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呼吸道化藥市場500億,抗過敏藥佔有率激增

2020-12-22 生物谷

2017年入冬以來,北方乾燥少雪,南方溼冷,這導致發生過敏反應人群增多,感冒(特別是流感)的人群也大幅增加,抗過敏藥物市場因此快速增長。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呼吸道化學藥總銷售額為500億元,其中重點城市公立醫院呼吸道化學藥市場達46.6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13.66%。

圖1:重點城市公立醫院呼吸道化學藥市場(單位:億元)

過敏症發病率上升推動抗過敏藥市場增長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20%~30%的人被過敏症狀困擾,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表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對於中重度過敏性疾病,藥物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據國外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500強暢銷藥物中抗過敏市場規模為52.15億美元,同比上一年下滑了1.79%;主要原因是原研藥專利到期,抗過敏的口服新藥貧乏。其中全身性抗組胺藥物市場佔據整個抗過敏市場的46%。

圖2:全球暢銷抗過敏藥物市場(單位:億美元)

圖3:全球全身抗組胺藥物市場(單位:億美元)

在中國,過敏症的發生率與國外相近,有2.7億人受到不同程度過敏症的幹擾。尤其是生活在沿海或高寒地區的人群,有數億人患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且該病的發病率呈現迅猛上升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氣環境的惡化、化學生活用品的增加以及春天花粉的幹擾,皮膚紅腫、瘙癢、斑疹及呼吸系統異常等常見過敏性炎症疾病多有發生。雖說多數人對輕度過敏不夠關注,但是隨著文明程度的提高,該症已逐漸受到重視,從而帶動抗過敏類藥物市場的增長。

抗組胺藥物市場規模逐年擴大

近年來,我國過敏性疾病發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國內外醫藥產品和檢查治療手段也在逐漸接軌,這些都推動了中國抗組胺藥物市場的增長。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全身性抗過敏藥物(主要指抗組胺藥物)銷售額超過50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了5.1%。其中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抗組胺用藥金額達4.76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了13.72%。

圖4:國內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抗組胺藥物市場(單位:億元)

從三大終端六大市場來看,中國城市公立醫院仍是消費抗組胺藥物的主體,其消費比重佔據了一半左右。

隨著國家醫藥系統分開、患者從三級醫院向基層醫院分流,以及國民自我健康消費水平的提高,抗組胺藥零售藥店消費比重逐年增長,基層市場也不容小覷,這一趨勢在2017年將更為明顯。

抗組胺藥物結構逐漸完善

抗組胺藥物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品種,主要用於多種變應性疾病的脫敏。在皮膚科蕁麻疹、五官科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的治療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可減少多種過敏性反應症狀。

隨著國內外藥品市場接軌,國內抗組胺藥物的產品結構逐漸完善,主要包括哌啶類,單乙醇胺類、烷基胺類、吩噻嗪類、哌嗪類和其它類。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已從第一代抗組胺藥物發展到第三代抗組胺新品種,這些都加快了抗組胺藥物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最新發布的2017版醫保目錄中,全身用抗組胺化藥共19個品種,其中甲類藥物6個,分別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賽庚啶、異丙嗪、小兒異丙嗪、氯雷他定口服常釋劑,剩下的是乙類藥物,包括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奧洛他定、貝他斯汀、依巴斯汀、依美斯汀、咪唑斯汀等。

2017版醫保目錄新增加的品種是依美斯汀、貝他斯汀、奧洛他定和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口服常釋劑由原乙類藥物調整為甲類藥物,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抗過敏臨床用藥的高度重視。

2016年抗組胺用藥TOP10百舸爭流

2016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抗組胺用藥TOP10的藥物分別是枸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依巴斯汀、左西替利嗪、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咪唑斯汀、依匹斯汀和盧帕他定。這些藥物同比上一年增長率為12.47%,佔據30個統計藥物93.21%的比重,從而構成了高市場集中度。

圖5: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抗組胺藥物TOP5市場(單位:萬元)

結語

過敏是個複雜的疾病,分物質過敏和體質過敏,它也是導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誘因,如急慢性鼻炎、咳嗽及喘息性症狀多與體質過敏有關。過敏是不容小覷的疾病,但多不被人們重視。

