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中道思想國際研討會發表《倡導中道思想,反對極端主義...

2020-12-14 央廣網

  央廣網烏魯木齊7月21日消息(記者張雷)為期兩天的伊斯蘭教中道思想國際研討會今天下午在新疆烏魯木齊閉幕,這次研討會以「倡導中道思想,反對極端主義」為主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共同舉辦,是中國首次主辦的伊斯蘭教國際性研討會。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知名伊斯蘭教界人士、著名專家學者和政府代表針對世界一些地方暴恐極端問題頻發的嚴峻現實,深入探討伊斯蘭教的中道精神,分享各國反對極端的成功經驗,矢志維護伊斯蘭教良好形象,形成重要共識。

  閉幕式上,與會代表共同發表《倡導中道思想 反對極端主義——伊斯蘭教中道思想國際研討會倡議書》。

  一、堅守中道寬容,遠離極端偏激

  中道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特徵,是穆斯林在宗教功修和社會生活中遵循的基本準則。當今,中道寬容已成為伊斯蘭世界倡導的主流思想和價值,正在浸潤著穆斯林宗教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應攜起手來,共同倡導和弘揚伊斯蘭教中道寬容思想,這對弘揚伊斯蘭真精神,消除誤解和偏見,促進社會穩定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當代價值。

  當前,極少數別有用心之人不考慮經文真實含義,不考量經文降示背景,肆意篡改「吉哈德」、「遷徙」等伊斯蘭教思想,散布遠離非穆斯林謬論,妄斷穆斯林兄弟悖信,把伊斯蘭教信仰真主與服從執政者的思想主張割裂開來,把信仰與寬容割裂開來,製造穆斯林與政府的對立,離間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團結,危害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危害國家安全與人民安寧。

  我們認為:第一,「吉哈德」有大小之分。大「吉哈德」指與個人私慾作鬥爭,以純潔自己的靈魂;小「吉哈德」是為正義而抵抗敵人進攻,但是任何個人無權宣布小「吉哈德」。第二,只要國家保證穆斯林群體基本的信仰自由,就沒有「遷徙」;第三,「內心誠信,口舌誦念」是馬圖裡迪-艾什阿里教義學明確主張的信仰基本要素,任何個人無權判定他人悖信;第四,極端分子打著伊斯蘭教旗號、以真主之名殘害無辜,將使真主惱怒,受到真主的懲罰。奉勸那些極端分子迷途知返,遠離極端偏激,回到真主指引的正道上來。

  二、尊重優良傳統,注重與時俱進

  與會各國穆斯林均遵循伊斯蘭教遜尼派哈乃斐教法學派和馬圖裡迪—艾什阿里教義學傳統。哈乃斐教法學派以中道、寬容、理性著稱,是伊斯蘭教法學的重要基石。馬圖裡迪—艾什阿里教義學主張在信仰上天啟與理性並重,倡導寬容、溫和與中正, 既重視發揮理性的作用,但並沒有將理智推至高於天啟的位置。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共同尊重和傳承的寶貴財富。

  更新是伊斯蘭教的重要特徵。哈乃斐教法學派倡導根據經典精神,運用理智創製。我們主張繼承這一傳統,採用《古蘭經》、聖訓、類比與公議的方式,對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思想觀念主張進行反思和研究,對經典作出符合國際社會發展潮流和各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

  三、開展文明對話,倡導交流互鑑

  伊斯蘭教認為人類同源,鼓勵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間對話。這是人類共同繁榮發展的基礎,是不同群體和平共存、交流合作的最佳途徑。真主創造人類,並使人類成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和不同信仰的群體,目的就是讓他們互相了解,交流互鑑,彼此愛護,和睦相處。文明的多樣性是真主的一種跡象,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之一。

  真主在《古蘭經》中說:「每個民族各有一個使者。」又說:「我派遣你,只為憐憫全世界的人。」這些經文體現的是伊斯蘭教主張平等地對待全世界各民族群體。當今伊斯蘭世界倡導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共存共生,大家彼此相聯,互相依存。我們相信,只有對話包容,交流學習,才能交相輝映,多元共存。我們反對以信仰劃界、製造隔閡與矛盾,反對文明衝突等不當言論,主張以對話消除誤解,以包容化解紛爭。

