、周三個重要的時代後,留下了他們的文字,而這三個重要的時代也出現了三本影響後世的著作,即《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伏羲仔細審視,見那龍馬背上長有花紋,伏羲薅一節蓍草梗,在一片大樹葉上照著龍馬背上的花紋畫下來,從此以後這個特殊的圖案就叫河圖。華夏人文始祖伏羲得到河圖後,寫下了第一本易經著作,稱為《連山易》。
  • 周文王被困推演《周易》,六十四卦蘊含天地間一切變化,無上智慧
    《周易》是「三易」之一,其他兩易分別是《連山易》和《歸藏易》,不過這「兩易」已經失傳了,只有周文王的《周易》流傳了下來,而中國文化的源頭正是從《周易》開始的。本土文化裡的「三教九流」哪一家的思想裡沒有《周易》的影子,《周易》是在解釋「道」,而中國這片土地上的所有思想無不在解釋「道」,最終的目標就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才會「頓悟」,才能夠真正的明白。那麼關於《周易》是怎麼產生的,你知道嗎?傳說這是「周文王」創作出來的。
  • 《易》是誰寫的?周文王說不是他!他只是推演《周易》
    《易》與天齊,能彌人倫!通古今!《周易》原本不叫《周易》叫《易》他成書何時,至今無人知曉,根據一句傳言,大約可以推到新石器石器!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意思是說《易》經歷了上古時代聖人伏羲,中古時代聖人周文王,近古時代孔子,用時幾千年!有人說周文王就是《周易》的作者!這句話不錯,文王羑裡演周易!《周易》與《易》又不同,《易》是《周易》的前身!《連山易》起源於夏朝,是根據「山之出雲,連綿不絕」而取名,《歸藏易》起源於商朝,意思是萬物皆歸藏於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