隨著國家醫藥體制改革的深入,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上,城市公立醫院和縣級公立醫院抗組胺用藥將處於穩中有降的態勢,而城市社區中心、鄉鎮衛生院和實體藥店的抗組胺用藥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態勢,這與國家出臺的政策逐漸落實後是相吻合的。(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過敏性鼻炎患者,如何選擇口服抗過敏藥?
    面對種類繁多的抗過敏藥,多數患者難以分清它們各有哪些優缺點,自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好吧,那就聽遲醫生給大家講講。A市面上主流的抗過敏藥,分成2大類:1.抗組胺藥;2.抗白三烯藥。組胺和白三烯是引發我們過敏的兩個敵人,把它們消滅,鼻炎就好了。市面上抗組胺藥種類繁多,我後面講。但是抗白三烯藥物,有且只有一種,孟魯司特鈉。
  • 認清抗過敏藥的兩大副作用
    用於防治過敏反應性疾病的藥物稱為抗過敏藥物,目前用的主要是抗組織胺藥。市場上已有三代抗組胺類抗過敏藥,每代藥物各有利弊,要科學選擇。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如苯海拉明、撲爾敏和異丙嗪等,具有較強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包括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無鎮靜作用或鎮靜作用輕微。
  • 抗過敏藥換著吃 減少副作用
    核心提示:連續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藥不宜超過一個月,否則可能導致藥效下降,產生耐藥性,同時,藥物的毒副作用也會不斷累積。需要長期用抗過敏藥者不能太專一,建議每個月諮詢醫生後換一種藥。   過敏會引起多種不適症狀,但抗過敏藥可能帶來的嗜睡等副作用也讓很多人困擾。正確選擇和使用,能減少這類藥的副作用。
  • 使用抗過敏藥,注意這幾點
    對於過敏體質人群來說,一旦發現過敏先兆,比如打噴嚏、眼睛發癢、流鼻涕等,應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用抗過敏藥物,以免病情進一步惡化。寧夏人民醫院藥學部藥師李娜提醒,抗過敏藥應是家中常備藥,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最好隨身攜帶。但抗過敏藥物也不可濫用,患者服用抗過敏藥物時,應仔細觀察,尤其要注意一些用藥事項。
  • 使用抗過敏藥需注意耐藥性
    不少人在皮膚過敏時都會選用抗過敏藥。選用抗過敏藥要遵守以下原則:抗過敏藥種類繁多,其適應症也不盡相同。因此選用抗過敏藥時,應以抗組胺藥優先,不宜長期、大劑量服用某種抗過敏藥,不然不僅會失效,甚至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抗過敏類不宜同時西藥使用,抗過敏的中草藥和中成藥也不能一味依賴而長期使用。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五種常見的抗過敏藥物。
  • 抗過敏藥也可能引發過敏
    抗過敏藥也可能引發過敏  隨著近年來過敏發病率的增高,抗過敏藥物的使用也日漸增多。但患者遇到的問題也不少,比如,用了藥沒有效果,用藥後出現新的過敏反應等。因此,如何正確使用抗過敏藥,對於過敏患者以及易過敏體質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抗過敏藥發展經歷三個時期  抗過敏藥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各時期的代表性藥物如今仍各有用武之地。
  • 抗過敏藥最好隨身帶
    常用抗過敏藥物分兩類。最常用的是抗組胺藥,第一代抗組胺藥是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第二代抗組胺藥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組胺是人體過敏反應時釋放的致敏物質。第一代抗組胺藥物的鎮靜與中樞神經不良反應較為明顯,服用後會出現嗜睡、乏力、反應遲鈍等症狀,用藥後應避免駕車、操作精密儀器、高空作業等。
  • 亂服抗過敏藥當心"藥物過敏"
    記者還從上述醫院了解到,不少患者為了治療瘙癢和皮膚過敏,自行上藥店購買抗過敏類藥服用,或者購買止癢軟膏擦,其中部分患者由於盲目吃藥或不慎購買了激素類軟膏,引發依賴性皮炎等典型的「藥物過敏」。  究竟該服用或擦拭哪類抗過敏藥物,才能有效抑制過敏又不產生副作用呢?近日,記者選取抗過敏藥物「開瑞坦」(6片×10mg/盒)口服片劑作為調查對象。
  • 服抗過敏藥別喝酒 如何選擇合適的抗過敏藥
    那麼,大家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抗過敏藥呢?  人們常說的抗過敏藥實際上主要就是抗組胺藥物,目前這類藥物在市場上已有三代,每代各有利弊。  從藥效而言,優先選擇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如非索非那丁(如敏傑、阿拉特)、左西替利嗪(如暢然、迪皿)、地氯雷他定(如恩理思)等。與第一、二代藥物相比,它們沒有瞌睡、口乾、便秘等副作用,對肝臟、中樞神經損害小。
  • 抗過敏藥還會引起蕁麻疹?怎麼回事?
    原創 李燕青 醫學之聲來源:醫學之聲 作者:李燕青導語:抗過敏藥還會引起蕁麻疹!?怎麼回事?(2)III型變態反應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細血管擴張,平滑肌收縮和腺體分泌增加等,引起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狀。通過這一機制引起蕁麻疹的藥物有血清製劑破傷風抗毒素、疫苗、呋喃唑酮等。
  • 常用的抗過敏藥有十類
