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眼裡,青春期就是孩子人生的「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問題一大堆:脾氣暴躁、不愛理人、缺乏同理心……家長無奈,卻又苦於沒有更好的方法解決如此「棘手」的問題。今天將一些青春期常見的情況進行梳理,與家長朋友們分享一些具體有效的方法,讓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不叛逆」。
一、青春期的孩子的年齡特點
身體雖接近成人,但心智與大腦發育沒有達到和諧統一的成長模式,常常會出現焦慮、脾氣暴躁、有時候信心滿滿,有時候沒有自信等特點。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人類的「第二次誕生」,也有不少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人生中的「第二次危機」。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四大原則
由於青春期孩子年齡特點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應與兒童時期進行區分、適應並做出調整。
1、青春期孩子需要平等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應多與孩子用商量的方式相處,讓孩子有選擇權。比如談話中多問:你是希望這樣呢?還是希望那樣?讓孩子分析這樣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那樣做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記住,是讓孩子分析不是家長分析和做決定),然後家長談自己的感受,最後由孩子做決定。
2、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自由
告訴孩子任何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有了規則才有自由。定時召開家庭會議是個不錯的方法,會議可以由爸爸主持,這樣會更有儀式感。
會議內容:
(1)近期孩子的一些變化、家庭成員的一些變化(先說好的方面,再說不好的地方)。
(2)家庭的一些決策問題可以讓孩子共同參與(激發孩子的責任感和滿足孩子的個人意識)。
(3)制定下一周或半月計劃,用文字的方式書寫出來,大家共同執行(計劃或協議應該秉承公平、互信、互相監督、及時反饋原則)
(4)家庭成員輪流小結,最後由父親總結。
3、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尊重
首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尊重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父母應幫助孩子建構和完善獨立人格,而不應事事幫助孩子做決定。尊重並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多注重孩子精神、生活方面的交流,常與孩子進行分享,讓孩子有積極、樂觀、自信的情緒。在學習上可以多使用以下方法:
(1)觀察法――觀察並從側面了解孩子心理和學習變化。(記住,不要張口就問,最近考得怎麼樣,有沒有認真學習等,一句話就把天聊死了)
(2)詢問法――與孩子溝通,如:最近學習上有什麼困難需要我們幫助的嗎?你能說說你用了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困難的嗎?今後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發生呢?等其他方式。
(3)示弱法――例如:爸爸解題思路有些局限,或者這門學科某個單元我不是太了解,你下次回家能講解一下給我聽嗎?(記住,態度要誠懇、期待、感謝孩子分享了這麼細緻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給你),常讓孩子當老師可以增加孩子自信,並養成喜歡思考、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注意:此方法家長一定不能說這個我早就會了、這些個方法也太簡單了等自滿、貶低孩子的話語。此方法運用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認真聽課、更樂於表達自己、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等。
家長心態一定要輕鬆與孩子交流、認真對待孩子的講解(內心真正把孩子當做老師尊重)、可以與孩子探討(探討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孩子的思路,多用:請問可以這樣嗎?還可以怎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想的解題方法更多吧,等方法)
檢驗結果:孩子是否愉悅、是否感興趣、是否期待下一次與父親的探討和交流為檢驗結果。如果答案都為「是」那麼這次的方法使用成功,如果大多都是「否」那麼家長應調整方法、策略讓孩子高興的參與進來。
(4)心理暗示法:推動孩子的內驅力。多肯定孩子的變化,並將此變化轉化成更高的評價,讓孩子自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例如:孩子,我發現你最近解題思路越來越清晰了,我就說像你這麼聰明的孩子一定會想到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肯定細節,肯定動腦並鼓勵孩子多想辦法……;
又例如:「孩子,媽媽發現你雖然每次都打扮好了再出門,但是速度越來越快了,上次用了30分鐘,這次只用了25分鐘,說明你開始學會時間管理了,中學生就是不一樣了啊!」――肯定進步,知道被關注,提高自主意識……
四、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建立規則
了解法律,制定家規,促進良好家風,是這個時期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
秉承平等、尊重、規則、自由的四大教育原則,有的放矢的進行溝通、教育。相信孩子一定會有健康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心態。
結束語
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蹶而就,教育不是給孩子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孩子心中那把火。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有為之奮鬥的目標,是我們家長需要認真思考的教育準則,要相信――好孩子父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