  四、重視文化教育,關心青年一代

      優良教育是保證穆斯林群體追求正道、遠離極端的關鍵。我們要發展穆斯林文化教育事業,提倡和平、中道、愛國、寬容、對話、合作,尊重非穆斯林,服從執政者,努力傳播伊斯蘭正道,防止青年一代穆斯林受不良思想影響,甚至被極端主義所蒙蔽和利用。我們必須加強對青年一代教育引導,讓青年人了解、認同並踐行伊斯蘭教和平、中道思想,自覺遠離和抵制極端主義的侵害。

相關焦點

  • 伊斯蘭教中道思想國際研討會發布《倡議書》達成重要共識
    ­  中新社烏魯木齊7月21日電 (記者 孫亭文)由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1日在新疆烏魯木齊共同舉辦的以「倡導中道思想,反對極端主義」為主題的「伊斯蘭教中道思想國際研討會」閉幕。
  • 中外伊斯蘭教知名人士共話中道思想抵制極端主義
    哈薩克斯坦文化與體育部宗教事務委員會主席紹伊金・加雷姆委派代表宣讀其主旨發言,他認為,此次研討會召開得非常及時,其主題涉及到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領域――以和平及和睦為目標的宗教。他認為,對於存在宗教的社會來說,激進主義及極端主義是一種反社會現象,其危險性在於,它們(激進主義及極端主義)是一種不受制於信仰的威脅行徑。
  •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地區,與阿拉伯帝國興起和伊斯蘭教由西向東擴張有關。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不是當時民眾主動改信和轉型,而是宗教戰爭和統治階級強制推行的結果。雖然這種強迫並不影響今天尊重維吾爾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的權利,但它是一個歷史事實。伊斯蘭教既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
  • 阿含經裡的「中道」思想,包含這2種類型,是通觀全體的智慧!
    它是一種通觀全體、富於批判精神的動態智慧,人在生活裡不斷地努力向上,而趨近完美、幸福,這就是所謂的「中道」。阿含經裡的中道思想阿含經是佛法的根本。在漢地的佛教傳統裡,自來對阿含經的研究,一向都不太重視,總認為它們是小乘的經典,這是中國佛教很大的遺憾。
  • 講座回顧|張風雷:天台智者大師的教相判釋學說和中道思想
    回顧2019年6月1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張風雷教授應邀在南京大學哲學系314教室做了題為「天台智者大師的教相判釋學說和中道思想」的講座,在講座的第二部分「中道思想」中,張教授以「但中」與「圓中」概括智者大師的中道思想。張教授提出,智者大師的全部佛學理論,都是圍繞著「諸法實相」為中心而展開的,智者大師的思想特點就在於「諸法實相」論是以「性具」為特徵的,在實相層面上則具體表現為「三諦圓融」。
  • 「中道高考精英獎」二十周年慶典暨中道高考精英獎頒獎活動
    2020年8月28日,第二十屆中道高考精英獎在邯鄲市一中中道報告廳如期舉行!「中道高考精英獎」自 2001起二十年內,由中道公司董事長王孟堂提議並捐資200萬元設立至今,二十年來,已經為近80多名高考優秀學生及貧困學生頒發獎金150餘萬元。目前,畢業的精英獎獲獎學生多數已走上重要工作崗位,有的還在讀研深造。
  • 宗教極端思想是危害社會的「毒瘤」
    新疆的宗教極端主義肇始於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沙比提大毛拉之流在「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影響下,在和田創立的所謂「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他們持宗教極端主義觀點,手段殘忍,對伊斯蘭教其他學派人員進行殘酷迫害,甚至殺害。最終,在各族人民的強烈抵制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僅僅存在了幾十天就覆滅了。
  • 回歸古典自由主義的中道嘗試
    在今天西方知識左翼的思想理論流行,包括也在中國知識界流行的時候,聽一聽一個試圖尋求中道,但可能實質觀點偏右的思想者的聲音是有好處的。自由主義在反對專制主義時可以保持為一個陣營,因為在政治領域內爭取自由和平等是一致的;但在處理經濟領域時的自由平等時卻出現了分化,因為在這個領域內自由和平等並不能夠總是兼得。    約翰·託馬西在他的《市場是公平的》(FreeMarketFairness)中試圖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中道,但批評者或可認為是中間偏右的中道。