    核心提示:  抗過敏藥狹義上指抗組胺藥,廣義上是指抗炎症介質藥,介質是貯存在細胞內或體液內的非活性物質,或屬於酶的前驅物。使用抗炎症介質藥,可以通過拮抗和抑制疾病的介質而達到治療目的。臨床上抗炎症介質藥物種類非常多,主要有以下幾類:   抗過敏藥狹義上指抗組胺藥,廣義上是指抗炎症介質藥,介質是貯存在細胞內或體液內的非活性物質,或屬於酶的前驅物。使用抗炎症介質藥,可以通過拮抗和抑制疾病的介質而達到治療目的。
  • 鼻噴激素治過敏 效果優於抗過敏藥
    例如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在提高,看起來是小病,但隨著空氣汙染的加重,呼吸道的問題越來越多」,如果上呼吸道的問題沒有解決,單純治療下呼吸道的疾病是治不好的。  過敏性鼻炎三大治療原則  張羅介紹,「過敏性鼻炎的三大治療原則是,首先,避免接觸過敏原;第二是規範的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和抗過敏藥,第三是針對一些特殊類型的病人如蟎蟲過敏的病人,進行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也就是常說的脫敏治療。這樣的方法治療周期較長,一個療程需要2-3年,需要每星期、每月去正規醫院進行注射。」
  • 撫州平添抗過敏藥物市場變數
    目前常見的抗過敏藥有抗組胺藥、鹽酸苯海拉明、過敏活性物質阻釋劑、色甘酸鈉(外用)和富馬酸酮替芬等。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越來越重視,我國的抗過敏藥物市場因此也開始變得誘人起來,各種大小品牌紛紛走馬上市以圈佔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回音必集團撫州製藥的抗組胺新藥「齊齊」(鹽酸司他斯汀)前不久的面市,又給現今的抗過敏藥市場平添變數。
  • 兩大常見抗過敏藥: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你知道它們的區別嗎?
    過敏發作時,通常需要吃一片抗過敏藥來緩解症狀,但去到藥店時,很多人會發現抗過敏藥有太多種,不知道該如何選。 今天,小九就來介紹最常用的3個抗過敏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看看它們有何區別,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 抗過敏藥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普通的抗過敏藥可以幫助患有糖尿病的實驗鼠減肥並控制血糖。這項研究也許可以為人類開發新的糖尿病藥物提供思路。 隨後他們把這些實驗鼠分為4組,第一組是對照組;第二組減少食量;第三組服用兩種治療過敏的抗組胺劑——富馬酸酮替芬和色甘酸鈉,這兩種藥都可以調節過敏患者體內的肥大細胞;第四組除服用上述藥物外還減少食量。  結果顯示,第二組實驗鼠的糖尿病病情和肥胖程度有一定緩解;第三組實驗鼠除糖尿病病情明顯好轉外,體重也減輕了;而第四組實驗鼠的糖尿病則幾乎痊癒,體重也變為正常。
  • 4類抗過敏藥物治療四突出
    核心提示:過敏性疾病,是一類常見病、多發病,一旦罹患,使用抗過敏藥是最為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由於抗過敏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使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有時甚至還會對機體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使用這類藥物更應慎重。
  • 規範診療與護理並重,守護呼吸道健康
    這不是開玩笑的,每年的這個時期,過敏性咳嗽的患者都有一把辛酸淚!我國過敏性咳嗽的發病率為8.3%~22.6%,每10人中有1~3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過敏性咳嗽。 季節變化時,孩子過敏性咳嗽尤其嚴重,給孩子多吃很多藥也沒用,對孩子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專家:過敏性咳嗽是由機體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的持續性炎症反應,患兒經常出現持續性或反覆發作的劇烈咳嗽。其發生原因與全身的身心因素相關,主要包括各種感染(特別是呼吸道高反應性)、空氣或飲食中的過敏原和自身過敏體質。
  • 吃啥抗過敏藥有用?
    吃啥抗過敏藥有用?過敏性鼻炎的發病過程中有個罪魁禍首——組胺它刺激鼻黏膜(致鼻癢和噴嚏),它增加鼻黏膜血管通透性(致流涕),它刺激炎性因子分泌聚集和釋放(致鼻塞和流涕),所以抗組胺藥就是我們老百姓所說的抗過敏藥,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首選藥物。
  • 呼吸道疾病患者激增!專家:抗流感藥不能隨意吃
    「今年入冬以來,兒科門診呼吸道感染、發燒、咳嗽的患兒,還有病房裡住院治療的肺炎患兒,相比夏秋季節成倍增加。」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湯春輝主任醫師說,娃娃們由於身體抵抗能力較弱,在秋冬季節容易呼吸道感染,患病機率明顯增加。在呼吸道感染的同時,由上呼吸道感染侵襲,然後導致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的發病率也在增加。
  • 寶寶咳嗽了,為什麼不能吃止咳藥?
    寶寶咳嗽了,為什麼不能吃止咳藥?之前我們講了《》(點擊藍字查看),仍然有寶爸寶媽提出疑問,吃什麼藥有效?寶寶太小了,能吃嗎?治療咳嗽的藥物有四種,分別是鎮咳藥、袪痰藥、抗過敏藥和霧化藥,今天重點來看看鎮咳藥~鎮咳藥鎮咳藥分為中樞性鎮咳藥和外周性鎮咳藥兩種。盲目使用鎮咳藥可能掩蓋真正的病情,延誤治療,因此一般情況下都不推薦兒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