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青春期孩子可以很優秀――好孩子父母「造」

2020-09-20 旖旎海楓

在家長眼裡,青春期就是孩子人生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問題一大堆:脾氣暴躁、不愛理人、缺乏同理心……家長無奈,卻又苦於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如此「棘手」的問題。今天將一些青春期常見的情況進行梳理,與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些具體有效的方法,讓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不叛逆」。

一、青春期的孩子的年齡特點

身體雖接近成人,但心智與大腦發育沒有達到和諧統一的成長模式,常常會出現焦慮、脾氣暴躁、有時候信心滿滿,有時候沒有自信等特點。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人類的「第二次誕生」,也有不少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人生中的「第二次危機」。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四大原則

由於青春期孩子年齡特點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與兒童時期進行區分、適應並做出調整。

1、青春期孩子需要平等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多與孩子用商量的方式相處,讓孩子有選擇權。比如談話中多問:你是希望這樣呢?還是希望那樣?讓孩子分析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那樣做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記住,是讓孩子分析不是家長分析和做決定),然後家長談自己的感受,最後由孩子做決定。

2、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由

告訴孩子任何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有了規則才有自由。定時召開家庭會議是個不錯的方法,會議可以由爸爸主持,這樣會更有儀式感。

會議內容:

(1)近期孩子的一些變化、家庭成員的一些變化(先說好的方面,再說不好的地方)。

(2)家庭的一些決策問題可以讓孩子共同參與(激發孩子的責任感和滿足孩子的個人意識)。

(3)制定下一周或半月計劃,用文字的方式書寫出來,大家共同執行(計劃或協議應該秉承公平、互信、互相監督、及時反饋原則)

(4)家庭成員輪流小結,最後由父親總結。

3、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

首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父母應幫助孩子建構和完善獨立人格,而不應事事幫助孩子做決定。尊重並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多注重孩子精神、生活方面的交流,常與孩子進行分享,讓孩子有積極、樂觀、自信的情緒。在學習上可以多使用以下方法:

1)觀察法――觀察並從側面了解孩子心理和學習變化。(記住,不要張口就問,最近考得怎麼樣,有沒有認真學習等,一句話就把天聊死了)

(2)詢問法――與孩子溝通,如:最近學習上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助的嗎?你能說說你用了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困難的嗎?今後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呢?等其他方式。

(3)示弱法――例如:爸爸解題思路有些局限,或者這門學科某個單元我不是太了解,你下次回家能講解一下給我聽嗎?(記住,態度要誠懇、期待、感謝孩子分享了這麼細緻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給你),常讓孩子當老師可以增加孩子自信,並養成喜歡思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注意:此方法家長一定不能說這個我早就會了、這些個方法也太簡單了等自滿、貶低孩子的話語。此方法運用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認真聽課、更樂於表達自己、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等。

家長心態一定要輕鬆與孩子交流、認真對待孩子的講解(內心真正把孩子當做老師尊重)、可以與孩子探討(探討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孩子的思路,多用:請問可以這樣嗎?還可以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想的解題方法更多吧,等方法)

檢驗結果:孩子是否愉悅、是否感興趣、是否期待下一次與父親的探討和交流為檢驗結果。如果答案都為「是」那麼這次的方法使用成功,如果大多都是「否」那麼家長應調整方法、策略讓孩子高興的參與進來。

(4)心理暗示法:推動孩子的內驅力。多肯定孩子的變化,並將此變化轉化成更高的評價,讓孩子自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例如:孩子,我發現你最近解題思路越來越清晰了,我就說像你這麼聰明的孩子一定會想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肯定細節,肯定動腦並鼓勵孩子多想辦法……;

又例如:「孩子,媽媽發現你雖然每次都打扮好了再出門,但是速度越來越快了,上次用了30分鐘,這次只用了25分鐘,說明你開始學會時間管理了,中學生就是不一樣了啊!」――肯定進步,知道被關注,提高自主意識……

四、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建立規則

了解法律,制定家規,促進良好家風,是這個時期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

秉承平等、尊重、規則、自由的四大教育原則,有的放矢的進行溝通、教育。相信孩子一定會有健康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結束語