  • 和諧中道 平衡世界
    和諧中道 平衡世界 《延安》龍液究天土,文明八千光和諧就是文明的核心思想,延伸下去即就是中道。(好比星球自轉,公轉都是為繞軸心)再大的星系都有軸心。我們恍然大悟!為繞一個全新的核心中道而運行世界就平衡了。和諧的出現,告知了這個覺悟。和諧中道就是中心。(好比一把傘的軸點)只有軸心才能均衡交織起所有的脊梁,中心價值有了,就能度律一切體系。
  • 行善也當合乎中道
    而我們的理性思想卻往往告訴我們行善是給出去,是吃虧的一件事。這也就是心靈與理性思維的碰撞。作者,在曾經思考的鬥爭中,不斷斟酌也得出結論:行善總是好的。下面具體來分享行善也當合乎中道:1.我們的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便不可推辭。
  • 《中道、熵增與極化》
    佛法中只要是涉及中道的部分,就是最抽象的部分,比如龍樹菩薩所造的《中論》、《十二門論》等,龍樹也是中觀學派的集大成者。這部分文字的抽象程度和閱讀難度超過了《楞伽經》和《宗鏡錄》。僅就抽象程度而言,更是遠超《金剛經》、《華嚴經》和《法華經》等大乘經典。 那什麼是中道呢?或者講有沒有一個中道呢?老實說不撒謊:這個中道是沒有的。
  • 二、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在新疆的由來
    三、暴力恐怖和宗教極端行為嚴重踐踏人權  四、依法嚴厲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  五、堅持把預防性反恐放在第一位  六、探索出反恐、去極端化的有益經驗  七、積極參與反恐國際交流與合作  結束語  二、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在新疆的由來  分裂主義是新疆恐怖主義
  • 人不可縱慾,也不可禁慾,為什麼人生不失中道才能成就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的根本智慧就是中道,中道不僅是佛教的根本觀點,而且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庸儒家的最重要思想。孔子在《論語》中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他把中庸看作「仁」在實踐中的完美體現,是一種美好的道德理想。《說文》曰:「庸,用也。」中庸之道就是一種用「中」和合之道。
  • 印尼官方密集發聲反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
    中新社雅加達11月2日電 (記者 林永傳)連日來,上任伊始的印尼新一屆內閣成員紛紛發聲表示反對極端主義思想,稱將採取措施消除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的滲透和蔓延。該國新任政治、法律和安全事務統籌部長馬福德稱,總統佐科在任命他出任該職務時,要求其必須處理好消除激進主義和反對恐怖主義的事務。上任後,這位曾任憲法法院院長的統籌部長呼籲印尼各階層人士應團結起來,反對極端主義思想、打擊極端分子幹擾和分裂印尼國家主權的活動。
  • 中庸與中道都有個中字,但差別卻很大,很多人不懂
    最簡單的一個差別,就是我們用我們的思想在理解佛陀的觀念,於是很多人弄不清楚中道跟中庸的區別。不要說弄不清中道跟中庸的區別,他甚至連佛教跟儒教的區別都搞不懂。不要說正統的區別了,佛教跟法綸功的區別他都弄不清楚,這是很大的問題。
  • 「和諧中道」之珍貴
    早在儒家文明之前的《周易》,就提出了「中道」的思想,一般認為,「和諧」概念由「中道」衍生而來。「和諧中道」不是消極的妥協,也不是被動的中間道路,而是尋求積極的對立平衡,有原則地求大同、存小異。在過去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這種精神也得到了體現,從而使國家能夠在一個比較穩定有序的政治環境中實現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  現在要建設「和諧社會」,我們可以從西方市民文化中汲取有益的養料。
  • 德性是中道,幸福是合乎德性的活動,亞里斯多德說的就一定對?
    德性就是中道,中道就是德性在對待人的情感或行動時,亞里斯多德給出了一個很籠統的回答,即在應當的時間,對應當的事物、應當的人以應當的方式擁有情感,就是情感的中道。但是,問題來了,誰來確定又根據什麼來確定這個「應當」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這個有些艱深但卻意義重大的話題。