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蹶而就,教育不是給孩子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孩子心中那把火。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為之奮鬥的目標,是我們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教育準則,要相信――好孩子父母「造」。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孩子有多可怕,原來解救孩子的鑰匙,在父母手裡
    然後進行了一些調查之後,才明白這個孩子為什麼會做出這麼讓人們費解的事情,原來這個孩子家裡面教的非常嚴格,然後他對於青春期的異性非常的好奇,但是書本上沒有教給他這樣的知識,他於是就到廁所裡面偷看女孩子,結果被女孩子發現了,甚至找到了監控錄像,於是對這個男孩子說,如果你不把家長叫過來的話,我就要把這件事情報給警察了。
  • 孩子進入青春期,懵懂的少年互生情愫,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早戀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多家長都開始擔心各種各樣的問題發生。特別是早戀的這種問題,尤其是家裡有女孩子的,父母更是每天都過得提心弔膽,生怕因為這樣的事情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李先生最近就這樣的煩惱。她是父母眼中的驕傲,同學們眼中最羨慕的人。在家中,孩子也很是乖巧,每次考試又都是名列前茅,讓父母覺得特別省心。
  • 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孩子能否走出叛逆的漩渦,父母的力量是關鍵
    然而,一位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卻說:原來青春期並不可怕,原來它是人生中如此美妙的黃金時期。本文來自媽心理的一位學員分享。原來,只有了解了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規律,才能如此淡定~以下是分享正文。舉個例子:有一次我跟孩子說讓他報個輔導班,他說不願意報班,我便說:那怎麼行呢?你們班成績好的都去報班了,你這成績不加把勁怎麼行呢?結果可想而知,以孩子摔門回屋而告終。我只是沉浸在了自己的溝通假想中,卻不知道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命令。除了需要改變溝通模式外,對話的話題也可以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不是只有學習。
  • 青春期裡的「變和不變」|當熟悉的孩子,不再是原來的他
    這個過程漫長而艱辛,所以他們也需要父母或者可以履行父母角色的重要他人引導他們走過這個階段。即使是在他們行動上抗拒父母的教導時,他們依舊有這個內在需要。父母的責任如此重大,給孩子提供穩定的支撐環境如此重要,我們可以怎麼做?
  • 青春期這幾年,是孩子留給父母的最後機會
    原來,他的孩子新交了個網友,每天晚上都準時捧著手機上線玩遊戲。朋友忍不住嘮叨了幾句,孩子卻像個一點就著的炮仗,邊吼邊怒氣衝衝地摔上了房門。這已經不是朋友頭一次受窘了。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渾身都是刺,說不得也碰不得。
  • 孩子青春期這場大考,及格的父母有多少?
    有的&34;太過簡單,給孩子講兩句道理,孩子就能領悟,成為鄰居口中的幸運父母,有人說這是因為上輩子的修行好。而有的&34;比登天還難,哪怕父母是博士高材生,把人生哲理說透,拳打腳踢都用上,最後也是遺憾收場。青春期大考,本質上是父母和孩子的一場多方面博弈。
  • 當孩子發出這個信號時,父母們注意,孩子的青春期到了
    青春期是每個家庭都非常警惕的特殊時期;當一個孩子在14-20歲的時候,他的青春期就開始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很容易叛逆,對抗、遊戲、厭學、早戀,這時候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是在坐過山車,實際上這與孩子生理髮育加快,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過強有關。家長在這個階段就要開始做好調整,青春期是孩子與父母的共同成長,孩子焦慮父母也焦慮,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特徵就要注意了。
  •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3個關鍵詞——青春期教育系列1
    從進入青春期到進入婚姻這段時間,孩子們的成長有差不多十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對父母、對師長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果陪伴教養好青春期孩子,是父母師長的功課。今天起,系列陪伴孩子過好青春期文章,將陸續推出!青春期孩子內心的衝突和面對的世界迷茫,比成人更需要有人懂他,他可以和最親的人說。
  • 孩子叛逆怎麼辦?想要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就得先教育好自己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可以說一半是幼稚,一半是成熟。面對學習和生活,儘管離不開學校和父母,但是青春期孩子已經開始擁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以往的成長經歷。歸根到底,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情感衝突,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長期以來的教育方式過於陳舊、固化,沒有順應孩子在成長中思維、能力和心態的劇烈變化。因而,一旦孩子表現出對家長權威的質疑和不滿,父母們就立刻大發雷霆,輕則批評責罰,重則棍棒教育。其結果,要麼促使孩子叛逆暴戾,要麼導致孩子自卑怯懦。
  • 青春期的孩子老和父母吵架,怎麼管?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們,家長們總是束手無策,說話嚴厲一點怕傷害他的自尊心,不管教又怕他走彎路,那麼到底該怎麼辦呢?如何恰到好處的去和他溝通?青春期的孩子有點象婦女更年期,他們的心理與生理方面開始發生不由自主的變化。他們會與家長產生隔閡,覺得長期受父母約束很不自由。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聽話,青春期就和父母對著幹?父母應該尊重孩子
    孩子原來很聽話,可是現在總是和父母過不去,不是頂嘴,就是發脾氣、生悶氣,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實際上,孩子在小時候的聽話懂事,並不是真的聽話,而是聽不懂話。比如在3、6歲的學前啟蒙階段,孩子們的知識水平、眼光見識還很簡單幼稚,因而對於父母的言行舉止,實際上無法進行深刻的感觸和思考。
  • 犧牲型父母未必受孩子喜歡:與青春期孩子過招,家長需要改變什麼
    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在這個階段,很多家庭都會因為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而手足無措:厭學、逃學、沉迷遊戲;脾氣暴躁、和父母爭吵;拒絕與父母溝通....面對這些問題,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
  • 青春期孩子內心抑鬱且孤獨,父母可以做什麼?
    近日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家裡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整個人好像變得內向孤獨抑鬱了,也不像之前那樣願意找父母說話,作為父母非常擔心,該怎麼辦呢?青春期是孩子邁向成人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遭遇生理和心理上的巨變。
  • 與父母無話可說,青春期孩子如何與父母相處?看看《櫻桃日記》
    每個孩子的青春期,都可能有著自己內心的小秘密,也許會把它寫在日記裡,也許會和最好的朋友傾訴。唯獨,不願意和父母分享。有著「國民閨女」之稱的關曉彤,在中學時代,有次會和幾個要好的女孩子一起偷偷聊「思春」的話題,結果被自己的媽媽撞見。幸好她的媽媽也是一個開明的人,沒有指責她們,而是被她們的談話逗得哈哈大笑。
  • 寫給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的三句話
    早上,我媽打電話說,我們原來的老鄰居家的孩子小娟離家出走了。一個14歲的女孩,好好地為什麼會離家出走呀?小娟平常學習還不錯,每次考試都是班裡前十名學生。可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月考和期末考試中,她一下滑到了班裡二十多名。這樣下滑的成績讓小娟的父母和老師都非常著急。老師在一次偶爾跟其他同學聊天中得知,小娟與班裡的一個男孩兩個人走得很近。
  • 「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孩子青春期父母應該怎麼辦?
    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說,辛辛苦苦養娃十多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只有5%的父母能真正成功闖關,和孩子始終保持良好的關係。(實際好不好,孩子說了才算)但事實往往比數據更殘酷。曾經聽過一句話:如今的家庭教育,只要孩子不跳樓,就可以說是成功的。
  • 問答|父母做些什麼可以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現在他是青春期,我們父母能幫他做點什麼,讓他的人際關係友好些?沈老師:這位媽媽想改善孩子在學校裡面的人際關係,而且孩子是在青春期,那麼她回想起來在哺乳的時候,母嬰關係沒有建立好,會不會影響到現在。這個真的是有可能的。
  • 優秀孩子初中成績下滑?五招提升青春期意志力,助孩子長跑的能力
    其實這是初中的普遍現象,我們常常會這麼說:小學好不算好,初中學好才算好,初二是個分水嶺,初三天上和地下。就像上面兩個家長描述的一樣,很多孩子小學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初一依然優秀。為什麼突然到初二孩子的成績就下滑的厲害?其實,造成初二學習成績下滑的原因很多。
  • 青春期孩子的「早戀」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和孩子一樣無知
    事實上,當父母尊重孩子身心發展到此階段的需求,接納孩子對異性情感的嚮往和追求,讓孩子在家長知情的狀況下戀愛,父母反而可以監督孩子的行為,適當給予他們一些引導和建議,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愛情觀。其實,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戀愛也持開放一些的態度。並且,父母反對早戀,更為擔心的其實是害怕孩子們過早發生關係,給身心造成傷害。同時也擔心早戀會耽誤學習,或者怕孩子交友不慎,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些擔心都能理解,父母和孩子建立好關係,跟孩子坦誠交流,才能破解彼此矛盾。
  • 面對青春期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孩子叛逆?
    這三個例子都是真事,因為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引起我的思考,做父母的,真的責任很重大。父母如何引導一個青春期孩子積極向上?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和青春期孩子無障礙溝通,我想,真的是挺難的。"她一想,對呀,孩子上晚自習,晚上一般10:00多到家,那下了班到晚上這段時間幹什麼呢?她又不喜歡看電視,孩子說的對,喜歡的東西現在就可以開始。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個建議特別好,這個朋友現在已經練習了兩年的古箏,很多有名的曲子像漁舟唱晚這些她都會彈。細想一下,不管是寫作、讀書還是做任何事情,三年的時間完全可以學的像模像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